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秦可卿遗言如此高明,王熙凤为何不肯实施?

Seveniny



在《红楼梦》中,病入膏肓的秦可卿在弥留之际以托梦的方式,给凤姐做了最后的告别和临终的托付,要凤姐警惕“登高必跌重”的危机。

不仅如此,秦可卿给出了具体应对危机的措施和建议: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等,可以说是既有预见性又有可行性。但遗憾的是,一向精明的王熙凤并未按此实施,没有按照秦可卿交代去做。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梦话”的可信程度。在秦可卿弥留之夜,交三鼓时凤姐朦胧睡去梦到了秦可卿,秦可卿进行了最后的告别。

在梦中,凤姐听了秦氏的话,虽然是“心胸大快、十分敬畏”,但是秦可卿死后,凤姐对于秦氏梦中之托,明里也未曾向任何人提起,暗里也未曾遵照执行。

这些托付的中肯之言,也随着秦氏的死而烟消云散了,毕竟谁会相信一个已经亡故之人的“梦话”呢。

红楼梦里多次提到梦境,对于生活于现实中的贾府之人来说,不可能把梦中之事当真,更何况从不信阴司报应的王熙凤?

像贾宝玉神游太虚幻,梦兆绛云轩,虽然从读者视角,我们皆知梦境多半都是预兆,是伏笔,但对于生活其中的人来说,如果一切都按照梦境来指导和干预生活,未免可笑。尤其对于手握大权的王熙凤,除了钱财,也许她不信任何东西。


二是凤姐的麻痹和贪欲。凤姐在贾府内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手握管家大权,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等人的信任和器重,她正沉浸在富贵和权力带来的无比美好的刺激与享受之中,当局者迷,这种虚幻的感觉已经麻痹了她的内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字眼已经被她自动屏蔽了,她怎会想到以后的败落。

再者,凤姐是个贪婪的人,在对丈夫的爱的贪婪上,她的贪婪以“醋罐子、醋坛子”的方式表达。对于钱财,虽是出身富贵家庭的她,却是有更强烈的占有欲。在为秦可卿送葬期间,她还借权势、徇私情,捞了三千两的“外快”。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

在平时,她利用自己的职权,经常挪用公款放贷吃利息,做尽了中饱私囊、损公肥私之事。而在秦可卿梦中“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是在“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又没有多少便宜可占,凤姐自然也不感兴趣了。


三是贾府的财力不济。在《红楼梦》的第二回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已经道出:“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因为“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而且“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冷子兴作为陪房周瑞家的女婿,他的消息来源是很靠谱的。在秦可卿去世之后,因为元春省亲,贾府流水一样的花银子,几乎要掏空家底了。在五十三回中,贾珍对贾蓉说: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此时的贾府已经是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财力的日益不济,使其也没有能力再去置办田地了。且这样的事,也非王熙凤一人之力所能促成,非得贾府子孙齐心协力不可。

而贾府子孙个个都是安富尊荣,坐吃山空的主儿,沉浸在末世的享受之中,王熙凤纵有心也无力。


少读红楼


秦可卿临终遗言梦中托梦王熙凤告知贾家要未雨绸缪,身后有余早缩手,避免眼前无路回不了头。但我们发现王熙凤在现实中,却几乎没有执行的痕迹。我认为原因有二。

第一,贾家之败,一败涂地。

曹雪芹在创作之处就是要安排贾家必须一败涂地,没有转圜的余地。但是贾家这样的大家族兴盛了百年,如果不铺垫,直接写他们败亡,也会让人很奇怪,为何说败就败?


秦可卿在梦中向王熙凤也阐明了两点:

一,贾家必败。

秦可卿用了“登高必跌重,乐极悲生,树倒猢狲散”来告诫,就是明说贾家之败近在眼前。登高就是指后边元春封贵妃,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事!也表明随后就是贾家之败。

二,没有长盛不衰,只有未雨绸缪。

王熙凤还有痴意,问可否永葆无虞,秦可卿直接告知不可能!但可以提前计划,绵延子孙!所计划不过祖坟前多置田产,注意家学教育。只要保证败落时,家人有饭吃,有书读,再崛起才可能有机会!

