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范建为什么不是户部尚书,而是户部侍郎,只是户部二把手?

不要这样36


户部侍郎很明显是户部的二把手。
庆余年虽然仅仅只是架空历史,但是其官制也算是参考了中国古代基本的制度。
有人认为范建既然身为从龙功臣,又是被封为司南伯,理论上应该身居高位才对。
但从他仅仅只是当了个户部侍郎(和婉儿结婚以后才升尚书)来看,庆帝对他并非很重视。
实际上大家可能都忽略了一个问题。
从龙功臣里面,其实有三个人,贤内助叶轻眉、户部侍郎范建、鉴察院长陈萍萍。
这三个人如果论分工的话,范建应该是管钱的,即便是在庆帝每当皇帝以前,他也应该是专门负责给皇帝弄钱的。
应该这么讲,如今范闲和范思辙的关系,应该就是当年叶轻眉和范建的关系。
叶轻眉开创了内库这样一个巨大的商贾机构,没有一个管账的怎么行?
而这些钱都用来干什么了呢?交给陈萍萍,创立了鉴察院。
范建应该说天生就是爱管钱的,这一点从他儿子身上就能看出来。
所以在庆帝登基以后,自然也要安排范建去该去的位置。
而且更为值得一提的就是,范建不爱干一把手,操心操肺太多,他这一生的能力,就是跟着叶轻眉去管钱。所以庆帝继位以后,顺势就给范建一个职务,管户部,也就是把全天下的钱都交给他管,但他不爱干一把手,所以最后只是当了一个户部侍郎。
但即便就是这个户部侍郎,权限也可能很大,因为最有可能的就是,一开始内库是交给他来管的。

所以表面上来看,范建只是个户部侍郎,但实际上掌握这内库的财权。直到叶轻眉死后,叶轻眉的产业才全部都被划到内库,等于说是剥夺了他掌管这部分财产的权利。

皇帝这一手也等于是切断了他们谋乱的可能,毕竟没钱以后,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范建虽然不想给,但也不能不给,毕竟是皇帝要的。

范建虽然不愿意考虑事情,但多多少少也明白,叶轻眉死于权力倾轧。
范建和陈萍萍不一样,他一生只对钱感兴趣,加上对权力倾轧的厌恶,所以也不太愿意身居高位。
其实结合范思辙的情况来看,年轻时候的范建多半也与此类似,他们并非是不聪明,只是不愿意琢磨太多的事儿,从庆帝一语道破范建推牌九输给儿子的情况来看,庆帝摆明了是派了人在暗中监视范建。
作为一个本性就疏懒的人,范建其实可以抽身而退,但还有一个范闲在,其实同样陈萍萍也是如此,他们大可以不理会这些事情,但是为了范闲却又不得不处在一定的位置上,应该说,范建和陈萍萍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把当年她母亲所留下的东西,全部都交给他这个儿子。

漫步史书


户部侍郎范建和监察院院长陈萍萍,都是在庆帝尚未登基的时候就跟随其左右,可两人的身份官职却是天差地别。


一个是监察院院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中握着天下最恐怖的一股势力;另一个却是小小的户部侍郎,在他之上还有尚书、宰相等多个职位,就连与他身份平起平坐的官员也能一抓一大把。

按理说,从小追随庆帝的范建怎么说也应该得到个一品大臣的职位吧,可庆帝的安排却显得有些不厚道。

其实不然,仔细看剧就能发现,虽说范建只是户部侍郎,可是就连一品大臣看到他也要恭恭敬敬的称呼一声“范大人”,宰相林若甫也要对他收起小觑之心。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位户部侍郎可是在庆帝面前都敢直言不讳的狠人。范建的影响力可超出了他老婆口中所说的“小小户部侍郎”。



那么为何庆帝给了范建权利,却又只给他侍郎呢?

众所周知,庆帝是个心思深沉的主,擅长制衡之术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实权抓的非常到位,而范建就是庆帝安排到户部的“眼睛”。


户部的重要性高于任何一个部门,它掌管国库,只有派范建这么有能力的人去监督,庆帝才能放心筹谋其他布局。到这里也有观众提出疑问了,既然是监督,那为何不能直接接管户部,给他个尚书又何妨?

