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唯一一家4S店已关闭 英致品牌正逐步被潍柴集团“遗弃”

经历去年大规模经销商退网后,英致品牌北京地区唯一的一家潍柴英致4S店也已关闭。英致品牌正在逐步被潍柴集团边缘化。潍柴汽车官网显示,目前北京地区已经无潍柴英致品牌的经销店。


去年,英致品牌曾有过大面积经销商退网事件。“2014年底,我们入网开卖英致汽车,至今每家经销商亏损额度基本在600万~700万元,有的甚至亏了2000多万元。”上述曾在武汉地区代理销售英致品牌的经销商称,因为大面积亏损,他们不得不退网。

在经历过退网阵痛后,仍有经销商在代理销售英致品牌车型,但大部分店内仅有1~2款车型在售。“我们店内只有727车型,其他车型暂时没有现车。”四川某英致经销商称。

潍柴汽车官网显示,目前英致品牌共有4款车型在售,分别为G3、G5两款SUV和737、727两款MPV。上市时间最晚的G5车型,也是在2016年10月。去年大量的经销商要求退网,也与英致推出新车速度过慢有关。

目前潍柴汽车官网上,关于英致品牌的信息除了4款在售车型,其他信息屈指可数,这与之前的景象完全不同。

公开资料显示,担任潍柴动力轻型商用车总监、潍柴汽车执行董事兼CEO的宋嘉,曾在2018年担任君马汽车CEO。

种种迹象表明,英致正在潍柴汽车内部逐渐淡去。英致如今的现状,让人很难与当初潍柴欲借英致进入乘用车市场时的意气风发联系起来。

2009年,潍柴动力收购了重庆嘉陵川江公司80%的股份,取得了乘用车生产牌照。2012年,潍柴动力全资收购嘉陵川江并将其更名为潍柴汽车,计划分期投入50亿元打造一个30万辆产能的整车生产基地。2013年,潍柴集团发布全新汽车品牌“英致”,并将潍柴轻型车领域的产品都归属在该品牌下。

潍柴野心勃勃,却低估了造车的成本和难度。潍柴动力2017年年报显示,潍柴(重庆)汽车有限公司(即潍柴汽车)净损失约为3.97亿元。而在英致建立之初,潍柴内部对其盈利预期是五年。

从2013年英致品牌诞生,到如今的全新品牌VGV,第二次大举进入轻型车领域的潍柴,能否如愿?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