秦可卿告诫王熙凤的两点,也正是贾家没有做的两点,曹雪芹用秦可卿的告诫告诉读者为何贾家最后败落的那么彻底,只因当初没有未雨绸缪。


第二,王熙凤有心无力。

明白了第一点,也就明白所谓托梦不过又是通过他人之口之眼告诉贾家的现状而已。与冷子兴,刘姥姥,薛宝琴,兴儿所说所看是一个意思。

而用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也告诉读者这些事必然是王熙凤顾虑的到的。也是王熙凤日中所想的。她与秦可卿交好,平日两人必然会有这样的讨论,这也是两人非同一般的见识!只是王熙凤在秦可卿死后再没有执行,说起来也不奇怪!也是两个原因。

一,荣国府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矛盾。

王熙凤虽然厉害,但他并不能完全自行其事,更多时候他需要像王夫人汇报。这就让王熙凤多方掣肘,并不能大肆施为。王熙凤如果算改革派的话,王夫人就算保守派,有些事并不是说想做就能做的。

王夫人在论及贾家的人员结构就说宁可我省检些,也不要委屈了他们。这就是保守思想,只能靠节省来保全面子。王熙凤说自己想了多少省检的法子,也表明她没办法,只能附和王夫人的思想。



有抱负的人一开始管家必然会想出来各种对家族发展有益的事。雄心万丈,那时候王熙凤和秦可卿惺惺相惜,经常论及这些治家之道,不可能不回来和王夫人汇报,但王夫人不为所动,王熙凤接连碰壁,也就熄灭了万丈雄心!

二,贾琏的继承权越来越不明朗。

贾琏作为荣国府长房嫡子,荣国府本就应该他继承。但荣国府偏偏二房管家。这就造成继承的不明朗,尤其元春晋升贵妃。贾琏更不具备优势。贾赦后面都赌气说让贾环袭爵,可见贾琏继承的阻力很大。

贾家贾珍是族长,元春晋升前,王熙凤往来宁国府频繁,一则和秦可卿交好,再则也是搞关系的原因。但秦可卿死后,王熙凤无论避嫌,还是灰心,与宁国府划清界限甚至后来因为尤二姐彻底决裂。都因为贾琏已经不具备绝对得继承权。王熙凤的性格也绝不是为他人做嫁衣的性格。我们看她后边一味自己敛财,根本不管贾家死活,本质上就是对荣国府不抱有希望,自肥以避祸的原因。不想,她所行所为也给自己和贾家推上了绝路。

综上,秦可卿托梦曹雪芹本意也不是为贾家谋划。王熙凤没有执行,既是不能,也是不想!贾家最后的一个机会就这样被浪费了。怎不让人一声叹息!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君笺雅侃红楼



秦可卿临终托梦王熙凤遗言的确非常高明,多高明呢?(原文太长在此不复)可以这么说,《红楼梦》全书一个大悲剧,所有俱为梦中人,唯有秦可卿有众人入梦我独醒之感,秦可卿不但明白“五世而斩”“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她还非常清醒的认识到元春省亲的荣耀富贵不过是瞬息的繁华,登高跌重、盛宴必散是规律,不仅如此,她还有如何防范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路线图,可以称作十分高明。王熙凤听了也是“心胸大快,十分敬畏”,而且还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可卿又细细将实施办法说与她,遗憾的是,凤姐醒来后,基本上就忘之脑后了。

也就是说,凤姐梦醒后,随之丢开了,再有凤姐虽说当家,也大概知道贾府经济状态已经是不好了,但凤姐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这种危机的严重性,凤姐得以施展的舞台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动辄需要请示贾府更高领导层,况且她基本管理内务,贾府收入和外事则是赖大贾琏等人管理,我们不能苛求王熙凤担当家族兴衰的责任。而且凤姐还常常以贾府为背景弄权官场,甚至赚取人命钱,她在外放高利货几乎成了贾府公开的秘密,旺儿两口子和平儿就管理和参与着这些事,王熙凤虽然说是“脂粉堆里的英雄”,有着过人的才干,但她也算是贾府安贵尊荣讲排场的一分子,在运筹谋划方面,是有着局限性的,她看不到三世而衰、五世而斩的发展规律,也不懂“盛筵必散”“树倒猢狲散”的道理,在工程分配方面,她和贾琏争权逞强,处处抓尖要强,花钱大手大脚,像承包给贾啬、贾芹、贾芸等人的事务工程,其实大部分都被这些人克扣贪污了。在管家方面,她没有探春的危机意识和改革勇气,更没有秦可卿的高瞻远瞩、挽大厦将倾的策略和头脑。但就算是探春和秦可卿,做为闺中女眷,给她们的舞台而使她们能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的有限。



作者在全书只让两个人幡然醒悟,一个是甄士隐,一个就是贾宝玉,而且是让他们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之后,翻了个大筋斗后才彻悟的。

红楼一梦,谁人可以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作者如此标题,而作者让情孽之人秦可卿临终告慰凤姐,这不能不说是贾族的悲哀,当贾宝玉听得秦氏死了,一口鲜血吐了出来,凤姐和宝玉可算得上可挽家族命运之人吗?宁荣二公之灵起码认为还算是,秦可卿在这里更多应是警幻(之妹)的化身,但“劫数”、“定数”的深意和全书主题,饮甘餍肥之时的凤姐和宝玉一个津津乐道于协理宁府的逞才和弄权得利,一个流连忘返于花丛,不通世务、怕读文章。不但此二人不得突破巢窠,就连才干优长曾跌落失足的贾雨村二次起复后,不是又回旧途,照样贪弊苛政嘛。

