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家产有多少?

威史


杜月笙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就是一个犹如帝王一般的存在,可以说杜月笙的影响力,在整个上海都是无人可及!

杜月笙名为杜镛,月笙是他的号,但是后来人们都开始以“杜月笙”三字来描述他。

同样,“杜月笙”三个字也代表了一代传奇,虽为“流氓大亨”却受世人尊敬!

杜月笙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幼年父母双亡,是由舅父跟继母扶养长大。十四岁时拜入青帮!

青帮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帮会,清朝雍正年间创立,刚开始是漕运为生,后来海运兴起,漕运没落,于是青帮弟子开始进入上海,从事各种行业,是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组织。

相传当时上海工人百分之八十都属于秘密社团,青帮占的比例最大!

杜月笙当时拜入的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帮派,后来进入青帮上海龙头黄金荣公馆!

杜月笙成名之前,上海界的第一大亨是黄金荣,赌场鸦片妓院等等,都有参与,影响力非常巨大!

背靠大树好乘凉,杜月笙依靠黄金荣逐渐发达了起来。

杜月笙真正有影响力是在其成立了“三鑫公司”,垄断了法租界的鸦片提运!

当时的社会,烟土生意是最赚钱的,比赌场妓院等都高出数倍的利润,但凡有点势力的人都想着去做鸦片生意。而这鸦片就被杜月笙掌握在了手里!

这一点就可以想象得到他的财产之巨!

在他成立“三鑫公司”的那一年,出任了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同时兼任纳税华人会监察。

也就是说,此时的杜月笙,已经在黑白两道都开吃,开始逐步培养自己的势力,铺造自己在黑白两道的道路!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这是黎元洪的秘书长送给杜月笙的一副对联,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都是他的座上客,可见其社会地位有多高。

而这三位代表的阶层又是上流社会,因此可以看出,杜月笙的目标很明确,进入上层社会,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杜月笙虽然一直在积攒自己的势力,也在提升自己的地位,但是他毕竟是帮派出身,想要爬的更高,就得迎合当时的政府!

而这个机会就是在杜月笙跟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了中华共进会,利用流氓势力,袭击工人纠察队,大肆屠杀共产党跟工人群众!罪孽深重!

此举得到了蒋介石的大力支持跟赞扬,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命杜月笙为“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以及“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大大的提升了他在国民政府中的声望。

由于杜月笙在蒋介石那里打开了道路,有了国民政府的支持,他在上海界更是顺风顺水,之后担任“法租界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地位!

直到此时,杜月笙算是全面敲开了整个上海法租界的大门,创办中汇银行,开始涉足金融行业!

有了银行,有了名声,杜月笙开始慢慢的涉足更多的领域,工商、交通、文化、教育、新闻等各业他都有参与,可以说整个上海,基本都有他杜月笙的参与!

至此,大家应该对他的资产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吧?

对于金钱,杜月笙有句名言:“每月存折上多几个零不算你有多少钱,花出去多少钱才算你有多少钱。”

传闻仅杜月笙的杜公馆,每年就需要200万大洋的开销!咳咳,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二十亿人民币!

至于杜月笙的那九辆汽车,没有一辆是他自己买的,完全都是别人送给他,用来提升跟证明他的社会地位罢了!

杜月笙晚年比较凄惨,离开大陆的时候仅剩不到三十万美金,最后郁郁寡欢,在香港离世!

杜月笙一生的是非功过很难具体评论,有人骂他有人夸他,一生堪称是传奇!


老家伊滨的


杜月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人称"上海皇帝",可见他的势力之大,就连蒋介石也要让他三分,和特务头子戴笠交往甚密,也有人说他是流氓大亨,但是他一点不"流氓",讲义气,讲规矩,尊重哪些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他名字的"笙"字,原先是"生",章士钊为他加个"竹子头",表现的有文化气息,杜月笙还为抗日出资出力,日本人多次拉扰他为之效力,但杜月笙决不当汉奸,而另一个真正的流氓大亨张啸林却沦为日本汉奸,可见杜月笙还是有民族气节的。

杜月笙出生于贫穷家庭,为了生机,在水果店当学徒,因削的一手好梨,人称"莱阳梨",当他发达后,还经常碰到有人在他背后喊,"莱阳梨"给点钱,杜月笙不仅不发火,还真分给他们一些钱,虽然他家财万贯,但是,他也没把钱看的太重,就算沦落到香港,山穷水尽的时候,一把火把借他钱的条子都烧了,那可是数目相当的一笔钱财,可见杜月笙的大气,所以,他的名声很好,收到很多人的尊敬,以至于现代人都说"那时流氓真英雄"。


