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两家并一家”如何理解?

9阳光总在风雨后9


我是苏州月老,我特别适合谈一谈这个问题,因为在我借钱成功的对象中,很多都属于这种“两家并一家”类型:

“两家并一家”的定义是:模糊了男婚女嫁的传统概念,因为苏州很多90后都属于独生子女,所以很多女孩子的父母也把女生当男孩子养,女生也可以独立继承家里的财产,所以在结婚的时候,女方父母觉得不是我孩子“嫁”到你们家,而是平起平坐的“两家并一家”。

「两家并一家」有3个主要特点:1.男方不用给彩礼。2.婚后两边住,现在基本上谁家距离工作单位近,谁家条件好,谁家父母做菜做饭好吃,住哪边就多一点。3.婚后生两个孩子,头胎跟男方姓,二胎跟女方姓。(大部分,不是绝对)

关于第三点,还有一些特例。我分享2个。比如说,1.在重男轻女的苏州农村郊区,如果头胎生了女孩,二胎生了男孩,男方父母可能会要求把孙子跟自己姓,孙女跟女方姓,因为争姓名权的事情导致离婚的也有不少!2.当男女两家经济条件相差悬殊时,假如男强女弱时。也有女方家庭主动放弃二胎跟自己姓。为什么?因为考虑到将来财产分配的时候,怕跟自己姓的孩子吃亏,从而受到孩子的怨恨。

最后,在苏州市区倒是不流行“两家并一家”,女儿嫁出去,儿子娶媳妇,即使女方家条件再好,都是嫁出去。在农村郊区盛兴。

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待这种“两家并一家”?假如你家儿子结婚,你能接受这种形式吗?

我是苏州月老,如果喜欢我的观点,请关注我。


苏州月老赐婚


我就是两家并一家,感觉不错啊,因为婚前都基本沟通清楚了,经济也差不多,各自家都有房有车,其实比较大的支出就是双方各办了婚礼。至于采购结婚用品,我就是帮老婆买5万钻戒,我老婆帮我买5万手表,至于金器就是小头的我们自己去买,大头的比如金项链等等,都是各自父母来,因为都是买给自己孩子的。

平时两边随便住,因为结婚晚上我家是主宴,所以第一个性女方的,这个都没啥问题,毕竟都是自己的孩子,我觉得也没问题啊。毕竟我生了女儿我也想知道女儿的情况,不然嫁出去嫁到外地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碰面,我可不想宠了二十多年的孩子离爹太远。

而且带小孩也方便,一方家庭带累了可以给自己放个假,给对方父母带。

唯一的担心就是孩子被宠坏了。

前提是两家人的结婚前沟通好,都说清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比如孩子姓氏,财产,车子房子,红包等等,这些没理清楚,无论嫁出去,娶进来,入赘都难免会出现家庭纠纷。

我在和老婆决定结婚领证的时候就说的很明白,大家先做个婚检,对双方都是一个保障,至于各自家庭财产,各自说了算,对方不能强行插手。



Mervin3


我和老公2012年结婚的,没结婚前两家就商量好第一胎不管男女跟老公姓,第二胎不管男女跟我姓,我对姓无所谓,可惜我家老爸不同意,非要叫我生二胎跟我姓,过了五年我就生了老二,由于我是乡下的,老公是市区,我父母没空带孩子,所以两个孩子都是我婆婆帮我带,我一直住老公家,乡下很少回去,结婚没拿他家一分钱,房子首付,装修都是我父母出的,买了新房一天都没住过就租出去了,一直住在他妈妈家,由于没有公公,所以和他妈妈住一起可以一起照顾,白天婆婆帮我带孩子,晚上我自己带,白天我们夫妻都要工作,早起晚归,我在家都是我买菜做饭给一家人吃,婆婆只负责带孩子,我已很知足了!


太湖元


本地城区,家中生有一女,找一旧新苏州人家做亲家,(N多年来的苏州)买婚房时应女儿要求买在我们同一小区,我家也出部分购房款写二人名字,天好走地面道路,天下雨走地下车库通行,往耒5分钟路程,女儿一有空白天赖家家,晚上回新房住,女婿地铁公司上班晚上有时不回耒那女儿也赖家中不回去.现生一小外孙马上一周岁,白天亲家母带,晚上下班女儿带小外孙及女婿回来吃饭,宝宝吃的我做,天天回来洗个澡,一切完成回去睡觉,周六日白天在我们家,晚上仍回去住,碰到女婿晚上上班不回,那周六日女儿外孙也不回去。对于宝宝姓氏我们并不在意,姓什么都是女儿生的我们的后代,女儿生孩子部腹产,怀孕也辛苦,所以我们心疼女儿,不要求她再生一个,改年他们自己强烈要求再生一个再说,我们条件还可以,只希望人生过得随性自在便好;至于经济,婚前便说明,婚前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婚后的收入共同财产合一处办张卡存,我家要了彩礼但我家又加了二倍陪嫁过去,也算他们共同财产,共同财产让他们商量着用,他们平时出去吃吃饭看看电影,有时我们一大家人聚聚一切蛮好,没矛盾,没毛病!大家适宜!


