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是怎么区分的?

窈窕绅士4


其实国家并没有所谓的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划分,也没有定义相关的衡量标准。关于对城市几线的划分,更多的是一些房地产商、投资商和有关机构制定的市场战略而划分的,经过媒体的大力宣传,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大家约定俗成的一种叫法。比如近年来出现的“新一线城市”,就是由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划分的。


在我国政府层面划分城市的方法有两种,首先是行政等级划分,中国城市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地级市等。

另外一种是按照城区常住人口来划分,即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50万以上~100万以下为中等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为I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为II型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


根据这个划分,以2016年城市人口数据为准,我们共有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5个超大城市;天津、武汉、成都、东莞、南京、郑州、杭州以及沈阳8个特大城市,75个大城市,其中I型大城市14个,II型大城市有61个。


至于一线、二线、三线、四线这些城市划分,其实不具备太多实际意义,因此我们也不必过于在意它的划分。


锦绣中源


所谓的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是一些机构根据城市内统计的数据,进行评估而来,目前大众认可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划分,是2019年5月24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为中国337个中国城市重新分级,评出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8个五线城市。

城市的一线、二线、三线等,不是简单某一方面的比较,而且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比较,要考虑一个城市的政治地位、行政级别、管理层级、经济实力、交通条件、科教实力等。中国一线城市,一般是只具有国家全局性的影响力、决策力、集散力、号召力的城市。简单地说就是全国性的存在感,无可逃避,或者是管理上没有上级的城市。

分级的主要依据是通过收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18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用户行为数据和机构的城市大数据,按照商业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指数来评估中国城市。

其实对于城市分级总结来说就是由人口带来的城市繁华程度评价,预判未来的城市发展。并不是国家对于城市的定义,因为国家对于城市的定义,只是城市行政级别(比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以及城市人口规模划分的等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等),这个城市分级也能反映一定的城市实力,城市人口数量、交通、商业等等数据,所以还是被大众所认可的,即便是城市分级,对于广大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才是最主要的。排名都是其次,看看就好,即便自己的城市再好,自己生活不理想也没有什么大的意义,所以看看就好,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鄂东楚圈


所谓的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是一些机构根据城市内统计的数据,进行评估而来,目前大众认可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划分,是2019年5月24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为中国337个中国城市重新分级,评出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8个五线城市。

分级的主要依据是通过收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18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用户行为数据和机构的城市大数据,按照商业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指数来评估中国城市。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新一线城市,所谓的新一线就是指那些最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线城市的城市,也泛指正在发展中的二三四五线城市,2019年,15座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其中北方城市5座,南方城市10座。再算上一线城市中南北城市3:1的格局,南北差异已经超越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成为中国顶级城市之间竞争格局的重要特征。

其实对于城市分级总结来说就是由人口带来的城市繁华程度评价,预判未来的城市发展。并不是国家对于城市的定义,因为国家对于城市的定义,只是城市行政级别(比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以及城市人口规模划分的等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等),这个城市分级也能反映一定的城市实力,城市人口数量、交通、商业等等数据,所以还是被大众所认可的,即便是城市分级,对于广大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才是最主要的。排名都是其次,看看就好,即便自己的城市再好,自己生活不理想也没有什么大的意义,所以看看就好,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回答对你有用,谢谢,欢迎关注交流。


地产与情怀


所谓的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是一些机构根据城市内统计的数据,进行评估而来,目前大众认可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划分,是2019年5月24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为中国337个中国城市重新分级,评出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8个五线城市。

分级的主要依据是通过收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18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用户行为数据和机构的城市大数据,按照商业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指数来评估中国城市。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新一线城市,所谓的新一线就是指那些最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线城市的城市,也泛指正在发展中的二三四五线城市,2019年,15座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其中北方城市5座,南方城市10座。再算上一线城市中南北城市3:1的格局,南北差异已经超越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成为中国顶级城市之间竞争格局的重要特征。

其实对于城市分级总结来说就是由人口带来的城市繁华程度评价,预判未来的城市发展。并不是国家对于城市的定义,因为国家对于城市的定义,只是城市行政级别(比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以及城市人口规模划分的等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等),这个城市分级也能反映一定的城市实力,城市人口数量、交通、商业等等数据,所以还是被大众所认可的,即便是城市分级,对于广大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才是最主要的。排名都是其次,看看就好,即便自己的城市再好,自己生活不理想也没有什么大的意义,所以看看就好,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和谐幸福晓路


