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大家怎么看?

浈阳山人


这是一句过去农村老人常说的话,我记忆中老人们讲得最多的是在邻里争吵的时候,一方不想和人争了,就丢下这样一样句来,进屋去了。另一方也好像有所触动,也不再坚持,若有所思地走了。一场争吵也就散了。

过去农村聚族而居的小社会,父母精明能干,养出的儿孙不怎么样,甚至专做丢人现眼的事,不啻于直接打自己的脸。大半生再嚣张,到老了只能缩头做人,在村里“抬不起头”。可见这句老话在那时的警示意义多大,而关键点就落在“后辈儿孙不如人”,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预料的将来,更是无法把握的将来。

农村类似的老话回想起来有一大串,如“后脑壳只摸得着看不见”、“做一线留一线,日后子孙好相见”“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不吃子孙饭”“吃得满口饭,讲不得满口话”等等,这些话都很好地诠释了“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那个时代人的心态。

过去人强调行善积德,如热衷得修桥、修路、修庙和施舍,目的除自己想得到善终外,最重要的是想以自己所积之阴功荫庇后辈儿孙。过去的人们受封建思想或宗教思想的影响,在他们的一生之中,大半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子孙后代而活,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让子孙后代一代比一代强,子子孙孙绵延不绝。

今天我们解读过去的老话和俗语时,要联系当年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如果过分地解读,或者以当代人的思维去解读,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这句老话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既有唯心主义色彩,也有现实教育意义。

从唯心主义色彩方面来看。过去的人受到宗教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认为祖上种什么因,后辈儿孙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用过去的俗话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如,祖上在世的时候,为人过于奸巧,而子孙后代比较愚钝或懦弱;祖上为富贵之家,子孙后代贫困潦倒;祖上专门欺负别人,子孙后代却遭到别人欺负。诸如此类,民间认为这些“后辈儿孙”的果,都是祖上做过了头“因”,是一种“因果报应”。

从现实教育意义来看。用聪明这个词语来称赞别人,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喜欢,但过去的人有话不直接道明,而是用非常隐晦的话来表达,有些超越了汉语词语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范畴。如聪明的色彩往深处一层一层的变化,聪明——精明——奸巧——狡诈——奸诈。父母为人处事要做后辈儿孙最容易捡样学样,如有的人在与人打交道时,习惯于占便宜,也只想占便宜,从来吃不起亏,遇事爱耍心眼。过去农村对为人去事心里有一杆秤,如老话就说:“吃得起亏,打得起堆”,意思是说只有吃得起亏的人才能溶入群体。还有一句老话:“打也来,骂也来,吃了亏就不来”,说明那些爱占便的人与那些曾经因打过架吵过嘴有矛盾之人是截然不同,在民间是很不得人心的,甚至被人唾弃。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跨下来”。父母亲在居住的地方因为人处事以奸诈而出名,会影响后辈儿孙的生活环境。如,农村有人常说,与哪家人打交道时要格外小心,他们家的人格外奸诈,其实也就是父亲或母亲奸诈,结果连累一家人,在人们的心中成为另类。即使家中儿女很聪明,也很直正,能力也不差,也会受到不良影响。为此,有的家庭儿女要用一辈子的为人处事做好人,才能得到地方认可。这也就是“后辈儿孙不如人”的说法,因受前辈坏名声的影响,总被别人防备,不能在一个地方堂堂正正地做人,压缩了后辈儿孙的发展空间。

对过去的老古话的理解,有其历史背景,正确解理就要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当然,也可用现在的思维方式来理解,那是赋予了老古话新的内容,也就是当今社会的对老古话的借鉴意义。

这句老古话今天确实具有借鉴意义。一是为人处事方面不要自作聪明,专做损人利已的事,要给自己所处的环境结下一个好人缘;二是要树立一个好的家风,好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关山听风


