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怎么败落的?

一人23一城


偶尔谈论失败,对人生是有益处的。

多总结小人物的失败,有利于躲避陷阱;多体会大人物的消亡,有利于理解命运。

要说上海滩头号闻人杜月笙是怎么落败的,最好还是先来了解一番他是怎么崛起成功的。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杜月笙这样的人物,其成其败都是命。

这个命该如何理解呢?

概括说是造化,具体说就是一个人的天时地利人和。

当然,一个人自身的本事也很重要,但这是个最基础的条件,所以无需多谈,关键是把造化谈透彻。

杜月笙真正走上崛起之路,起点在他1902年进入黄金荣公馆,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人和机会,幸运的是,杜月笙遇到了,并且牢牢地抓住了这个人和。

关于杜月笙是如何赢得黄金荣以及黄公馆当家人林桂生的赏识和重用的,江湖佳话很多,例如伺候林桂生见心性,花两千大洋展志气,单枪匹马夺烟土显胆略、手段等等,正是靠着这超高的为人处世大格局,杜月笙在“人和”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渐见风云的上海滩大舞台。

登台登的可谓是恰在其时,这在无形中又让他紧紧抓住了“天时”这一造化关键。

1910年代末到1920年代中后期,这十来年时间是杜月笙的凶猛打拼期。那时的上海滩,各路军阀轮番登场,走马灯下大把的空档以及黑色交易,对杜月笙来说,这是他大干赌、毒黑生意的天赐好时运。

尤其是他赖以发家的贩卖鸦片的三鑫公司,整合青帮势力,勾结各路军阀,钻营各种空子,可以说把这种好时运用到了极致。

而他盘踞的上海滩法租界刚好又为他做这一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借着扎根租界经营出来的庞大势力以及攫取来的巨额黑金,他一步步将自己推送到了青帮龙头,上海滩第一人的宝座上。

外来者想在上海滩站住脚,非拜他的码头不可。

成为上海滩第一人后,杜月笙没有故步自封,随后他又以高人一等的江湖格局观,将他那份“天时地利人和”拉向了新的高度。

1927年,他选择站队蒋介石,虽然这是一把双刃剑,但不可否认,这让他在随后近二十年始终没有失去“人和”这一造化的关键。不仅没失去,借着自身的地位和会做人,这位江湖枭雄甚至是把人和做透了。

从宋子文到孔祥熙到戴笠,从商界名流到社会贤达,在当时的上海滩,几乎没人能跟他比人和的深度和广度。

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这是杜月笙一生最荣耀的时候。

登峰之后,杜月笙由黑到白开始向政商界大力转型,他成立了恒社,并甚为明智地砍掉了赌、毒二业。这种与时俱进让他再次掌握了时运,这不仅让他彻底超越了老牌大亨黄金荣等人,更重要的是,他成了上海滩最具影响力、号召力的社会领袖。

从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可以称为杜月笙的黄金十年。

抗战全面爆发,对杜月笙这种根在江湖的人其实是一种考验,时局的艰难可以说是天时、地利都没了,但杜月笙的路没有走偏,他坚持抗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不像落水当汉奸的张啸林,面上拿到了短暂的天时、地利,实际却是丢了最要命的人和。

从上海到香港,再到重庆,一路辗转奋进,按理说,他赢得的人和应该能让他从下坡路走回上坡路,对此,杜月笙本人一度也是很乐观的,这从他重回上海滩时的意气风发就能看出来。

然而,杜月笙忽略了一点,像他这种出自黑道的人物终究是要讲时势的,时势一过,哪怕做的再好,天时地利人和也会统统丢完,如果再遇到背靠的人和势也在消亡,结局就更没有悬念了。

这就是宿命。

对这种宿命,未回到上海滩,杜月笙是没有鲜明感知到的,一回上海滩,残酷的宿命味道立刻扑面而来。

预想中的,应该有的盛大欢迎场面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门徒吴绍澍的背叛以及“杜月笙是恶势力代表”之类的杀威标语。

自这时候起,杜月笙算是嗅到了宿命中的肃杀气。

但即便如此,杜月笙依旧想重振雄风,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想当市长没能如愿后,1946年12月,上海参议会选举议长,杜月笙多方活动最终又以最高票当选议长,但老蒋一句不支持,他只能无奈退场。