徐芳574


我是苏州88年的!两家并一家的说法正好出现在我这个年代!像我们年人应该无所谓吧!不过我没有并一家!我们双方都是独生!因为像我们父母的话还是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老婆嫁进门就应该姓男方!如果两家并一家!第一胎是男孩姓男方!第二胎是女孩姓女方!也就不奇怪了!关键第一胎是女孩姓男方!第二胎姓女方!这就男方家不愿意了!很多为了小孩姓男方女方闹的离婚的比比皆是!如果到了我们的下一代估计没有这么重男轻女了!亲生的一样疼!现在的结!婚真是结不起!汽车房子彩礼!想想就可怕!不说了我得想办法赚钱了!两个光头呢!压力山大!!!


LIV1


我和先生应该是苏州比较早的一批所谓两家并一家的当事人了,02年结的婚,当时没要男方家一分彩礼,我们苏州的房子是先生福利分房分到的,男方负责装修,女方负责全套家电,金银首饰也都是各规各买的,结婚的流水席费用也是各规各,结婚时我们拿到的见面礼用来还房子的房款了。03年生的儿子,两个姓,先生家的在前面,09年生的女儿,姓了女方的姓,孩子小的时候,双方父母谁有空就谁带,没有因为姓谁家的就一定要谁家带,相反,儿子小时候是我父母带大的,女儿是公婆带的更多一点。


Betty妈妈12


先抛观点,“两家并一家” 是在修复“计划生育”破坏的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但在实际婚姻中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

一、“两家并一家”婚姻的产生

所谓“两家并一家”也有叫“两边住”、“两边蹲”的,实质是要求小夫妻生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归男方跟着男方姓,另一个孩子归女方跟着女方姓。在“计划生育”执行严格的江浙太湖流域地区比较流行。

1.“计划生育”制度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一个家庭一般都有两个以上孩子,足以实现家族延续的目的(最主要是“姓”的继承)。若两个孩子都是女孩,那其中一个女孩可以招婿来继承“姓”,因为大家都有两个以上孩子,所以总会找到入赘的男孩子。

然而“计划生育”,彻底打破这种传统的家庭结构。特别是在计划生育做的好的地区,几乎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等到两个家庭的独生子女结婚时(要么男方娶妻、要么女方招婿),总会有一方的家族无法继续延续。(一般都是女方家庭,老古话将就是断后了)

2.“二胎”开放让独生子女家庭看到了家族延续的希望

等到“计划生育”逐渐放宽,特别是“二胎”的开放,让独生子女家庭看到了可以通过第三代实现各自家族的延续。于是“两家并一家”的婚姻便流行了起来。

虽然叫法上有“两家并一家”、“两边蹲”、“两边住”等,但小编看来,“两家并一家”的核心是要求小夫妻生两个孩子,一个跟着男方姓,另一个跟着女方姓。其本质是“一家分两家”,是在第三代这里重新实现男女各自家族的延续。

二、“两家并一家”在婚姻中产生的问题

1.侵害了夫妻的生育自主权

是否生孩子、生几个孩子是夫妻自己的权利,然而“两家并一家”的婚姻,小夫妻两人背负着两个家族延续的需要,所以不得不生两个孩子。

2.可能会让两个孩子产生隔阂

两个孩子一个归男方跟着男方姓,另一个归女方跟着女方姓。这回导致男女双方和各自家族更关心自己的孩子(这有点像各自带着孩子二婚的夫妻),无形中会让两个孩子产生隔阂。

3.可能会影响夫妻间的感情

一方面,对两个孩子的差别对待会影响夫妻两个人的感情。另一方面,是男方家庭可能会出现反悔的情况。小编碰到事先约定好第一胎跟着男方姓,但第一胎生了女孩而反悔的,最终以离婚收场。

4.第四代的家族延续并未解决

“两家并一家”虽然在第三代实现了男女双方各自家族的延续,但是各自家族只有一个后代,在第四代的时候又会出现家族延续的问题。

三、其他

笔者看到有些家庭会采用“复姓”的形式,即男方姓+女方姓。复姓能解决上面出现的所有问题,只是这种创新大家是否能够接受,这确实是个问题。


房地美


不赞同“两家并一家”。

首先对男方不公平,女方要求男方买房买车,还加上女方的名字,而女方仅仅是布置一个房间就作为婚房,不要男方的彩礼。彩礼同房和车相比大巫见小巫了,女方的房仅仅是女方父母为女方留了一间房间而已更谈不上房产证上有男方的名字。在这场婚姻中男方用了多少钱,女方用了多少钱,而事后女方要求和男方一样的待遇,各一个孩子,各一个姓氏,所以不公平。

