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一场简办的白事

“各位乡亲,大家一直关注的王老太太的葬礼取消了。王家人最终决定不请客、不设宴,子女们自己送老太太最后一程。”1月31日中午时分,金川区双湾镇新粮地村的村民们通过村民微信群,收到了这样一条消息。

消息是该村党支部书记鲜舜文发出的。收到消息的村民们第一时间向王兆平一家送上最真挚的慰问。

新粮地村是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文明村。今年春节前,村上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以“孝·善”为主题,利用春节大伙办年货的大好时机,大力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宣讲红白理事会章程、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然而,正当村民们喜气洋洋办好年货准备过大年的时候,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袭来,防控疫情成了头等大事。就在这个时候,更加让村民们揪心的是该村二组的、卧病在床的王兆平88岁的母亲生命垂危。1月31日凌晨1点多,王老太太还是挣脱了孩子们遮挽的手,走了。

悲痛过后,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王兆平一家人面前:村上要求丧事要简办,老太太生前也说过丧事要简办,可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到底该怎么办啊?

一场争论在王兆平、哥哥王兆和、姐姐王兆存及族亲中展开。

“母亲走了,作为子孙,按照习俗要让她风风光光地离开!”

“妈妈可是村里的寿星啊!怎么能这么冷冷清清送走,怎么能连个追悼会都没有?”

“疫情哪有这么严重?我们这里一个也没有,能有啥影响?”

“这可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母亲,你怎么忍心就这样送走她?你这是不孝!”

在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陈家窑村参加帮扶、回家没几天的王老太太的二儿子王兆平沉默了半晌说话了:“按照老规矩,母亲的后事最少要操办5天。如果这样,亲朋好友邻居们碍于情面都会来吊唁,这样一来,肯定会有较多的人聚集。当前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个人的悲情不能大于防控的大势。我建议不举行追悼仪式,也不设白事宴,就由我们兄弟姐妹送母亲走。母亲一生活得很明白,我们都不要争了,相信她老人家也会同意我们这样办的。”

疫情当前,听了王兆平的话,大家都沉默了。

王兆平默默地将金川区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的链接发到了他们家族微信群中,希望亲人们理解并支持他们作出的决定。受深明大义的孩子们的感染,族亲们最终同意响应政府号召,简办丧事。

“母亲,走好!”

2月1日凌晨5点多,没有撕心的哭喊声、没有拥挤的人群,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亲人的帮助下,王兆平和哥哥姐姐默默地行走在了安葬母亲的路上。

叮咚、叮咚、叮咚……一路上,王兆平和哥哥姐姐的手机响个不停,那是村民们纷纷通过微信向他们致哀。一声声铃音,是节哀的关怀,更是对他们的家国情怀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