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白洞比黑洞更可怕,为什么?因为白洞的喷流对着谁就成灰,这个距离应该是600光年?

用户50286356186


几乎可以肯定,白洞并不存在。

至今我们从未发现一个白洞,或者说白洞只有可能出现在我们无法解释的一些天文现象上。当然宣判它不存在,也并非没发现这么简单。

理论上来说,如果宇宙是播放的录像,白洞就是黑洞的逆时间回放。

白洞与熵减

你知道,黑洞是一个由巨大物质产生的的时空豁口,它能把所有东西都吸入一个奇点,一个密度无限大的点。在事件视界内,没有东西能逃离这个点。所以,白洞就是一种会从奇点驱逐所有物质的另一个豁口,没有任何东西能进入。白洞仅存在于数学中,然而2006年,美国的蓝燕卫星从宇宙深处观测到了一束光——伽马射线暴。在这个长达100毫秒的长暴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超新星的痕迹。至此似乎除了白洞,我们似乎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这个现象。

事实上,白洞的存在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熵增原理”。如果宇宙是个封闭的系统,那宇宙中的熵只可能增大,而不能减少。熵,经常被人们以一个体系的混乱度来描述,但它本质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系统中的粒子能存在多少不同的状态。之所以有序性变少,无序性增加,是有序注定在不同的状态中先极少数。

就像如果你有一把小提琴,你把它砸成了碎木片,那么小提琴的熵就增大了,因为碎片堆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结构……但这些小提琴的碎片只有在保持一种特殊的状态时,才能成为能拉响美妙旋律的小提琴。而你永远不能把一堆碎片再变回一把完好的小提琴,因为这样会减熵。

所以,黑洞实际是一台制造熵增的宇宙粉碎机,把天体粉碎成浆,只留下了一片辐射。而白洞是黑洞的逆向产物,那它的作用本质上就是在减熵。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白洞这么个概念存在?

白洞最早被提出是源于一场数学的奇遇。它源于爱因斯斯坦的相对论。1960年,由克鲁斯卡在一大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描述史瓦西时空最为直观的克鲁斯卡坐标系。简单来说,它展现的是有关黑洞时空的拓扑性,而白洞是其延展的正常结果。

简单理解这幅图,两条45度角的直线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左右代表两个完全不相关的宇宙,上部分代表黑洞区域,下部分代表白洞区域。

相对论是目前解答宏观天文现象最棒的一个理论,但有一个问题。在相对论的场方程中,对时间概念并没有限制。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的时间是前进还是倒退,都可以用相对论来预言,在数学上场方程并没有限制时间不能倒退。

所以,既然场方程能求解出黑洞这么一个奇怪的存在,那让黑洞在时间上倒退,也能得到了白洞的概念。

但事实上,我们知道时间只能前进不能倒退,至少我们从未见过,不是吗?其实大多数物理定律都没有明显界定时间的流向问题,唯有熵增原理,是我们目前知道的直接与时间挂钩的物理定律,所以爱因斯坦本人也常说,如何这个世上什么定律是牢不可破的,那一定是熵增原理,一切违背此原理的物理理论,可以说是毫无希望的。

白洞理论就撞到了这个枪口上。

伽马射线暴

再来说说,2006年让全球天文学震惊的那次大规模伽马射线暴。这是一次由NASA的雨燕卫星检测到的一次持续了102秒的伽马射线长暴,产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量的百万兆倍。根据过往的经验,长暴意味着发生了超新星爆发,因为只有如此,伽马射线暴才会持续这么久,这次爆发被命名为GRB 060614。

但通过数据分析,天文学家发现这次伽马射线暴发出的所在地附近并没有出现超新星。一时间,那一道灼热的白光与爆炸,成为了一个未知事件。天文学家不知道它从何而来,不过到与我们想象中的白洞不谋而合,虽然这让人感到有点荒诞。

2006年这次观测引发了研究热潮,《Nature》曾于2006年12月28日同时刊发了4篇关于GRB 060614的研究论文。一些物理学家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解释 。例如,被黑洞撕裂的中子星释放的冲击波,或是两颗中子星合并产生的伽马暴,但是这些情况造成的伽马暴都属于短暴,只会释放最多两秒的波动, 而不是一分钟半钟。

难道白洞正的存在?

