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河南省有些大学把名字改为学院?这是要自己给自己降级吗?

高考第一志愿


大学和学院的区别有规定

在2006年,教育部明确了我国大学和学院名称的区别,其中大学要求全日制学生要超过8000人,在校研究生数量超过全日制学生的5%,而学院只需要全日制学生超过5000人即可。如此看来,大学显然要比学院高一等级,但在2006年之前,河南已经有不少的高校名字就是大学,与这一规定并无关系,这是以前的遗留问题。

大学变成学院并非就是降级

比较典型的有中州大学,在1985年就是中州大学,但仅仅是一个专科院校,在2016年改名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虽然从大学变成了学院,但学校却升本,实际上层次要比原来更高。还有洛阳大学改为洛阳理工学院,南阳大学改为南阳理工学院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不但没有降级,反倒是升级了。

其实不管是大学还是学院,只是办学的规模不一样,学到的东西和师资力量是一样的,像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也是顶着学院的名字,不照样也是好大学吗?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河南省的大学改名,确实有一些让人不好理解的改名姿势:原本的名字是“大学”,却改成了“学院”。而且在河南高校的发展历史上,从“大学”改名为“学院”的还不少数,下面我们先来捋一捋,河南省有哪些“大学”曾经改名改成了“学院”:

1、南阳大学,改名为南阳理工学院

2、安阳大学,改名为安阳工学院

3、洛阳大学,改名为洛阳理工学院

4、中州大学,改名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5、黄河科技大学,改名为黄河科技学院

现在的高等院校改名,都是从学院向大学改名,目的为了从校名上找到高大上的感觉,更好地吸引考生和招聘人才。这些个学校为啥要反其道而行之,从大学改名为学院呢?我还是先来告诉大家,这些“大学”改名为“学院”,不是“降级”,而是“升格”。

前面所提到了南阳大学、安阳大学、洛阳大学、中州大学、黄河科技大学等,在改名前全是专科专科层次的高等院校,他们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已经能够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了。但是教育部对本科院校的命名,有着严格的规定,特别是命名为“大学”的本科院校,在学生规模、研究生数量和比例、本科专业开设数量、硕士点数量、硕士生毕业届数、科研经费、教学质量、教师职称比例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命名为大学的本科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要达到8000人以上,其中研究生比例不低于5%。就这一条,就是所有刚升格为本科的院校无法达到的要求:大家想想,刚刚开始本科生培养,哪有资格办研究生教育?还5%的研究生比例,根本就是一个研究生都没有!其他的要求还有,本科专业要在20个以上,有要3个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每个主要学校不少于3个本科专业,还有就是研究生要毕业5届以上……这些要求,都是刚升格为本科的院校,不可能达到的条件。但是教育部这方面有规定,学校校名要更改必须教育部审批同意,达不到要求,教育部是不会批准学校更名的。

对于学校来讲,不可能等到所有条件都具备了再升格为本科院校。在校研究生比例、研究生毕业届数这些条件,是所有本科学院在改为大学之前无法绕过的“坎”。所以,所有称为“大学”的专科院校,要升格为本科院校,如果不是直接合并到已经成为大学的本科院校之中,就只好把“大学”校名“降格”为“学院”。其实对于这些更名为“学院”的“大学”来说,他们的内心还是蛮高兴的,因为损失了一个徒有其名的“大学”之后,收获了一个拥有本科内涵的“学院”,学校的发展是实现了一次的较大的跨越,多少不容易的事啊!

如今河南省还有焦作大学、开封大学这样的专科“大学”,他们是不是也在期待着啥能改名为学院呢?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高考第一志愿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当年,高校命名方面国家管的不严,谁的胆子大魄力大,谁就能占个霸气的大学名字。

比如说南阳理工学院,原名“南阳大学”,成立于1987年,是在南阳地区财贸干校的底子上成立的,1992年,又合并了南阳电大分校。学校成立后的十几年内都是开展的专科教育,而且规模也很小,直到2000年左右,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少数专业才开始举办本科教育。学校专业数量当时总共也就27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只有6223人。到2004年,学校才升格为本科院校。坦白说,这样的学校,此前叫学院都略有些牵强,但架不住管事人的魄力,一拍板,就叫南阳大学,听起来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还全面,还大气。不过,学校很早就改成了南阳理工学院,现在这个名字和学校的水平层次还是相符的。

