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加强信用建设 打造湖北内陆开放新高地

中宏网12月3日电(记者周慧静)11月29日,湖北鄂州市副市长李忠禄在第四届中国信用建设创新发展峰会上介绍了鄂州抢抓历史性发展新机遇,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经验。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曾为东楚鄂王都邑、三国吴王故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鄂州是湖北之根,武昌之源,湖北简称鄂,因鄂州而来。现辖三个县级行政区和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省级开发区,国土面积1596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鄂州,百万鄂州人民牢记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人均GDP、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居湖北省前列。在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宜居城市竞争力排名》,鄂州排名45位。如今,这座古城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吸引了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专业货运机场等重大项目的落户,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在推进“钢城”向“港城”转变的过程中,鄂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致力于打造“诚信鄂州”这张闪亮名片。

  早在2014年,鄂州市就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在今年的机构改革过程中,明确了专门机构和人员,将信用工作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先后出台了加强社会信用建设的系列规范性文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重点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及综治考核。

  按照湖北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思路,结合鄂州市特点,打造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汇集系统,与湖北省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对接、共享。目前,全市56家市直单位、102家区直单位、13家公共服务单位已全部纳入信源单位,19个部门和地区已经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和查询使用工作制度。

  此外,鄂州建立了红黑名单曝光机制及失信被执行人季度发布制度,在新闻媒体、公共场所、街道社区等场所曝光红黑名单及失信被执行人。2019年,鄂州市共认定红黑名单1202个,其中失信被执行人481个、A级纳税人669个、环保绿牌企业22个、劳动保障诚信单位27个、商务企业红名单3个。同时,加大对红名单激励和黑名单惩戒力度,2019年全市有633家诚信企业享受绿色通道、信用快贷等金融信用产品,同时,实施联合惩戒案例近5000起,通过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市民诚信友善,涌现出了大量诚信典范。

  按照国家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的要求,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创新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各市直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不同诚信等级的信用主体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方式。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让诚信文化成为城市的文明底色。利用全市科学发展论坛、市民道德讲堂等会议和活动多层次、多角度进行信用工作宣传、培训和普及,同时,请不同行业专家下基层、下部门培训信用工作人员,上门指导企业修复信用。通过报纸、电视台以及新媒体发布红黑名单和联合奖惩案例。各街道、社区在小区外墙、社区宣传栏、火车站、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发布诚信红榜和诚信黑榜,实现了诚信宣传全覆盖,让“老赖”无处遁形,让诚信深入人心。加大信用鄂州网站建设力度,实现信息每周有更新,设置红黑榜、双公示、信用查询、联合奖惩等栏目和板块,打造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和诚信鄂州宣传的窗口。

  信用是一种的无形资产,也是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标识,更是一个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李忠禄表示,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有了一些探索和经验,但任重道远。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为广大市场主体,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