虽然白洞在自然中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在学术层面它至少是可能存在的。不过关于GRB 060614的细节问题,最后很荣幸地被我们中国科研团队解决了。

2014年初,紫金山天文台领衔的一个国际合作组把目光再次转向了GRB 060614。你可能会问,这都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再去看,还能看见什么?这就是我们日常认知与天文认知上的巨大不同,“时光易逝”仅限于描述我们在地球上的生活,在浩瀚的宇宙中,时光可是能保留很久的,毕竟连创世的宇宙之光——宇宙背景辐射,我们现在都还能检测到。

最后,此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观测到的GRB 060614辐射衰减速率明显快于超新星,说明了其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显著的短于以镍56为主的超新星,很可能是以快中子俘获过程产生的更重的元素为主。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2006年那次长达102秒的伽马暴,本质上属于短暴,从此澄清了关于伽玛暴研究长达9年的“长短暴”起源谜题。之所以那次伽马暴的时间如此长,是因为一个“中子星-恒星级质量黑洞”的双星系统的合并。

总结

不管是中子星合并还是白洞,恐怖的实际是伽马射线暴。而就目前的天文物理来说,宇宙中产生高能量的伽马射线暴,完全不需要白洞的存在。

白洞的存在意味着打破宇宙的规则,而宇宙讨厌有人打破规则!只是我们现在发现的规则中,到底哪些是宇宙的规则,哪些是人为的规则?还很难界定。

欢迎关注@想法捕手,读科学,聊宇宙。

想法捕手


先说说什么是白洞,白洞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天体,这种天体和黑洞一样,也可以将物质吸引到周围,然后聚集成一个物质层,但白洞只会喷射物质,不会吞噬物质,这种特性刚好和黑洞相反。

所以有一些学者便认为,白洞是黑洞的另一面,由黑洞吸收的物质会由白洞喷发出来,且连接黑洞和白洞之间的通道,就是传说中的虫洞。

但这种说法目前并未得到证实,科学家也未在宇宙中发现白洞,但有一些学者认为,宇宙中的一些类星体,可能就存在着一些白洞。

因为类星体无时无刻都在往外释放着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常常以无线电波,射线,光等形式出现,甚至科学家还发现有一些类星体,以喷流状的结构出现在宇宙当中。

所以假设白洞真的存在,白洞的周围应该不会存在一些天体,因为白洞喷射出来的高温高速的粒子流,会摧毁一切的物质。

但这个距离是否是600光年,我想科学家也不好说,毕竟白洞有没有还不知道,另外就算人类发现白洞,也没有对应的数据进行计算,所以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最后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黑洞实际上就是白洞,因为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黑洞实际上会对外释放能量,考虑到质量和能量是可以转化的,所以黑洞释放出来的能量,很有可能就是吸收进去的物质,所以这种假设如果成立的话,那么黑洞和白洞本身就是一体的.....


种植恒星


很多的人知道黑洞,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下的产物,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白洞也是广义相对论预言下的产物。

既然说到了白,白的反面是黑,所以仅仅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知道,白洞和黑洞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黑洞的照片已经都被拍到了,黑洞的存在也是被证实了,那么白洞是否也存在呢?黑洞是宇宙中最恐怖的天体,因为黑洞这个天体,引力场极为强大,就连是以光速飞行的光线,只要是进入了黑洞的临界视界,那都不可能逃逸出来,所以说,黑洞就是可以吞噬一切的无底洞,而且只吞不吐。

但是既然说到了白洞的物理性质和黑洞完全相反,那也就是说白洞是只吐不吞的。但是有一个疑问来了,如果真的是只吐不吞的话,那么源源不断的物质从何而来呢?所以呢,科学家就提出来了白洞可以和黑洞连接,而连接的通道,就是虫洞,这可以很好解释白洞源源不断吐出的物质从何而来,有人认为,黑洞–虫洞–白洞形成了一个整体,而被白洞吐出的物质进入了另外一个宇宙,所以这也是人类没办法发现白洞的一个原因。

