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败后,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里了?

看遍山川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带领着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并攻破了北京。国祚276年的大明王朝,轰然倒下。在李自成占领北京仅仅数月,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便联合明朝总兵吴三桂入山海关,并于山海关大战中击败李自成。

李自成战败后退出北京,在河南、陕西等地组织武装抗击清兵。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被清军两路大军击败,放弃武昌城逃往东南,在路上被农民误杀。不久,起义军宣告覆灭。

那么,李自成兵败后,他的两大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里了呢?

牛金星和宋献策都是李自成所倚重的谋臣,在起义军中地位尊崇、身份显要。他们一个是李自成所封的“开国大军师”,一个则是大顺王朝的丞相。关于他们在李自成兵败后的下场,存在着许多的争议和说法,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们。

先说说牛金星,据说,他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出生在河南省宝丰县,这一名称沿用至今。他的父亲牛垧在鲁王府担任纪善,也就是品级为正八品的一种属官,此外,他的祖辈宗族也出了不少在县上或王府任职的人,所以牛金星的家境还算殷实。

由于世代读书的家族传统,牛金星从下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二十多岁时,牛金星考中了秀才,到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时,三十出头的牛金星又考中举人,原本牛金星的人生轨迹应当是和父辈一样,努力读书学习,当上一任小官,然后了此一生的,但四十多岁时,一次变故改变了他的一生。

崇祯十年(1637),牛金星得罪了同县很有权势的士绅。于是被诬陷强抢民女、偷税漏税。在明朝末年的腐败吏治下,牛金星因为人微言轻而被革去举人身份,并发配到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卢氏县服差役。三年后,李自成帐下的李岩引荐他加入起义军,他提出“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的方针,帮助李自成安抚和收拢民心。闯王

除了出谋划策之外,牛金星还为李自成推荐了日后他的重要谋士宋献策。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便将牛金星封为天祐殿大学士。闯王的兵马攻入北京后,牛金星便一门心思唆使李自成举办登基典礼。结果,吴三桂便以此为借口入关,击败了李自成。

退回北京后,李自成便在武英殿仓促即位,牛金星则前往天坛祭天。第二天,这君臣二人便逃离北京,不久,牛金星带着儿子牛佺投降清朝,并于顺治九年(1652)去世。

与此不同的说法则是,牛金星没有投降,而是藏匿了起来,最后不知所终。

上文已经说到,宋献策是牛金星于崇祯十四年(1641)推荐给李自成的。他出生于河南永城,曾经以算命为业,精通奇门遁甲等术数。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的宋献策让放羊出身,学问不高的李自成十分佩服。

他重视宣传工作,用“十八孩儿当主神器”这样带有神秘感和迷信色彩的口号来发动群众,壮大了起义军的规模。也成功宣扬了明朝气数将尽、国运将终的"天命"。在宋献策的帮助下,李自成得以进一步发展,并得到了更大的支持。

宋献策还很有军事才能,崇祯十四年(1641),起义军攻打南阳。他提出迂回包抄的策略,大大消耗了明军的体力,并最终斩将夺城。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宋献策又展现出内政才华,他整顿风气、安抚百姓,派出许多官吏稳定地方,被封为"开国大军师"。

后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又接连在定州、真定等地失利。宋献策便认为李自成并非他要辅佐的人,于是打算辅佐同为李自成帐下谋士的李岩。不过,李岩不久便被牛金星诬陷而死,他只得继续跟随李自成四处转战。

顺治二年(1645),清军将领阿济格在给多尔衮的战报中提到“获伪汝侯刘宗闵并一妻二媳……及术士伪军师宋矮子……其自成二叔及伪汝侯刘宗闵俱斩于军。”他所说的宋矮子便是宋献策。战报里只说斩杀了刘宗闵,却没说将宋献策如何处置了。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其著作中曾有《宋献策》一章,他写道:"满洲人重其术,隶旗下,出入骑从甚众。"

