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開始認字,6年出版5本書|“80”後逆襲奶奶的學習之道

有這樣一位老人——

60歲才開始認字;

75歲開始學習寫作;

78歲時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在6年的時間裡,她出版了5本書,受到無數讀者的好評。

老人和她出版的五本書在一起。

其中第一本作品還入選“新浪好書榜年度30大好書”。

“豆瓣讀書年度最受關注圖書”。

無論是名人大家,還是普通讀者,都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開卷八分鐘”梁文道:

姜淑梅女士帶來的是一種民間草莽的聲音……她筆下的民間故事,有一種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種力量是你很難忘記,很難忽視的。

中央電視臺“ 讀書 ”主持人李潘:

在讀完《亂時候,窮時候》,認識了作者姜淑梅老人之後,我對於老年的到來,開始有了一些勇氣。

新浪微博網友:

姜淑梅的作品“擺事實不講道理” ,平鋪直敘,清似流水,文字淺白,如話家常,卻讀得我淚水直在眼眶裡打轉。好文字,好故事。

馬國興(作家,《讀庫》特約審校):

忽然想起老家俗語:“ 不怕起點遲,只要起點高。這已不僅僅是老有所為的故事了,更是一個勵志的傳奇。”

這樣一個老人,在讓我們欽佩之餘,不免好奇:

她到底是怎麼學習的呢?從零開始學認字,最後竟然出版了作品。

她的學習經歷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在知識焦慮的今天,我們也在不斷學習,但多數時候都收效甚微。那麼,從這位老人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從而更好地學習呢?

01-樹立堅定的學習信念

作為一個既不認字也不會寫字的人,老人開始學字,源自當年的一起意外事件。

當時她的老伴在一起車禍中喪生,之後她的心情非常沮喪,幹什麼都提不起力氣。

為了緩解她悲痛的心情,女兒建議說不妨學學認字。

就這樣,老人開始了學習之旅。

老人一開始不認字,從零開始學習,值得欽佩。


對老人來說,學習並不只是為了消磨時間,而是真正為了學到東西。

這就是她的學習信念。

我們做任何一件事,都要知道為什麼去做。

對老人來說,她從認字當中獲得了樂趣,於是要堅定地把這件事進行下去。

在她看來:我要學認字,這事兒,有勁兒!

有目標,有信念,就能勇往直前。

英國作家撒姆爾·巴特勒說:

信念,你拿它沒辦法。但是沒有它,你什麼也做不成。

一個人做事,如果只是渾渾噩噩,隨波逐流,那麼這件事就不會做好。中間如果出現一些困難,那就很容易放棄。

很多人在一開始立下了flag。信心滿滿地要學這個、學那個,後面往往不了了之,多數時候就在於沒有明確學習的目的,沒有堅定的學習信念。

都說有志者事竟成。如果沒有這個“志”,那麼這個“事”很可能會半途而廢。

只有有了學習信念,才能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激勵自己不斷向前。

對每個人來說,不管學習基礎如何,都要有這股精神頭。否則,很可能學著學著就洩氣了。

姜淑梅老人就是有了堅定的學習信念,有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才把認字這件事當成了一項必做功課。

她說:認定一件事就堅持到底。

堅持、專注,就能有所收穫。

最終,她從認字到寫字再到寫作出書,活出了不一樣的自己。

02-用自律約束自己前進

當然,有了堅定的信念,並不代表就能把事做成。

做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容易的。

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其中既有外界客觀條件的困難,也有來自內心的阻礙。

比如——

學習累了時,人就很想放棄;覺得沒有什麼成就時,也就不想再繼續。

所以,需要自律來約束自己。

姜淑梅老人是怎樣做的呢?

第一:早起。

她早起不懶床。每天凌晨三四點天還沒亮就摸黑起床,打開臺燈開始寫作。

不難發現,很多有所成績的人都有早起的習慣。這段時間沒有人打攪,可以集中精力做想做的事。

每天能夠早起哪怕半個小時,專注學習半小時,每天就能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半小時的時間,日積月累將是巨大收穫。


每天早起寫作,精神值得欽佩、


第二:勤奮。

老人每天堅持寫。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她一直在寫。

人們都說做一件事很簡單,但堅持做一件事就不簡單。

有多少人都是三分鐘熱度,做著做著就放棄了。

其實,如果能把一件事情堅持下去,時間複利的效應就會發揮其巨大魔力,給人帶來驚喜。

《人生效率手冊》的作者張萌,上學時,連續1000天,每天早起去小樹林裡讀外語;

鍾南山每週堅持做運動。83歲的年紀,跑步、游泳、引體向上……幾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

“股神”巴菲特常年堅持讀書、學習。他的合夥人查理·芒格評價他說:“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一個自律的人,必定是懂得把一件事堅持到底的人。

一個自律的人,也必定能成為有所成就的人。

第三:專注。

能把事情做到極致。

對姜淑梅老人來說,專注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她只專注於認字寫字,不去分散精力做其他的事。

另一方面,她每天能夠長時間保持一件事——每天只做一件事。

集中精力做事,才能更有效果。

在信息化時代,現代人受到的誘惑太多,注意力太容易分散了。

我們常常是做著這件事,就覺得那件事也不錯。

經常是做著做著工作,學著學著課程,就想看看網頁、刷刷某音,讓自己的注意力不斷地變化。

而注意力是很稀缺的資源。你在這件事情上投入得多了,在另一件事情上必然會有所減少,這樣,效率就會降低,效果就會減弱。

一天下來做不了什麼事,更別提把做到極致。

所以,學會簡單做減法,把注意力放在最該做的事情上,踏踏實實把事做好,這樣才是成功的保障。

03-有良好的學習方法

不得不說,學習並不是只要投入了時間,就能產出良好的效果。還要有一定的方法。

從姜淑梅老人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下面四個學習方法:

