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多宝断续2年,还有继续的必要吗?

江天83912207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临了两年,临作这样的成绩,说实话,不想哄你高兴,你不应该觉得满意,还差的不少。而你既然还在问还有继续的必要吗,你的这个问题也凸显了你本身的问题所在,那就是你的眼力没有提升,你看不出自身的问题所在。

《多宝塔碑》说实话我并没有认真临过,但是你的用笔很多地方都是不对的,这一点一眼还是能看出来的。最基本的横、竖、撇、捺中,处了竖,其它三种用笔都不对,而且整体来说写的太肥厚了,这是学习颜体很容易落下的毛病,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到老都很难改变,希望早点注意。

多宝塔整体字形是呈正方,稍微有点扁,而你的临作整体字形是方而长了,这是一看就很别扭的地方。

接下来细看一些用笔:

横的写法,拿这个“寺”字来做例子,跟原帖一对比,是不是很明显地能看到问题所在。颜真卿的横很多时候收笔都会有个明显地顿笔下按,形成一个方疙瘩,而习作一个字的三个横,没有一笔是对的。而且上下两横都太粗了,竖画的起笔是不对的,竖钩中间行笔不直,钩也不对。

上图中“文”的用笔分析,主要看撇捺用笔,撇写的太肥厚了,起笔也不对,原帖是有点逆锋切入的,而习作是直接切入的,少了一个动作。颜真卿的撇画的处理,一般都是比较细的,显得很挺的感觉,而习作用笔肥厚,反而显得无力。

关键是捺的写法,《多宝塔》的捺的处理是行笔快到捺脚的时候重按下去,然后再慢慢收笔,捺脚的部分形成一个微微上翘的斜切面。而习作的捺脚的处理不够饱满,斜切的角度上翘的不够。

那么类似的问题还很多,例如上图中标出的这些,都是很小一部分。“唐”字下面“口”的处理,“京”中间的“日”原帖是扁的,习作是长的,“多”四个撇画无一是对的。

这些都是很明显的问题,我很奇怪,作者练了两年《多宝塔》自己难道看不出来吗?所以作者的问题应该是“抄帖”式的临帖,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过关的这种“精临”。精临一个是锻炼手上功夫,一个是锻炼眼力,要能通过和原帖比对发现问题所在,这一点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认为,问题主要出在临帖的模式上有问题,这也是很多书法自学的朋友容易犯的错误。

日后如何改进呢?我希望你要么有个好老师,要么你可以加入我们的《嘉禾书社-书法交流圈》,参考里面我为自学书法的朋友提供的教学资源,就有老师教授的《多宝塔》从基础笔法分析到原帖逐字临摹的示范教学,你可以边看边学,踏踏实实地精临一边,比这种抄录式临摹十遍要管用。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知识,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翰墨今香


我认为,题主着实下功夫不小,至于是否还有继续临习的必要,回答是肯定的!

题主习作中的问题,主要是笔法尚须加强,字的结构不尽人意。下一步要深入临帖,先把握好字形,再慢慢的临出神韵。

《多宝塔》用笔特点为:丰厚道美,膄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处多顿笔。在临写时,一定要牢牢掌握好其用笔特点,才能把《多宝塔》临出形似,临出神韵。

另外,《多宝塔》的结构是谨严道密的,紧凑规整的,也是平稳匀称的。关于这一点,题主不但要认真临,还要用心读,用心悟。

学习书法,碑帖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书法,一定要坚持,切不可轻言放弃。

题主选择《多宝塔》学习、临写,路子对头。因为《多宝塔》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另外,《多宝塔》整体秀丽刚劲,清爽宜人,观之,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是传世的经典之作,也是学书者必选的最佳的范本之一。

欢迎各位网友留言和评论!



万堤方


对与多宝塔把握的不错,两年达到这样水准应该给予鼓励!


你的颜体看似是结构问题,其实是横划的问题,你的字有些横划的角度是正确的,这时你的字也写的好,结构把握也合理,但是,遇到横划过于平时,你的字就变形了,结构上也把握不好了。


虽说问题也挺严重,可是也是好事,我感觉你应该是那种开始把横划写的很平的那种,后来发现横划过于平,字就呆板才改过。这事说严重呢,就是很难改,我就是有过如此经历的人,我改了很多年,多亏毅力尚好,终于是改过来了。说到好事,孙过庭有句话是,学书先求平正,既得平行再求险绝,既得险绝复归平正!真正有过这种道路的人其实没有几个,一旦有过了,你就有成为大家的潜质!

希望你能坚持走,也希望你书法大成!