如此看来,宋献策靠着他的术数本事在满人中深受欢迎,地位也很高。


煮酒君


牛金星和宋献策,是李自成的大顺军中为数不多的两个读书人。

虽然都是读书人,但这两个人,人品却相差很大。

牛金星曾中举人,说明此人还是有些文化的。他在崇祯十三年才由李岩举荐,投到李自成账下。

入行时间虽短,牛金星却在李自成手下混得不错,由于农民军中读书人很少,牛金星这样正经中过科举的更少,加上他颇会察言观色,也有一些见解,因此颇受重视。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牛金星被封为天祐殿大学士。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热衷功名的牛金星一再劝进,劝说李自成登基称帝,终于,在4月29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即位称帝,不过仅仅一天后,就逃离北京,这是因为在之前的山海关战役中,李自成亲率的大军已被吴三桂和清军击溃。

牛金星此人,气量狭小,在领导面前摇头摆尾,对其他人却架子十足,有私怨的必定要打击报复,典型的职场上的小人嘴脸。

他所做的最被人诟病的事,就是进谗言害死他的举荐人李岩。

李岩是富家子弟,公子出身,却在李自成最落魄的时候义无反顾的追随他,成为大顺军最得力的将领之一。李岩为人正直,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看不惯大顺军的腐化,屡次向李自成进言,并且他认为牛金星作为丞相,没有做好辅佐工作,由此逐渐成为牛金星的眼中钉。

在李自成撤到山西后,李岩提出由自己率领一支兵马进入河南,稳定当地的局势,为反攻做打算。牛金星趁机进言,说李岩怀有异心,想趁机离开李自成,自立门户。李自成大怒,下令牛金星杀死李岩,牛金星设下圈套,在宴席上安排了伏兵,杀死了前来赴宴议事的李岩、李牟两兄弟。

李岩死讯传出,权将军刘宗敏,军师宋献策等文武官员都大为震怒,暴脾气的刘宗敏甚至按剑发誓,必杀牛金星。

牛金星知道自己犯了众怒,从此远远躲开刘宗敏,又见大顺政权大事难为,从此开始盘算如何脱身保命。

在清军阿济格、多铎两路大军进攻陕西后,李自成再次战败,被迫放弃大本营西安,分道南下。牛金星见李自成已经穷途末路,竟然带着儿子牛佺投降了清军。清廷倒并没有杀掉牛金星父子,他儿子牛佺还被多尔衮任命为黄州知府,不久升任湖广粮储道,牛金星虽然性命无忧,却再也不敢出门见人,从此一直躲在儿子牛佺的府邸中,享受着老太爷的清福,竟然得以善终。


同牛金星相比,宋献策显得有骨气许多。

宋献策本是个“术士”,以替人算命为生,走南闯北,见识渊博。他在崇祯十四年,由牛金星举荐投到李自成账下,成为军师,在李自成进入北京的过程中出力甚多,深受器重,被封为开国大军师。

宋献策是大顺军中为数不多能保持清醒头脑的人,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他同李岩一样,对大顺的腐化非常担心,屡屡进言,却得不到李自成回应。

宋献策非常聪明,他利用自己擅长的奇门左道说来打动李自成,借天象示警上疏李自成说:“天象惨烈,日色无光,亟应停刑。”终于被李自成采纳,许多人因此得救。

李岩被杀后,宋献策对李自成心灰意冷,认为他不是自己该辅佐的明主,与牛金星、李自成等日渐疏远。

最终,宋献策在随大顺军撤退途中,在九江被清军俘虏。清军主帅阿济格看他一瘸一拐,手无缚鸡之力,又听说他精通奇门异术,倒也不想杀他,于是问:“你想死想活?”宋献策回答地很硬气:“被你抓住之前,我当然想活,现在既已被抓,生死都在你手,何必多问!”

阿济格也听说宋献策并没有干过什么坏事,只是各为其主而已,李自成大势已去,杀不杀宋献策没有什么区别,于是警告他不许再造反,随后摆摆手,就这样将他释放。

宋献策最后的下落,有说被清军带到京城,替达官贵人算卦,有说从此流落民间,重操老本行,不管哪种说法,宋献策没有向满清卑躬屈膝,竟也得以活命。


小院之观


大顺政权的文官集团比较简单,就俩人。一个是丞相牛金星,一个是开国大军师宋献策。而只有牛金星是经历过科考的举人出身。宋献策只是个周游四方的算卦先生。

牛金星是否被杀,没有“正面报道”。但牛金星的儿子牛佺,是清朝初年的黄州知府。牛金星被证实,晚年养老在黄州的知府官署中。应该是没有被杀。

反清武装为什么没有对其清算呢?一个秀才,不值得。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对其镇压呢?作为榜样,留下来。