原因有二。

一、庆帝心有忌惮

陈萍萍已经手握监察院,如果范建再一手掌管户部,那庆帝的处境就有了一定的危险系数。与《琅琊榜》中梁帝的心中的顾虑一样,庆帝从来不会允许两个关系莫逆的好友同时掌管朝廷两大拥有实权的官职,更何况一个掌兵,一个掌财呢?况且,从庆帝知道范建打牌九输给范思辙就能看出,他也并不信任自己的这个发小。



二、掩人耳目

庆帝安排范建做户部侍郎还有另一个原因——掩人耳目。还记得范闲从澹州一路赶往京过程中护送的人是谁吗?是庆帝的红甲军。


这一小支红甲军看似是分配给禁军,实则是听命于范建,因为这支小军队本来就是由范建秘密训练出来的。范建做侍郎,既能掌管到钱财,又能不被杂物缠身,完全有时间来培养红甲军。

只能说,庆帝的如此安排真称得上是老谋深算,令人胆寒。对此,你怎么看?


闻香识电影


《庆余年》中,范建一直是户部侍郎,是户部的二把手。

原著中范建一直到将二夫人柳氏扶正后,才被晋升为户部尚书,因为柳氏的堂妹是贵嫔,还是小皇子的生母,朝野大臣都以为是因为柳氏的缘故范建才会晋升的户部尚书。

范建其实已经是户部的一把手

其实在范建晋升为户部尚书之前,已经是户部实际上的一把手,原著中的户部尚书一直卧病在床,对衙门里的影响不大,无论对于庆帝还是对于范闲,是户部尚书还是户部侍郎并不重要。

户部尚书多年卧病在床,庆帝让他作为傀儡一直担着一把手的名义可能是对朝廷其他老臣的安抚。而众位大臣也很清楚过不了多久范建就会做到户部尚书的位置。

范建是庆帝身边非常重要的心腹

范建的母亲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庭情况不好去了王府做了庆帝和靖王的奶娘,范建从小也就和庆帝一起长大。

庆帝是一个心机很深、疑心很重的人,能和他有这样的情分实属不易,向范建这样关系铁、又能让皇帝信任的人并不一定身居要职,而是要在关键的位置帮皇帝守住要害,还能帮皇帝对朝廷大臣进行监视。

如果范建身居太高的位置,就容易卷入朝廷的政治斗争,在户部侍郎这个位置,对于范建来说刚好,能帮庆帝守住国库要害,还不容易卷入朝廷的政治风波。

范建还有其他秘密任务

除了帮助庆帝看住国库的人物,范建还有其他的秘密任务。

在明面上,范建给庆帝培养死士,经常和范建在一起的红甲军就是他一手组建的,培养军队是需要金钱,也需要秘密进行,范建在户部侍郎这个位置上正好可以做到这些。

在暗地里,除了暗中保护在儋州的范闲,还把自己藏的很好,把户部经营的如铁通一样,做的假账骗过了太子和二皇子,在大东山还设计了庆帝一次,自己却安然无恙。

在《庆余年》中范建是最聪明的,最后帮范闲成功的复仇还将自己隐藏的很好。


孤独的爱影室


从庆帝起家的班底来分析最全面了。

庆帝的先天班底是亲兄弟靖王,干兄弟范建,贴身太监陈萍萍。还有后来帮他逆天改命的叶轻眉。

登上大位之后分工是庆帝是枪杆子多次领兵出征,靖王应该是跟随的副将。陈萍萍负责情报特务,范建负责调度就是萧何的活。而叶轻眉负责赚钱,赚钱的目的是改天换地!叶轻眉庆帝无法控制所以她死了。

在叶轻眉死后靖王归隐不问世事!这点后来看很关键!因为原著中靖王隐约也知道叶轻眉死的有问题。所以他归隐了!因为叶轻眉是硬实力威胁庆帝的人,而靖王是血统威胁庆帝的人!所以他需要归隐。历史上皇帝的亲兄弟最不好当的。

陈萍萍是太监所以再怎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庆帝也不担心因为他是太监!所以在陈萍萍叛变后庆帝受伤害很大。

而范建的身份更特殊。看范建跟庆帝干的事,就只从龙这一条位极人臣都不过分。但是他只是一个户部侍郎,最多还有个司南伯,并且不怎么在朝堂上活跃也没多少党羽。这就是君臣的聪明之处。

如果范建是户部尚书还有爵位还是皇帝的干兄弟!这是什么身份?历史上这种身份的人活长长的还善终可没几个。所以范建很聪明只做侍郎,不结党只干好自己的事情。庆帝也信任他让他干一些其他的事比如训练虎卫就是电视剧中的红甲骑士。

范建当上尚书会怎样?

范建是在范闲接手内库后扶正的。没过多久就在庆帝的默许下让群臣抓着把柄逼他辞职!范建因为保护范闲硬撑着顶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辞职了。

如果范闲一直没有长大范建会永远当侍郎!


