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大多來嘉峪關的人,首先是奔嘉峪關關城來的,而不是嘉峪關這座城市。嘉峪關,其實就是一座關城,位於市區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其與東北秦皇島的山海關遙相呼應,號稱“天下第一雄關”,共同聞名於天下。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嘉峪關景區

到達景區大門,從遠處觀看嘉峪關關城,規模非常大。心想在這片海拔1600米以上荒涼無比的戈壁灘,寸草不生,常年乾旱少雨,即使下點雨,也會被是降雨量的十幾倍而蒸發掉。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古代駐屯嘉峪關的眾多官兵,是如何守疆戍邊的?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嘉峪關關樓

進了景區,呈現在我眼前是一汪清澈的湖水,聽介紹知道叫“九眼泉”,而嘉峪關的誕生也與其有著極深的歷史淵源。“泉”的存在,與“關”的誕生具有因果關係,“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長城築而後可守也”。過去戍邊守疆的將士們,靠的是嘉峪關關城下的九眼泉,為守城士兵提供了水源,才使得氣勢磅礴的嘉峪關,成為西域及蒙古高原遊牧民族不可逾越的堡壘。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嘉峪關前的九眼泉

嘉峪關關城的水又從何而來?原來,嘉峪關在西北高原中,地形是一個四周高中間低的小盆地,其水源主要來自祁連山雪峰和冰川,山上的融雪以地表徑流和河谷潛流的方式匯聚於關城的低處,嘉峪關就成了一個水源較為集中的地方。當年,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大軍駐紮下來的時候,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的咽喉要地建嘉峪關,最先吸引他的正是嘉峪山下的這處泉水,而嘉峪關地區幾千年以來的人類文明,所依賴的物質基礎也是這些長流不斷的清水。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嘉峪關城樓佈局

長城是古代較大規模修建的建築,而長城西端的嘉峪關建築體量之大,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在當時簡陋的建築條件下,能建起如此雄偉的關城,足見古人的智慧高超。

沒到嘉峪關之前,對建關的時間是模糊的。這次來到慕名已久的嘉峪關,才知道嘉峪關建關的時間比山海關還早9年。而且這兩座關隘全都是在朱元璋當皇帝期間完成的。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後,僅僅封了六個公爵,而其中封公爵的魏國公徐達修建了山海關,宋國公馮勝修建了嘉峪關。可見朱元璋的豐功偉績足以與唐宗宋祖相媲美。毛澤東評價朱元璋說:“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嘉峪關內城

我在遊覽關城時,特別關注的是嘉峪關的軍事防禦功能,如何做到從建關起到清初,守衛大明王朝邊界近260年?

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特別是後期修建的內外城、城壕三道防線,與甕城、羅城和城樓組成的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再加上關外的天然河谷以及天險,確保了這座“天下雄關”扼守要道的重任,成為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關樓內牆城門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巍峨的外城城門,它高聳地坐落在這片戈壁灘的荒漠上,城門上書寫著“天下第一雄關”的大字。關城佈局合理,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迴護。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樓上的牌匾“嘉峪關”大字,雄偉蒼勁。穿過光化門,來到內城,內城是一片繁華景緻,不僅有商道,還有戲臺、將軍府、官井、關帝廟和文昌閣。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關城內訓練營

行走在城牆之上,我俯瞰甕城,只見它被高大的城牆包圍夾裹的固若金湯。這是另一道防禦工事,若有敵攻入,可關閉內城門做“關門打狗”之勢。

我登上城樓,極目遠眺,嘉峪關南面是堆瓊砌玉的祁連山,山體凌空萬仞,巍峨入雲,綿恆千里的雪山,如同一條遊動的白龍,銀甲猙獰,魔劍而至。北面是凝華積素的黑山,崢嶸萬疊,懸壁逶迤,好似一隻昂然的蟾蜍,嶙峋如鐵,壓山而來,嘉峪關便雄踞其間。

河西走廊天險般的天然河谷,就是黑山至討賴河之間的這個出口,是東西交通之咽喉。不僅僅在古代如此,就是今天,蘭新鐵路、312國道、連霍高速都是從這裡經過的,別無選擇。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嘉峪關南面的天然河谷

嘉峪關除選址、佈局外,其建造藝術,堪稱是古代建築的完美典範。觀看整個關城建造,建築精巧嚴謹,樓閣飛簷凌空,雄偉壯觀。亭臺玲瓏典雅,古樸華美,登樓遠眺,戈壁風光,祁連山盡收眼底。以關城的建築構造複雜程度來說,嘉峪關當之無愧中國長城奇觀。登上城樓,繞城牆一週,向內觀樓宇堂皇,人潮如織穿梭;外望遠山如黛,火車往來奔忙。我走在關城內、或倚轉角和立牆邊、或靠烽燧及臨高臺,隨著時間流逝,在找尋著每一個歷史的故事和細節。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精湛的建造工藝

嘉峪關雖然經歷了近五六百年的風風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災害,但它仍巍然屹立於長城之上,盡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高超。