1948年春天,蒋经国以投机倒把罪逮捕其子杜维屛,其中的意味就更深重了,上海滩再不是杜月笙的了,他的时代结束了。

到这时候,杜月笙才深刻地意识到他不过是一只夜壶。

一只夜壶,即便自身无错,但已被踢入了床底,怎可能还有天时地利人和。

而杜月笙之所以最后落了个夜壶的宿命,反过头来也可以说是时势毁掉了他曾经的天时地利人和。

租界没有了,这是最致命的,他没了生存的土壤、利用的价值。

老蒋渐渐成了秋叶,即将被扫走,要变天了,天时更是没有了。

最重要的盟友戴笠死了,其他人也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人和也是一点不剩——


有时候,有些人就是这样,成可遇,败难躲。

时势造出来的枭雄,很多都是时势一消,人即速亡,杜月笙也是如此。


黑句本


杜月笙的落败,正如他自嘲的那样:“蒋介石把我当尿壶”,道出了自己的心酸以及无奈。曾经的上海滩的皇帝,为何在抗战胜利后,回到久别的上海滩就迅速落败呢?今天,我们就穿越历史,一起来探究历史的真相。

1927年到1937年,是杜月笙的黄金时期,其势力达到顶峰,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滩的皇帝。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杜月笙不愿落水成为汉奸,他先到香港再到重庆,不仅通过捐款、运送物资等各种方式支援抗战,而且动员自己的青帮势力协助军统暗杀汉奸,支援抗战事业。总之,杜月笙积极抗日,可谓劳苦功高。

一个被丢弃的“尿壶”,1945年抗战胜利后,57岁的杜月笙返回阔别8年之久的上海,他本来想凭着在抗战时期的功劳捞一个上海市长,过一把官瘾。但很不幸的是他刚重返上海就挨了当头一棒,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杜月笙是黑势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标语。这只是一个开头,随后他在参选上海市参议会议员的时候,蒋介石直接传信由自己的亲信担任,杜月笙被蒋无情地抛弃了,这也是杜月笙开始衰败的信号。

上海租界的消失,杜月笙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成为其败落的根本原因。在抗战胜利后,上海的租界消失了,杜月笙失去了最有力的后援——享有治外法权的租界当局,这样杜月笙的集团不仅失去了赖以生存、繁衍的治安死角,而且也失去了其原来在租界为国民政府办事的价值了。这样导致杜月笙不仅失去了过去呼风唤雨、纵横捭阖的风光,而且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败落的杜月笙,勉强维持“龙头老大”的局面。虽然杜月笙饱受打击,但因为在上海有完整的班底,有一批精心栽培多年的得力干将,也尚且可以勉强维持“龙头老大”的局面。后来,局势突变,由于历史原因,他举家迁往香港,由于杜月笙在香港本就没有什么根基,再加上身患严重哮喘症,杜月笙深感力不从心了,早就不再是曾经叱咤上海滩的杜老板,成了一个病入膏肓的老翁。

1951年8月16日下午,62岁的杜月笙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一代枭雄,就这样客死香港。后来,他的骨灰葬在台湾,而他的遗愿是葬在故乡上海浦东高桥,至今没有实现。说什么王权富贵,终究只是过眼云烟。


密探零零发


作为旧上海的青帮大佬,杜月笙一生风光无限,折射了地下社团在近代中国的轨迹。他的发达和荣耀,暂且不论。这样一个黑帮巨子,最后又是怎么败落的呢?

杜月笙一生的事业,其实都在上海,如果离开上海,无异于猛虎离山。但是,杜月笙又是不得不离开上海。1937年11月淞沪杭战失利后,杜月笙被迫离开上海,流落他乡,就此跌下权势的顶峰,走上了痛苦而又漫长的下坡路。

对杜月笙来说,上海是他经营多年、最便于他纵横捭阖、驰骋自如的活动舞台。一旦离开上海,杜老板失去的除了大批有力门徒和一个熟悉的舞台之外,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国民党政权组织化的支持和西方列强在华势力的庇佑。

但是,在抗战那个背景下,留在上海就意味着当汉奸,这又是很有民族气节的杜月笙不愿做的。最后,杜月笙离开了上海,去了香港。

刚区香港的时候,杜月笙还能够得到国民党的重用,因为那时上海租界尚是日军势力所不及的“孤岛”,杜月笙在上海租界的帮派势力还可以对国民党有所帮助。杜月笙确实为国民党在上海的抗日活动提供了不少帮助。

在香港期间,杜月笙虽然在政治上还得到蒋介石的器重,在经济上靠着贩运大后方烟土的“港记公司”,尚可维持,但是与当年在上海,风头早就不能比了。香港有发源于华南社会的地下社会、江湖帮派,杜月笙的青帮在此没有根基,香港黑帮也不认他杜老板的江湖地位,“强龙难压地头蛇”,他无法与香港的黑社会势力一争高低。杜月笙在香港的日子,自然不会太舒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孤岛消失,香港也落入日军之手,杜月笙只得再走重庆,

