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病毒怎么传?疫情如何变?思明企业用大数据作答

1月28日晚间,CCTV《新闻1+1》栏目中白岩松连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针对网友特别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答疑。李兰娟院士表示,提倡借助大数据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信息收集、帮助发现传染源、控制传染源。2月4日,《科技日报》刊发文章揭示了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面对当前春运回城返工潮,人员流动性加剧,新冠肺炎感染风险激增的严峻态势,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都可以做什么?

大数据作为防疫新手段,在实战中的应用有很多。第一是疫情态势研判,帮助疫情防控部门找到工作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景,为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数据支撑、辅助决策支持和联动指挥的依据。

国投智能旗下美亚柏科是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企业、网络空间安全及大数据信息化专家。自1月21日开始,美亚柏科位于北京、广东、云南、海南、内蒙、厦门、福州等地的大数据团队陆续接到指令,第一时间赶赴各地现场开展大数据分析工作。

美亚柏科大数据团队为北京、云南、广东、福建、沈阳等近十个省市的执法部门统计和掌握由疫情重灾区进入本地的人员和车辆的活动情况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执法部门统计疫情可能扩散的范围和趋势,落查确诊、疑似病例人员的相关信息,以便应对紧急情况。

第二是疫情传播路径分析,基于大数据融合分析能力,综合分析确认、疑似人员和活动轨迹,及时公开,方便群众自查。与此同时,通过数据联动确定接触人员清单,快速找到可能感染的人员,及时预防。

美亚柏科帮助建设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在疫情期间提供疑似病例交通、住宿等信息,以及与其接触的人员信息,并进行研判上报,为感染源的及时阻断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界面截图,该大数据平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是精准防疫,这是疫情防控工作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当然也是大数据要着重解决的一点。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逐步开展,“无症状传染”及“无意识接触者”愈加得到关注。无意识的密切接触者,指那些没有明显症状的携带者,他们不知道自己携带了病毒,或者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感染的,而且流动性又很大的人群。

对无意识密切接触者人群的发现和控制,是此次疫情的二代甚至三代患者数量控制的关键。只有所有无意识的密切接触者都被找出,并隔离治疗,疫情才能结束。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在采访中表示,“无症状传染”给预防带来很大难度。媒体曾经报道浙江有一位病人,他本人说他患病了,他说我从来没接触到武汉来的人,也没有接触到什么感染者,但是他被感染了。然后从大数据一查,发现他已经接触了三位来自于武汉疫区的人。另一个例子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为疑似病例,执法部门可通过大数据建立相关分析模型,可以画出他的接触关系图,充分挖掘出该人员的紧密接触人群,通过一系列大数据的追踪溯源,对疫情进行精准防控。

目前,针对严峻的疫情,各省市已相继出台针对性的疫情防控措施,各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大数据在此次防疫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面对疫情的快速传播,美亚柏科核心研发团队综合各地客户需求,经过仔细梳理分析,组织力量迅速设计、研发出一套适用于全国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监测”专项工作平台。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监测”专项工作平台的设计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平台除了具备展示全国疫情传播趋势,分析各省疫情态势,查询通行信息外,还具备确诊人员综合分析、紧密接触人员挖掘和一体化联动三大特点,将上文中提到的三点融合到一个平台上,为疫情防控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实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可追溯、可预测、可视化和可量化。

此外,在社会各界与肺炎疫情持续斗争的同时,有的人却在利用疫情造谣传谣甚至敛财诈骗,这都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为社会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如利用新型肺炎疫情口罩紧缺的情况,有人在微信群里散发有大量口罩出售的虚假信息,接到微信转账后,将受骗者拉黑。这就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和定位非法活动行为。

“大数据+流行病学”的创新,也许会给这次的疫情防控,提供一条创新又重要的道路。美亚柏科还将继续坚守在全国疫情防控的一线,根据疫情防控的需求更新,对系统进行深入优化,全力支持好全国各省、市、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如今,立春已至

相信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之下

疫情终将过去

春暖花开的时节马上就会到来!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