君子兰的风度


杜月笙的财产没人能知道准确数字但是我们能从下面几个方面判断青帮大佬杜月笙巅峰时到底有多少财产?看完这个你就明白了。

第一点就是车。我们都知道车代表了一个男人的身份,他开什么样车我们就能大概判断他有没有钱,在当时杜月笙名下有9辆汽车,什么概念?1902年上海滩一辆汽车都没有,直到1912年整个大上海才1000多辆,其实杜月绝对可以多买几辆只是没必要,杜月笙的车牌是四个七,寓意是七上八下。杜月笙希望自己的生意蒸蒸日上。

第二点就是看杜月笙的日常开销。据知情人爆料,杜月笙的公馆一年大约需要花销两百万大洋,两百万大洋可以养活上海20000万市民一年。还有人说杜月笙的财产相当于上海三个最大的银行总和。

第三点,有专家估计说杜月笙的财产大概在六七亿大洋左右,什么意思,当时北京一套四合院才80大洋就可以买到,意思说杜月笙可以买到7500000套四合院,按照北京的房价,我不用算都知道那是个天价数字,当然了杜月笙也不会预知未来,不然现在中国首富就没马云什么事了。

其实杜月笙一生仗义疏财,每当有朋友上门借钱的时候,杜月笙总是慷慨解囊。在抗日时期更是捐了巨资。在杜月笙在临死之前他把所有借据都烧毁,他告诉家人不希望他们到时候到处找人要债。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杜月笙对钱是比较淡泊的。


郑州左员外


上个世纪人均收入大概是每月10银元,杜月笙名下有4套豪宅,每套每年的开销在200万,4套一年下来就是800万。杜月笙发达后别人来找他借钱,都是来者不拒,打个欠条就可以了,有人曾欠了他500根金条,在杜月笙死后,他把所有的欠条烧掉了。民国时期的杜月笙在上海可以说是一位重要人物,当时上海的青帮不仅涉及黄赌毒,他们还与民国政府关系非常密切,杜月笙也是民国军政要员府上的常客。杜月笙在当时的上海,光小轿车就有8、9辆,民国时期小轿车是稀缺货,当时上海能开起小轿车,不是一方军政大员便是富甲一方的大商人。而杜月笙便有8、9辆私人小轿车,并且他还有十几个司机,光他的车牌号都要几十两黄金才能买来。而当时的大上海,一个普通家庭一年才能花费十两黄金,更何况还要请十几个司机,也就是说杜月笙光他的出行就够养上百人家一年的花费了。


专注视频剪辑


旧上海大亨杜月笙,巅峰时期的家产有多少?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杜月笙(1888~1951),出生于上海川沙高桥南杜家宅(今上海浦东新区),杜月笙他是旧上海青帮的大亨,被誉为“中国黑帮第一帮主”,有上海教父等称号。他也是当时上海滩的一代枭雄,不管是在政界还是商界也都是呼风唤雨的人物,更是上海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那杜月笙在旧上海巅峰时的家产有多少呢?其实这个世人没有办法估计的,有多少家产根本用数字表达不出来,但据说当时他的财产相当于上海滩三个银行的资产总和。

英雄不问出处,他自幼品行不端,14岁时跟上海16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但很快就被开除了。在1902年,杜月笙正式加入青帮,通过关系进入了上海青帮大佬黄金荣的公馆,负责经营黄金荣在法租界的赌场生意。而且很快便得到了黄金荣的赏识,并且在上海开始崭露头角,在后来更是成为了上海滩青帮三大亨之一。

在1925年,杜月笙创办了三鑫公司,垄断了法租界内的鸦片生意,在后期以至于杜月笙基本上垄断了上海滩所有的毒品生意。杜月笙在垄断上海滩毒品生意时,也慢慢开始经营起妓院和赌场等生意,而这些一本万利的产业更是让杜月笙的资产开始膨胀。杜月笙在1929年还创办了中汇银行,开始涉足上海金融业,做的可以说是风生水起。在此期间,也成为了杜月笙最辉煌的时期,更是被人们称为“上海皇帝”。