开始更为苦闷的寄人篱下的生活,而且个人经济也渐渐陷入窘境。直到1943年他与戴笠合办专与敌占区交流物资的通济公司后,才算发了一点财。

在政治上,杜老板更是处于失意状态。上海租界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蒋介石已经退居西南大后方,杜月笙的作用已经不大,所以在重庆处处冷遇。另外,杜老板的恒社在重庆扩展势力,势力得罪当地的地下社团,譬如说四川的袍哥,遭到本土黑社会的打压。杜月笙无比感慨:“一日无权,人人都嫌。”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接收上海,上海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租界收回了,市政管理统一于国民党市政当局之下。杜月笙所赖以自重的大规模黑社会势力不仅失却了借以生存、发展的治安死角,而且失却了最重要的洋人直接庇护。

对于国民党而言,杜月笙没价值了,国民党要重建政权形象,管理方式要现代化,就可以直接依靠自己的政权机构、暴力机关,犯不上再用青帮地痞流氓了,因为嫌脏。

因此,对于靠政权力量与黑社会势力结合起家的杜月笙来说,既然政权不需要他了,他也无法从政权那里借力了,杜月笙的大佬时代结束了!


朱言论史


杜月笙败落的原因其实就是杜月笙发家的原因。

出生上海浦东的杜月笙,就是个有娘养无娘教的小流氓,他能发展成为上海滩帮派的大哥大,除了他自己心狠手辣走狗屎运以外,其实还是沾了国运的光。

民国初年的上海滩犹如自由女神像的胸部,谁都想摸一把。东洋鬼子西洋鬼子,南方的军阀北方的军阀,个个都想在上海有一番作为,但要说势力最大的还是西洋人。虽然西洋鬼子在上海没有囤积多少兵马,但是人家背景牛叉,谁也不敢动他们,上海滩的各种租界就好像孙悟空用金箍棒画的圈圈一样,管你什么妖魔鬼怪,休想进来。

但话又说话来,租界再牛叉,也是坐落在中国人堆里,光靠那几个洋鬼子累死也管理不过来,英租界为了节约成本,就请了不少印度阿三来中国打工。即便如此也还是不够,所以洋鬼子纵然不情愿,也得使用一些中国人。

杜月笙的导师黄金荣,就是法租界的警察。而杜月笙虽然不是警察,却与洋人有扯不清的关系,洋人需要他来维持地下秩序,他需要洋人来做挡箭牌。

一来一回,双方如同大佬与情妇一般,你情我愿,长相厮守。长袖善舞的杜月笙在上海滩大哥位子上座的安稳,即使是北伐成功的蒋介石也拿他没办法,不仅如此,上海的事情还多有请他出面帮忙。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抗日战争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滩也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首先是蒋介石,这位民国初期的大军阀摇身一变成为全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野鸡变凤凰,如同三级片演员一样,拿了影帝,就不会再靠脱衣服吸引观众。而杜月笙这种不上台面的黑老大,蒋介石当然不希望与他再有任何瓜葛,大家到了分手的时候。

其次是上海滩的租界,在抗日结束后地位大不如前,许多权益被收回,即使没有完全收回也不在需要杜月笙黄金荣之流居中传导。生产商和消费者直接进行交易,做批发的就下岗吧。

杜月笙就此失去了价值,失去价值就意味着败落!

但老杜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来临,战后他还捞个上海市长干干,实在不济当个副市长,再不行当个议长,哪知道蒋介石早就决定和他分手了,不仅不给他官做,还在他回归上海路上挂了一堆“杜月笙是黑势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标语,搞得杜月笙被搂头一棒子,再也不敢嘚瑟。

经此一事,杜月笙彻底看透蒋介石,他自言自己就是蒋介石的一把夜壶:尿急了拿出来用一下,用完了将夜壶放到最角落地方。

不能不说,这个比喻很恰当。

1949年杜月笙思虑再三去了香港,虽然有许多小弟依旧追随他,香港也有很多人想结交他,但世易时移沧海桑田,杜月笙再也没有往日的风光,加之身体不好,1951年就匆匆离世。



日慕乡关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守仁君以前读过有关杜月笙的书,像这样的传奇人物,守仁君还是有点认识的。

杜月笙痞子出身,十四岁拜陈世昌为老头子,进入青帮。


后来在黄金荣手下做事,渐渐崭露头角,后来和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滩三大黑帮大亨。

这里杜月笙的发家史守仁君都不多说了,相信会看这篇文章的人,对于杜月笙是如何上位的都很清楚。守仁君这里重点说一下杜月笙的为人。

题目说杜月笙败落了,守仁君认为杜月笙哪里是败落,只不过第一被人卸磨杀驴,第二社会环境不允许杜月笙这样的人继续混下去了,杜月笙的没落和他个人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要说杜月笙是好人,几乎就是在说笑话。他的三鑫公司,把鸦片卖向了大江南北,能又那样高的地位,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凭空消失。建一个诺大的祠堂不祭祖反而去制毒。杀起共产党人和罢工的工人们也是毫不留情。他犯下的种种罪行,在现在枪毙一小时都不过分。

但是在杜月笙的心里,始终有一道底线不可逾越。那就是国家!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杜月笙同为上海三巨头的张啸林扭头就当了汉奸,黄金荣隐居上海,只有杜月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协助抗日,他募集大量物资协助抗日,曾经和他敌对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也选择了帮助,建立抵抗部队,筹建战时医院,为了阻滞日军进攻不惜将自己公司的轮船沉江以堵塞航道,杜月笙此人个人利益和民族大义分得很清!

