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雄關,絲綢古道,嘉峪關四天三夜慢遊記

《出嘉峪關感賦》:

敦煌舊塞委荒煙,今日陽關古酒泉。

不比鴻溝分漢地,全收雁磧入堯天。

威宣貳負陳屍後,疆拓匈奴斷臂前。

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時此地罷防邊。

嘉峪關,漫漫河西走廊上的天下第一雄關,昔日西風蕭蕭,大漠渺渺,現如今蒼茫古城依舊,卻更多了幾分人氣,綠洲也是星羅棋佈。

古人來,是過客,現在來,是過客,亦是對歷史的守望者。

說到西部不得不說到嘉峪關。

因河西走廊而開啟的陸上絲綢之路,拉開了中國對接全世界的大格局。

在今天,沿著祁連山脈,依次分佈著六座城市。

包含著由2000多年前的漢武帝所親自設立命名的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自然也包含著明長城的西部開端~嘉峪關市。

作為一名歷史控,怎麼不來這裡走一番。

關於交通:

現在相當對的城市到嘉峪關是有直飛的。

當然也可以轉機,蘭州,西安都是比較合適的轉機點,每天航班數都不少,所以交通尚算便利。

關於行程:

DAY1 上海~嘉峪關~富強市場夜市

DAY2 懸臂長城-長城第一墩-嘉峪關關城

DAY3 草湖溼地-魏晉壁畫墓-紫軒葡萄酒莊園-東湖-大唐美食街

DAY4 返回上海

~~~~~~~~~~~~~~~~~~~~~~~~~~~~~~~~~~~~~~~

嘉峪關的“絲綢古道”及烽燧依稀可見。這裡是中國絲路文化和長城文化的交匯點,素有“河西重鎮”、邊陲鎖鑰“之稱。

DAY1 上海~嘉峪關~富強市場夜市

長路漫漫西行路,從沿海的最東部飛往西部,總要花費上一些時間,為了那些美景,那些古蹟,大抵是值得的。

中午出發,到達嘉峪關,到嘉峪關賓館放下行李,也是到了吃晚餐的時間了。

到了西部地區,當然要吃肉!沒有什麼煩心事,不是一頓烤肉不能解決的,如果沒有解決,那就再吃一頓。

也別管是什麼店,看到人多的店,進去就行了,總沒錯的。

炒餅外表酥脆,內裡綿軟;

糊辣羊蹄,肉質Q彈,帶著絲微辣;

羊肉串大口好嚼,沒有羊羶氣,再配上熱的可樂,倒覺得有幾分新奇。

吃飽喝足,逛逛街,胃口好的話,還可以來點餅子,來點驢蹄。

這裡水果也是極便宜的,葡萄貴的也就5塊錢一斤,而且汁多甘甜,趕緊買了一堆回去慢慢品嚐。

好好睡上一覺,第二天才有力氣玩耍。

就住嘉峪關賓館。

DAY2 懸臂長城-長城第一墩-嘉峪關關城

在嘉峪關,適合自駕或者租車出遊,價格還是挺公道的。

這裡的景區離市中心都不算很遠。

懸臂長城



進門是水門。

這季節的西部正是最好看的季節,陽光灑在葉片上,一片金黃。

懸臂長城距離嘉峪關市區約11公里,因築於約四十五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掛,因而得名“懸臂長城”。

懸臂長城是嘉峪關關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關古代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於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為就地索取的礫石、黃土夯築而成,現在只存750米,經1987年修繕,由漫道、垛牆、墩臺組成,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臺,共有三座墩臺。

其實已經算是保存的相當完整了。

遠眺:

近觀:

其實爬上去還是頗費一番功夫的,可是旁邊年紀一把的大爺大媽,倒像是比我跑的還快,噌一下就到我前面去了,然後使勁讓我幫忙拍照,我的天,有的地方可陡了,這拍照擺POSE可沒那麼容易。

墩臺上都可以爬上去哦,爬的口比較窄小,可以把包拿下來再爬,比較方便些。

墩臺上是登高望遠的好地方,蒼茫大漠無邊無際,綠洲星星點點點綴其中。

在這裡是不是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感覺呢。

還有遊人去堆了碎石。

從懸臂長城上下來,也有一條走道,相對好走,還有座位可以休息一下。

正好可以看到懸臂長城的側面。

到平地上,還有一些可以拍照的好地方。

比如絲綢古道廣場,比如絲綢之路的復原場景。

長城第一墩



長城第一墩,又稱討賴河墩,是嘉峪關西長城最南端的一座墩臺,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西端的一座墩臺。

從大門走到墩臺,有一定距離,當散步自然是沒問題的,如果想圖省力,也可以在門口坐電瓶車。