在30年代左右,他的资产也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据说当时的他拥有四大豪宅,其中杜家公馆年用度就达到了200万大洋,这仅仅是一个杜家公馆的开支,当时的他可是拥有四座豪宅,年消费大家也可想而知了。

除此之外,当时他还有九辆豪华汽车,在现在看来这并不令人惊叹。但是在那个年代,上海仅仅有1400辆汽车,当时他的车牌号也非常的霸气是7777这也是别人赠送的。因为当时人们非常迷信七上八下,所以认为7是最好最幸运的数字。在当时四个连号的车牌,别人都是用黄金来购买,像3333这个车牌是当时上海滩大律师鄂森,用20多两黄金所换来的。

当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杜月笙逃往香港,当事人估计他的资产损失不下7亿大洋。在他去世之前,把别人借钱所打的欠条都用火给烧了,并且告诫他的后人不允许讨债。听说光是王新衡就欠了他500根金条,甚至这都算少。到头来杜月笙也算是看淡了金钱,在晚年去世时,也只留下了11万美金,在1951年病逝香港,但是要知道当年最发达的美国人均年收入也不过是1000多美元,由此可见一斑。

杜月笙时常讲,人有最难吃的三碗面:人面、场面、情面。他这也算是做到了吧!旧上海大亨杜月笙,巅峰时期的家产有多少?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像。


福子说历史


民国时候上海有三个流氓大亨,那就是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这三个人在上海滩呼风唤雨。

巅峰时期弟子有10万之众,这三个流氓头子是时代的弄潮儿,当然他们的下场并不好,黄金荣去扫大街了,张啸林做了汉奸被干掉了,而杜月生一个人逃到了香港才苟活下来,最终在1951年去世。

杜月笙算是混的最好,下场也相对好一点的人,在巅峰时期他到底有多少钱呢?

杜月笙巅峰时期的财产,应该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也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他死的时候他给后代留下了11万美元,11万美元在当时也是一个大数字了,要比现在的美元值钱很多,那么可以推测他之前在上海的家产肯定是在香港时的几十倍。

而且杜月笙甚至将别人借钱的借据都给销毁掉了,也可以看出他当年也借了很多的钱出去,甚至不要让他们子女去要债。

可见他也并不是特别重视钱的一个人。可以说在巅峰时期,他的家产在全中国来说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说他要把钱财这种事情看得很淡。


奇葩历史大观


杜月笙临死前,只剩10万现金,将别人欠他的几十亿巨额外债统统烧掉,一笔勾销。体现杜月笙的大方与大度。

杜月笙对家人说:“写这些欠条的人都颠沛流离,生死不知,也是可怜人。我死后,这些欠我钱的人,想还的,看到我的子女过得不好,自然会帮衬一把,不想还的,你们要是拿着欠条去要,不仅要不来,还会惹上杀身之祸,这些欠条就是催命符”。

杜月笙一生信奉“存钱不如存交情”,在上海市只要有各界名人求到杜公馆,杜月笙都是大把撒钱帮忙,满清的遗老遗少、北洋的下野高官、隐居的军阀、文人墨客、国民党的政要都受过杜月笙的恩惠。所以杜月笙一直不看重金钱。

杜月笙心里明白,杜家已经没落,钱当然很重要,但命比钱还重要。况且,写欠条的人不是厉害人物就是生死不知的可怜人,想还的人,看到我的子女过得不好,自然会帮衬一把,不想还的人,即使你拿着欠条去要也要不回来。不如一把火烧了,一来可以落个人情,有个好口碑;二来可以和他们划清关系。

所以,杜月笙在临死之前,将所有家人叫到身边,千叮咛万嘱咐,一律不允许其子孙不去要债,然后,才烧掉了所有的欠条。

杜月笙物质上没有多少财富,临死前只有区区十万,但他的精神财产是富有的。

杜月笙一生的精神财富如下:

在做人上,他说: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场面,情面。

14岁时,杜月笙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经陈世昌介绍,进入黄金荣的黄公馆打杂,在黄金荣妻子林桂生生病期间,他因尽心尽力服侍而获林桂生赏识,推荐给黄金荣重用。

一般人飞黄腾达后,都特别忌讳早年落魄的历史,有人提起就会愤怒不已,杜月笙是个例外。每次回故地,都有一帮乞丐围着他,扯开嗓子大叫:“莱阳梨,给点钱!”杜月笙从不生气,反而叫手下多给点。

