自主品牌汽车车身生锈“老大难”提升工艺控成本是关键

自《汽车专业网》11月5日报道《瑞风S3车身生锈维修难,江淮恐遭53万车主信任危机》后,该报道当事人刘先生的问题很快被解决了。


报道发出后不久,本网编辑再一次与刘先生取得联系。刘先生表示,报道发布后一天,厂家便与其取得联系,答应更换尾门。之后刘先生将爱车送到4S店修理,用时3天免费更换了尾门。这件事的处理效率很高,刘先生表示比较满意。

车身生锈问题已是自主品牌通病

瑞风车主刘先生通过更换尾门将自己爱车的“污点”洗去,可车身生锈的根源问题仍是质量本身。

本网编辑经过查询了解到,车身生锈是广大消费者普遍遇到的问题,在最新投诉中,一位奇瑞车主就对其爱车轮毂生锈的问题进行了投诉。

据2015车质网投诉统计,2015年累计收到车主反映车身生锈的投诉796宗,涉及66个品牌的180个车型。其中自主品牌车型占到118个,600余宗投诉占到相关投诉量的八成以上。在最近一年当中,对自主品牌车型的投诉中关于车身生锈的投诉也很多见。种种迹象表明自主汽车品牌在车身防锈方面做的并不好。

自主汽车品牌崛起任重道远

那么,自主品牌汽车车身生锈问题普遍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众说纷纭,但普遍将关注点锁定到材料方面,认为一部分自主品牌车企为节省成本,选用的钣金和漆料较差,这是造成车身生锈的主要原因。但有专业分析认为,造成自主品牌车辆相对于合资车辆车身生锈较多的原因较多,包括制造工艺与制造技术上的缺陷,执行标准不同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车身生锈。

对于车身生锈问题,自主品牌车企有必要针对性的予以解决。电泳环节的严格把关,制作材料的升级对于提升车辆质量,改进车身生锈问题都有不错的效果。随着近年来汽车市场的发展,自主品牌车企在品牌以及利润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对于制造成本不必要那么吝啬,而应合理控制。

相对于国外先进的汽车制造工艺,即使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突飞猛进仍存有一定差距,对此,自主品牌车企还需正视,并不断改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