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战疫前线的这些照片、这些故事,每一帧都让人泪目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活跃在抗疫一线,一帧帧精彩的感人画面,一些聊天记录、工作照,张张让人看哭!他们是一线的抗疫医疗战士!

今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整理搜集了番禺区抗疫卫生系统人员微信朋友圈里的只言片语与图片,这些文图集纳在一起拼凑出一支英雄队伍的模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是无所畏惧的最美“逆行者”。

“我是一名党员,连续作战,我可以!”

番禺区疗养院是广州市的集中医学观察场所,李医生请缨成为番禺区疾控中心派驻的防控人员,他与科室的人员说“我是一名党员,连续作战,我可以!”但,他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需要连续四天驻守在疗养院的他,在收拾东西离开家时,孩子的泪水让他无比心塞。对于一线人员来说,有时候一个拥抱都是奢侈。

加油爸爸,我爱你!

杨医生是其他科室紧急抽调加入应急队的,为了能快速响应疫情需要,他和其他队员一样选择常驻番禺区疾控中心,连续作战十天后,他忍不住回家看望两个小宝贝。小孩子一看到爸爸就拼命扑过去,杨医生由于还没有换衣服,下意识地推开了孩子,不明白爸爸为什么那么久都没有回家,不明白爸爸为什么推开自己,小孩哇地一声哭了。短暂的团聚让小孩子兴奋不已,到了要回战场的那一刻,虽然小孩满脸的不舍,但是都能懂事地对爸爸说“加油爸爸,我爱你!”

热腾腾的泡面吃出幸福感

他们说,那是“贴心的伙伴”!

疫情处置过程中,番禺区疾控中心的应急队伍多了很多“贴心的伙伴”。由于春节期间外卖店家少,到餐时间长,快食面、即食肠仔和饼干成为了一线人员的“温暖和贴心的伙伴”。很多时候应急队员们处理完疫情回来,外卖的饭菜都冷了。这个时候热腾腾的快食面就是幸福的来源。

住在车里也ok,有任务可以随时出发!

见已经凌晨了,应急队伍的有些队员情愿暂住自己的“豪华座驾内”,因为随时有任务都能快速出发。很多时候应急队员都没有在意睡觉的地方了,倒头就睡过去了。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战疫开始他就住到了科室,还为新收治的患者购置生活用品。

何炎坤医生为患者购置生活用品

做好防护,为“战友”穿好“战袍”

何贤纪念医院内四科何炎坤副主任医师以科室为家。从1月22日内四科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住院隔离病区以来,何医生吃、睡、住均在医院,一天也没有回过家。发热门诊坐诊、处理隔离疑似病例、参与急诊会诊、处理留院的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何医生加班加点已是常态。何医生更是隔离病区患者口口相传的“好医生”,考虑到隔离病区患者生活不便,主动为新收治的患者购置了生活用品。

防护物品短缺,我们贡献金点子,自制防护面罩!

放射科技师使用自制防护面罩

放射科作为医疗技术科室,平时在窗口工作和医学检查工作中会接触到患者,所以也需要进行必要防护。但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放射科主动把紧缺的物资留给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一线岗位。番禺区中心医院放射科科室人员急中生智,利用废旧胶片等材料,自制了防护面罩用酒精消毒后供窗口登记、预约拍片、机器操作的技师,在窗口接触和拍片检查时使用。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肖桂来 通讯员 杜颖施 番卫健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李波 肖桂来 通讯员 番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