首先,學習方法要適合自己。

老人的識字方法很值得我們思考。

她把學到的字用來編成快板,編成歌詞,然後讓孩子們寫在紙上,照著一遍一遍念。

這種看似寓教於樂的方法,對她來說就很有效。

學寫字不容易,只要想學,就不晚。

所以,我們每個人也要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看過很多學霸的學習經歷、分享,不難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獨到的學習方法。

比方說,有的人習慣於默誦記憶;

有的人習慣於把知識要點編成順口溜;

還有的人喜歡畫成思維導圖……

但不管是哪種方法,只要適合自己就好。

其次,一遍一遍重複。

林語堂在談到學習英語的經驗時就說:

學習英語唯一的正軌,不出仿效與熟誦;

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熟誦則仿效之後必迴環練習。

我們很多時候記不住所學的東西。並不是因為記憶力不好,而是因為重複的次數不夠。

當一個單詞或者定義只看一兩遍的時候,只能形成一個短時記憶。

如果能夠在腦海裡隨時回顧,一遍一遍記憶,那麼印象肯定就會加深

。時間長了就形成長久的記憶,牢牢地刻在腦海裡。

姜淑梅老人就是這樣,一遍一遍念。最後把字給記住了,學會了。

第三,注重積累,時刻留心

任何學習都離不開積累。

一個是關於知識本身的積累。

再一個就是時刻留心,從多角度充實知識庫。

姜淑梅老人為了學認字,上街看到廣告牌、宣傳單或者是公交站上,只要是不認識的字,就向人問。

在她的生字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筆記本被翻得捲了邊,裡面記著各種口語、土話裡的生僻字。

在素材積累方面,她寫的故事,有的是在老家經歷的,有的是在逃荒路上聽來的,也有是從鄰居鄉親那裡“順”來的。

故事寫完了,就接著回老家蒐集。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庫。老人回老家蒐集各種素材。

她有貼身三件寶:筆記本、筆和錄音筆。走到哪兒帶到哪兒,為了不錯過任何好故事。

正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多觀察,就能不斷積累。

第四,分解目標,循序漸進

任何學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一項大的工程,也都是多種小細節組合而成的。

當我們面對一項龐大工程時,往往會被嚇到。此時就需要將目標進行分解,循序漸進地開展。

淑梅老人喜歡看戲曲頻道,因為屏幕上的字幕滾動很慢,可以慢慢看,慢慢練,慢慢記。

剛開始學寫字時,也不是那麼順利。

握筆時,手一直哆嗦。橫也寫不直,豎也寫不直,字寫得歪歪扭扭。一天都寫不了一句話。

通過不斷練習,連各種說明書和廢紙殼的背面都不放過,只要能寫的地方,都拿來練字,一天天堅持,後來就慢慢熟練了,從一天只能寫十幾個字到寫上一兩千字。

在讀書方面,最開始是看圖畫書,後來看《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再後來看莫言的作品……

都是從簡單到複雜。

在正確方法的指引下,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從姜淑梅老人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習就是要從少到多,從易到難。

在這個過程中,心態要平穩,彆著急。

試想,如果連一個字都寫不好,又怎麼能寫出文章呢?

所以,打好基礎是關鍵。隨著熟練程度的提高,後面的學習進度也會加快。

最怕一開始就貪多求快。學著學著就學糊塗了,然後就喪失了信心,最後放棄。

任何事情都是由易到難,這樣才能穩步前進。

04-有結果思維,以成果為導向

姜淑梅老人有三個目標:

認字寫字;

出書;

當畫家。

她在這三個目標的指引下,逐步行動。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知道要做什麼,才能有的放矢地行動。


這就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有結果思維。

學習不是為了消磨時間,而是為了學以致用,這樣才能創造價值。

在一開始學習時,就要告訴自己,要達成一個什麼樣的學習目的。

因為,在不同目的的指引下,所需要付出的行動也不一樣。

拿學英語來說,考託福、雅思和練熟口語,達到和人交流的目的,學習的過程和內容是不一樣的。

姜淑梅老人的學習目的,就是要求自己把字寫好之後出書,還要自己在90歲時成為畫家。

這樣,就能更有意識地行動,而不是盲目付出。

對我們來說,如果能夠給自己設立一個結果的標準,學習會更有針對性。

比方說在學某項技能之前,最好看一看是否有什麼相應的證書。要求自己考一個證書來證明一下。這樣,在學習時就能按照最終的結果來要求自己。

或者說,要通過學習產出一個結果,那就需要先弄清楚——

需要學習什麼基礎知識;

需要掌握哪些內容……

從而很好地指引自己的學習方向。

比方說要學寫作,那就不妨定一個目標:為了出書、賣掉版權。

然後倒推回來:出書需要具備怎樣的文字能力?

按照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

學習插畫,也不妨要求自己,學完之後能夠讓學習價值得以體現,比如簽約變現。

學了編程,那就做幾個小遊戲,運行一下……

總之,以結果為導向來要求自己,才能讓學習效果最大化。

姜淑梅老人說:她寫下以前的苦,是為了讓人們珍惜現在的甜。

而從她的身上,我們學到的並不單單是那種上進的力量,更是有效的學習方法帶給我們的激勵。

結語:

不怕起步晚,千萬別偷懶。

任何時候都要對自己有信心。

認定一件事就別放棄,哪怕是從零開始也要堅持下去。

有目標,有動力,有行動,最終就會收穫奇蹟。

我是琦亭。愛生活的自律者。每天早起讀書、鍛鍊。在60天內減掉20斤。

我在這裡分享生活和成長故事。

如果您想交流自律心得,不妨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