总之,杀掉牛金星没有什么利益也没有什么损失。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牛金星是个多么会出谋划策、神机妙算。

牛金星本来是个举人。家里有祖产田地。自己开着私塾,教学为生。因为得罪了人,在四十二岁时被革去功名,充军到边远山区服役。恰巧李自成大军到此,如果他不投军,也就是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所以,这也是走投无路的选择。

举人牛金星,在大顺兵败之后,逃离北京之前,努力要做的只是撺掇李自成称帝。而自己也过了一把当丞相的瘾。

像这么贪图名位的人,也是贪生怕死没原则的投机分子。所以,被俘之后,肯定投降了。

曾经有清朝的大臣上书,要诛杀牛金星。但清朝在开国之初还是比较开放的。并没有杀他。但因为在官场上的名声太差,也没有重用他。甚至是把牛金星闲置起来。只要不闹事,就保他不死。牛金星也确实乖,晚年一直在黄州府官署中养老。在死前曾有遗愿,要葬于阳山之阳。这在乾隆年间,其曾孙牛次张在为牛金星立碑的碑文中也有过证明。可见牛金星是安享晚年了。

宋献策尽管被人称作精通占卜,但也无非是高明些的江湖骗子,属于邪门歪道。难以承担开国功臣的名分。

宋献策除了贡献给李自成两个顺口溜——谶语,就没什么突出表现。

一个是“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儿攻城管教赢。只消出了孩儿阵,孩儿夺取北京城。”什么意思呢?要李自成选拔五千个童子,攻打北京城,爬云梯。

另一个是“十八子主神器”预示李自成能成事。这算是拆字了。也没离开宋献策的老本行。

宋献策随刘宗敏一起,在武昌被俘。刘宗敏被杀,宋献策却不知所终。

难道真的是有什么仙术妙法,在大军中逃脱了不成?实际上,宋献策也同牛金星一路货色,最终降清。

据说,满洲人也迷信,感觉宋献策有用——会算卦,于是被分进了八旗。不过,之后就被保护起来了。


参习处


历史上爆发过许多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但大多数都归于失败。传统的唯物辩证法说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那么这个局限性在哪里呢?

我觉得是农民阶级不可能自立自主的承担推翻封建统治的目标,如果要完成,就得有一批人加入,这批人就是封建知识分子群体。 他们有这样几个作用,一是确立革命目标,从流寇主义到建立政权,二是设立官僚制度,建立统治秩序,三是扩大政治影响,收买人心,四是在军事战略上帮助统治者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扩大胜利。 李自成最后的失败就是他利用封建知识分子在这四个方面做得不够好。

例如,牛金星就是一个革命投机的知识分子,是在明王朝的追捕下才被迫加入革命队伍,等到革命成功后就迅速腐化堕落。具体的表现:一是牛金星进北京后认为大局已定,可以享福作乐,忙于招揽门生,拉帮结派,进行分赃,二是进谗言陷害另一知识分子李岩,李岩是大顺军重要的谋士,牛金星心生嫉妒,在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众叛亲离,猜忌心越来越重时,牛金星进谗言,说李岩提出带领军队去河南,有离异之心,李自成遂设计诱杀,三是投降清朝,背叛李自成。

至于宋献策,史料记载其身高不足三尺,是个跛脚瘸子,相貌奇丑,但是会巫术,足智多谋,后被李自成拜为军师,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志得意满,以为身边有一个这样长相的人在,不利于自己的帝王形象,遂在新政府组成中没有安排宋献策的位置,成了闲散人员。

宋献策亦不满,私下说马上天子,不满三年,最后投降清朝,康熙年间才死去。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秦右史


牛金星

牛金星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鲁府纪善,为人质朴、喜爱读书,通晓天官、风角和兵法,20多岁中秀才,1627年中举人,家里有田地,平时设馆授徒,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1637年因与亲戚产生矛盾,被诬陷欠赋税和强占妇女18人,而后被革去举人,充军卢氏当差服役。1640年冬,李自成率义军经过豫西,牛金星参加义军,成为了李自成的幕僚,牛金星很会笼络民心,他向李自成建议“少刑杀,赈灾民,手人心”。