三十多年前,那时的人都很穷,听我姑说县医院一对医生两口子,老婆是护士长,老公是拿手术刀的,经常要病人家属拿红包,那男的经常给人做手术收人红包,也因此家里很有钱,我姑和他家住的近,是羡慕的不得了,回娘家时经常说那两口子的事,两个人是表亲结婚,连生三孩子都不会走路,雇人伺侯又苛待别人,最后花钱都找不到人伺侯,三个瘫孩子,每天收拾屋子做饭洗澡按摩,任谁都顶不住,他们是医生,明知近亲不能结婚,还偏要赌一把,生一个不能走路的孩子,不服气又生了两个,就是有再多得钱都治不了孩子的病,两口子愁的寝食难安。这坏事做多了。这天都不饶你


用户4071898889050


你说的对!我村一男人他父亲给留了不少产业,病重时他躲在县城不管老人,老人哪天饿死的都不知道,邻居看老人好几天没出屋,进屋一看早饿死了,告诉他儿子,他儿子回来一看,老人怀里还揣着一万多元钱。他儿子良心不好又生了一个低能儿不会说话,窝吃窝拉,邻居们都说这是报应!


手机用户54644999260


我身边就有对夫妻,那个精是亏不吃,还处处占便宜,还得把上人家串门,哈都偷,有时,实在偷不到哈,就偷偷卷把卫生揣兜里,还有时在人家蹭饭吃,蹭饭吃还不算,还使劲吃,很不得把在家吃两顿的量吃尽去,反过来儿子别人都说有点傻,念了个普通专业,毕业二年了,找不到工作,家里一年给拿三万多生活费,差不多二年给儿子打生活费差不多六万,现在还没找到工作,还在北京呆着找工作那,整的她上谁家串门,她一去人家找理由往外开她,现在背地理别人都讲她,谁都怕她来家串门。


用户95132465111


这有可能是真的。我父亲我妈,我一家人都嫌我傻。他说傻子生了两个孩子不傻,说真的,我两个孩子脑子都比我好用。我女儿还没上小学唻,就作个打油诗。我一个邻居放个屁。他和他弟弟在外边听到了。他说两个童子门外占,忽听他家一声炮。逗的全家乐呵呵。这是我女儿六岁做的打油诗。


善待每个人平安家人


亲身经历

我爷爷的母亲,我们那叫姥 ,一辈子嘴巴会说,会告状,到处挤兑人,没理矫三分,恶果就是我们后背这些子孙个个天生的社交障碍,见人不敢说话,男的女的都是。可不嘛,话都让她一个人说完了,我们还说什么(ー_ー)!!


Quiet陈安之


有人就喜欢做缺德事,之前认识的一对夫妻就是,去年害我们,今年又害另一个老板,我觉得早晚都有报应的,以前我把它当朋友,现在屁都不是,听他周围的人说都恶心他们夫妻俩[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坏事做绝了以后是没有亲朋好友的


小贪心Mask1689


1、聪明跟智慧不同,

太聪明的人,

不容易吃亏,

但却容易把利占尽,

把利占尽,

看似很精明,

可是实际上却十分不智慧,

因为利都被一个人占尽了,

其他人的利益就容易受损了,

这样一来,

不知不觉就占了别人便宜,

但是也不知不觉失去了人心,

大家都对一个人有意见,

那失道寡助,

未来的难处可想而知。

2、反而是那些懂得吃亏懂得糊涂的人,

不容易获得别人的反感,

要知道有时候,

别人帮你难得,

但能做到别人不害你也很难得。

佛家讲因果,

处处占别人便宜,

从来不吃亏的人,

因为占了别人的利益,

其实就造了恶业,

倘若一个人一辈子,

总是造作不善,

那么因果之报丝毫不爽,

近报自己远报儿孙。


四好读书笔记


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说,子女教育,要懂得取舍和进退。要舍财取才。

一个人有才华,有能力,也不可能包办所有,也不可能一辈子不退休,所以,要把自己的才能和经验,教给自己的儿孙,让他们成长进步,能掌握有用的技能,有远见,有格局,这样,儿孙就不至于百无一用,坐吃山空。