感谢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写过关于几线城市的划分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账号,从我的文章中查看。借此机会简单说一下我的观察。

官方并没有真正去定义一线、二线、三线城市

如今我们看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都是媒体和一些机构为了统计方便自己定义的,在我国政府层面划分城市的方法只有两种:第一、根据行政级别来进行划分, 直辖市、副省级、省会、地级市等等,但是这种划分方法随着国家中心城市提出如今已经渐渐不被提起了;第二、根据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多少来进行划分(记住是市区常住人口,不是区域人口),分为超级大城市(1000万以上)、特大城市(500-1000万)、大城市(100-500万)、中等城市(50-100万)、小城市(50万以下),其中大城市还会根据人口多少进行Ⅰ型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

如今的几线城市的划分,个人觉得是在人口因素基础上加上了经济因素,主要就是生产总值的多少。

如今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几线城市是其次,自己舒服喜欢才主要

尤其是很多原来二线、三线城市的朋友都会因为自己的城市这次媒体评为二线或者新一线城市感到兴奋(包括一些当地的媒体),说明很多朋友都是爱自己这座城市的。不过个人觉得城市划分几线固然有好处,但是更多的应该由当地的居民来评价。如果你生活在三线城市但是却是一线的消费,肯定你的生活是不会感到幸福的。所以,个人觉得一个城市到底是几线固然重要,但是自己感觉是不是幸福和舒适才是最重要的。

按照我的观察来看,很多二线城市都算不上真正的二线,或者说距离我所想的二线城市还有差距,因为这些城市除去房价、生产总值之外在基础配套、生活环境、就业环境、产业结构等方面与我们所想的二线城市相距甚大。尤其是中部的一些省会城市,除去房价外,其他方面确实感受不到二线城市的特点。

综上,如今几线城市的划分更多是为了房产商、投资商和一些机构统计和制定市场战略做准备,不具备太多的实际意义。个人觉得只要自己过得舒适,幸福在哪里并不重要,哪怕是这些媒体宣传的三线、四线城市又如何呢?原创不易,喜欢城市发展等社会问题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哦。


勇谈房产壹贰叁


我国土地上,各个地方因为地理位置或者政治的因素发展的不大均衡,有的地方发展得比较快,有的城市则发展比较慢,所以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平时大家将会将这些城市分成一二三四等城市,那么大家知道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是怎么进行划分的吗?

在划分的时候,首先经济原因是主要的一个领域,当然了经济因素是受到政治因素影响的,比如全国的这几个直辖市,由于国家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使他们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几个最大的城市。这里所说的最大,指的是经济和城市规模。四大直辖市和广州这几个地方就是国内最大的,这些城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所以是一线城市无疑。

二线城市的话一般就是全国六大区域之内的中心城市,城市的发展规模是明显的大小的,原来是一个小村,接着是小镇、小城市、中大型城市,总之会发展出每个区域内都有一个最大的城市这种局面,只是国土面积大了之后就会出现好几个区域这种情况。

这些区域之内最大的城市一般是二线城市,我们国家一共有六大区域,分别是东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和华东,三线城市的话一般就是指在地方上的这些城市,四线的话则是指一个省里面经济比较好的城市,此外呢就是五线以下的城市了。

看完之后是否对我国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划分已经很清楚了呢?


郑懋君


个人觉得,以经济规模和城市规模区分吧。

参考标准,市区内地区生产总值 主城区建成区面积,主城区非农业人口

北上广深,公认的一线。

从二线开始。

准一线 城区人口>1000万 建成区>1000 市区GDP规模>10000亿

二线强 城区非农人口>500万 建成区面积>600平方公里 市区内GDP>6000亿

二线中 城区非农人口>400万 建成区面积>450平方公里 市区内GDP>4500亿

二线弱 城区非农人口>300万 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 市区内GDP>3000亿

设施,最好拥有轨道交通

三线城市,城区人口方面:100<城区非农人口<250万

强中弱可100-150 150-200 200-250分 250-300是三线二线过渡区

建成区面积:100-250 也可像人口这样分档

市区GDP 1000-2500亿的分三档次

四线城市,城区人口,50-100万

建成区面积50-100平方公里

市区GDP500-1000亿

综上

一线二线过渡城市 天津 成都

二线城市:

