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经济能力并且能承担得起保费,你会选择长期(终身)重疾?还是消费性的重疾?理由是什么?

cindy泰康健财师


我有经济能力承受得起保费,但是我既不会选择长期的重疾险,也不会选择消费型的重疾险。理由非常简单,我不信任保险公司。


本人曾经研究过一些保险合同,深刻意识到汉语的博大精深。以重疾险为例,一种疾病前面往往要加三四个限定词,任何一个词在出现这种疾病时都会成为理赔的拦路虎。保险公司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精算师不是白养的,每一款产品都是经过了精心设计,每一个合同条款都经过多次优化,从而确保了自身利益。


重疾险缴费金额不低,一年近万元,短则缴费5年,长则三十年,保障额度也从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相对于不低的保费来说,保障的额度也极为有限,甚至还不如自己直接把钱存起来,起码用着更方便。


以每年缴费1万元为例,假如把钱存起来,保证4%的年收益率,连续缴纳20年,则本息能够达到31万元。这是随时可以使用的资金,如果再存10年,还是按照4%的年收益率,则本息能达到46万元,已经跟50万元保额基本一样了。钱在自己手里,什么病能用,跟交给保险公司能一样吗?


实际上,重疾险的保障极其有限,生病的姿势不对就得不到理赔,真正得了病未必能对上号。即便是对上号,又有各式各样的限制条件,能不能得到理赔还是另一回事。


不买重疾险,根本原因是保险合同太厚,文字陷阱太多,并且不是所有大病无条件理赔。


保险合同越厚,文字陷阱越多,理赔难度越高,这一点必须要清楚。车险保单大家都见过,简简单单一张纸,理赔很简单,责任很明确。具体到重疾险,那就是厚厚的一大本,如果去仔细看,里面的条条款款能够把人看晕。


财智成功去年的时候加入了支付宝里的相互宝,并且认为这才是保险应有的模式,以互助的形式分散风险,并且通过大数据摊薄成本。


相互宝保障的范围,比传统的重疾险更广,因此数据极具参考价值。


就在2019年4月份,总共扣了0.08元;

2019年3月份,总共扣了0.04元;

2019年2月份,总共扣了0.03元;

截至2019年5月22日,已经有6533万人加入了相互宝,随着观察期结束,未来理赔人数有可能会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是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才帮助了28个人,充分说明了大病概率之低,甚至放大到一年的时间都远低于十万分之一,当然这跟加入的人群年龄普遍60岁以下有关。


是的,上面的数据更多能够证明保险公司在重疾险上获得了超高的利润。而某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重疾险一年的理赔金额还没有保险销售人员的提成高,保障极为有限。


至于消费型重疾险,依然存在理赔难的问题,虽然成本大大降低,但是保障同样没有增加。


对于普通人来说,相互宝这样的良心产品一定要优先加入,其次则要考虑城镇医保,这毕竟有社会福利属性,大病起码能报销60%左右。最后,尽量提前储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考虑互联网产品,比如支付宝的好医保以及腾讯的微保,较之传统重疾险保障更多,保额更高,还有更多服务可以享受,性价比远高于传统商业保险。


财智成功


你的钱现在还值钱吗?在1999年的时候,如果你的家里有一万元,那么你家在那20年前可真属于土豪,但是现如今通货膨胀过于严重,钱慢慢变得不是钱了,虽然一万元不算少了,但是也不算多了,现在的一万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连一平方都买不下来了,可以想象,如果再过十年,这一万元可以买到什么?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稳定在3%左右,以此来推算,到了2029年,1万块只相当一现在的7400元。如果你不进行合理的理财,你的钱只会越来越不值钱。而在互联网的今天,互联网金融平台受到追捧,瑞恒金服成为众多人选择的平台。\r