其次,给婚姻带来不稳定。男方建立的新家,女方不愿去住因为女方什么也没有付出,没有一点女方的贡献,感觉没脸住,而男方不愿去女方住因有倒插门的感觉。根本没有建立一个新家的感觉,还是各自父母管自己的孩子,不是合力共同为建立一个新家努力。婚姻的凝聚力不强,其实就是‘’家庭的AA制‘’。家庭(AA制)直接导致新婚小家庭小两口的AA制,aa制看上去是自食其力,实质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小两口之间的了解少了,感情渐渐的淡薄了,传统家庭观念淡化,婚姻很容易破裂,离婚率高。

第三,增大了孩子们的生育压力。生一个孩子还是生两个孩子应该根据经济条件,现在是必须生两个孩子,生活压力太大,也给双方父母带来了许多想象不到的矛盾。

其他,女方是有皇位还是有亿万家产要继承?武则天的孩子还是姓李!还有就是称呼问题,跟女方姓的孩子称女方父母是爷爷奶奶?称 男方父母是外公外婆?好为难呀!如果称呼不变那不是标准的掩耳盗铃,把一个本是传统的家搞得支离破碎,像是一个男女双方各带一个孩子,再组合的二婚家庭,非常不赞同这样的家庭模式。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本身自然而然的承担了双方父母的养老送终,本应该双方父母各尽所能,女方不仅不要彩礼还应该出支部分资金同男方一起买房买车以减轻男方的经济压力,共同为孩子们建立一个新家,心往一处想,否则是各有各的想法。自然生了一个小孩跟女方姓,那么女方应该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减轻多生一个孩子的生活压力,可是这个时候又没有任何补贴,所谓的“两边跑两边住”,连到女方家吃饭还要给伙食费,带看小孩还想男方出保姆费用给女方父母,这样的经济条件女方满足生两个孩子的条件吗?生了两个孩子关键是教育,如此的条件生的二孩,二孩有自卑感,因为没有条件满足二孩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的教育,就是活受罪,也给两个孩子之间的亲情产生疏远甚至隔阂。不管如何称呼终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现实中要想四位老人甚至亲生父母面对两个姓氏的孙辈、儿女做到一视同仁可能很难做到,无端的使小夫妻之间、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之间产生矛盾产生是非。

总之,“两家 并一家”,“两边跑两边住”,是标准的掩耳盗铃,破坏了几千年传统的家庭结构无端的给家庭亲情带来矛盾有百害而无一利。

欢迎发表评论!


9阳光总在风雨后9


两家并一家在常熟流行,地方发音叫"两头登"。就是一家儿子一家女儿合亲。结婚时男女双方家均做新房并且两家均要办酒,小孩宝宝宴同样双方要办,承办时间各家定,对于买商品房的,无论男方女方只要哪方实力好就会去买,此时另一方尽自己的力量也进行贴补一些,一方已经买了的,另一方就省力许多就用不到贴补,彩礼就不存在了,有的男方父母买些首饰给儿媳,此时女方父母就会给女婿买手表甚至汽车,常熟人好面子,为了儿女是不惜代价的,思想更开放,认为多多少少老来全要留给他们,那么也就不存在哪方吃亏便宜了,孩子姓谁结婚前早讲好了。通过多年的进化现在是谁家条件好就在这家住得多,思想开放了有好多父母特别是男方父母他们不在乎住谁家,他们的想法就是落得清静,孙辈叫他们爷爷奶奶是改变不了的,好面子双方父母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挣钱,常熟一带就算女儿出嫁一般是不收彩礼的,有的表面上收下但立刻给女儿带到婆家了,相反另要给钱及一些嫁妆,女方不会要求男方有什么什么,这种现象主要是地方经济比较发达,农民收入提高了,多数家庭搞小商小贩小工厂,由于生活有很好的保障了,再多的彩礼也就不会收了,收了就感到没面子了,这是个好风气,至于男孩住到女方家的或真的女方招女婿上门的,这个女婿在女方家大多数变成大熊猫,老二口对待女婿胜过女儿,好饭好菜待之。


用户9416577295


所谓两家并一家主要是封建思想在作怪,主要发生在农村。现在结婚的独生子偏多,有女儿的想招女婿但女婿不好找谁愿让独生子去做女婿?于是想了个“两全齐美”的办法“两家并一家”,而且要事前约定头胎姓男方二胎姓女方,常听到由于头胎是女孩二胎是男孩把双方家庭搞得反目成仇。

两家并一家的另一个特点是不需彩礼。双方在自己父母家设婚房两边都可住,但实际也会发生小夫妻另外买房独立住的情况。另外一个有趣现象是男方领头胎,女方家长领二胎,一个姓“张”一个姓“王”不知小孩大了是何种感受?

城镇居民思想开放独生女都是出嫁的。所以两家并一家主要发生在农村是封建思想的产物,产生的负面效应很多,当然也有结果比较好的头胎儿子二胎也是儿子双方家长心满意足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