强:重庆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青岛 东莞

中:西安 宁波 长沙 郑州 济南 合肥 沈阳 大连 长春 哈尔滨 佛山 无锡

弱: 福州 厦门 昆明 石家庄 南昌 常州

二线三线过渡区 太原 乌鲁木齐 贵阳 南宁 徐州 温州 烟台 南通 泉州 惠州 中山

三线强代表城市(不完整) 东北地区:大庆 西北地区 兰州 西南地区 暂无 中部地区 洛阳 华北地区 唐山 华东地区 绍兴 扬州等 华南地区 珠海

三线中 代表城市 东北地区 吉林市 西北地区 银川 西南地区 绵阳 中部地区 芜湖 华北地区 保定 华东地区 威海 华南地区 柳州

三线弱代表城市 东北地区 鞍山 西北地区 宝鸡 西南地区 德阳 中部地区 十堰 华北地区 秦皇岛 华东地区 日照 华南地区 莆田


大长春崛起


城市等级的划分,一开始的时候是按照人口分布以及行政等级来划分的。比如超过千万人口的属于大城市,超过五百万以上的为巨大城市,五十万中等城市,二十万为小城市,五万左右的就是微型城市了,但其实这样的城市级别显然是不具备太大说服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后来就加入了经济发展指数的权重,到了现在基本就是按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行政地位来划分了。像北上广深是最大的一线城市,稍微差一点的就是新一线城市,在然后就是二线三线以此类推,这样的划分更能体现出城市中的经济状况,在国际上也是运用同样的标准,像世界城市名册等。

至于大家所讲的一线二线三线这样的划分,其实属于民间划分,是一些社会机构根据城市经济数据所划分出来的等级。所比较的权重包括了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工业等多个方面。下面给大家列举最新划分的一些等级城市:

一线城市5个:

一线城市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一线城市有5个,分别为:

北京(全国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国经济中心)

广州(经济发达,中国第三大城市)

深圳(经济发达、特区城市)

天津(重要经济大港)


二线城市分为二线发达城市8个、二线中等城市15个、二线发展较弱城市7个。

二线发达城市8个:

杭州(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南京(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济南(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重庆(直辖市,西部中心城市)

青岛(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大连(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宁波(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厦门(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二线中等城市15个:

成都(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武汉(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哈尔滨(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沈阳(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西安(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长春(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长沙(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福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郑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石家庄(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苏州(经济强市、中国地级市经济最强市)

佛山(经济强市)

东莞(经济强市)

无锡(经济强市)

烟台(经济强市)

太原(经济强市、地级市省会)

二线发展较弱城市7个:

合肥(地级市省会)

南昌(地级市省会)

南宁(地级市省会)

昆明(地级市省会)

温州(重要的经济城市)

淄博(重要的工业城市)

唐山(河北经济强市)

三线城市,是指有战略意义或比较发达或经济总量较大的中等城市。它们多数都是中东部地区省域内的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条件较发达的地级市和全国百强县,也包括一些西部地区的省会首府城市。

三线城市:

乌鲁木齐(新疆自治区首府)

贵阳(贵州省会)

海口(海南省会)

兰州(甘肃省会)

银川(宁夏自治区首府)

西宁(青海省会)

呼和浩特(内蒙古首府)

泉州(福建经济第一强市)

包头(内蒙古第一大城市,经济第二强市)

南通(江苏经济强市)

大庆(黑龙江经济强市)

徐州(江苏经济强市)

潍坊(山东经济强市)

常州(江苏经济强市)

鄂尔多斯(内蒙古经济第一强市)

绍兴(浙江经济强市)

济宁(山东经济强市)

盐城(江苏经济强市)

邯郸(河北经济第三强市)

临沂(山东经济强市)

洛阳(河南经济强市、古都)

东营(山东经济强市)

扬州(江苏经济强市)

台州(浙江经济强市)

嘉兴(浙江经济强市)

沧州(河北经济强市)

榆林(陕西经济第二强市)

泰州(江苏经济强市)

镇江(江苏经济强市)

昆山(全国百强县第一名)

江阴(全国百强县第二名)

张家港(全国百强县第三名)

义乌(浙江经济强市县级市)

金华(浙江经济强市)

保定(河北经济强市)

吉林(吉林经济第二强市)

鞍山(辽宁经济第三强市)

泰安(山东经济强市)

宜昌(湖北经济第二强市)

襄阳(湖北经济第三强市)

中山(广东经济强市)

惠州(广东经济强市)

南阳(河南经济强市)

威海(山东经济强市)

德州(山东经济强市)

岳阳(湖南经济第二强市)

聊城(山东经济强市)

常德(湖南经济强市)

漳州(福建经济第四强市)

滨州(山东经济强市)

茂名(广东经济强市)

