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⑫一个终身难忘的年,“劫后余生”的他说自己爱上了郑州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肖萌

过去的几十年中,老古都在武汉最热闹的地方度过,每年的两次回家是他最开心的时刻。这次回家,老古过了个终身难忘的年,“劫后余生”的他说自己爱上了郑州。

打工汉正街

汉正街是武汉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它南临汉水,东接长江,500多年历史中一直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全国闻名。相比郑州银基批发市场,前者无论是规模、人流、历史都远超后者。仰仗九省通衢的大交通,每天这里的货物飞往世界的角落,来自全国各地的进货者、出货者、搬运工聚集,为大武汉的商贸各自贡献。

古老的汉正街一定想不到,2020年年初,距它北方10公里左右的一个海鲜市场,知名度飙升,让汉正街一切市场都无奈关闭。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一场疫灾的始发地。

直到1月17日之前,古义亮都还在汉正街做着搬运工作,每天货多、人多,很忙。像古义亮一样在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搬运谋生计的人来自天南海北,相比郑州,他老家信阳的那个县城距离武汉更近,多少同村人都选择了在武汉谋生。在武汉打拼二三十年,老古年龄不比小伙子了,但出点力气讨生活,还没问题,也或许也是因为经常搬运,他的身体也一直挺棒。

1月初的汉正街上传出些消息——华南海鲜市场那边发生了不知名的肺炎,武汉有人得了,还不止一个。并没太多人在意,古义亮回忆,工友,甚至整个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几乎都没人戴口罩。日子如往,只是年越来越近,所有人回家的日子快到了。

一种从心底上升的害怕

为了儿子在郑州更好发展,古义亮和妻子在郑州买了套房子,出了首付。妻子在家带小孙子,老古想在武汉多干几年,用他的话说,希望能多帮孩子一些。

1月17日,汉口至郑州,古义亮踏上回家旅途。硬座回家是老古多年来始终的选择,一是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离家近,二是高铁票贵。老古能省就省,就像他说这几年一个人在武汉,吃饭是简单的“填饱肚子”。

回家看孙子,是古义亮一年当中最开心的。每年6月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淡季,老古会回家一次,再有就是春节了。但这次返郑仅3天后,古义亮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春节。

1月20日,一年几乎都不生病的古义亮突然有些发烧,温度不高,除了些许乏力没有其他任何症状。也是在当天,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已出现人传人现象。

古义亮没把自己的发烧联想到新冠病毒上。楼下不远就有诊所,古义亮去了。普通发烧,开些药,这是诊所大夫给出的结论,而一些常见药古义亮家中都有。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吃药后,不温不火的发烧还在持续,老古的妻子也开始有些感冒症状,流涕、喷嚏、咳嗽。这期间,全国的确诊病例越来越多,武汉封城了。古义亮有些担心,他决定去大些的医院看看。

一人来到河南省武警医院,古义亮主动说自己是从武汉来,加上发烧症状,警惕的医院马上对他进行了检查,而结果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古义亮马上被安排在隔离区域,所有的心情都被紧张与恐惧占据,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家人,无论家中谁被传染,他都害怕,一种从心底上升的害怕。

终身难忘的大年三十

从省武警医院到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间的时间很短。但1月23日这天发生的事,他或许永不会忘。也是在同一天,他的妻子也被送到河南省传染病医院。二人同在一所医院,却分开房间隔离,待专业检测的确诊。

1月24日,郑州新增确诊病例3例,古义亮是其中之一,他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一天里,老古接到了很多电话,来自各方的关心、询问、安慰。“我好像从来没有一天接到过那么多电话。”古义亮说。

这天是农历大年三十,两夫妻躺在医院不同的房间,儿子儿媳还有小孙子在这之前就回到郑州港区家中隔离了。晚上,医护人员送来了饺子,老古独自吃着,妻子在隔壁,他用手机与家人联系着。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输液,呼吸机,用药,古义亮对治疗不太了解。从住进来的那一刻,除了治疗,医护人员做的最多的,就是为老古打气。病人心理坚定有信心,有时甚至比用药还管用。老古的心态逐渐有了变化,他相信医生,相信自己,这病,一定能好。