一笑貫长天


这位书友通过断断续续两年的练习,感觉你虽有收获,但很肤浅,这种状况下务必要坚持住,一要静下来认真思考,二要继续盯牢此帖深入进去学。

我仔细看了你的临作,发现有这么几个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是通帖的“点”还没抓住,也就是说,你临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习惯,以不变的心态和手法“应付”临帖,看似认真,实乃抄帖。这正如你自己所言,只是断断续续的临帖,说明你一定繁忙事务在身,难免影响用心临帖。

二是通法的“窍门”还没摸到。你的临作,看似点画笔法都能有所体现,似乎是理解的,但个别点画的笔法不正确或不到位,恰恰暴露出你对笔法没有熟练掌握。

三是书法的“意境”还不理解。经常有人说颜体容易写俗,是有一定道理,颜体的笔法、字法特征比较明显,入门其实并不难,而难的是写出颜体的意境。而你的临作流露出你在这方面的欠缺。

我想你不妨从以下方面加以认识和改正。

学书法肯定有方法。有人认为书法就是靠练,每天坚持一、二个小时,自然就写好了。我不以为然,方法的掌握,需要我们用心领悟,而不是像完成任务一样的在应付练字中就会自然获取,这种方式很难有效地掌握正确的学书方法。在初学阶段,我们不要在乎连多久,重在琢磨到正确的学书方法。这一点,看临帖指南、看视频教学、听老师说教,固然需要,但主要靠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这个理解和判断的依据就是古人法帖,请务必用心读帖和领会。

学书法的窍门也主要靠自己发现。启功先生每次将写好的作品挂在墙上,发现问题再写一幅进行比较,反复纠正,直至满意。可见,别人的意见,不如自己发现,一笔一画、一个字,在反复的与原帖比较中,获得自己的认知是最可靠,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你其实学书时间很短,各种问题的出现情有可原,不必自责,关键要有学习的毅力。即使目前的眼力不高、手上功夫不到,只要方法掌握,坚持不懈,多学、多看、多悟,就一定会进步!



如石书艺


两年多临成这样子,不容易,下功夫了!整个风格特征把握得挺好的!说明您悟性很不错!当然要改进加强的地方也还不少!但说到改进深耕,就涉及到一个方向或者说方法的问题了!是继续挖多宝塔还是换换其他帖,如果是换帖,换什么帖为好?这是一个让自学书法的朋友很头痛的事,是吧?

学书法,首先牢记一点“取法乎上”,向最好的学习,多宝塔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有句话“楷行同练”,相得益彰,楷书能够增强笔力,打牢间架结构的基础,让脑海里有一个很正很美观的字型!但行书能让你笔画之间顾盼呼应更好!所以建议你写写行书,加强楷书的书写性,颜鲁公有几个著名的行书范本(刘中使,争座位)以及集王圣教序都是不错的选择,很多人说写王和写颜会有冲突,但我觉得不会,反而不同风格能让你得到不同的用笔体验,实在圣教序写不下去还是可以选择颜体行书啊!等你行书有了一定基础,你可以回来继续巩固提高楷书,因为练习行书一样能提高你的观察力,提高你控笔抓型的能力!那些一门心思想把一个帖写到顶再换帖的想法是不好的,因为你根本不可能写到顶,能有个7/8分像就不容易了!那些一辈子写一个帖的人,最终会把手写僵,眼界也打不开,可以说那种人一辈子没入门,书法的基本功是临什么能像什么,不是大半生甚至毕生的时间花在一个帖上!所以才有要遍临百家的说法,当然在写其他帖的过程你随时可以回炉写多宝塔,那时你会发现很多现在发现不了的问题,你能够发现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你也至少守住了一家!经常下去,一定能学有所成!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书法不神秘


学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两年了,虽然还有很多的问题,但整体上已经很好了,我觉得写成这样,没有必要再继续练习《多宝塔碑》了,可以更换字帖了。

你现在已经掌握了楷书的基本的写法,结构、用笔问题都不是很大,笔力也算可以,可以说已经入门了。没有必要再抱着《多宝塔碑》不放手了,书法的世界有太多的有趣的东西,你可以去尝试一下了。

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入门,更换字帖也可以选择颜真卿的其它的楷书,比如他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等,虽然这三幅作品的风格并不一样,还是有一定的内在关系的,这样换帖也比较自然,跨度并不是很大,算是一个小小的过度吧。

等练习完颜体,也可以尝试学习其他书法家的楷书的,比如褚遂良、欧阳询、赵孟頫、柳公权、王羲之、王献之等等,甚至也可以尝试写一写魏碑体。

在写颜真卿楷书的同时,还可以练习一下颜真卿的行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现在就是一边练习颜体的楷书,一边练习颜真卿的《争座位帖》,感觉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影响,反而感觉写写楷书,行书的笔力也会增强很多。

但是更换字帖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频繁了,最好一本字帖练习一段时间,半年以上最好,这时候已经基本掌握这本字帖的写法和风格了。

如果三天两头的换帖,走马观花,就没什么效果了。

颜真卿《裴将军诗帖》


不二斋


我认为,题主着实下功夫不小,至于是否还有继续临习的必要,回答是肯定的!