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就诞生于白洞,对于黑洞来说,由于引力的无穷大所以向内吸收物质,而对于白洞来说,则是向外喷射物质,但是白洞同样也是一个强引力源,它会把物质吸收在自己的周围,而形成一个物质层。目前为止,白洞只是理论上存在的,并没有被证实,根据相关理论,白洞也和黑洞一样有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但是它和黑洞的不同之处在于,黑洞的时空曲率正无穷大,而白洞则是负无穷大,因此它表现为巨大的排斥力。

其实人类为什么提出白洞呢?原因在于上个世纪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星体,这种星体被命名为类星体,它们虽然体积很小,但是光度非常高,用已有的科学理论无法解释,曾经有科学家试图用黑洞理论解释类星体的光度,他们认为这是由黑洞吞噬附近物质的时候一些被加速到很高的物质抛射而出形成的强光,但是一个体积并不发的黑洞,其形成的喷射流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如此高的亮度。所以就有人提出了白洞理论,如果白洞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它的确很是可怕,因为经白洞喷射出去的物质具有极强的能量,形象点来说,白洞就像是宇宙中的巨型离子炮,任何在它射程范围内的星球,只要被击中,立刻就会灰飞烟灭。


镜像科普


“白洞”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推导出来的特殊天体,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与黑洞完全相反,我们可以理解为,白洞在宇宙中一直向外输出各种物质以及能量,但绝不吸收任何的东西。到目前为止,白洞只是理论上存在的,并没有被证实。

根据相关理论,与黑洞一样,白洞也有一个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白洞的奇点性质与黑洞的完全相反,它对时空的扭曲是负无穷大的,因此它表现出巨大的排斥力,在一定的范围内,任何物质包括光都不能再近一步。就算一束光笔直的向白洞的奇点运动,也会被白洞排斥出去。因此白洞也有一个“事件视界”,我们也无法观察到其内部状态。

为什么科学家会提出这个看起来很离谱的理论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可以用白洞理论来解释宇宙中的一些不可思议的高能天体现象。1960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科学家艾伦.桑德奇(Allan Rex Sandage)观测到一种奇怪的天体,它的光学体很小,和一般的恒星差不多,但它的光度却极高,初步估计为普通星系的一万倍以上!(请注意这两者的差距,一个是恒星,一个是整个星系)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的观测中,科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很多类似的天体,它们被命名为“类星体”。这种体积很小,但光度极高的天体,用已有的物理理论基本上是无法解释的。曾经有理论称类星体的中心是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它在吞噬附近的物质的时候,其巨大的引力会将吸积盘上的物质加速到极高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其中的一部分物质会被抛出,它们在黑洞磁场的约束下会形成一股喷射流,如果这股喷射流正对着我们,我们就可以看到明亮的类星体了。

然而这个理论并不能解释类星体的光度为什么会这么高,因为光度越高就代表其能量越大,从现有的物理理论来讲,一个相对体积这么小的黑洞,其形成的喷射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具有如此高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人提出了白洞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完美的解释了类星体等高能天体的现象。

因为白洞与黑洞一样有着极大的质量,所以白洞也有强大的引力,可以假想白洞也有一个吸积盘。白洞的引力会将附近物质,以及自己喷射出去物质约束在吸积盘里,并像黑洞一样对这些物质进行加速。在这个过程中,吸积盘内的物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能量,当达到某个临界值的时候,它们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喷射流。与黑洞的喷射流不同的是,白洞的喷射流叠加了来自白洞内部的能量,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类星体可以凭着相对较小的体积,而发出如此高能量的喷射流了。

那么白洞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对此,科学提出了两种假设。

奇点碎片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宇宙大爆炸的时候,由于爆炸得不充分,有可能一些超高密度的物质暂时还未爆炸,它们会在很长的时间之后才开始膨胀。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宇宙大爆炸之初,那个无法形容的“奇点”并没有完全爆炸,它还有一些碎片,而这些碎片就演化成了白洞。

