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不相瞒,品质不好的新茶,存三年,也不能成为老白茶

《1》

不知不觉,2019年也要过去了。

犹记今年春茶季的时候,和李麻花一起,采了许多“蕨菜”。

还记得春天,有茶友说,自存白茶,三年才见成效,等不及。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如今那些记忆,都已经成为过往。

今年的新白茶,再过不久,就会拥有陈白茶的身份,再往后就是老白茶。

从无到有,再回首,看仓库里排列整齐的一箱箱白茶,不禁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身边的朋友,一样感慨时光流逝,不过转瞬。

在错过今年的春白茶之后,决定从秋茶开始存起。

单论茶汤口感,秋茶并不逊色春茶多少。

春茶汤水中密实的白毫,凝在富含内质的汤水里,并不会很快的沉降。

轻啜一口,汤水中的鲜爽感,直接明了的像是要从公道杯里溢出来似的。

而秋茶的汤水,则要更温软些,刚开始冲泡的时候,呈现浅赤金的汤色,正是秋茶在生长时期,所呈现出丰收时节,层林尽染的秋意。

春白茶与秋白茶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各有千秋。

一些茶友在购买白茶的时候,总是纠结于春秋白茶之间。

但实际上,想要将白茶存好,存成有价值的老白茶,最大的重点并不在于是春茶还是秋茶,而在于白茶的品质。

《2》

老白茶,并不是金字招牌

行业内,约定俗成的将陈化满三年及三年以上的白茶,称之为老白茶。

冠以“老”字,指的是白茶的年龄,与品质并没有太过直接的关系。

就像“先生”两字,在现代既可以作为对男士的称呼,也可将德高望重,高学识地位的女性尊称为先生。

老白茶的含义,在日常,同样也有两种常见含义:

一个是陈化年份满三年及以上的白茶。

另一个则是在满足年份条件之后,在内质上,拥有丰厚基础的老白茶。

前者,是茶叶商人对于商品的命名概念。而后者,则是广大消费者,对老白茶的合理期待。

品质不够丰厚的老白茶,即使达到了三年陈化,内质也不会是丰厚扎实的。

老白茶的沉沉香气,郁郁汤水,也有可能一丁点儿也体现不出。

不过是虚费了几年光阴,白冠了“老白茶”这个名号而已。

真正的老白茶,应该契合民间对于老白茶的期待,也该符合老白茶,所应该有的丰厚内质。

岁月,不败好白茶。

那么劣质的,品质不高的白茶,在长期储存中的表现,又是如何?

《3》

工艺不好的白茶,存着存着,就坏了

工艺不好,对老白茶内质的积累陈化,影响巨大。

比如,在采摘之后,没有及时萎凋的白茶,在茶青进行呼吸作用时,散发出的热量与水汽,没有办法及时的排出。

这时候,茶叶中输送养分的管道,在一定程度上会被破坏,导致一部分苦涩味物质,没法得到及时的排解,停留在体内。

若此时所糟蹋的,是太姥山高山白茶的茶青,那简直是暴殄天物。

生长温光水气土俱佳的环境下,制作良好的高山白茶,内质丰厚。

格外耐泡,更是高山白茶的显著特点。

丰厚的内质,原本是优势,若是没有利用好,就很像是当年初露天赋的仲永,因后期教育的缺失而导致“泯然众人矣”。

即使是内质丰厚的白茶,也一样会在不当工艺的摧残之下,从云端跌落深谷。

再举一个例子,像是当年的白毫银针,要是在含水量没有达标的情况下。

不仅不会越存越香,还有可能陈化出,旁的,不好的滋味来。

一些草草萎凋,没有经过烘干就直接上市售卖的白茶,含水量严重超标。

这些茶叶中多余的水分,不止不会为白茶内质的积累添砖加瓦,反而会在白茶走向歧途的路上,添油加醋。

含水量超标的白茶,并不能够长期储存,甚至在短期的储存中,它们也只是依靠着先天的内质,在强撑。

勉强来的滋味,自然无法长久。

工艺不行,含水量超标的白茶,在日常储存中,挺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就有水味甚至是发酵之后的酸味出现。

香气中出现端倪,滋味上同样生出异变,茶汤中水味浮现,失去了应有的稠厚质感。

新茶之后的三个月,距离老白茶应有的三年陈化,遥遥无期。

品质不好的白茶,即使达到了老白茶的年份,也没有老白茶所应该有的品质。

《4》

产区一般的茶,长期储存,内质有所增长

在新茶时期,就已经表现优异的白茶,若是以良好的储存相待,自然是越陈越好。

那么工艺没有问题,但是产区一般的茶,经过多年的陈化,内质会有所增长吗?

在储存良好的情况下,确实会有所增长。

虽说品质一般,但此时论及的不过是内含物质的多寡。

内质要是较少,在陈化的过程中,能够与氧分子产生交换的基础物质,也就越少。

虽然有所增长,但能够成长的空间,是远远小于内质丰厚的白茶。

且,白茶在陈化过程中内质的积累,就像是在滚雪球。

最开始的雪球体积越大,那么在之后的陈化中,同样的时间,内质丰厚的白茶,所积累的内质,也就更加丰厚。

雪球越小,同样的内质中,茶叶所积累的内质,就要少一些。

有茶友说,白茶储存多年,但内质的增长一点儿也不明显,这是什么原因?

很有可能,就是买到了产区相对普通的白茶。

这类白茶的产量,相对品质好的太姥山产区要更多一些,占据白茶市场中的大份额。

路漫漫其修远兮,选择这样的茶叶存做老茶,可真是要熬白了头发。

其实,想要存出好茶,完全可以另辟蹊径。

《5》

一开始,就从品质好的白茶开始储存,省去不必要的时间损耗。

品质好的白茶,长期储存之后,才配的上老白茶的名号。

说到品质好的白茶,心中似乎有无数的心声想要倾诉。

在日常喝茶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白茶在储存中的变化。

品质好的老白茶,沉稳的韵致分明,香气滋味,皆为上品。

2016年的白露饼《蝶恋花》作为老茶,恰好满三年陈化,风华正茂。

以它为例,作为老白茶的优秀代表讲解。

撬下一些薄片,烫壶温杯之后,轻晃盖碗,立刻就有甜而蓬松的气韵,在盖碗中绽放。

老白茶中,收敛的陈香,在盖碗的余温下得到了舒展,像是沉睡许久之后,舒朗的伸了一个懒腰,连心情也变得明媚。

冲泡过后,盖子上的甜香和粽叶香齐齐绽放。

前调如此,中调里又有不同,含着一股子甜蜜的香气,又是极清甜的。

落在汤水里的轻润感,像是在武夷山喝的现榨甘蔗汁,清甜而新鲜。

而后的冲泡,更是有特征鲜明的枣香,花香也同时落在茶汤里。

喝完茶汤,深嗅品茗杯,更是有花香挂在杯壁上,暗香涌动。

醇厚的汤水,汤水当中的聚合感,像是酿了多年的老酒,“玉碗盛来琥珀光。”汤色美的不可方物。

老白茶越是喝到后面,其汤色香气愈加的美好。

《6》

对于品质好的老白茶来说,三年的岁月,自然不算是蹉跎。

走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充实且有意义的。

至于品质不好的白茶,则是如坐针毡。

白驹过隙,岁月的长河不知翻滚过几次,可内质,却不是得到了历练,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被现实击打。

不怕时光漫长,只怕没有惊艳时光,虚度光阴罢了。

想和村姑陈沟通更多关于白茶的故事,欢迎加入“小陈茶事村姑陈的白茶圈”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