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还原“云监工”平台搭建:扫帚曾是直播核心道具,昵称“糖葫芦”

时代周报记者:刘炜祺

小型叉车叫“叉酱”,水泥罐车叫“呕泥酱”。

过去几天,超过7000万网友线上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监工”,并为施工现场出现的一切事物安上全新的二次元名字。

2月2日上午,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和联勤保障部队白忠斌副司令员,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签署互换交接文件。

这意味着,经过9天日夜抢工,可容纳1000余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正式完工,2月3日开始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为让全国网友第一时间了解两座医院建设情况,1月27日,央视频开通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

据悉,每座医院均有近景、全景两个镜头,24小时现场直播。

自此,“云监工”一词成为2020年开年最红的网络流行语。

如今,直播评论区已被全国网友“攻陷”,变成“大型群聊现场”。大家甚至实行倒班制度,24小时热情“监工”。

观众超8300万

“在疫情的关键时刻,受众需要大量的直观数据、直观信息。我们抓住了受众的需求点,并把这个需求给满足了,所以对于直播的效果还是有一定预期的。但至于这么火,是没有想到的。”2月2日,一位接近央视频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疫情发生后,央视频团队每天都在工作群里头脑风暴,思考如何在这场疫情中发挥媒体优势做好报道。

“疫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在想能不能把慢直播这种形式运用到疫情传播过程当中,把疫情播报的实时准确信息传递给公众,尤其是两家医院建设过程关注度非常高,所以大家一讨论就一锤定音了。”该人士表示。

据介绍,1月26日凌晨,央视频团队敲定方案。

当日下午,央视频标清信号直播顺利上线。

27日高清设备搭建完成,火神山慢直播落地。

事实上,央视频自上线起就开始做慢直播,需要怎样的技术手段、条件都有一定经验。

同时,基于央视频庞大的矩阵号资源,协调各方力量,缩短了整个直播通道的搭建时间。

“三大运营商都在抓紧抢建5G基站,我们就跟对方商量一下,大家一拍即合,很快就在前方搭建了相应的设备。”该人士透露。

尽管如此,但因为前线疫情刻不容缓,很多远程协调工作“力不从心”。

“我们在跟武汉广电同事联系时,因为他们都在疫情一线很多时候不太忍心打扰他们,会试探性提一下,但幸运的是大家都在想办法,整个过程很顺利。”该人士说。

据了解,该项目仍在不断推进。2月2日凌晨,央视频前线员工在现场新架起了VR设备,目前公众可在央视频通过VR全场景观看体验施工现场情况。

“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只是我们整个疫情报道体系中的一环,这个直播受到大众欢迎还是让我们很欣慰,感觉努力没有白费。”该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截至2月2日下午2时,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慢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8334.6万人。

徒步两公里将设备搬至现场

如上述人士所说,线上直播方案的落地,与三大运营商的基站抢建密不可分。

1月23日,武汉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通知:三天内完成武汉火神山医院通信网络建设。随后,三大运营商快速反应。

31日,武汉联通网络发展部一线员工袁凌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到通知后的当天下午,武汉联通便紧急成立专班,第一时间集结包括无限核心网、传输、网管、监控、后台等所有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项目搭建。

据袁凌回忆,火神山建筑工地无法开车直接驶入,车只能停在距离工地大概2公里的地方。这意味着一线员工需要拿着设备徒步2公里才能到达施工地点。

当时,整个火神山工地现场各方施工力量扎堆聚集,场面异常混乱,加上雨天道路湿滑,路不好走,搭建环境极度恶劣。

到达现场后,整个团队首先测试整个区域的线网覆盖情况,并以此确定扩容方案和新建方案:扩容6个基站,新建5个基站才能保障现场的通信畅通。

当时,整个联通在现场支援的仅有11人,加上施工单位的十几人,也不过二三十人。

人少,时间紧迫,物资严重不足,环境恶劣,所有这些对前方一线人员来说都是巨大挑战。

“说进入战时状态一点也不夸张,为了缩短时间,我们把串行流改成并行流。”袁凌向记者解释,以往的搭建流程都是一个环节结束后再开始下一个环节,而现在所有的流程全部并行。“各专业环节之间有前后联系,同时并行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

压缩流程意味着需要各方更高效的运转与配合。为避免出错,协调好各方工作,前方一线员工在作业时,需及时通报各个工序和实施进度,然后由负责人统一协调。其中工序之间的衔接问题是最大的沟通难点。

“这一块在群里几乎是一刻不停在协调。”袁凌说道。

据了解,第一个新站开通,整个团队仅用36个小时。

如果按照以往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基站开通,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此时这些流程全部被压缩在36个小时内。

袁凌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此次“云监工”直播平台搭建过程中,自己主要牵头负责摄像头部分,“直播搭建用了23个小时左右,由于传输线路已经根据基站先做好了,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解决直播问题,节省了很多时间。”

4小时开通直播通道

与袁凌一样,接到通知后,武汉移动员工吴雨峰也迅速全力投入5G基站搭建工作中。

经过4个小时的设备调配、网络架设、视频连线、直播测试等工作,1月28日下午16时,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武汉分公司搭建的直播通道顺利开通。

记者了解到,为了项目快速落地,中国移动武汉分公司在春节疫情期间迅速成立50人党员先锋队,当地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带头,赶赴现场指挥施工,24小时连轴转,两天抢通火神山5G网络,一天抢通雷神山5G网络,这为各大媒体的5G高清直播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1月31日,吴雨峰向记者介绍,整个搭建过程中,中国移动承担着提供网络信号保障、架设直播设备、输送稳定直播流以及直播画面的实时监控优化等工作。

为此,中国移动紧急协调调动1套2G设备、6套4G设备和6套5G设备,以及光缆、电源线路、摄像头及调控设备等。

与协调4G、5G基站设备相比,人员方面的协调更为复杂。

“要与现场施工单位协调,与城建局协调建站,还要跟指挥部、宣传部和区县政府的领导沟通。”吴雨峰透露,因为是特殊时期,很多事情都提前安排并做了流程简化,政府和其他单位都非常支持相关工作,协调起来顺利很多。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如果照以往情况,仅设计方案审批就要十几天。如今,这些流程全部被压缩在短短数天内。

由于项目紧急,现场资源紧张,在基站搭建过程中可谓物尽其用。

“现场最开始搭建起来的核心道具是扫帚,因为平台临时找不到固定点,就用扫帚架起手机来直播。”吴雨峰表示,后来很多媒体找过来,扫帚上就固定了很多部手机,于是大家给它取了个外号“糖葫芦”。

回顾设备搭建过程,吴雨峰坦言并不顺利,遇到很多问题,“由于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原来经常做直播的技术人员没办法马上赶到现场,所以只能自己摸索着调试。”

不仅如此,一线员工有时还会遇到平时没有碰到的新问题,比如“手机馈电”问题、信号“灯下黑”效应等。

幸运的是,这些问题都及时得到了解决。

“当时的一个想法是,武汉的情况能够及时传递到全国,全国加油声也能传进来。” 吴雨峰说,“(自己)还是非常自豪的,虽然不是医生,没有在(疫情)一线奋战,但也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