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书法,让于右任都高看一眼

在我国现代书坛上,有这样一个人,其书法风骨雄奇,气格超迈,神采照人,独树一帜。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他的书法艺术没有得到广泛地介绍。他就是上世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名重巴蜀的刘孟伉。

关于他的书法,有这样一则轶事:抗战期间,在重庆青年会一个全国书法展展厅里,有一幅落款“艺叟”的书法作品,于右任看过后对自己的秘书说:“我看除了我之外,还没有第二个人能赶得上这个叫艺叟的人,也不知道是何许人也,真想见他一见。”

刘孟伉其书受晚清碑学兴起影响,碑帖合参,书体不拘泥于具体点画结构,追求体势与意韵,与于右任的书学理念相合,所以得到他的推崇就不足为奇了。

刘孟伉(1894—1969),名贞健,字孟伉,四川云阳人,50岁以后称“呓叟”,后书作“寱叜”。幼年从其堂兄刘贞安(字问竹,晚清进士、学者)学习文史、书法、篆刻;6岁至16岁,遍读“十三经”,之后10年间广泛研读中国文学要籍,尤致力于文字学之研究;壮岁著《说文解字笺》《六书评议》。1927年,他随刘伯承举行泸州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失败后,他先后在云阳、开县、万县等地中学、师范执教。期间,他曾在万县开设“艺薮”装裱店,卖文鬻字刻印,同时,从事地下工作。1939年,他和一批地下工作者在万县创办国华中学,自任学校副董事长,仅一期,学校被国民党当局查封,遂隐于云阳乡下,继续进行文史、书法、篆刻的研究。其时,他的诗、书、印在川东一带已负盛名,从学者甚众。1947年冬,他出任川东游击纵队七南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于崇山密林间艰苦战斗。解放后回到万县,已是须发花白。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川东行署副秘书长、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2年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后,即长期潜心于文史、艺术的研究工作,成绩卓著。期间,他对杜工部诗研考甚精,曾主编《杜甫年谱》,为海内所重视。所著诗集有《冉溪诗稿》《冻桐花馆词钞》等。

在刘孟伉的诸多艺术成就中,书法当推首位。其书艺主张博操而约守,谓“字是心所印”。其书法,篆、隶、楷、行、草无所不能。其篆书工大、小篆,尤以小篆为精能,取自秦刻石、诏版,兼学清人莫有芝,峻朗沉稳。其隶书出自《礼器》《张迁》《曹全》诸汉碑,体势整肃古拙,时出以长捺重撇以活气脉;用笔厚重朴茂,圆劲挺括,有篆书意趣;线条变化较大,起收、行笔的方圆、轻重、浓淡、枯湿、粗细等变化每每出奇;而折肩高耸、重心上移,又使其隶书多了几分奇伟。刘孟伉的行草书代表了其书艺的最高水平,风格奇奥诡谲,气象宏伟;用笔凝练精淳,沉着痛快;结构生峭,纵意放达。

《心经》

其楷书面目多变,如所书《心经》,风格在颜真卿《勤礼碑》《大字麻姑仙坛记》诸碑之间,点画厚重,重心稍高,撇捺坚实伟岸,气象俨然。

各位师友您认为呢?

欢迎到文章最后面留言板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