虫洞理论

有科学家猜测,黑洞会无限扭曲时空,它很可能会形成一个天然的虫洞,虫洞的另一头连接着一个未知的区域。也就是说,白洞其实就是黑洞的另一头,它们之间通过虫洞连接,黑洞在这头吸收物质,而白洞在那一头喷射物质。

有了以上的知识,我们就可以把黑洞和白洞的危险性来做个比较了。对于黑洞来讲,理论上只要不进入黑洞的事件视界,都可以说是安全的。而白洞就不一样了,就算你能逃出它的引力范围,也很可能被它的喷射流击中。白洞就像宇宙中一个巨大的离子炮,在很大的范围内(远远超过600光年),只要被它的喷射流击中,任何星球都会灰飞烟灭!

综上所述,白洞比黑洞可怕多了,不过还好它只是理论中存在的东西,也许宇宙中根本就没有白洞存在,本人也真心希望不要有这种恐怖的家伙存在!

回答完毕,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魅力科学君


最近黑洞照片成了热门话题,黑洞已经被观测所证实确认了,而其他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些“洞”比如虫洞和白洞,还都处在理论上的推测,虫洞存在的可能性比白洞还大一些。

这段时间通过各种科普,人们对黑洞都比较了解了,通过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解释,时空可以被物质的引力场所弯曲,那么黑洞就是这样引力巨大的天体,在事件视界之内,就连光也无法逃离,所以看起来是黑的,被称为黑洞。不考虑霍金辐射的情况下,黑洞就是个只吃不吐的贪吃鬼。

于是,人们就开始联想,有没有一种天体和黑洞是相反的,也就是“白洞”。黑洞只进不出,那么白洞就是只出不进的这样一种天体。但事实上,大部分黑洞产生是恒星演化的过程,大质量的恒星最后会塌缩成黑洞,而白洞,在宇宙中找不到形成的机制,所以它只是一种概念,并没有被真实的发现。

很多人还听过虫洞的概念,认为虫洞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用的,但其实虫洞目前也是猜想,就是讲空间弯曲后,如果要在这个曲面上运动,也许可以像虫子一样在上下两面之间掏个洞,这个洞就是虫洞,从而实现抄近路的快速到达。所以虫洞和黑洞白洞的概念还是相差很远的。


量子实验室


黑洞的形成是白洞的早期,因为初期形成黑洞不会自动燃烧爆炸,由于黑洞旋转过快,吸收所有物质会受到离心力的引响。因为黑洞的速度会越转越快,重金属含量大部份会集中在黑洞的中央,由于体集过大发展成为火球,就象现在的太阳,是相同的重金属爆炸燃烧物质,有些人说黑洞会吸收光,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因为光线只能直射,黑洞的周边会有各种气体或者象灰尘一样的东西,挡住各种光线直射,黑洞中期发展会有光环,光环慢慢集中在黑洞中央,形成巨大的火球,就会象太阳一样,我认为天文学者见到宇宙中的黑洞和白洞是正常的,也有可能一个星系的形成要许多年,不是一瞬间就形成一个星系,所以人类掌握宇宙中的星系在逐渐成熟,宇宙中也有许多还在重新诞生各种星系,大体与太阳系差不多,这种星系力量应该是循环。由于火球太阳燃烧上亿年,宇宙中也能说明比太阳大上万倍的火球也有,也会有比太阳小的火球,这就说明宇宙中小火球比太阳更早诞生。

我们把宇宙中每一个星系看成一个单位,说明宇宙中每个星系分四部份组成,第一初级期漩涡似黑洞形成。第二中级期光环似的黑洞形成。第三是未尾级期白洞形成。第四分离成一个星系似形成,各个星球有规律的固定运转轨迹。


雪上飞马一罗孟强


有人说白洞比黑洞更可怕,为什么?因为白洞的喷流对着谁就成灰,这个距离应该是600光年?