《红楼梦》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大悲剧,虽有宝玉梦游太虚,可卿临终托梦,但作者又清楚说道:天机不可泄露,因此无论是通灵宝玉亦或是荆钗英雄王熙凤,不过是做梦尔。


屏山品红楼


无法完成。

首先,这不是王熙凤可以做主的。王熙凤不能伸手到宁国府,在荣国府也实质上只是一个没有决策权的内总管,譬如裁减袭人的老太八大丫鬟之事还需请示王夫人。

其次,二府都已经是寅吃卯粮,无钱置办祭祀所用土地族产。譬如,王熙凤本人都在贴嫁妆补窟窿,放贷事未必没有这些影响。

最后,二府根子上已经腐烂。无可救药。


四川達州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的,为什么秦可卿的临终托梦所说的建议如此高明远见,为何聪明的王熙凤没有采取呢?



要细细的分析原因。

一、贾府表面繁华,实则只是一个空壳子

今年已经开始吃明年的了,这是《红楼梦》中明说的,还记得有一次贾母说鸳鸯为何让尤氏吃下人的米饭那一情节,曹雪芹就已经告诉作者了,贾家已经是一个空壳子,坐吃山空了。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袭爵“一等将军”被好色成性的贾赦袭了,不肖子孙多得是,祖先的基业迟早要败坏了。

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虽然聪明,管家的权力在她手上,但是实权还是要看老太太、太太的。

犹记得高鹗、无名氏《红楼梦》续书中,王熙凤在老太太死后,做的事情被邢夫人揭穿,不得太太信任,权力瞬间没有了,下人也不听她的话。



这一续写,不禁悲凉戚戚,往日多么伶俐的人,最后也是糟蹋如此,所以说,王熙凤再想干一件事,也要取得太太的认同,不是她想做就能做的。

还有一些原因,一时还没有想好,望谅解。


悦言红楼


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说贾家已繁荣了百年,子孙众多,花费巨大,入不敷出,必然会落败。



她给王熙凤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在祖茔附近多买田地,二是把家塾也建在祖茔附近,这样就保证了祭祀和家塾的供给,以后贾家如果犯了罪,祭祀产业是不入官的,也就是说,祖茔附近的田地是不会被收走的,而家塾可以让子孙继续读书,考取功名,振兴家族。

这两个建议,王熙凤是非常赞同的,也很敬佩秦可卿深谋远虑,她是答应了秦可卿的,但是后来她为什么没有实行呢?



根据书中所写以及我的推测,有这几个原因。

1. 王熙凤不是不想做,而是没有那么大的权限去做。

王熙凤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权力,她的权力都是王夫人给她的,她是代王夫人管家,很多事务都要请示王夫人,按照王夫人的意愿行事。

王夫人不肯承认贾家将要落败,她宁肯自己俭省一些,也不肯委屈了小辈,即使没有钱,也要讲究排场,例如,小辈们的丫鬟一个都不能少,而这时候月钱的发放都很艰难了。

王熙凤只好用月钱放贷,收了利息后用利息去发月钱,所以月钱不能及时发放。这一点王夫人肯定知道,但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贾母,荣国府最尊贵最有地位的人,她珍藏的一部分宝贝物件也被王熙凤偷偷拿来当了换银子,因为王熙凤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各处都要花大钱,但贾府没有人能挣大钱。

2. 因为没有权限,所以王熙凤渐渐地也就把秦可卿的两个建议先放下,执着于自己赚钱。

她赚钱大概有两种方式,一是上面说的,用月钱去放贷,收利息。二是运用贾府的资源谋取钱财(例如弄权铁槛寺一回),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并且是违法事情,这一来,为贾府被抄家埋下伏笔。



3. 王熙凤没想到自己年纪轻轻身体差到卧床不起。王熙凤是唯一一个有可能去实行秦可卿遗言的人,但是还没等王熙凤有权力去实行,她就不行了,然后连代管家的权力也失去了。

金陵十二钗判词里说她的一生的概括“一从二令三人木”,“人木”即是“休”,她最后被休了。

王熙凤被休,还能有谁去实行遗言?没有了。并且王熙凤也找不到人代替她,在才能上最有可能代替她的探春,最后也远嫁了。



4. 祖茔买地建家塾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说做就可以去做的,这是家族大事,不是谁可以随随便便就去做的,至少要让两府权力中心的人首肯。

这需要权力中心看到贾府实在是运行不下去了,才肯去想办法补救,王熙凤才能去实行秦可卿的遗言。

而贾府最后突然被抄家,权力中心的人都没反应过来,太突然了,还没等他们想办法应对以后的生活,他们就失去了应对的能力。



总的来说,王熙凤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她想等一个机会去实行秦可卿的遗言,却一直没等到,还因为贪财而犯法,致使贾府更快落败。

贾府的落败是必然的,秦可卿的遗言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