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扶贫两手抓!刘敏学奋战连州大路边镇油田村

他放弃休假回到村子全面排查返乡人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为促进贫困户增收,他将农产品以打包方式在网上销售,短短几天售出1万多元……这位疫情防控、扶贫增收两手抓的人,就是连州市大路边镇油田村第一书记刘敏学。

刘敏学由广州荔湾区东漖街道办派驻到油田村,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他放心不下油田村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提前回到村子奋战一线,成为疫情防控的“第一书记”。

抓防疫

入村排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油田村辖下有8个自然村,人口近4800人,返乡人员多,工作量大,也存在风险。进村时有熟悉的村民和刘敏学说,“这不是扶贫工作,你不用来的。”

刘敏学回答:“我是一名中共党员,平时是扶贫‘第一书记’,这时你们就暂且把我当做防疫‘第一书记’,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

在春节假期回到油田村后,他马上协助镇、村开展防控工作,与村干部一起将村党总支下属3个支部的30多名年轻党员组织起来,进村入户全面排查返乡人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油田村在入村的主要路口设置了3个党员先锋岗,刘敏学与村党员干部一起轮班值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对外村人员想进村探访的及时劝返,并宣传防疫知识;在村内多处悬挂横幅,发放防控知识单张,普及卫生防护知识,倡导村民戴口罩、不聚会、讲卫生。

此前有村民坚持要在村内摆喜酒,他对村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把当前的严峻形势和存在风险都一一告之,最终村民同意取消宴席。

促增收

网上销售1万多元

回到村子,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村里的142户贫困户。此次疫情,是否对贫困户的种养殖项目造成损失?为此刘敏学前往合作社和10户种养大户家中走访,了解销售渠道、产值及收益等情况,发现绿农丰合作社存在紫色淮山滞销情况。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刘敏学依托自己长期在广州生活和工作的关系,了解到近期珠三角地区青菜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因此想出了组合销售的办法。

他将淮山、菜心、芋头、象牙米等农产品随机组合,以5元一斤、每10斤打包销售的方式在网上进行售卖,并积极联系广州东漖商会进行产品推广。短短几天时间,就累计销售农产品1万多元,缓解了紫色淮山滞销问题。

在疫情防控期间,他还不忘为村子的7名孤儿和1户贫困单亲家庭四处奔走,寻找爱心人士的资助,现已联系到广州的6名爱心人士愿意为每个孤儿提供300元/月的生活费,为单亲家庭提供800元/月的生活费资助。

【记者】黄津

【通讯员】熊洁雯

【作者】 黄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