顾嘉棠是杜月笙手下的好兄弟,一直跟随杜月笙打天下,有外人时,他对杜月笙毕恭毕敬,但私下里,他却总爱拿杜月笙打趣,拿水果送到杜月笙面前:“削一个。”杜月笙总是笑着接过去,从没丝毫不快

有一次,杜月笙到军阀范绍曾家做客,当时满屋子的人,他一时手痒,拿起一个梨和水果刀,转眼间就将一整只梨皮呈螺旋形削下。有客人看得惊讶,赞叹说:“杜先生,你这削皮的本领真了不起啊。”

杜月笙淡淡一笑:“老兄,亏你还是外面跑的人,我是卖水果出身的,你竟然不知道?”

杜月笙说世上有三种人: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黄金荣与杜月笙基本没发生过利益冲突,唯一一次是在黄金荣退休之后,黄的门徒陈培德犯了案子,被关进淞沪警备司令部。碰巧逮捕陈培德的是杜月笙的门生,这下黄金荣不高兴了,一口咬定杜月笙故意扫他面子,怒气冲冲地要召见他。

第一时间赶到黄家后,杜月笙见一堆人守在黄的身边,可黄却全然不理他,只自顾自地抽大烟。黄不说话,杜只能乖乖站在一旁一声不吭。

等三筒大烟抽足,黄金荣总算开腔了:“我也老了,愿打愿杀随你们的便。”杜月笙接过话:“您老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哪个敢违抗呢?”黄东拉西扯支吾了半晌,最后才高声吼道:“陈培德犯了什么错?”

这一声吼,把杜月笙吼愣了,陈培德是谁?这种发生在最底层的小事,哪里值得他去关注?但他二话不说,马上跑到门边打电话,安排手下去息事捞人。虽然是被冤枉的,但整个过程,杜月笙一直和颜悦色,不曾皱过一丝眉头。

杜月笙说: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国学大师章太炎晚年在苏州讲学,原本没打算结识杜月笙,但他居住在上海租界的侄子与人发生纠纷,他名声虽大,但无权无势,无能为力,只好拉下脸求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没啥文化,却一向尊重和仰慕知识分子,他帮章太炎的侄子摆平了纠纷,事后又亲自到苏州拜访章太炎,向他报告调解过程和结果,临走时,杜月笙悄悄将一张两千银元的支票叠成方块,压在茶杯底下。

在送了一笔厚礼的同时,又顾全了大师的面子,杜月笙此举让章太炎感动不已,从此对杜另眼相看,他不但引经据典,将“杜月生”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亲笔为其修订家谱,将出身卑微的杜月笙变为名人之后。

1930年,法商水电公司员工罢工,法国驻上海领事请杜月笙出面调解,杜月笙说:“工人薪金每月要加5角,罢工期间的工资要照付。”法商公司答:“罢工期间工资可以照付,但薪金只能增加4角。”杜月笙说:“好,那就说定了。”

没想到复工条约签订后,法商公司却临阵赖账,只答应每月增加工资四角的条件,却不肯支付两千三百多工人罢工期间的工资,工人群情激愤,眼看复工就要流产,杜月笙说:“罢工期间的工资,法商公司不付的话,全部由我来付。”

为此,杜月笙足足支付了30万大洋,但“杜先生”的口碑,也由此深入民间。

杜月笙做事刀切豆腐两面光。

有一年,金融巨子陈光甫的商储银行遭挤提,他向国民政府财政次长钱新之求助,钱新之让他去找杜月笙,当晚陈光甫来到杜月笙府上,杜月笙对陈光甫只说了一句:“明早开门之前,商储银行见。”

次日上午,商储门口来了一队小汽车,为首的一辆牌号是“7777”。上海人人皆知这是杜月笙的车。杜月笙跨出车门,申报存款三百万元。见杜先生来存钱,挤兑的客户顷刻散去。杜月笙只亮了个相,一场金融灾难便平息了。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身边仅有11万美元。临终前遗产分配如下:每个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其余的欠条杜月笙一张一张全部烧掉,那都是钱!几十亿哪。

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杜月笙五个太太照片,)


王松林


11万美元



I美丽南方I


上海皇帝杜月笙的钱难以计算,不过,唯一可以知道的是——上海三家最大银行的存款加在一起,总额就约等于他的资产。


无锡房姐


杜月笙家产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杜月笙一生最大的财富是三碗面:人面、情面、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