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服务送上门 我市推行黄色预警人员居家隔离“十法”

4日上午10时许,龙山镇南山村一居家隔离对象家里收到了联村干部送来的橘子和新鲜桂圆。原来,隔离对象是一对父女,两人已在家隔离了一个多星期。前一天晚上,他们在微信群里发出想吃水果的请求。

这条信息刚发出来,群里的人立即主动对接,4日早上联村干部章巧娇就把水果送上了门。“巧娇还细心叮嘱橘子和桂圆容易上火,让他们适量吃,并反复提醒他们千万千万不要出门。”龙山镇副镇长程伶俐说。

收到水果后,居家隔离对象在群里也发了一条表示感谢信息,并告知自身的身体状况。“居家隔离对象提出的一些正常需求,能办到的我们一定会尽力去做,这样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特殊时期居家隔离不隔心。”程伶俐说,为了防控黄色预警人员,龙山镇党委积极探索,并向各镇街区取经学习,形成了几套比较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上述所说的就是“暖心服务——微信服务法”。

据悉,龙山镇在推行“暖心服务”的同时,也对不配合居家隔离管理规定的黄色预警人员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如在多次劝阻后依然不执行管理规定的,由公安部门进行训诫。

黄色预警人员防控是闭环管控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基层一线干部防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据悉,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我市基层干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形成了居家隔离“十法”这一卓有成效的防控举措,目前各镇街区结合自身实际已推行使用。

相关链接

居家隔离“十法”

(一)一户五联法。针对盯控人员不明、职责不清的黄色预警人员,全面实行“1+5”联络卡机制,即每个居家隔离人员,对应配备1名镇(街道、区)班子成员、1名镇(街道、区)干部、1名村(社区)干部、1名辖区民警、1名责任医生,压实责任,形成管控合力。

(二)亮牌警示法。针对黄色预警人员居家隔离点无法有效识别,可能带来二次传染的问题,在其家门口、楼道口等显眼且有限的位置张贴警示单、警戒带、警示条和“1+5”联络服务卡,既明确警告周围邻居、路经人员不要靠近,又起到互相监督作用。

(三)邻里预警法。针对可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自觉的黄色预警人员,充分发挥邻里守望的便利,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形成“户户都是哨所、人人都为哨兵”的相互监督氛围,打一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四)温馨提示法。针对疫情防护知识不足的黄色预警人员,由镇(街道、区)在实施居家隔离时发放“指南包”,内含一份疫情防控知识手册、一张黄色预警人员须知、一张网络购物(餐)推荐、一支体温计和两只医用口罩。

(五)微信服务法。针对城市社区的黄色预警人员,及时建立“楼道服务群”,黄色预警人员在群里提出餐饮、购物等需求,由楼道居民代为采购、送货上门。

(六)视频连线法。针对善于用手机的年轻黄色预警人员,由责任医生与隔离人员互加微信,随时相互视频连线,查看状况、答疑解惑。

(七)位置共享法。针对“人盯人”战术无法做到时刻定位黄色预警人员的问题,5个联系人与黄色预警人员互加微信,借助微信位置共享,查看黄色预警人员是否在隔离点。

(八)在线监测法。

针对市、镇集体隔离点的黄色预警人员,在公共区域安装4G监控设备,24小时动态监测,一旦发现其离开家门,监管责任人手机就能收到预警提醒。

(九)热线举报法。针对少部分黄色预警人员不按规定居家隔离,以及可能存在其他影响疫情防控的情况,向社会开通8890、110等举报热线,随时受理群众举报,及时跟进处理。

(十)强制隔离法。针对不配合居家隔离管理规定的黄色预警人员,经过教育引导,还发现擅自外出的,给予媒体公开曝光,并强制执行集中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