查尔斯泽瑞尔


按理说范建是从庆帝未登基前就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人,应该给他安排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可庆帝却只给了他一个户部二把手的小小官职。很观众看到这里都非常的困惑,为什么庆帝要如此对待一个和自己出生入死的人呢?

敢想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范建有所忌惮

因为庆帝心里清楚的知道,如果范建和鉴查院院长陈萍萍知道庆帝“借刀杀人”杀了鉴查的创办人叶轻眉肯定会对他翻脸。

所以说庆帝不能给范建太大是实权,况且范建除了官职还有爵位加身,一般情况下庆帝是不会允许一人身兼数职的。其实这已经是对他最好的答谢了,更何况庆帝还允许范建私自调动红骑,对他的信任显然已经超出友情之外又凌驾于亲情之上。

对于生性多疑的庆帝来说信任归信任,但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让范建知道就比如说叶轻眉之死,所以说庆帝对范建有所忌惮。

二、忠于叶轻眉的鉴查院院长陈萍萍

即使叶轻眉已经去世多年,但忠于她的人依旧不减当年。敢想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她渴望人人平等以及她敢为人先推倒专政统治的思想,而鉴查院院长陈萍萍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目前陈萍萍效忠于庆帝或许是因为叶轻眉的一句话,当然这也是陈萍萍不知道害死叶轻眉的的真凶是庆帝的前提条件下。

三、庆帝怕范建和陈萍萍因为叶轻眉之死的真像而联手

如果庆帝联合外敌杀害叶轻眉的真像被查出,庆帝面对的不只是陈萍萍、五竹还有范建。本来庆帝对付让千万敌军闻风丧胆的陈萍萍已经够费劲了,若果在加上一个高官的范建,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个掌管着兵权,一个掌管财政大权。如果他们一但发起战争,即使庆帝是四大宗师之一也不是对手。

总而言之,庆帝一方面是害怕,另一方面个是担心自己的至尊之位换人。所以说给范建一个户部二把手的官职和爵位已经是庆帝能够退让的最大限度了。


剧敢想


《庆余年》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古装穿越剧,这部由张若昀和李沁主演的电视剧,刚一上映就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喜欢,张若昀在这部电视剧中扮演的范闲是一个身份背景非常强大的超级富二代,不管做什么错事都有皇上和他爹保驾护航,虽然表面上看是个不得宠的私生子,但是真的拼后台没人能动的了他。

  范闲第一次进京都就是由皇帝的亲军红甲军一路护送,这种待遇是常人无法比拟的,如果说皇帝护送他进京是为了让他掌管天下财权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动用自己的亲随部队,更不会让自己的亲随听范闲他爹的话,所以这支军队配给是禁军给的,但是实际上是听命于范建的。

  从最新的剧情可以了解到,范建是皇上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就一直跟随在皇上左右的,跟他一起的还有鉴察院的院长,那么为什么一个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鉴察院院长,另一个只是一个小小的户部侍郎呢,其实这里面有很深的学问,两个人只是各司其职而已。

  范建表面上是为皇上管钱的一个户部侍郎,上面还有户部尚书和宰相能够管着他,但其实他是直接听命于皇上的朝廷命官,他的真正任务是帮皇上培育死士的,在户部既能接触到钱又可以管着人口,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帮助皇上训练出谁都查不到的死士,之所以他只是个侍郎就是不让户部太多的杂务影响范建训练死士的进度。

  所以其实这一支红甲军就是由范建秘密训练出来的,这只是范建这些年训练的死士中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都是隐藏在暗处以备不时之需,这也就是为什么红甲军明明是禁军却听命于范建,当然以皇上多疑的性格这些红甲军中也有不少是他故意安插进去的,为的就是监视范建。

  皇上能够轻而易举的知道犯范建推牌九就输给了自己的儿子,这就说明他对范建并不是特别的信任,也许他是属于那种谁都不信的类型,而范建也深知这位皇帝的性格,一直都谨言慎行有什么事情都只对范闲说,有这两个人给范闲做后盾范闲在京都几乎可以为所欲为,更不要说就要回京的陈萍萍,他才是最护着范闲的那个。


远源流畅


在小说中,户部尚书这个人物一直存在却一直未曾露面,想必电视剧里沿用了这个设定。

在小说第二卷第五十六章澹泊书局、第三卷第四十二章大婚(上)中均提到,在范闲进京的时候,户部的老尚书已经因病卧床多年了,户部的大小事宜均是范建这个尚书说的算的,虽然没有尚书的名头,但是能够做的事情也不少。剩下的那个名分问题,大概是庆帝用来制衡或者说牵制他的手段罢了。因为二人虽然是相识于微末的好友,但是毕竟君臣有别,中间还隔了个叶轻眉,即便范建没什么,庆帝那个视所有人如棋子的性格想必也不会全心全意地相信他的。