很多巨富人家,爸爸打下的江山,财富富可敌国,按说几辈子都花不完,可是,家里的儿孙辈,不长进,不成器,结果偌大的财富很快就被挥霍一空了。

清末的盛怀宣,跟随李鸿章,打下了富可敌国的财富,结果儿孙不成器,很快就败光了家产,最后凄凉而死。

如果在儿孙小时候,就注重教育,培养成才,结果就不至于如此这般吧。

正面的例子就是曾国藩,他很注重家教和家风。曾氏家书让我们了解到,曾家的家教和家风很正很严,所以后世的曾家子孙,很多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出人头地。

少留浮财,注重家教风,建立家族私塾供家族子弟读书学习,这样才让曾氏家族出了不少人才。

王思聪曾说,”我直到16岁才知道我们家非常有钱”。王健林为什么不想儿子那么早知道家里那么有钱,原因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吧?




郭冬林说车


大家好,我是城市说客,专注三农现象和社会热点分析,欢迎关注!

中华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就算过去几千年,古人的很多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对今人同样具有十分明显的点拨、教育和警示意义,其中“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就是比较经典的一句。

对于这句,比较流行的一种解释就是:聪明不能用尽,人要学会守拙藏锋,这就是在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积福。如果仗着自己聪明,总是占尽便宜,那子孙后代的福气就会减少。其从福报的角度阐明一种因果关系,显得比较牵强,带有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我认为这句最主要还是针对教育和处世传递出一种中庸之道。接下来具体谈一谈我的理解。



一、从教育方面来讲,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太聪明,应该多让孩子去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的长辈比较聪明,主要体现在办事能力比较强、财富积累比较多。面对下一代,他们直接把自己的十分“聪明”全部都给了孩子。而没有留几分“聪明”让孩子去成长、摔打。

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因为没有亲自去体会;缺少必要的锻炼,因为没有吃苦耐劳过程;缺乏奋斗的动力,因为优越的条件。他们只是继承了父母的财富,而未继承了父母的聪明智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轻松得来的经验和财富让他们失去思考和动力,不能运营这些财富,只是坐享受其成,最后毁掉庞大的家业。很多富二代就是如此。

笔者身边就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其父母聪明能干(强势),很多事都替他考虑做主,他完全是在父母的庇护下过日子,很多事情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干过什么正经工作,如今混得越来越差。而另外有几个朋友,从小父母离婚,母亲跑到外地跟了别人,父亲也没有管他们,然后他十四五岁就出去浙江打工,如今还成了一个小包工头,回家修起了三层楼小洋房。

可见,上一辈和下一辈的能力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对子女的帮助应该保持适可而止的中庸状态,聪明的父母更懂得把机会和锻炼留给下一代。自己吃苦才能成长,自己挣得钱才更懂得珍惜,只有在苦难中看清生活的本质才能增强拼搏的欲望,更加成功。



二、从处世方面来讲,家长聪明孩子变得孤立,难以适应社会

聪明的人分两种,一种人朋友众多,生活成功,这是真聪明;一种人孤家寡人、愤世嫉俗,这属于假聪明。在农村这种人假聪明更明显,因为农村是靠天吃饭,人和人之见可以不打交道,这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把聪明发挥到了极致。

比如不借农具给你用、从不相互帮忙、比如为了养鱼为了果树改变道路。这些人精明刻薄、不按常理出牌,与他们相处感到很不舒服,时间久了,他们的朋友就越来越少。这些人的口碑都变得越来越差,

下一辈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变得尖酸刻薄,一起玩耍的朋友自然很少,这样很容易形成自闭性格,出现社交障碍,做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包括兄弟姊妹之间勾心斗角,,经常吵架忽视亲情并缺乏包容之心。长大之后,因为口碑不好没有人介绍男女朋友。

同时,由于这些人太聪明(缺少大智慧),很多事情只看短期收益,对子女教育这些长期回报是大事情却不太看重,这就导致了他们下一辈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外出打工难以找到一份好工作。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之所以如此,除了外界不可以抗拒的因素,也有很多内在的问题,上一代能否以聪明的方式教育下一代辈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认识人性的本质社会规律,适当的保留自我的锋芒,才能让自己的智慧和家家族更好地传承下去。



如果大家觉得我说的在理请点赞,也可以加我关注了解更多三农现象及社会热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