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书院:孔子著《春秋》处(下)韦力撰

2012年2月22日,我在曲阜地区寻访,早7点上乘出租车出城向东南方向开行九公里,到息陬村去寻找孔子晚年做《春秋》之处。司机小丰称以前路过此村时看到过标志,故今日未费周折就在马路边看到立在街边的石碑“孔子做春秋处”。


此碑立在了春秋宾馆门前


石碑从石质到字迹显然是后仿者,然石碑的后面却放着一块雕刻精美的碑额,估计是原碑已被砸碎,仅余碑额而后补刻此碑者。碑后为春秋宾馆,是简陋的当代楼面,而碑额的右侧堆在地上七、八个用水泥做的小棺材,问丰此为何物,其告吾是用来放骨灰盒然后再来埋葬,因为不让用棺材土葬,所以村民就改进成了这个样子。


碑匾

2012年息陬村村景


进村内寻找旧迹,转一圈未见有任何值得一看者,只是街砖甚为奇特,是用青石雕造的一个个古钱,有泰和重宝、铜制重宝、至正重宝等等,宋元明清看不出来朝代排列规律。此街面为浮雕形式,走在上面颇为硌脚,选这种图案修路而不管车在上面的颠行,估计是让村民们每天都走在金钱的大道上吧。孔子在此处做《春秋》,而今的村民却每日踏钱而行,这可能就是所说的时代巨变吧。


牌坊后的广场

导览图


2019年12月12日,我再一次前往息陬村,去寻找春秋书院。资料上说该书院重新在原址上复建了起来,但司机告诉我,新建的春秋书院不在春秋宾馆的位置,与之大约有一公里的路程。我决定还是先去看春秋书院,司机把车停在了一条大路旁边,远远地看到路旁的广场上有一个新作的牌坊,上写“春秋书院”字样。



我于此下车,沿着牌坊一路向内走,在广场之后看到两个城阙,但却看不到书院的踪影,于是站在这里问路人。其中一人说,孔子著《春秋》那块碑还在春秋宾馆门前,但另一个人则告诉我,那块碑已经搬到了春秋书院门前,而春秋书院就是沿着牌坊下的路一直向里走。我想了一下,决定先在这一带探访一番。


巨大的牌坊

仿古街入口


果然前行不远就看到了春秋书院导览全景图,上面介绍了春秋书院的沿革,以及孔子在此著《春秋》的历史,右旁则是平面图,从上面可以看到书院处在这条街的最深处。这条街约有五六百米的长度,街的两侧全部是仿古建筑,但街面上基本没有游客,看来这里刚刚打造完毕,部分的一楼店面已经开张,但里既无售货员也无买主。


有些店已开门

与印刷史有关

活字


边走边看,其中一家的门牌上写着“活字印刷”和“碑帖”字样,这是我感兴趣的内容,于是入内探看。里面摆放着一些春秋时代的矮桌,同时还有木活字排印的版面,从桌上的墨色看,这是让人体验古代印刷技术。


兵器

射箭处


再往前看,还有卖古代武器的商店,里面有弓箭、长矛等等,其中专有一室设计成了射箭棚,想来射箭也是儒家所强调的六艺之一,以此来让人们体验传统技艺之妙处。这些商店的共同之处就是看不到任何的管理人员,我参观了几个店铺,都未看到摄像头,这对游客是何等之信任,也许这就是大同社会的路不拾遗吧。


像是杏坛

孔子春秋展览馆

孔子介绍


仿古街的中段有一座小亭,匾额上写着“春秋明堂”,我感觉这像是杏坛。此亭旁边的一间店铺写着“孔子春秋展览馆”,走入其中,里面的墙上悬挂着一些彩色的《圣迹图》,另外还有一些古书书影,这同样是我有兴起的观看点。然我还惦记着春秋书院,于是沿着空空荡荡的仿古街继续向前走。


书影

像是圣迹图

展厅内景

讲学


又走出二百多米,终于走出了仿古街,眼前是一座小的石拱桥,在石拱桥前的侧墙上有春秋书院简介。仿古街与书院之间隔着一条河,穿桥而过,乃是一个广场,在广场的右侧我注意到一个高大的树干上吊着什么,走过去细看,原来是一枝几米长的毛笔。不知道这是不是暗喻着春秋笔法,这样的毛笔挂在这里,不知道乱臣贼子们看到了会不会恐惧。


书院简介

隔河

春秋书院前的广场


毛笔的后方就是春秋书院山门,山门的旁边立着“孔子作春秋处”碑,此碑看着十分眼熟,细想之下,不就是七年前我在春秋宾馆门前看到的同一块吗,怎么会搬到这里来呢?我想起刚才问路之人告诉我,春秋宾馆门前还有这块碑,难道当时刻了两块?但另一个人当时告诉我,那块碑搬到了这里。


巨大毛笔

那块碑立到了这里

果然是它


带着疑问我进入院中,参观一番,院落不大,仅有一进,正房乃是大成殿,然里面的孔子像和四配塑像体型都不大,但十二哲既无塑像也无牌位,只是藻顶和梁柱的彩绘显得颇为热闹。


门内情形

没敢敲

拾阶而上


两侧的厢房关着门,我向其中一间张望时,里面走出一位中年人,他和蔼地问我有什么事,我向他请教门口那块碑的情况,此人说话的口吻立即激动了起来,他说这里就是春秋书院旧址,当年那块碑就立在此处,后来书院被毁后那块碑没人管,前些年就被一位村民拉到了他的家里。再后来建起春秋宾馆时,那块碑就立在了附近,但那时绝不是春秋书院旧址。书院恢复之后,他们想把那块碑拉回来立在原处,但那位村民坚决不干,张口要一笔钱,他的开价太高,商量了多次才给了他一万块钱把这块碑拉回来了。


孔子像

颜子与子思

孟子与曾子


原来有这样的典故在,而这位知情人还另向我讲到了一些细节,看来一事之成是何等之难,今日春秋书院又在原处建立了起来,想来用不了多久,其将成为热爱传统文化者的重要打卡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