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老师,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学习负什么样的责任?

断桥残雪136127128


学校提供学习场所,老师提供的是知识,家长提供的是孩子的习惯与道德品质。


李文彬531


每个人,从出生的第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存在天赋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丰富多彩的原因。但上天又是不公平的,因为所有的孩子在出生后都需首先通过“学习,教育”这个天平来称量。显然,在这方面孩子的天赋是不同的,而那些资质聪慧,天赋异禀的所谓“学习小天才”毕竟只占极少数,大部分孩子都属于正常人,都需要后天的不断努力。目前,我们的孩子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基本都属于大众教育,这种教育实际上只对较为聪明学生负责,也只适合比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育。当然,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老师能更多的投入精力关注自己的孩子,但每个老师的精力是有限,不同的老师素质也千差万别,我们孩子所上学校的教育水平基本反映了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负责任程度,对此我们可以抱怨,甚至愤怒,但却无力改变。

所以说,学校教育其培养对象还主要是一些“可以跟的上的学生”,而对于基础不好,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家长就需要发挥作用,需要您的配合不是将责任推给您,而是您孩子确实需要您的额外的付出帮助,如果您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导致孩子一再退步,甚至失去信心,学校虽然有责任,但您作为家长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家长的配合是很重要的,这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合格家长应具备的素质。我们每一位家长应该是知道自己孩子所处的水平,如果您孩子现在优秀,您能付出努力,他一定会更优秀;如果您孩子现在普通,您能付出努力,他一定会进入优秀的行列;如果您孩子现在学习很吃力,跟不上,您能付出努力,他一定会能跟上,不掉队。


很闲很咸的鱼


学校是一个大环境,老师是一个引导者。

学生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进入一个好学校是一辈子的福气!

学校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场所,严明而又宽松的纪律保障,就像一个人必须生活的优质的空气。既有硬件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又有校规校纪来约束学生不良的行为。

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不但教给学生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更要使其明确做人的道理。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责任特别重大,一定要配合老师、学校的工作,把孩子教育好,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对错,把握住方向。


海风风


学校老师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三位一体。

学校、老师、家长只有分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对孩子成长发挥最大合力,这样,孩子能成长得更好!

学校搭建平台,营造浓厚健康安全的学习氛围。古有"孟母三迁",今有不少家长花大价钱挤破脑袋让孩子进"名校",可见学习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大的环境好了,孩子至少很难走偏路,邪路。

2.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基本在于解惑,核心在授业,灵魂在于传道。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更要有意识地"传道",而不仅仅满足于授业解惑。老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除了自身原因,学校社会要予以支持,不要附加老师额外的行政任务,让老师做一个纯粹的老师,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3.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监督陪伴。

有道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很多家长,做甩手掌柜,把孩子扔给老师就不管了。熟不知,自己的孩子都不管,还能指望别人管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学校的一切问题都可以折射到家庭。如果家庭教育有问题,那么无论学校怎么教育,其效果是微不足道的。”


沧海246350349


学校的学习一般主要是智力教育,还有很多方面的教育,我们一般人一生都很难接受到这样的教育!所以说家长和老师的眼界就非常重要了!

在孩子一出生,教育就应该开始了,因为这个时候,一般还牵扯不到老师,非常有钱的从一开始就请了专业的家庭教师的人非常少,尤其是从刚出生就开始的!刚出生的孩子,其实应该叫开始培养了,比如月子里开始从黑白色再到彩色去培养孩子对颜色形状大小等等的认识。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没有用,那么学习动机多少会有一些认识吧,如果孩子自己喜欢,他会自觉自发的去找各种途径去学习,前期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啊!有兴趣当然他的学习动机就是由学生内部发出来的!

还有一个就是习惯的养成,这个也是非常关键的,习惯的好坏又会影响到学习的态度!比如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的学习习惯是一放学就把作业做完,然后在翻看下当天学习后面的学习内容,那么他上课的接受能力必定相对好一些,接受能力好了上课回答问题就会积极,可能收到老师的肯定也多,那么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学习方法也是提高学习成绩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一个好的老师他的眼界也更高,可以更好的引导孩子!

学校主要是一种环境吧!小学生的时候学校一般对孩子的影响相对小一些,这个时候主要是孩子在性格上相对稳定!进入初中以后孩子的叛逆期就开始到了,这个时候容易收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孩子叛逆期的时候他的朋友,他学习的大环境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初中还是要选择一个尽量好的学校的!


我是格调



小周做实验


作为学校应该有严谨的办学风格和理念,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考核,作为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耐心辅导学生,作为家长,不要把所有的教育推到学校老师头上,要切实负起做家长的责任,只有三方结合起来才能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一线老师


以孩子的学习为主题,多方思考。学校和老师教会孩子课本知识,和其他道德行为与问题思考方式。毕竟班级那么多学生老师一个一个监督跟进是有不少困难的。

家庭是孩子生长的主要地方。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喝其他的,行为认知有限,需要家庭跟进,扩充,强化。所以校方和家庭两者之间缺一不可,[呲牙][呲牙][呲牙]



木木林老三


生命和健康是不可逾越的,

清白和名誉是不可逾越的,

纪律和自由是不可逾越的,

传承和创新是不可逾越的,

本分和创新是不可逾越的,

敬畏和挑战是不可逾越的,

尊亲和自然是不可逾越的,

固守和发展是不可逾越的,

信念和从容是不可逾越的,

责任和担当是不可逾越的……





大为师道


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状态+自我观念+良好习惯。

学习状态取决于生命状态,因为能量守恒,只要一个人生命状态好,只要他有学习意愿了,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状态。一个孩子生命状态的好坏,80%取决于父母,20%是由老师决定的。

自我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综合的稳定的评价,这个因素决定了在漫长的12年的学习过程中,孩子应对主客观环境中出现的所有的问题,自然得出的结论,思想和感受会决定行为。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80%源于父母,20%源于学校和老师。

习惯是一个人习以为常的惯性,是潜意识烙印在消费上的自动反应。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基本上是在原生态的家庭中日积月累完成的。学校和老师只能通过偶然事件对一个人的习惯有一个促进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孩子是否能学习好,和家庭中的父母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因为在相同的学校,相同的班级孩子和孩子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背后的家长不一样。孩子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基本上是在家庭中逐渐形成的,学校和老师只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环境,而学习环境对孩子的直接影响力,取决于家庭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孩子们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偏科偏老师。相当于孩子喜欢哪一个老师,会很自然地喜欢这个学科。而他对于老师的感觉和好恶,和在家庭中父母所给予的评价标准息息相关。也就是在学校里所发生的偶然事件,表面上发生在学校和老师之间,其实,亲子关系和父母的影响力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上决定了偶然性的必然发生。

另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受几者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学龄前,以母亲为核心的家庭环境。小学阶段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学校环境。初中以后一伙伴儿为核心的社会环境。学龄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同步,小学阶段亲子关系影响师生关系,初中以后,亲子关系转化的孩子和自我的关系影响他"圈子文化"以及他对学习环境的选择。

学校有学校文化,是一个大的学习背景。老师有老师的特点,是孩子在校的一个小的学习环境。要想改变孩子对于环境的感受,先从改变他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认知开始吧。相信自己的自信是一切的基础,祝愿智慧的家长,有能力帮助孩子创造一个自信的内在心里感受。

家长改变1%孩子成长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