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逆行者:信念

疫情肆虐,人人自危。而他却自告奋勇上一线执勤,她却鼓励在武汉抗疫的女儿坚定信心。事实证明,他们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当然,信念的形成如同麦子一样经过播种、生根、发芽的过程……

信念播种——“要热爱祖国奉献社会”

在西固中心小学任教三十七年的高民霞,代思想品德课,为人十分热情开朗。她说:“小学教师就是革命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先后带过数学、语文、音乐,思品,始终坚持以热爱祖国同时奉献社会的教育理念,启蒙和培育了一届又一届的少年儿童,还包括养育和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一提起她的孩子,高老师脸上总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豪的神情来。的确,大女儿高艳萍从事西固镇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二女儿高丹萍瞒着她搭上了去往武汉对抗疫情的列车,儿子高易平(高丹萍的双胞胎弟弟)更是写下请战书,主动请求从交警机关单位调往一线,进行条件艰苦、昼夜相继的车辆排查工作。这给她本身就十分高尚的教师身份,更增添了一份荣耀——抗击疫情一线战士的后援团家属。

自二女儿高丹萍奔赴武汉以来,高老师每天都十分担心女儿的安危,一直叮嘱她一定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努力工作,尽力挽救生命。远在疫情肆虐重镇武汉的二女儿,就成了她最遥远,也是最深沉的牵挂。


信念生根——“是我该挺身而出的时候了”

高丹萍是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精英护师,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国家救援队队员,数年的从医资格,让她培养了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刘胡兰”是大家化用英雄形象,给高丹萍的一个直观评价。“丹萍是一个十分要强和勇敢的孩子,当初瞒着我,参加了第三期去往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团队,同一批去的陕西省医护人员有近一千人,我家孩子就是其中之一,他们都是好样的,都是勇敢的!”

支援武汉的第一天,女儿已经给母亲提前说好,等下班了第一时间就给她发消息报平安。于是高民霞一整夜都辗转反侧,翻着手机。一直等到次日清晨5:40,才传来高丹萍抵达方舱并有安全防护的消息,她这才安心的入睡了。

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高丹萍,稍作休息之后,又奔赴战场。二姐的勇敢,给了弟弟高易平莫大的鼓励,他说:是时候了。


信念发芽——“这是我的请战书!”

“尊敬的白水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党支部: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警情!作为一名警务辅助人员(辅警)在疫情面前,我要冲在最前线,跟疫情作斗争,为白水人民的平安健康做出贡献!”这是高易平在其二姐支援武汉出发后第二天,向大队领导上交的请战书,主动要求轮换一线民警,从请战批准以来,坚持在高速路口检测点执行疫情防控工作。

在处理好进县车辆检查工作的闲暇,他往自己手心哈了几口热气,走进了路旁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搭建的临时帐篷里,边笑着边拿出了一桶泡面,熟练地冲好水说:“能吃到一口热乎的方便面,就感觉非常幸福了,刚开始的条件更艰苦的”。当问道为什么从二线跑到一线来,那个个子不高,但说话铿锵有力的高易平如是说:有家庭的教育,有二姐的影响,更有人民警察职业的使命与担当。当问起他的二姐时,小伙子眼里满是敬佩与期许:“二姐一直是我的榜样,我希望她保护好自己,凯旋归来。我也会像二姐一样,坚守一线”。

“听到他请战一线的想法,我和他爸都十分支持,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更何况他是一名警察,虽然是辅警,但他能为社会做贡献我很欣慰。”高民霞如是说。当问到将三个儿女都送到抗疫工作一线,心中的真实想法时,她说:“两个孩子都在白水,我倒是不担心,只希望他们做好防护。对于丹萍,担心之余也有后怕,希望她是幸运者,能用自己的勇敢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