杜月笙很聪明,他从黑道起家,后转入商界,后来又打算转入政界,一步一步给自己洗白。他虽然是个半文盲,但是他知道钱能花光,人情花不光。前清遗老、军阀政客、党国高层、社会名流,乃至金融工商巨子都是他的坐上客。


但是杜月笙万万没想到,他一生中走了一步错棋,直接导致他晚年的没落。

那就是站队蒋介石。

蒋介石成立南京政府,杜月笙出了大力,蒋介石镇压共产党人,杜月笙也是不遗余力地帮忙,抗日战争时期,杜月笙更像是军统的人,和戴笠干过不少明里暗里的事,战争结束后,杜月笙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功劳起码也能当个上海市长,没想到蒋介石理都不理杜月笙,还有卸磨杀驴的迹象。

后来蒋介石战败,杜月笙不愿随他去台湾,但是由于早年间整压过共产党人,他也不敢留在上海,只能跑到香港。新中国也多次邀请杜月笙出山相助,但杜月笙可能是心里有愧,只肯帮忙,却不愿出山。

1951年于香港病逝。


守仁看剧


写杜月笙的文章,太多。

再写下去,写的人也好,读的人也罢,大概是不会有什么新鲜感受的。

但是,杜月笙这个人,似乎有着某种总结性的意义。他是三百年来帮会第一人,他又是上海滩鼎鼎有名的闻人,他还是一部活脱脱的《民国游侠传》。

处江湖之远,居庙堂之高。

钱财来似三江,去如四海。

但是,杜月笙此人,又哪里是一篇文章,可以道尽的。

也只能,避开“海上闻人”的高光片段,避开“闲话一句”的神奇时刻,避开“人面情面场面”的深厚感悟,避开“有本事、没脾气”的玲珑磁场,避开“乃伊做脱”的霹雳瞬间……

写写最后的杜月笙。

一、

1949年5月,杜月笙举家离沪,前往香港。

这是杜月笙最后一次离开上海。

他想坐飞机,但医生不建议,怕他再来一次“喘大发”。没办法,杜月笙只好买船票。

船只属于荷兰渣华公司,名叫“宝树云”号。启程后,船只通过黄浦江,路过杜月笙的出生地高桥。

杜月笙说:“我守了一辈子寡,差一点就失了节”。

抵达香港,杜月笙住进了坚尼地台18号。

此时,杜月笙随身带有40万美元不到。这笔钱,是他出售上海一处住所的款项余额。

坚尼地台18号,用了杜月笙6万元港币。

每个月杜公馆的日常开销,也是6万港币。

简单地算一道数学题,杜月笙肯定是坐吃山空,入不敷出。

但是,“杜先生”一向大手笔惯了,他不会、也不可能去省钱。

杜月笙十年前因抗战来到香港,靠着戴笠给的活动经费,靠着自己一向做人的海派,征服了港人。如今再度到香港,像“香港杜月笙”李裁法等人,都是杜月笙的忠实拥趸。他有足够的自信,把钱赚回来。

所以,杜月笙场面不减。

坚尼地台18号,备有一张圆台面,一张方桌。不管客人来多少,每天中午必开桌餐。圆台面总是坐得满的,人客多了,就再开方桌。

基本上每天必来的,是顾嘉棠。他一大早到杜公馆,先问:杜先生昨天睡得好吗?杜先生胃口怎么样?问过就走。

到了中午时分,顾嘉棠要是没饭局,就再到杜公馆来吃中午饭。吃好中午饭,顾嘉棠就在杜公馆坐坐。杜月笙身体好,就陪杜月笙聊聊。杜月笙身体不好,就陪到杜公馆的的朋友聊聊。

除了万墨林,顾嘉棠是杜月笙最亲近的人了。在上海,几个贴心朋友在一起时,顾嘉棠常常拿一只生梨,递给杜月笙,要他削生梨。因为杜月笙以前是卖水果的,绰号“莱阳梨”或者“水果阿生”,削生梨的本事一流。而杜月笙也喜欢打趣顾嘉棠,常常叫他把家里的花摆摆好,因为顾嘉棠以前是花匠。

