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到东北上大学的大学生,到底有多少会留在东北?

陈明辉


没有数据听你在这叭叭?辽吉985毕业生就业数都是中上等,但是辽吉考生都很少,辽宁全省高考考生比不上重庆一个市。具体自己算吧

还有拿第四张图说东北外流严重的。看这种数据时候要对比一下本地生源吧。大连理工本科省本地生源比例也就百分之21,却留下了百分之27,已经比生源占比高了。浙大本地生源占比百分之58,留下百分之60,也没很高吧。






Aupluus


作为东北首先想到的是重工业,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就业流向看到底有多少留在东北。

2017年留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只有17%不到,人数不到700人,3千多人外流。

与2016年进行对比,让人心惊,2016年哈工大有近30%的毕业生留在东北,到了2017年只有不到17%,降幅非常之大。

一个身边的东北同事不愿回去

尽管气候很不适应,但铁了心不要回去,一工作就在工作地买了房子,把家人接过来。谈起来对老家的社会环境极为不满,作为当地人应该对当地的了解最为深刻,用脚投票才是最真实的。

未来几年的人才流向趋势

现在中部、东部地区城市颁布各类人才引进政策,户口、钱、房子等等,东北似乎没有什么动静,即使有也不像其他地方宣传,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尤其17年的各类负面新闻,让外人对东北进行了劣根性的分析与批判,积极新闻影响不大,负面新闻影响深刻,未来几年在东北上学,毕业后留在东北的人数应该还是会继续减少。


大学专业深一度


现在都追求沿海大城市,北上广深,那里有很多的机会,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在东北读书不留下和在武汉读书的人不留下一样的,因为地理位置的约束,造成了发展不平衡,就业机会差距大,工资待遇差太多,不留下不是一个地方的情况,是现在全世界的普遍现象,留下得不多,武汉之前不是号称世界上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吗?也没有留下多少人,作为一个外地人,在这里读书,有水土不服的,有风土人情的,有气候差异的,很多原因,我就是为了我女朋友回来的,也是因为想家了,在东北大学读了4年书,东北再怎么别样风光,银装素裹,也比不上自己心中的家


牧羊人101068203


我是南方人,想直接点问问题。难道北方省份希望这些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喝露水活着么?

就因为南方不来虚的,给出真金白银,才对所谓的人才有吸引力。多少乡愁总会有点,可不能让人家成仙,喝西北风啊


号码76785412


其实怎么说呢,不论是南方还是我们东北这边的学生,如果在上大学时候的所在地没有在像北上广这样咱们国家这些经济发展重心的脉络之地,基本上都会心存一个往大城市发展试试的看法。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心高气傲的不在少数,但同时也都很明确自己的理想跟报负,所以总想在人才的浪潮中渴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拼搏跟努力为自己争取点什么,这没什么的,年轻人就该这样有魄力有勇气!那么说回考到东北上大学的学生,虽然东北这边也不乏质量上乘的名校学府,但是地理位置的狭隘性使得东北这边一直以来都没能把经济发展上去,所以自然而然的也是留不住人才,就是在这里上过四年大学的人。就说说我身边的情况吧,我大学寝室一共六人,包括我在内三个东北的,其余三个是山东厦门还有陕西的,无一例外在毕业后都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去打拼。所以除了东北本地人,基本上其他地方的人很少有留在东北这里的。以上内容为悟空问答吉林新鲜事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吉林新鲜事


综合因素导致东北的人口容积率本来就不高,过去人口暴涨,只是因为东北长期是全国工业化的先行者,有相对最完善的工业基础和发展重工业的基础。

随着民生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东北的重工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大幅萎缩,过去靠工业优势吸纳的人口就严重过剩了,向经济容积率高的温暖宜居地区外流是很正常的事情。


光华


哈尔滨上的学,从来没想过毕业后在东北就业,因为就业机会相对南方少很多……


奔跑的企鹅2018A


东北思想落后,人情社会严重。最重要的是,辽宁官方还总以为自己牛逼,还以为自己是老大哥香饽饽呢。我们这公交公司连续三年招管理人员,第一年要求985,第二年要求一本,第三年要求二本。自己啥水平看不出来,起点都挺高。


VICE85437645


意识形态问题,固化体制内的思路没出息。东北就是这种思维固化产物,别说我偏激,因为我就是东北出来的。

我爹娘都大学老师,身为高校子弟,从上高中就听高校老师家长圈流传着“找人让自家孩子留高校”的风气。说实在的,真心不齿,但对于以听话和求安稳为此生目标的人们来说,这条道路是最容易实现和变现的,尽管现金不多,但高校子弟顺利留校或考个研究生再顺利留校早已经是他们的人生正路。

荫蔽之风,在东北盛行是有条件的,主要原因是其他行业不景气的前提下,好容易身处于还算体面的职位之上,自然会想着给自家子女谋些好处。全国文化大抵如此,不过是东北更甚。

如果说我没有完全借荫蔽的光自由成长,那我是说假话,但来北京混了快十年了,我才体会得到那种圈外世界的好处与自在。父母仍然后悔我当初为什么不听他们的话进圈内,他们哪知道我的决心——要么我自学成材,当个自由学者,不受任何体制干扰束缚(其中之隐忧可想而之);要么赚钱在省外,养老回东北。


俨其容


我是吉林大学97届,当时全班30人,就六个吉林省的,其他都全国各地,毕业后只留下四个本地的,其他人全去了南方,想留都留不住,好单位根本就去不了,然后工资还低,这就是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