進來先到歷史文化體驗館看一下哦,這裡有一些關於嘉峪關的歷史介紹,更重要的是,這裡有個玻璃平臺,可以觀景,眼神好些的還能看到長城第一墩哦。

長城第一墩於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北距關城7.5公里,墩臺矗立於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之上。





明代,嘉峪關管轄著“腹裡、沿邊、境外墩臺三十九座”。出了嘉峪關便是關外了,而關內墩臺林立,縱橫交織,相互瞭望,互通情報。

長城第一墩,是關南最主要的一座墩臺,擔負著傳遞關南及祁連山諸口軍事信息的任務。設有塢、驛馬、驛駝、食宿、積薪等物,配備有一定數量的守兵。

而現在,這裡有一個影視基地,復原了當時的場景。

曾有人問我,長城真的有用嗎?

答案當然是有極大的戰略意義,真正抵禦外敵的要塞。

“嘉峪關,雄險畫皆難,墩堡遙遙相互望,長城道道連關山,猿臂也難攀”。

在明代長城線上,墩臺無數,密如繁星,而嘉峪關長城第一墩與河北山海關渤海之濱的“老龍頭”遙相呼應,如龍脈蜿蜒,大約建築之始,就已經想好了這樣的圖形,抑或是恰好修築成如此形狀,假若是巧合,那到恰合了中華民族“龍”的美名。



這裡的討賴河滑索、討賴客棧、天險吊橋,都可以來嘗試下。

還有軍營等還原。

要過了吊橋,穿越討賴河,才能到達客棧哦,走在吊橋上,還真有點戰戰兢兢的感覺。




嘉峪關關城



從長城第一墩到關城並不遠。

到過嘉峪關的著名歷史人物自然是很多,張騫,班超,玄奘,鄂本篤,林則徐,左宗棠等等。

張騫的兩次出使西域,正式打通了絲綢之路。

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西遊記》即以玄奘取經事蹟為原型。

其實現如今保存的長城多為明長城,而之前的秦長城早已修建,漢也有延伸,絲綢之路的通,與長城之堵,看似矛盾,這一通一堵,相遇在了嘉峪關,成為了絲路文化與長城文化的唯一交會點。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築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南北朝為前涼、西涼、北涼、西魏所據,由於某些原因,中原文化西遷至河西走廊一帶,儒學大興,至今相傳,唐屬酒泉縣,明歸肅州衛,設嘉峪關所,現今嘉峪關的字,說是乾隆所提。

位於關下,望這城樓巍峨,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一瞬間,我彷彿看到了嘉峪關的前世今生。

這裡自然也是有電瓶車的,但是更建議自己走一下,因為能看到很多電瓶車開過,不會注意的地方,比如蘆花叢,比如左公柳。

而我其實更想從關外走到關內,而不是關內通往關外之路,漫漫黃沙,並不歸於塵土,而是見於輝煌。

宋元以前,此地有關無城。

明洪武五年(1372年),嘉峪關城開建,歷時168年,於1540年完工。正如《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長城築而後可守也。”

這裡的主樓共有三座,分別為光化樓,柔遠樓和嘉峪關樓,它們同為三層三簷歇山頂形制的樓閣,東西成列對稱,立於一條中軸線上。

嘉峪關內城牆上還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樓共十四座,關城內建有遊擊將軍府、井亭、文昌閣,東門外建有關帝廟、牌樓、戲樓等。

站在城樓高處,依稀能見到遠處白雪皚皚,這群山從未變幻,但人間已是滄海桑田。

嘉峪關內有一傳說。相傳有一位名叫易開佔的工匠,精通算法,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監事官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佔演算後便報出了數字,監事官自然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了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易開佔當時便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由此,城磚仍在,我自然也去尋找了一下,還真有那麼一塊,是個有趣的傳說啊。

當然,更多的傳說來自浴血沙場的將士,這裡有生有死,有肉有酒,英雄縱馬,美人垂淚,這裡是嘉峪關,天下第一雄關。

這裡亦是林則徐與左宗棠隔空相望的地方,生與死的聚會。

林則徐的提詩,恰與左公柳面對面。