坚尼地台18号杜公馆的场面,当然不止顾嘉棠。

金廷荪、王新衡、骆清华、沈楚宝,基本上每天都要来一趟。杜月笙的表弟朱文德,租了坚尼地台10号。杜月笙的总管万墨林,租赁坚尼地台6号。两人一家要跑到杜公馆好几趟。

陪杜月笙推牌九的,有朱如山、徐士浩、盛家老五盛泮澄、吴家元、张公权的妹妹张嘉蕊等人。

为杜月笙说书的,也有张建国、张建亭、蒋月泉、王伯英4人。

不要忘了,杜月笙还有两位梨园夫人姚玉兰、孟小冬。每周五,杜公馆必有清唱小聚。在香港的名票名伶,因为杜公馆有“冬皇”孟小冬在,人人向往杜公馆雅集。经常到的有赵培鑫、吴必彰、钱培荣、杜维藩、杜维屏、朱文熊、万墨林等人。马连良到香港以后,几乎每日必去。当然了,还有王新衡,他只要有空,也会兴致勃勃参加。

杜月笙在香港两年,杜公馆基本上是车水马龙。香港有名的人物,都以去杜公馆拜访杜月笙为荣。虽然不像在上海那样热闹,但是杜月笙的场面依旧,手笔不小。

在香港,颇有一批人对杜月笙唯命是从。杜月笙也乐得斡旋一些事情。香港的报纸报道某人的八卦啦,某位富豪赌钱被出“老千”啦,当事人都请杜月笙帮忙。于是,杜月笙一句闲话,上文所述的“香港杜月笙”李裁法等,就要出面义正言辞:“杜先生认为……”

坚尼地台18号

二、

杜月笙到香港之后,对几件事情,也感到头痛。

第一件,就是金廷荪的太太,坚持要带3个儿媳妇回上海。其中一位,正是杜月笙次女杜美霞。“三反”、“五反”之后,杜月笙为了让女儿回到香港,费尽心机。最终,以杜月笙病危为名,发出急电,杜美霞才回到上海。

与杜美霞相比,杜月笙长子杜维藩到上海收拾中汇银行残局,则既是被动,又是主动。

杜月笙原本打算,让中汇银行副经理徐懋棠回上海。没想到这个门徒死活不肯。被动之下,杜月笙只能派杜维藩回上海。

主动的则是,杜月笙想通过“派长子回沪”这样一个动作,试探国共两党对他的态度,同时表明他的江湖义气——既然老百姓是看在自己面子上存钱到中汇银行的,那就自己动手把它结束掉。从此人欠欠人,一笔勾销。

杜维藩回到上海不长时间,即知关掉中汇银行,已不可能。此时,他也只能想办法回香港。

到最后是千辛万苦,以“找杜月笙增资”为名,杜维藩开出了路条。但是,还需要一个保人,保证他到香港之后,还会返回上海。

这个保人,难找至极。因为杜月笙、杜维藩清楚,回到香港,是不会再来上海的。这样,保人必然要受牵连。以杜月笙一向遵循的“江湖道义”而言,这显然是不相称的。

结果,此事被刘寿棋所知。刘寿棋是杜月笙好友刘春圃的儿子,在杜月笙所拥有的华丰面粉厂当经理。由于两代的交情和少东家的安危,刘寿棋愿意担保杜维藩离开上海、回到香港以后在指定日期之内赶回上海。刘寿棋此举,令杜月笙一家老小,十分感恩。

杜维藩此番到上海,除了涉足中汇银行事宜外,还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杜维藩去看了黄金荣。黄金荣谈了自己遇到的种种情况,对杜维藩表示,杜月笙不应该回上海。

第二件,黄金荣的前妻、上海滩“白相人阿嫂”的代表人物林桂生,在1950年春病逝。“桂生阿姐”是一手提拔杜月笙的恩人。她去世之后,杜月笙立刻发电报,要黄国栋和杜维藩去料理后事。

自从黄金荣娶了露兰春,林桂生就相当“硬当”,无论战火如何,她在上海滩不避不走,不借不求。

林桂生去世,杜月笙感慨万千。

中汇大楼

三、

子女问题,杜月笙还能维持稳当,妥善处理。

但是到港之后,涉及到他本来最擅长的做生意,杜月笙却有难言之隐。

原来,当时战局动乱,蚕丝价格一跌再跌,已到谷底。偏偏当年,四川蚕丝大丰收。杜月笙有一个四川朋友,就动起了“飞机运蚕丝”的脑筋。

他的如意算盘是,下一点本钱,收购四川当地的廉价蚕丝。然后,再联系好中航公司的飞机。用飞机将蚕丝运送到香港。

这当中的利润有多少呢?假设在四川蚕丝价格是1,飞机运送成本是0.2,那么在香港,至少可以卖到10。

杜月笙在上海滩摸爬滚打多年,什么样的生意能做,什么样的生意不能做,早已经一清二楚。以他的经验,这个朋友靠得住,这笔生意更是十拿九稳。所以,杜月笙投了10万美元。据说顾嘉棠投了全部家当30万美元。