1644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封牛金星为丞相,牛金星帮助李自成建设政权,筹划进军北京。同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占北京,牛金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一直忙于筹办登基大典和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没有及时的巩固政权,随后吴三桂率清军入关,李自成不能敌,而此时的牛金星不仅没有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反而挑拨离间,害死了大将李岩、李牟兄弟,使刘宗敏、宋献策气急出走。

同年四月三十日,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退往西安,十二月清军攻克潼关,牛金星随李自成退往湖北,1645年5月17日李自成被杀死,大顺军群龙无首,有的降清,有的投靠其他抗清队伍。

对于牛金星的去处有三种说法:“一、牛金星改名换姓隐居于江西武宁县鲁溪的深山老林当了道士。二、牛金星逃往河南,隐居在河南禹州市后燕井村,现有墓地在此村。三、牛金星投靠之前早已投降清军的儿子牛佺,最后老死于牛佺的官署中。”

宋献策

各种典籍对于宋献策的记载比较少,他的生卒年不详,是河南永城人,学识渊博,尤其是精通术数,前期以占卜为生,云游四方,1641年经牛金星的举荐到了李自成的军队在,为李自成出谋划策,曾为李自成编造谶言:“十八子主神器。”深受李自成的器重。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封宋献策为开国大军师,李自成攻占北京后,牛金星等人沉醉在胜利中,对于宋献策的提醒不听,之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败退,牛金星挑拨离间,宋献策与刘宗敏出走,之后在武昌附近与刘宗敏被清军俘虏,刘宗敏被斩杀,宋献策不知所终。

多尔衮收到阿济格的战报记载:“俘获伪汝侯刘宗敏并一妻二媳......及伪均是宋矮子(宋献策)....刘宗敏俱斩于军.....”而对于宋献策的结果没有说。《北游录》、《纪闻》记载他在顺治十年到北京得知满人重其术,便投靠了满人。

如有错误,望斧正。


司马长史


李自成本是明代西北地区的一名驿卒,后来因裁员下岗,加入了高迎祥的农民起义军,号称闯将。高迎祥被朝廷俘虏后,李自成继承了高的事业,自称“闯王”,成为明末农民义军中的领袖人物。

经过数年奋战,李自成领导的队伍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李自成在北京登基称帝。李自成在北京期间,严刑拷打明朝官员,逼迫他们交出金银财产,并且军纪败坏,失去了民心。当时明朝大将吴三桂驻军山海关,外拒辽东,内窥北京,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但李自成没有和他搞好关系,致使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大败而逃。

李自成败亡图

从此李自成开始走下坡路,遭清军追击,从北京、西安等地仓皇逃跑,辗转来到湖北一带。当时很受李自成重用的大学士牛金星见势不妙,与儿子牛佺一起突然脱离李自成,不知所终。

李自成死后,牛金星与牛佺投靠清廷,牛佺被任命为黄州知府,牛金星因在李自成手下地位极高,不便安排,所以便住在儿子府中,终老一生。近年来也有人说牛金星在李自成坏事后逃回家乡河南隐居,其墓地在河南省禹州市后燕井村被发现,此说不知是否可靠?

李自成大营在长江边被清军偷袭,李自成仓皇逃跑,李手下大将刘宗敏和军师宋献策被俘,刘宗敏被清兵用弓弦勒死;宋献策江湖术士出身,能说会道,被清军统兵大将留在府中,据清人笔记记载,“满洲人重其术,隶旗下,出入骑从甚众”。


民国年间那些事


李自成在清将多铎,阿济格的穷追猛打下放弃西安,南下湖广,在南昌赶走了左良玉,稍作修整就被阿济格撵上,又沿江逃往九江,清军在富池口和九江附近几次追上李自成部,大顺军败得一塌糊涂。



富池口一战,牛金星的儿子牛佺被俘后投降清朝,随后被阿济格任命为清朝黄州第一任知府。此时的牛金星已经感到心灰意冷,这个精于算计的大明天启7年举人,崇祯13年入伙,从头到尾为李自成出了不少主意,在义军中弄权,进京后也迅速腐化,不思进取如何坐稳政权,一门心思蛊惑李自成登基。

