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古代歷史上的狀元

山東人才輩出,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出現狀元總共將近有50位,在下面一一列舉,



羊襲吉,唐玄宗天寶五年(746)丙戌科狀元及第,

羊紹素,唐昭宗乾寧五年(898年)戊午科狀元及第,

顏康成,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狀元,

孔敏行,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狀元。

孔緯,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狀元。

孔纁,唐懿宗鹹通十四年(873年)狀元。

孔緘,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狀元。

孔振,唐懿宗鹹通四年(863年)狀元,

孔拯,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狀元。

崔信明,唐貞觀六年(632)應詔舉奪魁。

蕭灌,(627—683)蘭陵人。字玄茂。唐貞觀十七年(643)明經第一。

孫逖,(696—761)博州人。唐開元二年(714)文科狀元。

崔鉶,(826—886)唐宣宗大中十年(856)丙子科狀元及第。

孫偓,博州武水縣。唐僖宗乾符五年(878)戊戌科狀元及第,

李伯魚,臨淄人。唐開元六年(718)進士第一,

唐款,北海(今濰坊)人,字嘉言。唐貞元六年(790)

崔澹,安平(今山東臨淄)人。唐天佑四年(907)崔澹進士第一。

崔光表,武城人,後唐同光二年(924)甲申科狀元。

王徹,大名府莘縣人,後唐同光三年(925)乙酉科狀元。

王樸(906—959)鄆州須城(今東平縣)人,字文伯。後漢乾祐三年(950)庚戌科狀元。

蘇德祥,青州益都(今青州市)人,北宋乾德元年(963)癸亥科狀元。

柴成務(934—1004)曹州濟陰(今菏澤市)人,字寶臣。北宋乾德六年(968)戊辰科狀元。

胡旦,濱洲渤海(今濱州市)人,字周文。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戊寅科狀元。

梁顥,(963—1004),鄆州須城(今東平縣)人,字太素。北宋雍熙二年(985)乙酉科狀元。

王曾,(978—1038)青州益都(今青州市)人,字孝先。北宋鹹平五年(1002)壬寅科狀元。

李迪,(971—1047)濮州鄄城(今鄄城縣)人,字復古。北宋景德二年(1005)乙巳科狀元。

梁固,(987—1019)鄆州須城(今東平縣)人,字仲堅。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

蔡齊,(988—1039年),字子思,萊州膠水(今平度市)人,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乙卯科狀元。

王俊民,(1036—1063年),字康侯,萊州掖縣(今萊州市)人,北宋嘉祐六年(1061)辛丑科狀元。

孫唐卿,青州益都(今青州市)人,字希元。景祐元年(1034)甲戌科狀元。

王巖叟(約1043—1093),字彥霖,宋代大名清平(今臨清杜窪村)人。仁宗嘉佑六年(1061)明經科狀元。

晁補之(1053—1110),濟州鉅野(今鉅野縣)人。舉進士,試開封及禮部別院,皆第一。

張行簡,日照人,字敬甫。金大定十九年(1179)己亥科狀元。

李演,任城(今濟寧市市中區)人,金泰和六年(1206)丙寅科狀元。

商衡(1187—1232年),字平叔,曹州濟陰(今菏澤市)人,金至寧元年(1213)癸酉科特恩狀元。

王鶚(1190—1273)曹州東明人,字百一。金正大元年(1224)甲申科狀元。

劉迎,

山琮,字秀石,元成宗大德三年狀元。宋朝中葉自河南遷居山東朝城(莘縣董杜莊鄉山堂古稱朝城)。

張起巖,(1285—1353)濟南歷城人,字夢臣,號華峰。元延祐二年(1315)乙卯科左榜狀元。

護都沓兒,又名護都答兒,元朝東昌路聊城縣狀元街人,生卒年代不詳。元延祐二年乙卯科(1315年)右榜狀元。

韓克忠,字守信,武城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北榜狀元。

馬愉,(?—1447),字性和,臨朐人,明宣德二年(1427)丁未科狀元。

焦竑,(1544—1620)祖籍日照,字弱侯,號澹園。明萬曆十七年(1589)己丑科狀元。

朱之蕃,茌平人,字符介,一作字符升,號蘭嵎。萬曆二十三年(1595)乙未科狀元。

趙秉忠,(1573—1626)青州益都(今青州市)人,字季卿,號琪陽。萬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狀元。

傅以漸(1609—1665)聊城城內北街人,字於盤,號星巖。順治三年(1646)丙戊科狀元,為清朝開國狀元。

鄧鍾嶽(1674—1748)聊城人,字東長,號悔廬。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狀元,

孫毓溎,字犀源,號梧江,濟寧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科狀元。

孫如瑾,字松坪,濟寧人,清咸豐三年(1853)癸丑科狀元。

曹鴻勳,字仲銘,濰縣(今濰坊市濰城區)人,清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狀元。

王壽彭,(1874~1929) 字次筏,號眉軒,濰縣(現濰坊市濰城區)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