但人算不如天算。虽然那时成都还没解放,但中国航空公司却突然宣布起义,投向共产党,一共带走了12架飞机。如此一来,大量的蚕丝堆积在成都,无法运出。仓促之间,也没有其他的运送方式。生意彻底失败。

这一笔生意,杜月笙损失了10万美元。顾嘉棠损失了所有家当。对杜月笙来说,这个打击相当大。

在香港,杜月笙还委托一个朋友做股票。第一次,没有投本钱,朋友就赚了几千美元。第二次,投了10万港币,朋友运作不当,损失了3万元。

朋友不好意思损失杜月笙的钱,就补贴了3万元损失。再加上5000港币,当作赚头,交给杜月笙。

没想到,聪明的杜月笙却一眼看穿。他对朋友说:“要是这笔生意赚了,肯定不止这一点。只有亏了,你才会自己补贴损失,再加上5000港币给我。你老实告诉我,到底亏了多少?”

搞清楚原委后,杜月笙坚持自己承担损失。他的这一套江湖做派,确实让朋友们折服。

但是,生意不赚钱,这一点让杜月笙无可奈何。

杜月笙动过去法国的念头。

算来算去,杜家人和顾嘉棠、万墨林两家,一共需要27张护照。结果,台湾要求杜月笙出15万美元办护照。此时,杜月笙怎么拿得出这么多钱?

倒是孟小冬在边上轻轻说了一句话,让杜月笙动容。孟小冬说:“我跟着去,算丫头还算女朋友呢?”

杜月笙立刻“拎清”。一个月后,63岁的杜月笙和40岁的孟小冬正式结婚。孟小冬成为杜月笙的五太太。

杜月笙和孟小冬

四、

从上海到香港,杜月笙一直有哮喘。诸多烦事缠身,他的喘疾越来越严重。

在香港,专门帮杜月笙看病的,有7名医生。三位西医是戚寿南、吴必彰与梁宝鉴,四位中医厥为苏州沧浪亭主人、名画家、名医师吴子深,还有旅港名医丁济万、陈存仁,杜月笙的门人,妇科圣手朱鹤皋。

医生一多,开的药也多,杜月笙自嘲:“如今我是拿药当饭吃,拿饭当药吃了。”

在香港,杜月笙意气逐渐消沉。这一方面因为时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朋友和门生为了让杜月笙重燃信心,就帮他请了一些风水先生。

杜月笙的一位好朋友,介绍了一名“赵神仙”。赵神仙在香港为杜月笙望气,说杜月笙的疾病,短时期内并无大碍。但不久之后,赵神仙从澳门写了一封信,给杜月笙的朋友。信中说,他已见到杜月笙的魂魄逸出体外,在距地尺许的半空中飘飘荡荡。这便是三魂悠悠、七魄无依的险象,因此他断定杜月笙命已不久。

赵神仙并且说明杜月笙除非渡过辛卯年(1951年)七月十三、十五、和十八日那三道险关,否则必死无疑。

结果,杜月笙死在辛卯年七月十三(阴历)。

还有一人,也算中杜月笙的死期,他是善观天文星象的吴师青。吴师青到坚尼地台杜公馆推算,出门之后,对朋友说:“中元节(阴历七月十五)这个关头,杜先生很难熬过。”

杜月笙的朋友之中,也有众多精于算命的。比如,在香港非常有名的袁树珊,甚至推算出杜月笙还要再交十年好运,活到73岁后,方“福寿全归”。消息传出,杜公馆上下,很是兴奋过一阵。

其实,杜月笙一直对诸多命相专家的当面奉承,有所怀疑。

杜月笙死后,家人在他的口袋里,找到一纸命书,上写:六十四岁岁在辛卯,天克地冲绝难渡过。命书上印有台湾台北“六月息馆主”字样。

原来,杜月笙精明过人,早已将自己的生辰八字,送到台湾请“六月息馆主”算命。结果算出杜月笙当年“绝难渡过”。他怕家人伤心,特地把命书塞到贴身口袋。

很多人说,“六月息馆主”的远程算命,让杜月笙丧失了求生的欲望。

五、

杜月笙生命的最后时刻,生不如死。

他一共死了5次。

1951年7月27日,中午时分,杜月笙看上去精神很好。没想到,一个朋友说了一句:“杜先生,你这两天胖啊!”

轻轻一句话,彻底打断了杜月笙的谈性。“这不是胖,这是脸上浮肿”,杜月笙说。他照了镜子,又突然发现腿部无力,连连说:“这次不对了!”