会存在白洞这种天体吗?这是一个问题!因为黑洞曾经是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天体,并且根据黑洞的理论物理参数确定了1965年在天鹅座发现的强X射线源X-1为人类发现的第一个黑洞!而2017年4月份开始全球8个射电望远镜阵列数百台射电望远镜组成的EHT(事件视界望远镜)对M87*黑洞进行了为期约十个有效观测日的数据累计,经过两年的处理在2019年4月10日晚发布了第一张黑洞照片:M87星系中心的黑洞M87*!

当然M87*黑洞的照片各位已经看腻了,上图是太阳系冥王星轨道和M87*不可见的视界对比,旅行者刚刚飞出黑洞视界外的阴影区域,可见这个黑洞的“尺寸”有多大!其实我们并不能用尺寸来形容黑洞,真正的黑洞只是一个没有尺寸的质点,它的表现就是一个极度扭曲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连光都无法逃逸!我们将这个范围定义为黑洞的视界内!理论上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视界外的吸积盘和两头的喷流!

但是存在白洞这种天体吗?黑洞的表现特征从理论到实际都获得了验证,其强大的引力形成的吸积盘会在电磁波的全波段辐射,当然由于其吸积盘的超强压缩,跟白矮星和中子星吸积盘辐射的能级截然不同,但是白洞会有什么特征呢?

1.白洞可能会喷射物质?

2.白洞周围可能会堆积大量不明物质?

3.大量物质会形成引力透镜等质量效应!

一、我们一个个来简短讨论,到现在为止在宇宙中发现的喷流都是黑洞或者中子星或者白矮星中的吸积盘中,或者超新星爆发中出现,假如是白洞的喷流的话,即只出现喷流而没有伴随的吸积盘高能射线辐射效应!

二、当然天文学家没有发现过这种莫名其妙的喷流,那么也许只是慢慢的在周围堆积大量物质,那么会有一个结果,当质量超过奥本海默极限时又会重新坍缩成黑洞,就像小狗狗拉大便时东一堆西一堆!

三、很多朋友会认为白洞的出口会在某个恒星的中心,这就脑洞了哈,那么会有什么现象呢?恒星的质量不断增加,我们的太阳质量会不断增加吗?其实这在太阳系中是可以测量出来的,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会发生变化,这点我们是非常敏感的!您可能会说白洞的洞口移走了,这不是胡扯嘛!

四、引力透镜效应在宇宙中确实比较常见,无论是黑洞还是星系甚至是系外行星都可能产生,假如您认为这些都是白洞的出口,那就有些流氓了!

白洞只是一个脑洞而已,只是有人想不明白为什么黑洞只吞噬物质,想要给它加点料,来个出口,但事实上与理论并不相符,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和史瓦西度规的史瓦西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白洞是一种理论上存在的物体,它的特性与黑洞完全相反,简单来说:物质遇到黑洞就是有进无出,而物质遇到白洞,连进都进不去,也就是有出无进。

但实际上,人类目前也只有发现了黑洞的存在,而白洞至今没有被发现,因此我们对于白洞的了解,也仅仅是理论上而已,无实际观测,至于标题的后半部分,更是无从谈起。

虽然白洞的概念听着挺奇幻,但实际上它和黑洞是一母亲所生,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另一个宇宙,虽然咱们的宇宙和这个宇宙并不能建立任何信息联系。

这得从史瓦西黑洞谈起,我们知道史瓦西黑洞是最简单的一类黑洞,它只具备“质量”这一个信息。不过史瓦西黑洞也只是一个附带物,它是从当年物理学家史瓦西得出真空爱因斯坦方程第一个精确解当中,被科学家所发现的。

在这个解当中,数学上存在两个奇性,一个是奇点位置(也即是我们常说的黑洞中心),另一个就是在史瓦西半径处,不过后来科学家证明这两个奇性只要一个是真的,而另一个是假的(也就是史瓦西半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利用的是数学上的手段去对史瓦西最早使用的坐标系进行的修正(即克鲁斯克尔坐标系)

而通过这一手段,科学家发现原先认为的史瓦西时空还不够全面,在数学修正后,人们发现史瓦西时空在进行最大延拓后出现了四个部分,一个是黑洞,一个是白洞,还有两个互不相连的宇宙。