大年初一,古义亮的妻子也被确诊了,三四天后,二人住进了同一病房。古义亮也鼓励着妻子,二人的心态越来越好。“我平时吃面食少,米饭多,住进来的几天都是医护人员把医院食堂饭菜送进来,面食居多,我胃口不太好,吃的也不多。但随着心态变化和不断治疗,我的胃口越来越好了,也不抗拒面食了,大夫也说,能吃了是好事。”古义亮告诉记者。

“幸运”的十三分之一

连日来铺天盖地的消息与报道,让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愈发了解,让大家对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愈发敬佩,隔离区、病房里面是啥样也多少探出了一些。

“并不可怕。”古义亮是亲历者,他经历的治疗过程没有大家想象中的神秘莫测。输液、吃药、消杀、测温……自身免疫的不断增强,积极平和的心态,还有古义亮那本就不错的身体素质,击败病魔。

“主治医生通知我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已经是阴性,医护人员帮我们办理了出院手续,衣服经过消毒,我们换了新衣服。走出医院大楼的那一刻,我太高兴了。”2月5日中午13:15分,古义亮和妻子,还有该院的其他4例确诊者同时出院,古义亮成了郑州截止目前(2月5日)治愈成功病例中的十三分之一。

按医院和社区要求,古义亮和妻子回到家中进行14天的隔离。也是在刚刚到家的一刻,建中街街道办事处永安社区主任带领人员、片医一同上门进行探访慰问并带去消毒用品及不少蔬菜水果等生活用品,再三嘱咐他们,生活有任何需要,身体有任何情况,他们能随时联系社区。

必须消除的“有色眼镜”

自1月23日古义亮和妻子被送进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的那刻起,他们居住的小区里有不少居民“恐慌”了。随着当天疾控中心人员对整个小区的全面消杀,恐慌情绪随之蔓延。到了大年初一,古义亮被确诊的消息彻底在小区传开了。

古义亮对旁人有这种情绪理解,换做是他恐怕也难免会有。但“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一旦任由自己的恐慌情绪支配,就难免会对他人造成更大的伤害,古义亮与妻子目前已彻底治愈出院,这周边情绪会消失么?

无论是十七年前的“非典”还是现在,当人们身边出现确诊传染病例时,”恐慌”都会产生,甚至演变出“疑心病”,看人的“有色眼镜”将长时间存在。这时候,多数人与当事人的心理辅导尤为重要。作为基层管理服务的一线组织——社区,必然要做些什么。

早在大年初一,社区就召集了小区的楼长和部分居民,稳定大家情绪的工作从那时也就开始了。

古义亮住院期间,永安社区的人员就一直与省传染病医院保持着联系,就在老古出院三天前,社区也得知了他病情好转即将出院的消息。社区为此专门开会,会议的内容就是如何对古义亮居住的小区居民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大家的担心。

“把工作做在前面。我电话联系了他楼上楼下的邻居们,告诉大家他们两口子已经康复了。大家多数比较理解,但也有人还是有些担心。我们告诉小区的居民,他们出院后还会进行14天的在家隔离,这期间不会出门。每天下午四点半社区的片医会对他家门前和楼道进行消杀,生活垃圾也会全部带走单独扔掉,他们家所有的采购都有社区人送上门。希望邻居们放心。”永安社区委员会副书记乔贺说。

“劫”后温暖 他爱郑州

经过这次“劫”,古义亮对生活的态度有了改变,他感到亲情与家庭是第一位的,平安与健康是最重要的。“疫情结束时,最希望的就是家庭团聚,一家人在一起比啥都好。”

古义亮说未来的日子自己还要趁着有干劲再工作两年,为家庭继续努力,但工作的地点不一定再是武汉了。

“有很多感谢的话想说,从得病到出院,我没有想到郑州是这样一个城市,大家都关心我,社区会这样的照顾我们。”很少在郑州长呆的老古说起来“被照顾”很激动,他没有和社区或者街道等政府部门打过啥交道,但这次他提到了“温暖”,提到了“爱郑州”。

老古对武汉有感情,但今后他或许会留在家门口,找份自己能干的事,守着家,和家人留在郑州。

(文中人物“古义亮”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