淮安(江苏经济强市)

江门(广东经济强市)

芜湖(安徽经济第二强市)

湛江(广东经济强市)

廊坊(河北经济强市)

菏泽(山东经济强市)

柳州(广西经济第二强市)

宝鸡(陕西第二大城市、经济第四强市)

珠海(特区、广东经济第十强市)

绵阳(四川第二大城市)

三线以下不再列举。

所谓几线城市,主要是从城市经济发展与吸引力上面来说的,而中国正式的概念是“国家中心城市”。早在2005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首次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概念,,使“中心城市”成为全国城镇体系金字塔的“塔尖”。

目前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只有九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其中西安是最后一个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


文宝话商论见


根据行政级别来进行划分, 直辖市、副省级、省会、地级市等等,但是这种划分方法随着国家中心城市提出如今已经渐渐不被提起了;第二、根据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多少来进行划分(记住是市区常住人口,不是区域人口),分为超级大城市(1000万以上)、特大城市(500-1000万)、大城市(100-500万)、中等城市(50-100万)、小城市(50万以下),其中大城市还会根据人口多少进行Ⅰ型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

城市的一线、二线、三线等,不是简单某一方面的比较,而且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比较,要考虑一个城市的政治地位、行政级别、管理层级、经济实力、交通条件、科教实力等。中国一线城市,一般是只具有国家全局性的影响力、决策力、集散力、号召力的城市。简单地说就是全国性的存在感,无可逃避,或者是管理上没有上级的城市。

中国一线城市,主要是只京沪武三大一线城市。北京,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上海,国家门户,对外贸易中心、物流中心;武汉,国家心脏,首屈一指的交通中心,工商业中心。

人口及城区规模,人口是城市的基础,城市规模是城市发展程度的体现。发达地区的外来人口总量极其大,这也是工业发达和吸引力的体现。城区规模也是一个硬性指标,一个城市的建成区总是和城市的级别相对应。

区位交通,是一个城市辐射能力的体现,是否为区域的中心城市,以及辐射能力如何都是重要参数。大城市总要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这也是国家一直发展的城市群的基础。


秋名山币王


从国家行政层面来看,没有所谓一二三线城市的说法。从行政权力层面来看,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4个层次。原则上讲副省级城市本质上也是地级市,不过相应的官员享受副省级待遇。包括10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计划单列市享受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不需要向所在的省份上交税收,直接与中央进行财政结算。在官方文件当中,也有通过城区常住人口进行城市大小划分的方式。

所谓的一二三线城市,主要是商业和房地产领域企业在进行市场划分的时候,所进行的城市级别分类。最近几年又搞出了一个所谓的新一线城市的噱头,其实意义不大,本质上就是原来所称的二线城市。具体的名单划分,各个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有不同的理解。但总的来说,比较主流的划分是,一线城市一共有北上广深4个。二线城市一般在15~20个左右。包括除了广深以外所有的副省级城市,天津和重庆,再加上少量省会城市,还会加上像苏州这样在经济上非常优秀的地级市。三线城市数量不一定。有些企业把所有不属于一二线的城市通通列为三线。这些企业往往以高端自居,只在大中城市开展业务,所以不屑于进入三线因此不再细分。也有一些企业会把其余的城市再进行三四五线的划分。这个时候,三线城市一般涵盖未纳入二线城市的省会城市,以及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地级市。具体的规模要求,由于经济发展,所以每年都在变。但一般情况下,会以全国GDP总量第60名为限。这样的话,三线城市框定的总量,大约是在35~40之间。

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城市级别划分之后,就会发现一线城市的整体经济水准要显著好于二线,二线又要显著好于三线,三线又要显著好于其他城市。四五线城市由于普遍相对落后,所以差异反倒相对较小。

按照商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规划来看,这种城市划分还是很有价值的。一线城市的收益最高,但是市场相对较小,二线城市收益相对较高,市场也相对较大。如果做高端市场只能考虑这两个层次的城市,三线和三线以下的确实没有太大的进入意义,因为市场太小。如果做中端市场,三线城市反倒是非常重要,因为在一二线城市的竞争会比较激烈,三线城市所能提供的市场空间会更大一些。如果做低端市场,那么城市划分就不是很重要,毕竟什么地方都要去。所以其实也可以反过来,通过高端市场布局,大体判断一个城市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比如,奢侈品是高端商业的典型代表。奢侈品品牌的进驻量和开店数量,大体上可以作为判断城市地位的一个指标。高端商业地产和奢侈品相配套也是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