从当天起,杜月笙就一直卧病在床,起不了身。

8月1日,杜月笙下了一个决心:如果这一天他的心腹陆京士,能及时从台北到香港,那他的毛病还能治。结果,这一天风雨大作,飞机无法起飞。陆京士8月2日才赶到香港。

8月4日,杜月笙提出,要立遗嘱。

8月6日,杜月笙立好遗嘱,说出了自己仅剩的钱财——放在宋子良处的10万美元。经过理财,这笔钱大概有11万美元左右。谁都没有想到,一生过手千万财产的杜月笙,只剩下这点钱财。

8月7日下午5时40分,杜月笙第一次晕厥,呼吸全无。医生做人工呼吸一小时二十分钟,又打了两针强心剂,居然奇迹般地挽救过来了。

8月8日,杜月笙拒绝了家人和门生“另外找医生抢救”的建议,他说:“你们何苦要我多受些罪?”

8月10日,杜月笙提出要到医院去咽气。医生们纷纷建议不可。

8月13日凌晨3时30分,杜月笙再次晕厥,呼吸停止,脉搏全无。医生打针急救,再次奏效。杜月笙悠悠还魂。

8月14日凌晨2时40分,杜月笙又一次呼吸全无。医生急救后,又输血250CC。1个多小时后,杜月笙第三次死去活来。从此不能说话,也睁不开眼睛。

凌晨6时15分,杜月笙第四次失去脉搏。护士注射强心针后,再次将杜月笙“硬拖”回来。

几乎无人认为,杜月笙能拖过8月14日这一天。然而,这一天,蒋介石将派“国民大会秘书长”洪兰友到香港慰问的消息,传到杜公馆。垂死中的杜月笙,听到这个消息,竟然嘴唇动了一动。就此,不需要任何药物,坚持到了8月15日中午。

8月15日下午2时30分,洪兰友赶到杜公馆,在垂死的杜月笙耳朵边高声喊:“杜先生,总统对你的病十分关怀。希望你安心静养,早日康复。目前台湾一切有进步,国家前途一片光明,我们还是有希望的!”

谁有没有想到,杜月笙听到这些话,竟然睁开了闭了3天的眼睛,用尽最后一丝精力,伸出手吃力地握住洪兰友,说出了“海上闻人”这辈子最后一句话啊:“好,好,大家有希望!”

8月16日下午4时50分,杜月笙第5次死去。这一次,他终于躲过了痛苦的抢救,撒手人寰。

六、

只有在旧中国,只有在上海,只有在租界,才会有杜月笙。

杜月笙的冒险精神,他的所谓“侠义”风格,是他至今在江湖之中,仍有盛名流传的原因之一。

盖棺之时,杜月笙治丧委员会主任钱新之,将一本最新版本的《圣经》,放在馆内。该书扉页上写道——

月笙老哥灵鉴:

这本圣经是我们的好友吴德生兄译成中文,是中文圣经中最好的一本书。我与你都非基督教友,可是在你临终时,赵牧师为你祷告的时候,你说了好几遍:“耶稣救我,耶稣救我”,因此我把这本圣经送给你,在你走入天国的路途上可以诵读。耶稣降世!

一九五一年八月十九

弟钱永铭敬献晚吕光敬书

杜月笙的身上,有司马迁的《游侠列传》的味道。

中国人认同的“侠义”,既有“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又有“兼爱”的意识。不读书可以,不遵守这个行为准则,就会被人看不起。

杜月笙之死,是中国帮会人物最后的高潮。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

当年流氓真君子。


方方面面的方便面


杜月笙这个民国超级大佬,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的话题,提到杜月笙败落,其实不然,杜月笙并没有败落只是时局发生变化,属于杜月笙的那片天塌了,昔日称霸上海滩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啦,因此杜月笙一落千丈甚至落魄到卷铺盖卷走入了。

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国民党溃败后杜月笙的日子显然不太平了,杜月笙作为上海滩的一个黑帮头领,经营赌场,烟馆,码头等非法行当,其影响和势力无疑是我党打击的对象,虽然杜月笙在抗战期间做了不少贡献,但是杜月笙心里没底,如今今非昔比,现在上海是共产党的天下,国民党已经彻底完蛋了,因此他盘算着自己一定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便偷偷的离开了上海,跑到了花花世界的香港。



杜月笙这一走,他在上海的所以生意也就被迫终结了,该充公的充公,该关门的关门,一代枭雄从此淡出了上海人的视线,杜月笙也从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上海滩皇帝”一下子沦落到落魄他乡的异客。


杜月笙不管是败落还是落魄总之他是倒了,虽然没有被制裁,但是毕竟是失去了以前的威风和霸气,生活在香港的杜月笙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更有孟小冬等家人作陪,但香港毕竟不是上海,想当年在上海滩杜月笙是一手遮天,但到了香港杜月笙是龙你也得盘着,是虎必须卧着,所以杜月笙过的并不自在。直到1951年,杜月笙积劳成疾,最终因病去世,悄悄的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浩瀚长河中,有多大少仁人志士因错误的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导致了自己多舛的命运和惨淡的人生结局。