再说一个黄河科技学院,曾用名“黄河科技大学”。这所高校也算是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的一个见证。80年代初,学校还只是郑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1985年时变为了黄河科技专科学校。1989年,学校摇身一变,成为了郑州黄河科技大学,但这个时候,它竟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到1994年,国家教委才批准它为民办黄河科技学院,开始实施专科学历教育,这也是国内第一所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0年的时候,它又成为第一所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现在的黄河科技学院,在国内还是很有名气的,在国内民办高校中排在前20名,在河南省内仅次于郑州工商学院。黄河科技学院也在朝着大学的目标进发。

除了这两所高校外,还有洛阳大学、中州大学、安阳大学,和上面两所高校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在当游兵散勇的时候叫“大学”,而成为正规军后,被教育部整编为“学院”。这种感觉就有点像解放前的地方武装头领,动不动都自称“司令”,被国军收编后变为“军长”,表面上是降级了,其实是更加名正言顺了。


高校人才真经


大学改名为学院,让人匪夷所思。大学是不是一定比学院高级?


1960年公布64所全国重点大学时候,四大工学院都叫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但是合肥工业大学却在当时已经是大学了。很多人就津津乐道:合肥工业大学当时比四大工学院厉害。别人是学院的时候,我们已经是大学了。

当时叫工业大学的只有4所: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当时也没用理工大学,科技大学,所以显得很厉害。



机械部的合肥工业大学和吉林工业大学都是名字起的大,在50年代就叫工业大学了,这不代表实力比那些工学院强(或者说是一定不如那些工学院),当时所有的重点理工大学除了两个交通大学,上面几个工业大学外都叫学院。比如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四大工学院等。


另外一个名字从大学改成学院的也北京协和医学院。最早叫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升格中国协和医学院、再升级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最后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在又名字变小了,叫北京协和医学院。

不管名字怎么叫,医学老大的帽子都不会丢,虽然现在叫医学院了,但是全国叫医科大学的水平没有一个比协和高的。

其实名字不重要,内涵最重要,当时大学起名字比较随意。

河南高校名字情况



河南比较有意思的是,各地都有一个大学,当年有了郑州大学后,各个市都申请一个大学。著名的有:

开封大学焦作大学洛阳大学南阳大学中州大学黄河科技大学升达大学



这些高校名字起点都很高,都直接叫大学,不了解实情的以为开封大学,洛阳大学,焦作大学和郑州大学一个档次呢。其实这些院校最早都是成人学校,后来是专科院校,和郑州大学水平差几百里。

以前教育部也没规定,所以各地大学名字非常随意。后来教育部出台了新政策:大学必须满足一定在校生,校园面积,专业人数,另外不能带中国,国家等字眼 。
后来流行专升本了,这些高校都想升格本科,那就得按照新政策了,所以大学帽子纷纷丢了。

洛阳大学升本为洛阳理工学院中州大学升本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南阳大学升本为南阳理工学院开封大学目前正在申请开封学院黄河科技大学升格为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升达大学变成郑州升达学院

这个很普遍,其他省也有,临沂大学,变成了临沂师范学院,现在又改回临沂大学的老名字,山东的中国煤田经济学院升格成了山东商学院。

叫什么名字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水平如何,实力如何。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点个关注,点个赞呗?


高校专业那些事


有些叫大学,其实是大专!升本科后,实力不够,只能叫学院,以后实力强了,水平到了!才能叫大学!比如,04年左右,焦作工学院,洛阳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郑州航院,河南中医学院都是本科教育,而同期洛阳大学,中州大学等只是不入流的大专!


可123456789100000000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中国有些大学热衷于改名,原因很简单,吸引考生报考,有些学校改名是因为随着时代发展,学校的校名对考生的吸引力慢慢降低,比如以前的中国纺织大学,虽然是国子头,但一听是纺织估计很多考生就不愿意报考了,所以改名东华大学,还有一种情况是从学院改为大学,因为普通人都觉得大学要高学院一等,从学院改名为大学更能吸引考生,比如最近热传的25所有可能改名的大学中,不少大学都是从学院改名为大学,这里面很多学校改大学的心愿由来已久,比如太原师范学院改名为太原师范大学,潍坊医学院改名为潍坊医科大学,改名成功,除了学校领导和老师,学生也是非常高性的,毕竟,毕业证就从学院变成了大学,怎么看都是赚到的!