而这四个部分的区分可以通过光锥简单的得到,黑洞内部的光锥永远面向奇点,意味着物质只能不断坠入奇点;而白洞的光锥永远面向外界,物质只会不可避免的离开白洞;而两个不相连的宇宙,因为中间隔着黑洞和白洞,光锥没有重合,因此没法产生联系

这就是白洞的简单由来过程,虽然理论上它是和黑洞一个基础上诞生的,但至今人类也没有观测到白洞的存在,因此对于史瓦西时空来说,目前最有价值的仅仅是咱目前的宇宙和黑洞而已。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赛先生科普


我不知道谁说过这样的话。迄今为止,白洞还是一个神话,而黑洞却已经早已证实真正的存在,前不久科学家们还为它照了第一张照片。

其实白洞和黑洞是一个爹生的,都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但目前没有被证实存在,因此还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模型存在。

这个理论认为,白洞和黑洞相似,也有一个封闭的边界。但它们的性质正好相反,黑洞是只吃不吐(霍金辐射认为黑洞有很微量的蒸发),只要进入其事件视界(史瓦西半径)的物质,就一去不复返,连光也不例外;白洞却是只吐不吃,在其封闭的边界里,聚集着的白洞物质,只可以向边界外运动,不能反向运动,拒绝所有物质进入。

这真是一双性情完全相反的孪生子哈,它们遇到一起打一架会怎么样呢?

既然黑洞只吃不吐,最终的结果大概就是白洞都到黑洞肚子里了吗?那么还是黑洞老大赢了?会不会撑死或撑破了肚皮呢?

不得而知。因为这对孪生子老爹爱翁都离开我们64年了,它们还没有遇到过,这个白洞老弟一直神龙见头不见尾,就是不露面。

有人认为类星体核心可能是一个白洞,因为那里常常有巨大的能量发出,这是不是白洞内超密态物质向外喷射,与周围物质发生猛烈碰撞的现象呢?但也有人认为类星体中心只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也有人认为一个黑洞对应一个白洞,被黑洞吸吞进去的物质,会从另一端的白洞喷射出来。

但时空通讯不太认同这种观点,如果真的一个黑洞对应一个白洞,黑洞每时每刻吞噬掉的物质都会从白洞吐出,那黑洞怎么会越长越大,宇宙中有几百上千亿太阳质量的黑洞存在呢?

白洞目前还存在于幻想中,怎么想都可以,但有一点我不同意,就是白洞比黑洞更可怕。时空通讯前面说了,既然黑洞比白洞早发现,那么就是老大;白洞和黑洞相遇,它吐出的物质又会被黑洞吃掉。所以一定要分出个大小输赢,黑洞才是老大,老大当然会更厉害了。

至于什么被白洞喷出的物质流烧毁成灰,即使是真的,这在宇宙中也是小儿科了。

遇到黑洞被吞噬,连渣滓火花都不冒出一点,变成零点齑粉(没有体积),这比烧成灰尘还可怕多了吧?所以看起来还是黑洞更可怕一些。

不过白洞是不是真实存在还另说呢,至于谁更厉害,等到白洞真的出现华山论剑后再下结论也不迟。

简单回答,就是这样,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


这里有个误区,白洞目前还没有被观测到,也是理论上可能存在,不代表是存在。黑洞已经被科学家观测到,确定黑洞存在于宇宙中。

白洞的机制与黑洞是相反的,往外喷射物质,至于这个喷流的作用结果,还没有定论,因为我们连白洞是否存在都不知道,如何对其性质进行定论。

而且600光年这个数字是凭空想象出的,没有理论认为白洞不仅存在,还有个600光年的喷流安全距离。白洞的诞生是科学家对黑洞运行机制的相反理解,黑洞可以吸积、吞噬物质,为什么不可能存在一种以喷射物质为主的天体?

不过猜想归猜想,至少还没有理论支撑,不像黑洞那样,广义相对论很早就推出黑洞这样的天体存在,其引力足够大,大到将自己陷入其中。我们对黑洞的了解仍然不够深入,更不用说白洞的存在与否和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