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的智谋是什么水平?

胡椒大神二号


姚广孝是永乐大帝朱棣为他取得俗家名字,法号道衍和尚,姚广孝从小就是个传奇人物,十几岁那年决定出家,路上偶遇著名相士袁珙,见他面相奇异,眼睛呈三角形,体型有虎态,骨子里喜欢杀戮。姚广孝一听,不怒反而开怀大笑,像是坚定了什么信念一样。


出家之后,姚广孝不仅学习佛经,对兵书与阴阳五行开始了研究,为后来帮助朱棣多得帝位埋下了基础。姚广孝不仅学识高超,更是善于揣摩人心,他一眼就看出朱棣绝非凡人,自己想要功成名就,一定要选择这个明主,他一直在等待时机,终于有一次朱棣在挑选僧人的时候,俩人遇上了,姚广孝对朱棣说了一句:贫僧想送给王爷一顶白帽子。


朱棣大惊,瞬间知晓心意,白+王就是皇啊!这一句话似有魔力一般,本来踏实稳重的朱棣,内心的权欲彻底被打开了。


后来朱棣被派去北平,姚广孝陪同,日夜出入燕王府,常常秉烛夜谈,谈军事和人生,视对方为人生知己。后来朱元璋驾崩,传位皇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


姚广孝知道机会来了,想让朱棣跟自己的侄子争皇位,本来朱棣也没这么大野心,但是建文帝实行了削藩政策,料想必有一天祸及自己,加上姚广孝用卜卦的方式为其占卜,全是大吉,这才坚定了朱棣造反的心。


姚广孝充当了朱棣的军师,最后一战旷日持久,却久攻不下,姚广孝建议朱棣直捣黄龙,出其不意的直接南下攻入京城,奠定了胜利。


姚广孝的智谋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最关键的是此人眼光毒辣,每每献策必能救朱棣出水火,因此,朱棣能成功称帝,一半的功劳来自他。并且此人知进退,不好名利,确实有点仙风道骨的感觉。


历史总探长


姚广孝这个人,可以说是朱棣造反的第一功臣。姚广孝作为他的本名,实际上知道的可能还少一些,他因出家为僧,法号“道衍”。

在南京时,朱元璋选拔僧人分派各地陪伴他的儿子们。而姚广孝早早的就对各个皇子进行了分析,并私下和自己选定的目标——朱棣进行会谈。当朱元璋让这些僧人选择的时候,他主动和朱棣低声说让朱棣选择自己。

单说这一点来说,姚广孝有识人之明。他能认识到自己需要辅佐的人,最终选择朱棣,而不是别的皇子。

道衍大师在朱棣的起兵造反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没有他的存在,朱棣可能因为内心的摇摆不定以及所面临的困难最终不去造反,最后像其它藩王一样被自己的侄子整死。

姚广孝非常善于利用心理知识。在朱棣决定起兵的时候,王府大风起,吹落了王府屋顶的青瓦。他急忙说“恭喜殿下,这是龙腾入天,必有风云相伴,陛下房子的青瓦掉落,是要换皇宫的黄瓦了。”这样不但军心大定,更是勇气倍增。

姚广孝在朱棣带兵出击的时候,负责陪伴世子朱高枳守卫北京城。朱允文派遣的李景隆带兵攻打北京,在他的协助下李景隆几十万大军硬是进不了缺兵少将的北京。说明他善守。

朱棣起兵前,他负责在王府后院操练士兵,在地下铸造地窖,并想尽办法阻隔兵器锻造的声音传播。说明他知兵。

朱棣在带兵攻打济南,接连被平安、盛墉、铁铉打败,受阻无法前进。是他——道衍统筹全局,让朱棣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不打城市而绕道南下直取长江北岸。朱棣破釜沉舟南下一战,连续击破盛墉、平安等军,奠定打破南京的格局。可以说姚广孝善谋。

从以上可以说明姚广孝之于朱棣,不亚于萧何之于刘邦,李善长之于朱元璋。实大智慧大谋略者。


阿庆还是阿庆


先说结论:姚广孝的智谋水平,当然是高超的。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帮助燕王朱棣登上皇位的“靖难之役”中,姚广孝“首赞密谋,发机决策”,《明史》评价:“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第二,姚广孝在功成名就后的低调表现和理智态度。