獨立在嘉峪關城樓,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地悠悠、愴然涕下的感慨油然而生。嘉峪關頭,內城外牆勾連環接,箭樓角樓相倚相望。萬里黃沙間漢長城似游龍浮動,烽燧遺墩、斷壁殘垣若隱若現,猶如一幅凝聚著邊塞滄桑的歷史畫卷。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巍然屹立的內城崗樓

嘉峪關不僅作為建築與形象,還作為作品與意象,在我內心深處長久屹立著,站在雄偉的嘉峪關城牆上,望著西方遠處的荒地,思緒萬千,感慨不已。

在古代嘉峪關不僅是一座關隘,也是影響著歐亞大陸兩地經濟文化的紐帶,而如今,它同樣是中國連接中亞、歐洲絲綢之路上的紐帶,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其地位就相當於現在的海關,嘉峪關頒發的通行證,相當於現在的護照,可以通行世界各地的。

望著雄偉壯觀的嘉峪關,我不禁沉思,當初馮勝將軍為了保護邊疆,為了河西走廊人們的安寧,在這個險要狹小的區域,修建瞭如此精巧而雄偉的天下第一雄關。而當時明朝西部的邊界,在今新疆哈密一帶,為什麼不在邊境建關,最終決定在嘉峪山建關?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嘉峪關城樓

從建關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中國各個朝代的謀略和特點。漢朝的勢力西及蔥嶺,建了陽關、玉門關,漢朝對匈奴可不是驅除,而要斬盡殺絕,從中可以看出漢朝擴土拓疆的強勢進取精神。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同年秋,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

唐朝的國力異常強大,但唐朝很少建關,對各國各民族開放包容,唐朝反而空前強盛,這正是李唐的偉大之處。相比於漢唐,明朝推翻了蒙古族勢力之後,為了肅清西北方向的蒙古族貴族勢力,所以在嘉峪關設關。在嘉峪關建關設防無不表現出了古代軍事家的遠見卓識,和熟知地理環境的戰略眼光。當時,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曾經是亞洲大陸上最強大、幅員最遼闊的遊牧部落,成為橫亙在東西方之間的可怕力量,因為有了長城,向南進攻中原多少受到長城阻隔,卻一路向西挺進,直至打到土耳其和北非,並改變了歐洲,也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長城西端的嘉峪關

說到北方遊牧的蒙古民族,就讓我想到2018年狗年春晚上的一幅《絲路山水地圖》國寶展示節目。當時很多人和我一樣,是不知道這幅圖的歷史背景和價值的,還覺得有些唐突。這次到嘉峪關,最大的收穫是弄清楚了這幅《絲路山水地圖》,原來就是《蒙古山水地圖》。2013年5月,這幅明代宮廷絹本青綠山水地圖《蒙古山水地圖》,曾在嘉峪關城市博物館首次展出,該圖氣勢恢弘,約繪製於明朝嘉靖年間,是一幅屬於明朝宮廷的皇家地圖,20世紀30年代流出國外。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春晚裡的絲路山水圖

2002年,國內收藏家易蘇昊、樊則春前往有鄰館徵集中國文物時,偶然發現了這件被命名為“清代青綠山水畫手卷”的作品,即花大價錢購回國內。因此圖藏於該館期間從來秘不示人,幾乎沒人知曉它的存在,更無從研究它的真實身份,直至經國內著名文物鑑定專家傅熹年鑑定,才識得“真面目”——其絕非清代作品,當屬明朝中葉,並不是山水畫,而是古代地圖。

地圖中的“蒙古”,特指曾經的16世紀尚稱雄歐亞大陸、仍然統治著嘉峪關以西,直至土耳其和北非的蒙古四大汗國的後續王朝。地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黎巴嫩、土耳其和突尼斯等地。這幅畫是明朝嘉靖年間的作品,那時嘉峪關建關150年左右,在那時的畫師眼裡嘉峪關已經是一座具有國際意義的城堡了。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蒙古山水地圖》中的嘉峪關

《蒙古山水地圖》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麥加)的遼闊地域範圍,整幅地圖採用中國古地圖的傳統方式手卷式繪成,幅寬59釐米,長30.12米,繪於縑帛之上。這幅地圖負載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全卷共畫出了211個地理座標,許多絲路上的重要城市,如中國的敦煌、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阿富汗的赫拉特、伊朗的伊斯法罕、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等都有清晰的標註。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圖中的四方城牆與垛口

打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從嘉峪關到天方的數千公里山川道路均用大青綠山水技法繪製而成,圖中所有比較重要的城邑都畫成中國式的帶城門洞的四方城牆,城牆上有垛口,個別城邑畫有中國式的城門樓。

《絲路山水地圖》即《蒙古山水地圖》的繪畫藝術水平十分高超,其繪畫手法是明代中期盛行一時的青綠山水畫法。青綠山水畫法從唐代開始發展,至宋代達到高峰,到明代雖然已經是末流餘波,卻仍然在宮廷繪畫中佔據主導地位。

嘉峪關,通向西域的關口——西北三省自駕遊記之三

絲綢之路

蜿蜒兩萬公里的絲綢之路,是古人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延綿數千年的絲路歷史,是世界文明的輝煌詩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