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和诸葛亮本质上是一类人吗?如果互换对方的时代和官位,会做对方同样的事情吗?

听月谈史


李鸿章和诸葛亮压根儿就不是一类人。


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而李鸿章贪财是出了名的,有一句话形容他:宰相合肥天下瘦。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趁机敛财;搞洋务运动大肆敛财,甚至在和沙俄谈判的时候也被控收受沙俄的卢布。死后留下巨额财产,具体数额众说纷纭,但是房产田产无数却是不争的事实。


诸葛亮忠心为国。而李鸿章则是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的条约签字签到手软。虽说当时拍板儿的是慈禧,他只是个高级听差的,但是同朝为官的左宗棠就截然不同: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左宗棠临终时遗产只有白银两万五,而当时左宗棠的工资就是年薪两万。为国效力,一生只攒下了一年的薪资。其它的钱都用来救济他人和贴补军用了。李鸿章为讨主子欢心,甚至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为了给慈禧修颐和园竟然动用海军军费,直接导致了甲午海战惨败。为争宠打击对手也是致国家利益于不顾。迫害左宗棠和他手下的将领,就连为左宗棠筹集军费的爱国商人胡雪岩也被他整死了。

总而言之,两个人除了地位高,其它的截然不同。


小桃树


个人认为李鸿章比诸葛亮强点儿。

诸葛亮的神奇主要在于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之中。正史《三国志》他倒是挺一般的。时代久远,也不好评价其中真伪。但是,李鸿章离的算不远。他的好坏通过他所做的事情,一目了然。

诸葛亮身处的时代,三国鼎立,他身处于最弱的一方。不过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割据时代,古代中国以弱胜强的案例不是没有,而且很多。蜀汉虽弱,但是处于传统意义上的正统地位。东吴那边,孙家人经营了几代。北方曹魏,曹操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曹家人为了打天下流血牺牲不少。三方各有优势,相持数年,但是在三国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诸葛亮的确不是非常出色的人才,否则几十年中,为什么蜀汉一点儿便宜都没占到呢?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诸葛亮全面把持朝政,但是蜀汉始终是三国最弱的一方,并没有因为诸葛亮的主政而得到巨大的改变。诸葛亮死之后,他的儿子诸葛瞻更是平庸之辈。后来蜀汉就灭亡了。

再看李鸿章,他的时代就截然不同,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遭遇了重大的变革,新旧交替,内忧外患。在今天看来,李鸿章所处的阵营并不是正义的,他是保皇党。在封建社会面对巨大冲击时,他身为朝廷官员责任重大。在军事上,他操练淮军,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成功。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农民起义,铲除了清政府当时的一个心腹大患。参加了由奕訢主导的洋务运动,虽然他的确有私心,大部分的钱都落入了他的腰包。但这场变革,的确有着深刻的作用和意义。最起码从西方带来了技术。他亲自建立的北洋水师,作战英勇。虽然最后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但是日本也遭到了巨大重创。在签订《马关条约》时,伊藤博文与李鸿章唇枪舌战,始终僵持不下。但是在这时,李鸿章被一个日本年轻人打了一枪,就是这一枪,李鸿章死咬不放,最后为清政府省下了一亿两白银。《马关条约》清政府赔了两亿两给日本,与之前谈妥的三亿两少了一亿两。其实作为人臣,李鸿章早已做到了极致。

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李鸿章开始吐血。并且发誓再不登日本国土。而全国百姓将矛头全都指向了李鸿章,一致认为他是卖国贼。他成为了替罪羊,可他内心的苦楚有谁知道呢?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至于你说的两个人互换地位于时代。作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三国时代的李鸿章一定会更加如鱼得水。毕竟跟世界列强相比,曹魏和东吴太好对付了。而诸葛亮在清末时期,信息量巨大,一定是一脸懵逼。


半亩仙客


李鸿章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既要维护清朝稳定又要师夷长技自强,实在不容易。李鸿章虽然自嘲是“裱糊匠”,能做得比他好的不多。

诸葛亮也是很难,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亮想要复兴汉室,毕竟曹魏力量太大。但李鸿章洋务运动毕竟培养了中国新生力量,打开观察世界的视角,这才有后来洋务运动基础上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才有民族进步。


一梭烟雨江湖行


身家四千万两,还是在国家破财之时的李鸿章,和秦桧比才对!


程氏子


李鸿章权限不够,看不出其全部才能。诸葛亮如果权限够的话,他会通过购买防制发明获得大量最先进武器,然后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勇往直前的军队。但诸葛亮跟李鸿章一样的权限的话就没有办法了


何律师456


李鸿章是宋朝秦桧,贾似道和和清朝和珅的复合体。论廉洁,給诸葛亮当狗都不配。论勤政,给诸葛亮看门都不够格。论战略眼光,李鸿章只是井底之蛙 ,只知道敌国的优势,却蒙蔽了我国的优势,一味妥协。论担当,李鸿章认为自己是裱糊匠,是清政府和国家的无能;而诸葛亮失街亭,主动承担责任,引咎辞职。


悠悠中华魂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诸葛亮可以理解。其余不敢苟同


李金林


诛九族很重要。


西沙817


李鸿章燕雀和诸葛亮鸿鹄


手机用户6051744726


这个问题不属于学习历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