简要简绍生平:姚广孝,原名姚天僖,生于元末,十四岁时出家为僧,法名道衍。三十岁时,前往径山习禅。其间,他游历四方,与当时许多吴中文人往来频繁,交游酬唱,评书品画,所以有人把他列为“北郭十友”之一。到了四十八岁,姚广孝经人举荐,入燕王府辅佐朱棣,并密劝朱棣举兵,策动“靖难之役”。靖难之谋既成,做了皇帝的朱棣便拜姚广孝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恢复其俗姓,赐名广孝。不过,姚广孝虽位极人臣,却不改僧相,仍居僧寺,清净自修,且重新监修了《明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永乐十六年,八十四岁的姚广孝病逝于久居的庆寿寺,受追封为荣国公,谥号恭靖。

姚广孝高超的智谋水平,突出地反映在他帮助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中。

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使得他和燕王朱棣的矛盾走向不可调和,最终朱棣以“奉君命,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役”。姚广孝是“靖难之役”的关键人物,其活动贯穿了战争的全部过程。他的智谋和作为表现为三方面:

首先,极力敦促朱棣巩固北边重地而建立一个坚实的后方根据地。姚广孝随朱棣到北平后居住在和燕王府相近的庆寿寺,朱棣很器重他,“常屏左右,密问武臣朱福、文臣姚广孝等祸福。”朱橡听从姚广孝的建议,于洪武二十三年远征北元而威名大振。朱棣独当北边重任,战功卓著,既可上慰君父,又可震慑诸王。

其次,帮助朱棣集结“靖难之役”的军事力量,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朱棣决策起兵之前,姚广孝暗中招募将校、士兵、材勇异能之士,并通过在燕王府中开凿地下室、饲养鸡鸭鹅等手段,遮掩练兵、制造兵器的声音,悄无声息地进行军事筹备。

再次,运筹帷幄,决策进退,对朱棣的最后取胜起了关键性作用。朱棣的后方基地是北京,而进攻目标却是南京。因此,朱棣带兵转战中原之时委托姚广孝守北京。姚广孝在北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建文二年四月,朱棣率兵围攻济南,三月不克,姚广孝即“驰书”说:“师老矣,请班师。”于是朱橡带兵回北京休整,与姚广孝再策划进兵之计。又如,姚广孝认为作战双方是叔侄关系,谁当皇帝与百姓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当时的人们都在观望,在南京的成败将决定人心向背,因此一旦攻下南京便大功告成。于是朱棣在进攻南京途中,并不在意要取下沿途的城池,而是迅速直指南京,最终南京被攻克,朱棣即位,为明成祖。

朱棣之所以胜利,固然与他的卓越才能有关,但姚广孝以其高超的谋略辅佐朱棣,起到了关键作用。朱棣在北京时,交结的都是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朱棣出去打仗,“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因此朱棣赞叹姚广孝:“朕若非少师默运神算,何得天下大统?”

姚广孝功成名就,朱棣多次加官以报姚广孝,并且极为敬重他,“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但姚广孝并未居功自傲,而是淡薄名利。朱棣命他“蓄发”,他不肯;“赐第及两宫人”,他也不受;仍居寺院,“冠带而朝,退仍缁衣”;他荣归故里时,“以所赐金帛散宗族乡人”。

姚广孝为人正直,知人善任,他以朱棣对他宠信这一殊荣,保护与推荐前朝旧臣,还力劝朱棣勿滥杀,要收拢民心使社会稳定。

姚广孝作为朱棣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功成名就后的这些低调表现和理智态度,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和敬重,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他政治谋略的水平是相当高超的。


麻辣一加一


姚广孝不但智谋厉害,法术也是一流,奇门遁甲很牛逼,八臂哪吒城就是他建的


納綷壞壞


有政治头脑,怂恿朱棣造反是最大贡献,但是智谋这块乏善可陈


鹃声白头


出家人想法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