不过,也有一些大学改名不走寻常路,比如河南的几所高校,就从大学改名为学院,令人非常费解,它们是南阳大学改名南阳理工学院、安阳大学改名安阳工学院、洛阳大学改名洛阳理工学院、中州大学改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黄河科技大学改名黄河科技学院,这些学校是怎么想的呢?在学院改大学的热潮中,它们为什么放弃大学而选择学院?

其实,它们当然想保留大学的校名,但实力不允许,因为学校原来是专科学校,现在随着学校发展,实力增强,达到了本科高校的水平,当然要到教育部备案升本,但也有幸福的烦恼,教育部为了整治大学乱改名,让考生选择学校时有所依据,对大学的改名也是有一定的限制,本科高校要想在校名中用大学而不是学院,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在校本科生超过8000人,研究生比例超过5%,13个学科门类中至少有三个以上的学科门类作为主学科门类,专人教师中5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2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等,从这些条件也可以看出,大学的要求确实比学院要求更严格,这些条件,很多刚升本的专科学校达不到的,有的专科高校都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更不用说研究生比例超过5%了,至于研究生50%以上,博士20%以上,很多专科高校也达不到,所以,要想改名可以,只能改名为学院,而学校从专科升为本科的好处又很大,肯定要升本,所以只好在校名中将大学改为学院了。

这些学校从校名中看从大学变成了学院,好像降级了,其实是升级了,从专科高校变为本科高校,科研经费、招生规模等都会有较大提升,可以说是少点面子,赚了里子!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我是寒石冷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河南省有不少大学名字改为学院,这是教育部对高校扩招后出现的大学名称乱象整治的结果。表面看好像从“XXX大学”改为“XXX学院”降格了,但实际并没有,反而是正式承认该学院已经完成了从原来的中专学校,向高等专(本)科院校的升级改造。如果这些院校努力发展的话,将来还是可以顺理成章再度升格为“XXX大学”,到那时才能名符其实。

这些更名为学院的大学,主要有:

1、南阳大学→南阳理工学院

2、安阳大学→安阳工学院

3、洛阳大学→洛阳理工学院

4、中州大学→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5、黄河科技大学→黄河科技学院

或许有些网友感觉到疑惑,为什么原来这些院校可以一直就叫“XXX大学”呢,严格意义上讲,在高校扩招的浪潮中,并没有过于严格规范学校的名称,但是现在不行了,随着扩招的饱和,教育部发现有些打着"XXX大学"的高校,远远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一本大学的办学条件,因此,必须要让这些院校回归属于他们的办学地位。

如现在的新规范有这样的要求:

1、全日制本科院校在校学生人数要达到8000人以上,学生数量达不到这个规模的不能叫“XXX大学”。

2、在校研究生比例不得低于在校学校的5%,假如按在校学生八千人算,在校研究生至少要在400人以上。

3、另外在本科专业开设数量、硕士点数量、硕士生毕业届数、科研经费、教学质量、教师职称比例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性要求。

4、一所全日制大学本科专业要在20个以上,有要3个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每个主要学校不少于3个本科专业,研究生要毕业5届以上。

仅这4个硬条件,那些所谓的“XXX大学”根本不够资格,只能改为“XXX学院”。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完成了主体地位的升格,这些改名为学院的高校,已经登上了高校的舞台,给了正式的名分。


寒石冷月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高校就要名头叫得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学的名称成了各大学升级换代的重要战场,大家纷纷改名,名字越来越高大上。

野鸡大学

取大名到登峰造极水平的,就是野鸡大学。教育部不承认学历的,或者无办学资质的一些办学机构,无一例外,都有着极为高大上的名字。


咱们可以看几个:中国邮电大学、中国师范大学,这名字如何?是不是比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要霸气?所以,有些人把北京邮电大学当野鸡大学打,北邮不得不辟谣,说自己不是野鸡大学,让人哭笑不得。


发现全世界的骗子想法都一样,国外的野鸡大学也是爱用极大的名称,比如唐骏买博士证书的野鸡大学:西太平洋大学。这个名字也是够大,够响亮。

大学和学院

我觉得在早期,教育部对大学和学院没有太多严格的区分。在国外,university、college、institute有点区别,比如institute一般是指专业型的大学,像麻省理工学院等,虽然现在比较综合,但还带点这方面的特点。university一般是指综合性的大学,那种2年制的大学,类似我们的大专会用college。但这三个用法也没有完全区分。