黃昏時分的關城,更是美不勝收。

1849年,林則徐在貶謫西域後返回故土,途經長沙,林則徐與左宗棠長談,並送上自己在新疆繪製的地圖,他們不會知道,那是此生唯一一次見面,但是那是一次歷史的契機,27年後,左宗棠攜圖,西出嘉峪關,並且獲得了大勝,收復故土。

真正的絲路駝鈴早已掩埋在了砂礫下,但現在仍然有夢,人總是要看向前方啊。

走出關城,還可以去一下長城博物館。

而這裡也可以夜遊,人相對會少一些,更靜一些,仰望星空,你能想到誰呢?

晚餐,羊肉,餃子,真是美味了。

DAY3 草湖溼地-魏晉壁畫墓-紫軒葡萄酒莊園-東湖-大唐美食街



嘉峪關草湖國家溼地公園

沒想到嘉峪關居然有那麼大一片溼地公園,生態非常好。

攝影設備不錯的話,可以來這裡拍鳥哦。

這裡有1公里的巡護木棧道、1.2公里的遊步道,旅拍很合適了。

總覺得這步道蜿蜒向前,入了深處。

秋天的色彩,綠,紅,黃交織起來,鮮豔無匹,往湖中投入石塊,總有驚起一群水鳥

還有小火車,蘆葦蕩等地方,坐在小亭子裡享受都市裡少有的寧靜吧,畢上眼睛,似乎還能聞到草木的清香。

有人會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那是真的。

魏晉壁畫墓

魏晉壁畫墓位於嘉峪關市東北20公里處的一片廣闊無垠的大漠上,散佈著1400多座魏晉時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畫磚墓群,這便是著名的魏晉古墓群,被譽為"世界最大的地下畫廊"。

現在開放的是第六號墓,而考古是保護性與搶救性發掘,所以至今仍然有沒有清理好的墓群。

中國郵政的標識是出自五號墓,墓磚達1.2米長。

門票價格很有趣,是31元,這1元就是這張明信片的郵資了。

墓裡不可拍照,所以就沒照片啦。

過去的盜洞已經填補了起來,雖然貴重物品已經蕩然無存,但是壁畫墓磚保存完好,描述的是墓主人的生存場景,生動有趣,昔日的生活畫卷彷彿在我面前展開。

六號墓採取了先挖墓道,墓室的洞穴,然後再用幹磚壘砌墓室的辦法建造的。凸顯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直接壘磚,而不用粘合劑。

六號墓為三室墓,分前室、中室和後室。前、中室為盝頂,墓室平面近似正方形,後室為普通弧券。墓室各壁為表現勞動人民各種生產生活、婦婢僕從的雜役和墓主人奢侈豪華的享樂生活的磚畫。 古墓室四壁還繪有多種建築型裝飾圖案畫,有虎頭紋,彩繪馬,雲氣紋,連續三角紋等。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墓室是完全模仿當時世家豪族宅地的構造。

現在的博物館裡,還能看到部分展品哦。

雖然無法拍照,但是收穫是巨大的。

紫軒葡萄酒莊園



到這裡,可以來一場品酒之旅哦。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葡萄美酒,夜光杯,當然都是這裡的特產。

紫軒葡萄酒莊園引進了法國壓榨機、德國錯流過濾機、意大利灌裝生產線、法國和美國橡木桶,其中13700平方米的紫軒1號窖是目前亞洲單體面積最大的葡萄酒酒窖。

紫軒5萬畝葡萄莊園有著世界著名釀酒葡萄品種赤霞珠、美樂、黑比諾、霞多麗、雷司令、威代爾、佳美等,水質清澈,口味甘美,土地也是極適合種植葡萄的。

在這品幾杯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品過之後,和小夥伴都每人帶了幾瓶回家,女生的話,估計會比較喜歡冰酒吧,能產冰酒的莊園可不多哦

東湖生態旅遊景區



嘉峪關東湖生態旅遊景區是是嘉峪關市城建史上規模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同時也是國家鐵人三項專用場地。





公園的碧海明珠氣象塔是我國最高的氣象塔,是嘉峪關的標誌性建築。





可以登塔,有電梯哦,是個領略全城風光的好去處。





到嘉峪關幾天,在東湖看到的顏色和各種樹木是最多的。

“三池水,一片綠”。

到這裡來鍛鍊的市民真是絡繹不絕。

而秋天到這裡賞景,拍照,自然也是再恰當不過的事了。

夜晚的東湖,燈光璀璨,海豚會隨著時間而變換顏色哦。

逛完,飢腸轆轆,趕緊去吃東西。

大唐美食街夜市



夜市很熱鬧,想吃什麼都有,琳琅滿目。

但是來嘉峪關,還是要吃肉肉肉!

羊肉串,紅柳大串,烤羊排,烤餅,烤饢,糊辣羊蹄。

再喝點酸奶,杏皮茶解膩,還是西部地區的好喝啊!

吃完溜達溜達回去。

DAY4 返程上海

睡個好覺,回家。

我想我會一直想著嘉峪關的,西部溼地,歷史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