题主习作中的问题,主要是笔法尚须加强,字的结构不尽人意。下一步要深入临帖,先把握好字形,再慢慢的临出神韵。



《多宝塔》用笔特点为:丰厚道美,膄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处多顿笔。在临写时,一定要牢牢掌握好其用笔特点,才能把《多宝塔》临出形似,临出神韵。



另外,《多宝塔》的结构是谨严道密的,紧凑规整的,也是平稳匀称的。关于这一点,题主不但要认真临,还要用心读,用心悟。



学习书法,碑帖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书法,一定要坚持,切不可轻言放弃。

题主选择《多宝塔》学习、临写,路子对头。因为《多宝塔》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另外,《多宝塔》整体秀丽刚劲,清爽宜人,观之,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是传世的经典之作,也是学书者必选的最佳的范本之一。

欢迎各位网友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一、四大基本笔画入手,就是横竖撇捺,重点是横,横画理解了其他就好办,配合4个笔画以内的字练习,不要贪多,每日一字。自学这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6厘米的米字格,碰到难把握的字,单勾练结构。

三、单字没过关前不要整版临,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还很有可能是无用功!两个字开始,随着把控能力提升再慢慢加量。

四,碑刻不能单练,自己搜一下兰亭摹本和碑刻对比一下就明白了,要稍上墨迹,最好是同时期同类型的,多宝塔属于唐代写经体一类的,这类的墨迹非常多,最好的范本应该是墨迹版的灵飞经。

月底满一年了,我是这么过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的问题也非常多,欢迎大家指正批评!






zcwasf


我觉得您断断续续学了两年,如果有时间的话,用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比如一个星期把整个字帖的2000多个字通临一遍。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第一给自己学习两年画一个句号,第二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第三能够总结一下,这2000多个字中有哪些写得还不够好不够好的原因,是因为对字还不够熟悉,还是笔法不够熟悉,还是其他原因。

通过您拍的图片,我看到在某些字的一些笔画会有很多随心所欲的写法,感觉笔法不是很到位。还有就是结构上笔画的粗细上,其实还有待思考。

如果您觉得在写完2000多个字之后,无论是笔法上还是技法上还是自己的思想上已经很难进步,那么换一本字帖来学习也是非常好的。

可以采纳我的建议,在您换一本字帖之后,隔一段时间再把颜真卿多宝塔重新写一遍,也会有更不同的感受。


白石书法工作室


有没有继续的必要,要看你对颜真卿《多宝塔》的临习中,得到了些什么,悟解了些什么。临到了十分像,却不明其理,只能停留在模仿的层面。


从你的临帖习作来看,结构很紧凑,虽稍有欠缺,已经很不错了。笔法方面是技能的熟练过程。只能靠长期的练习来改善。结构可以通过对比,即能改善。笔法则要磨练,才能得到稳定准确的运笔。

学习临摹,写像只是手段而非目标。在借助临帖时,学会笔法,弄清结构规则。笔法结构清楚了,学习识势。势又分笔势与字势。什么是势?畜而待发谓之势。作字必先聚其势,势足而发,则力扫千钧。势明才能去用功。功势明了,用心在迟涩的认识上。把迟涩解决了,则需解决拘束的问题。拘束的解决方法,在于变态。变态在于挥运,挥运之方,尽在胸襟。所以学习书法,不能只是临帖,还要读帖,多看多分析。从点画的起止,到结字的规则,结构的中心点,笔画的主次,运笔的方向,轻重等等,心追手摹,烂熟于心。



书法结体的体势,不可以专执。要知变通,要明势理。不可一概而为。虽然,内心尊古重法,而运用则要依现时书写时的字势而行。或快或慢,要依势而定。同一个笔画,在不同的字中,它的笔势就会发生改变,运行的速度,就要依笔势决定它的速度快慢。

临帖的作用,开始时是学习。以后则是修正。悟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只能帮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起指导性作用。具体还要靠练习才能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