  瑞恒金服内部拥有成熟的国内外操盘队伍,曾服务于国内外知名企业、创投公司、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具有极强的实战能力和操作经验。团队成员从业期间,主持和参与了多家企业的改制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工作,具有丰富的项目实际操作经验,较强的专业对话和沟通协调能力,对资本市场、监管环境和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理财小精灵


我会合理配置,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身的保险产品,因为保险的意义在于“无病预防、有病保障”,很多人把保险看作“诈骗”我却不这么认为。

很多人会说保险不值得信任,再加上互联网传播的速度过快,爆出了很多保险丑闻,这个不可否认,有一些保险的条款的确不符合规定。但大多数保险合同还是在合理范围内,起码比没有强。

我个人虽然没有购买保险,但我给我的父母买了保险,前段时间母亲头晕怀疑是脑梗,然后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有可能是,然后拍了片子做了检查,最后确定不是,医生让输液几天。期间总共花了1700元,走保险报了1300多,虽然钱不多,但如果没有保险,那这部分钱都需要自己拿。我认为保险其实就是健康的时候预防、有病的时候能少花点钱。

很多人会说保险的合同太厚,里面咬文嚼字的说一大堆,有些疾病根本不给保。我虽然不是干保险的,但父母买保险的合同我也看了,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仔细的看过合同不保的那些疾病都是什么疾病?要知道除了国家福利型保险,所有的商业险都是需要盈利的,人家也是要赚钱的,不管协议咋规定,只要你得了协议内包含的疾病保险公司就会兑现承诺,如果得了协议内不包含的疾病人家也根本不会赔偿。

以车险为例,有车的朋友都知道,买车之后就会强制你上强险,有条件的还会上全险,为什么?因为强险的目的不是为了保障你,而是保障他人。因为你是车主,因为你的过失可能会导致对方受伤,在你没有经济能力赔偿的前提下,保险公司帮你赔偿。

而全险就更是了,只要你不存在极其恶劣的违章,不管是对方还是己方,你的损失都会得到赔偿。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保险都是为了避免“在得了某些重型疾病之后,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依然有钱为自己看病。但很多人都把它定义成骗子,的确咱们没得病的时候是用不到它的,这一年的钱就“白交”了,但如果有病了你就会知道保险有多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得病。


实体店老王


有经济能力两者都要,干嘛做这么无聊的选择呢。

首先任何保险都要结合自身情况不是简单的钱,当然钱的更重要。主要结合以下几点。

1、首先钱的问题。是不是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

2、第二还是钱的问题。要主要保险费用占资金的配比是不是合理。一般在10左右。不同年龄不一样有区别。

3、还是钱的问题。如果家里经济不太好。一定要重病险。因为这样是生存的根本。万一不行了毕竟还能活。

4、最重要也是最后一点-钱的问题。结合年纪、家庭结构、自己收入支出。考虑到位。也许两者都不用买也行。如果还小的话


二次说说



金融的桥梁


我没钱也要买重疾险和医疗险,因为我怕没钱承担高昂的医疗费。


73833699


毫无疑问的终身,且不说现在有返还型的重疾;你知道消费型保费会随年龄增加的对吧,而且有投保年龄上限,到了年龄不会说不买了对吧;你知道重疾有体况要求的吧,那你敢保证你一直可以买消费型的么?一旦体况不行了,就再也买不到了好吧,更别说重疾可以豁免……


Credo的小屋


应该还是以投资性保险为好


雪山之巅45


购买保险不管是否承担的起保费,都要根据各家综合的一个具体情况去配置出最合理的规划!


成就梦想的旅途中奋斗


个人觉得是终身重疾险。保险的支出应占收入的百分之五到十。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所吃的食物,所喝的水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大病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所以我们该考虑为自己购得一份重疾险,不是为了我们一个人,而是为了整个家庭。当大病来临时不再手忙脚乱,没有钱医治。中国现在很多互助软件,其实也是大病保险的一种。就连支付宝也推出了相互保。保险是锦上添花,为下雨天提前准备好一把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