中国大概一开始也想顺其自然的,学院和大学并没有严格区分。比如,四大工学院、学院路上的八大学院,都是非常厉害的,偏专业型的大学,但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也叫大学,虽然也是偏工科,所以区别不是很大。


只是在轰轰烈烈的改名浪潮中,大家把学院都换成了大学。这时候,大学和学院的区别就很大了,大家好像有个约定俗成,大学就是办学层次高的,学院就是办学层次要低一点的。


教育部在2006年出台了一个政策《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里面明确而且详细地规定了大学和学院的区别。


学生规模。大学的全日制学生要求要8000人以上,还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学院则是5000人以上,所以,没有硕士点的学校肯定是学院。
学科门类。学院只要求1个学科门类,大学要求有3个以上。像清北,那真的是学科门类齐全。
师资。对老师的总量、学历、职称、师生比都有各种要求。大学里,教授要超过100人,学院里不能低于10人。学院和大学差别还是蛮大的。
另外,还有很多,科研水平、建筑面积、藏书数量等等。

因此,用这些条件一框,很多大学就符合不了条件,只能称为学院。但是称为学院也是愿意的,因为被教育部认可了,官方许可才是第一要紧的事。


南阳理工学院

说实话,我觉得南阳理工学院这个名字非常好,跟世界名校“南洋理工学院”只有一字之差,发音都完全一致。南阳理工在专科层面的教学非常好,被称为专科“小清华”,学生在各种设计大赛里获得过各种奖项,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可度。


黄河科技学院

黄河科技学院刚开始叫黄河科技大学,被教育部收编后改为学院。这是一所挺有名的大学,1984年创办,是国内最早的民办高校之一,现在经常在各个排行榜的民办高校排前几位。我看了下,这个学校现在的师资、办学规模,大概除了没有硕士点,其他基本都符合大学的要求了。看看黄河科技学院会不会最终改名为大学。


河南还有几所类似的情况,就不说了。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学院和大学的区别。这也是判断野鸡大学的一个标准,如果一个叫大学的办学机构,没有足够多的老师和土地面积,肯定就是野鸡大学。


大家觉得呢?欢迎来讨论。


五道口的颜学姐


现在的教育功利性这么强,怎么可能有大学和地方愿意给自己主动降级。河南省这些大学重新将名字改为学院,完全是因为国家对大学名称的规范调整,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规定,很多大学可能都在名字中挂上“中国”或者“国家”了。


最近这些年我们大学名称的更改的确有点乱,随便一个中专和和本地的其他几所中专合并一下就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职业学院,然后职业学院又升格为学院,经济条件尚可的地方又开始申报大学,因为大家的理念都是一样的: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内涵,而内涵来自于哪里?这个城市必须要有高教资源。那么这些高教资源最快捷的来源就是整合当地的现有资源进行升格,并不是大学该有的发展模式。看看世界上那些名校,他们都是有历史沉淀的,这些大学才能真正的叫内涵。


河南省最近几年陆续改名的学院有:南阳理工学院以前是叫南阳大学的,安阳工学院以前叫安阳大学,洛阳理工学院以前叫洛阳大学,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以前叫中州大学,黄河科技学院以前叫黄河科技大学。

这些学院之前无一例外的都是从专科学校过来的,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以前的名字很霸气,叫做中州大学,甚至比郑州大学还要牛,实质上学生就是一所专科学校,现在这个名字可以说也是回归了本源。还有那个黄河科技学院,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民办大学,而且一成立专科学校就挂大学了,到了升格本科之后给他规范了改成学院,但是挺有意思的是这所学院的英文名称还继续是大学:Huanghe S & T University,我看还是趁早改成college为好!



不过这些改名字的学院或许后期还有机会改成大学,在教育部目前的政策里别人要改成大学的话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包括在校生人数,研究生招生规模,学科建设和师资力量的配套等,只有在经过充分的评估之后才有可能,尤其是从学院改成综合性大学要求更高。很多地方的院校都曾经试图改成某某大学,教育部最终都没有批准,只是给了一个更名的方向,比如只同意你改成某某师范大学。

所以,我觉得这些更名有时候意义并不是很大,大学之所以大,不是因为名字里面有一个大字,也不是因为有高楼大厦,而是大学里必须要有大师,这才是大学建设的内涵所在。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美蛙英语


在河南是正常的吧。比如其他省的高中,就是某某一中,而河南,是某某职高。有些省的职高就是中专,职业学校,在河南是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