纵观杜月笙的人生,对于他的败落那是历史的必然,杜月笙从一介草民到“上海皇帝”又从“上海皇帝”沦落到一介草民。他的蜕变无疑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对于杜月笙这样黑白两道游刃有余的人物,说他站错了队也好,还是说他选择的方向错了都无可厚非,因为生逢乱世谁都难免抉择,所以我们在评价杜月笙的时候,还是更多倾向于他励志和会做人的一面,杜月笙的一生就是一部现实版的奋斗史。


任驰赢天下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这段评价恐怕对照了杜月笙的一生,从历史角度来看杜月笙为人处事方式在那个时代绝对是没得说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为何在上海叱咤风云的杜月笙最终没有称霸香港,最重要的是身体不行了,他的影响力就算放在香港串门子走关系的资本还是有的,但是重病缠身且饱经沧桑无心于江湖,可能对于当时的他返璞归真平淡才是真。分析香港当时华人的形式如果杜先生身体硬朗我想搞不好就没有大小马,吴锡豪他们什么事了,可惜无心再战。

其次杜月笙个人格局问题,纵观他的一生他始终把自己定义在黑道里以生意为主,有胆识有智慧,但是没有大格局大野心。同一时代和他出身一样,经历相似的所处环境甚至比他更恶劣的张作霖为何后来就称霸东北?而他始终就是他口中自述的上不了台面的夜壶,面对着几次可以洗白的机会他却选择本本份份的重操旧业,在当时他完全可以利用青帮大哥的身份效仿汪寿华,李立三这些人成立自己的武装组织等待时机配合北伐军发动地方性起义实质性控制上海政权,并在形式上宣称自己也是国民革命军,但是他并没有只是想左右逢源做好自己的生意当个大哥赚更多的钱就好,胸襟就是这样所以到香港后失去斗志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格局本身就不够大,只是有胆识与智慧,外加当时运势好了些

最后说句题外话我对三大亨的总结就是,黄金荣失掉了面子但是保存了里子,杜月笙是保全了面子丢了里子,张啸林就是里子面子啥也没保住


撒旦的阳光


不可逆历史的潮流。旧中国,乱世出英雄,新中国,当然不允许流氓存在。黑帮,毒品,赌博为生的杜月笙,也只能在动乱时代靠狠,义气,打出一片天。老蒋后面都没用他,政治家,那时有利用价值,可满足杜。一旦没有利用价值了,马上就会打压。新中国后,更是打击重点对象。罪犯的历史,怎么会有个好结局。虽然我服他从小人物到大人物的历程,许多的过人之处,为人处事,也是道亦有道。但,也是多少人的鲜血上面,多少人家破人亡基础上,包括多少有为共产党员的年轻生命为他所害。我们要有分辨是非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合法的行为,去实现财富自由,快意人生。


吉祥海东青


答杜月笙的题不给钱,可还是要答!杜月笙的败落,表面上来看是由于人事,比如说靠山戴笠的死亡,杜月笙本人受“人离乡贱”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却是时代的必然,败落――本不由得杜月笙选择!(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尤其是杜月笙这样式的流氓大佬,不过是钻了时代的空子,民国乱世,给了他较大的生存空间,而他也抓住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机遇,取得的成绩,就个人来说,简直是卓越非凡了。

当然,这里如此表达,是没有把杜月笙干的鸡飞狗叫鸡鸣狗盗的烂事计算在内,其实就是算在其中,作为个体人的杜月笙,无疑也是成功的。

于事业来说,他把青帮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于个人来说,他是左拥右抱,左打右闹,人生好不快活,连孟小冬这样才貌双全举世无双的大美女,都被杜月笙装出来的牛逼所折服,这都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到的。


但是杜月笙成在人事,向来以会做人折服江湖,但真正导致杜月笙一步步走向败落的也正是因为江湖,有人在江湖上针对杜月笙截胡。

先是抗日战争初胜后的吴绍澍,杜月笙的孽徒,再就是蒋经国亲自撸袖子上阵,加之时局变幻莫测,戴笠的死亡加快了杜月笙败落的速度。

因为在政界江湖,再也没有一个能替自己说话“力挽狂澜”的大人物了,少了沟通,也就多了误会的风险,收拾杜月笙,只需要假以时日,理由自己都得跑出来。

再一个杜月笙离上海赴香港,也加速了他的败落,就大人物来说,还真是“人离乡贱”,一旦离开了舒适范围,面对的必定是处处掣肘。

再加上随着大环境的变化,社会上耍流氓的空间不断缩小,而犯错的成本却在不断增加杜月笙这类人已经逐渐被时代抛弃,败落只是时间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