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全民在行动 守护一条河 扮靓一座城

前段时间,厦门、漳州、龙岩三市电视台、广播电台联合摄制组到我区开展《共饮龙江水记者再行动》采访报道,用全媒体手段对三市围绕九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沿线城乡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情况进行采访报道,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促进九龙江流域的绿色发展,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以唤起更多市民群众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在龙岩中心城区,穿城而过的龙津河是九龙江北溪上游的重要支流,更是龙岩人的母亲河。它是由苏溪、龙门溪、小溪三条支流汇聚而成。我现在所在位置就是龙津河及其支流小溪河交汇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由于上游河水遭受污染,使得龙津河水变色、变质。昔日的小溪河和龙津河分别有“黑河”和“黄河”的称谓。为根治水污染,还百姓一泓清水。多年来,龙岩市扎实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泾渭分明”的水象已不再,水环境改善之后,人们从原来的“绕河走”变成了如今的“沿河走”。

龙岩市民说:“小的时候,龙津河没什么水,而且污染比较严重,看着就比较臭,后来,慢慢地滨河绿道建起来以后,水也多了,也比原来更清了。”

“现在水一天比一天清,龙岩老百姓很高兴,我们大家天天在河边上走来走去,非常好。”

日益清澈的龙津河,得益于上游企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与行动。马坑矿业是龙津河支流上游的一家大型采矿企业,十几年前企业对废水的处理比较简单,大多是直排入河,而如今,企业建设了许多污水沉淀过滤池,这些沉淀池越建越大,也越建越深。

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工程师刘津君说:把关口前移 ,就是在井下新建了多个简易的尘沙沉淀池 ,基本上矿坑涌水在出水口,悬浮物浓度排放基本上可以达到环保要求排放限值的一半以下。

马坑矿业不仅“治水”,这座由采矿过程中的尾矿堆积而成的“绿色小山”也让人眼前一亮。通过边坡整治、植被种植,一座座披上绿装的尾矿山成为了龙津河上游的一道风景线。而这样的风景线如今在龙津河两岸随处可见。

俯瞰小溪河沿岸,很难相信这里曾是一个养猪场。养殖业污染是影响龙津河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猪粪曾经大部分被直排入河,让龙津河不堪重负。这些年,龙岩市陆续关停或搬迁了上千家养猪场,并规划成了不同景观,监管部门还开通APP “E龙岩”接受市民监督,号召全民共同爱河、护河。

龙岩市小溪河监管中心河道监督组一组组长吴佳欢说:“那时候为了追求经济,现在追求生态,河水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支撑我做这项工作的最大动力。我们要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干净的河水。”

龙岩市水利局副局长陈天琦说 :“我想我们这湾清水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它管好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