牛金星偷偷地溜回了老家河南宝丰,他名气太大,在老家别人都认识他,清军也在不断清乡运动,剿灭流寇,牛金星便投奔黄州的儿子。他大概死于顺治6年(一说是9年),终年约58岁,临死前老江湖看穿世态炎凉,关照儿子闭门教子不要再外出做官折腾了。他儿子倒也听话,从此闭门不出,死于康熙9年,终年55岁。

富池遭遇战后,李自成辗转进入通山县九宫山,又被清军追上,一路几番战斗,部队被打散,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李自成的两个叔叔及家眷都先后被俘。清将阿济格在向多尔衮的战报里提及俘获俘上述人等,并把刘宗敏,李自成的叔叔都处斩了,就是没有交待把“伪军师宋矮子”也就是宋献策最后怎么处理的。

关于宋献策的下落,没有正式文史资料记载,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被俘后投了满清。宋献策江湖术士出身,会算命占卦,有人说满大人看中他的相术,没有杀他,而且后来日子过得还挺滋润。

身逢乱世,这两位穷酸文人做梦也没想到过自己加入义军,能攻克北京,还能坐在金銮殿御座上过把瘾,也没想到这么快就黄粱一梦,树倒猢狲散。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这又是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对于牛金星的归宿,曾有过一场异常激烈的讨论,即归隐说和投降说。一般依据《清史稿·季开生传》中常若柱奏称牛金星“力尽始降”,即认为他投降了清朝,并担任不小的官职。

隐居说:王兴亚对此提出质疑,他列举了若干条原因对降清提出质疑,并依据耿兴宗的《遵妆山房文稿》卷七《牛金星事略》一文认为牛金星并未降清,而是老死在其子牛佺的官署。其后,栾星又在《牛金星事迹考辩(上、下)》在王兴亚考证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清史稿》中常若柱的奏疏在《清实录》、《东华录》等史料中也有记载,而《清史稿》中则是“力尽始逃”而非“力尽始降”,相比《清史稿》,《清实录》和《东华录》的史料价值更高,也更可信。

降清说:依据《清史稿》的记载,牛金星最后投降了清朝。而针对王兴业和栾星的质疑,刘德鸿进行了数次反驳,针对王兴亚的质疑,主要史料是依据《明清史料》丙编第七本618页载吏科给事中杭齐苏于顺治四年八月十九日的题奏。

牛金星确实遁亡未知,不过依据三位先生的考证,更赞成栾星老师的观点,尤其《清史稿》和《清实录》对“历尽始降”和“历尽始逃”的记载。


参考文献

王新亚:《牛金星降清说质疑》,《文史哲》1980年第2期。

刘德鸿:《牛金星降清有据——与王兴亚同志商榷》,《文史哲》1980年第5期。

栾星:《牛金星事迹考辩(上)》,《文献》1982年第4期;《牛金星事迹考辩(下)》,《文献》1983年第1期。

刘德鸿:《关于牛金星降清问题的讨论 牛金星降清考——与栾星同志商榷》,《文献》1985年第2期。

栾星:《为牛金星是否降清答刘德鸿同志》,《文献》1985年第2期。


楚邾


李自成农民出身,没什么学历,之所以能够打下一这么大的家业,很大程度上是其身边自然有非常多的能人跟着他。在这些人之中,以牛金星、宋献策以及李岩这三个人最有名气。



牛金星这个人,从小就非常地聪明,也多少懂一些兵法,如果单纯地从工作能力这一点来说的话,他可以和李岩一较高下。

不过,牛金星的前半生比较坎坷,在遇到李自成之前,他是被人诬陷,除了举人的身份被抹掉之外,还受到了“发配充军”的残酷对待。后来经过李岩引荐入李自成幕下,这擦得以发挥,如果牛金星没有遇到李岩的话,如果没有受到李自成重用的话,他的命运也更加地悲惨。

可是这个人啊,私德败坏,对于曾经拉他一把的李岩,心胸狭窄的牛金星却恩将仇报,为了权力,居然唆使李自成杀掉李岩。

李岩何许人也?简单点讲,如果没有他的话,李自成的事业初期,也不会有如此之高的民间声望,可以说李自成的成功,他应当居首功。当然,李自成违背了“用人勿疑”这一铁律的,最终亲手了结了李岩的性命,而让李自成做下这个决定的人,就是牛金星。可见可见牛金星这人有多坏!

当然,李自成被牛金星坑的不只这一次,吴三桂背叛很大程度上就是牛金星在搞鬼!