同时在小说第四卷第二章朝议(二)中,庆帝先把范闲派到了北齐做使者,然后将范建的万年老二的位置提拔了一下,让多年抱病的老尚书终于可以告老还乡,范建终于成为了名正言顺的户部尚书。这里的提拔更多的是一种补偿,虽然跟扶正柳姨娘有些巧合,但是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顺利地把范闲派到北齐去,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这段剧情大概在小说的四分之一左右的位置,在范闲进京几个月之后的剧情,在电视剧看来,大概还需要经过去太平别院、成婚以及与北齐的各种明里暗里的交锋才能够讲到。如果电视剧的原创剧情不那么多的话有可能在第一季演到,如果多一点的话那可能是第二季的开头了。






逆流书斋


不要小看范建这个户部侍郎,虽然官职是侍郎户部看似是二把手。

户部尚书等于现在的财政部长+央行行长,古代尚书主掌全国的人口、赋税、劳役、政令,从电视剧里看范建分管的主要是赋税和劳役,这是最大的财权,不说尚书在不在位他已经是隐形一哥。

而且要分开来看,尚书虽然是官职比侍郎高一级,但范建还是伯爵位(勋贵阶层,说明是和皇帝打天下授的贵族位,这是帝国统治的世袭阶层)。


一马青尘0612


我们从《庆余年》的最新剧情中可以了解到,庆帝还没有登记的时候,范建就是一直跟随在庆帝的左右。

而跟他伴随在庆帝左右陈萍萍为何就成了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监察院院长呢,而范建却成了一个小小的户部侍郎。

在这其中我觉得是有很大的学问的,虽然两个人的职位高低不同,但是也只是各司其职而已。

虽然范建他表面上只是为皇上管理钱财的一个小小的户部侍郎,上面还有户部尚书和宰相能够管的到他。

但其实范建他是直接听命于皇上的一个朝廷命官,可以说他直接上达天听!

而且别看范建他是一个小小的户部侍郎,但是他真正的身份是,为皇上培育死士的!

而范建在户部既可以管到钱又可以管的到人。

可以说是为皇上办事的不二人选,而之所以范建他只是一个户部侍郎,就是不让户部有太多的杂物影响到范建,他训练死士的任务和进度。

还有自从范建进入仕途以来,他是一直在户部进行做事。

从一个小小的詹士一直做到户部尚书的位置。

在九年的时间里,他将户部打理成一个铁板的利益集团。

而之后范建当了户部侍郎,只是因为庆帝逼迫范建让出了户部侍郎的位置。

虽然之后范建做了户部侍郎,但是他还是稳稳的把握住户部的命脉,其实虽然看起来是户部的二把手,但是他却是真正的幕后一把手。


娱乐沐言


历朝历代,掌权者的心腹都不可以身居高位,这是对掌权者的保护,也是对心腹人的监督。

范建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而心腹绝对不可以给太高的职位,一方面怕他侍宠骄纵,另一方面怕不好控制。

在南庆国,户部相当于中央财政部,部长掌握重要的财政大权。户部的尚书常年多病不能理事,范建以户部侍郎的名义掌管户部,虽然名不正却是庆帝默许的。

因为范建的实际职位不高,侍郎在明朝时也就是从二品或者正三品的样子。正是因为如此,郭宝坤才敢借助他爹的名头欺压范闲和范思辙,也是因为范建职位不高,才可以与中下层官员打成一片,替庆帝监督百官、发现问题。

范建以侍郎知名行尚书之权,还有司南伯的爵位,这是别人无法企及的。

古代公侯伯子男的爵位体系中,伯爵以上就已经超品,范建以正三品的官职却拥有超品的爵位,这种不合理已经说明了他在庆帝心目中的地位,在《庆余年》书中,我们除了这位伯爵意外,还看到哪个非李姓的大臣有爵位呢?

范建一个小小侍郎,竟然身边还有红衣骑士护卫,要知道这支部队可是皇家的侍卫,《庆余年》里除了范建的红骑和陈萍萍的黑骑,你还看谁有这样牛掰的护卫?太子到监查院闹事也只不过带了几个步兵护卫而已。

范建是庆帝当皇子时的伴读,范建的母亲也就是儋州的范老太太是庆帝的乳娘,这种一奶同胞的情谊,范建不仅是庆帝的心腹,也是他的朋友,当年二人与叶青梅在小太监陈萍萍的陪同下仗剑天涯好不快活,这种一起长大的情谊,是任何大臣都不能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