此人还是一个怯懦之辈,在把李自成坑倒下之后,就果断地做出了投降之举,带着儿子投靠了清朝,当然由于他名声太坏,在北京城里干了不少坏事儿,那些在清朝做官的明朝旧臣们都非常不喜欢他,所以他也没能当上官儿,只是他儿子混了个知府的官位。

顺治九年(1652年),老死于牛佺官署中。


至于宋献策这个人,他是属于那种学识渊博的人,得到李自成的器重,除了他这个人有谋略之外,还因为他有术士之名。如果说李岩帮助李自成建立民间声望的话,那么,宋献策就是那个巩固李自成威望的人。

他在民间打搞“造神论”,为李自成营造上天眷顾的氛围,获得了大批百姓的支持。李自成称帝之后,他也被封为开国大军师。后来李自成兵败,宋献策下落不明。

传说当李自成溃败之后,宋献策拿钱修建了庙宇,除了自己有容身之处,也给了李自成旧部幸存下来的人一个地方容身,宋献策就是在这个地方生活到老去的那一刻。

相比于牛金星,宋献策还算是个人才!


白话历史君


李自成是明朝末期的风云巨星之一,他的出身非常平凡,只是明朝某驿站的一个小驿卒。但他在关键的时刻做出了睿智的选择,加入了高迎祥的起义军队伍。高迎祥和张献忠等起义军队伍跟明朝军队多次较量,有胜有败,还险些全军覆没。


高迎祥在同明军的战斗中被俘,李自成随后挑起了起义军的大旗,自封"闯王"。但好景不长,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后没过多久,就迅速战败。李自成在败退途中,它的得力干将也同他分道扬镳。它手下最著名的帮手就是牛金星和宋献策,它们的人生结局却跟李自成有所不同。

牛金星和宋献策跟李自成最大的区别就是文化程度。牛金星是明朝的举人,举人虽然不如状元耀眼,但也是读书人里成绩比较好的。即使没有马上做官,也处于候补官的状态。牛金星最初的想法就是在明朝的行政体系里发展。但明末的官场风气已经非常糟糕,嫉贤妒能,互相陷害的事情不胜枚举。牛金星因为同别人发生了矛盾,结果被陷害,罚去边境充军。


牛金星是个普通的书生,士兵这份工作根本不适合他。他的文弱体质去军营里,早晚有一天要死在战场上。牛金星的处境可以说是"逼上梁山"了,无奈之下他投奔了闯王李自成的队伍。李自成身边的人大部分是莽汉,即使有识字的,文化水平也很低。牛金星来到李自成这里,几乎成了"首席文人",因此很快得到重用。

牛金星受到重用后,紧接着向李自成推荐了宋献策。宋献策也是有文化的人,但不是举人,平常以占卜为生。宋献策提出了一个"十八子主天下"的说法,暗示李自成就是"十八子",是命中注定的天子。牛金星推荐他,到底是出于友情,还是出于谄媚李自成的目的,很难讲。但牛金星和宋献策在李自成这里都受到了重用。


李自成重用文人的目的是治天下。如果大顺政权统一了天下,李自成身边这些战将普遍是不识字的人,文治就更谈不上了。李自成攻进北京后,牛金星和宋献策并没有帮助闯王稳定新形势,反而放手享乐。牛金星一天到晚琢磨的“大事”就是劝李自成登基,然后自己好做宰相,实现文人的终极理想。在这时候,宋献策反倒显得比较理智,或许是看到了李自成集团内部的腐化危机。

结果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不到一百天,就被吴三桂和清军主力赶出了北京。一路上连吃败仗,一直败退到了湖北。宋献策这时候也改主意了,说"十八子"不是李自成,而是李自成的手下李岩。牛金星就劝说李自成杀掉李岩。胜利的时候尚且无法团结一心,现在到了穷途末路,矛盾都激发了出来。最终牛金星被清军抓获,清朝封牛金星的儿子做了官,牛金星就在家养老,不问世事。宋献策凭借他的算命技能,获得了清朝的礼遇,清朝也想利用他来影响人心。总之,牛金星和宋献策的结局都还算是安度晚年,而李自成最终身亡。曾经的风云际会也成了落叶飘零,李自成和他的队伍成了一段传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