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669個《從納粹手中救出的孩子們》,卻隱瞞了全世界50年

​二戰前夕,倫敦的一個股票交易員途經捷克時,發現大批被納粹扣留的猶太兒童。

他遊說德國軍方放過他們,並交給他運往英國。

最終他動用各種關係,用8列火車救出了669個孩子。

而孩子的父母,很多都未能活著走出集中營。

這個秘密,隱藏了半個世紀。

他的名字叫,尼古拉斯·溫頓(Nicholas winton)。

有人把他的故事,比喻成英國版“辛德勒的名單”。

尼古拉斯·溫頓 Nicholas winton

紀錄片《從納粹手中救出的孩子們》,請來尼古拉斯·溫頓本人,以及被他救助的猶太兒童們,共同為我們講述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從納粹手中救出的孩子

Children Saved from the Nazis: The Story of Sir Nicholas Winton

導演: Matej Minac
主演: Joe Schlesinger
上映日期: 2016-01-28(英國)
片長: 59分鐘

豆瓣評分9.6,超過80%的觀眾給出了五星。

1988年,尼古拉斯·溫頓的妻子在閣樓中無意間發現的一本剪貼本,上面記錄了很多二戰時期猶太兒童的檔案資料。

這使她十分困惑,詢問之下,溫頓才告訴妻子這個他一直保守著的秘密……

而那些二戰中被解救的猶太兒童,一直都不知道當初是誰解救了他們,直到這本剪貼本被公之於眾。

年輕時的尼古拉斯·溫頓是一位意氣風發的股票經紀人,生活無憂的他愛好廣泛,本可以過著平靜悠閒的生活。

那麼生活優渥的他,為何要冒險犯難去救這些與自己素昧平生的孩子呢?

1938年,聖誕節前夕,溫頓原打算去瑞士度假滑雪。

將要啟程之時,他接到朋友馬丁·布萊克的電話,布萊克是他此次滑雪之旅要拜訪的朋友。

布萊克表示接待不了溫頓了,因為他要去捷克斯洛伐克,幫助那些遭到德國迫害的人。

溫頓出於好奇,也想前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由於德軍的鐵騎已經踏入了捷北部的蘇臺德地區,這裡湧入了大量的難民。

當溫頓來到難民營,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

時值寒冬,很多難民被困在那兒。

他們無處可去,只能在帳篷裡忍受飢餓和寒冷。

尤其是孩子們,很多家庭希望把孩子送出國,但這幾乎無法辦到。

沒有國家願意收留這些難民,得罪德國。

猶太人的處境每況愈下,各地反猶情緒高漲。

而這一切,都源自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散步的種族仇恨。

讓人們從小便仇恨一切他認為是外來的民族,尤其是猶太人、吉普賽人和斯拉夫人。

當時的德國社會上,最響亮的聲音就是希特勒的胡言亂語。

他利用在國內煽動起的仇恨,為戰爭做準備。

英法兩國的首腦飛到慕尼黑,跟希特勒做了一個恥辱的交易——

把“凡是蘇臺德區日耳曼籍居民佔50%以上的全部領土,都直接轉讓給德意志帝國”,史稱“慕尼黑協議”。

當德國納粹進入蘇臺德地區,這裡的猶太人陷入絕境,很多人只能連夜逃命。

溫頓在難民營見到的一幕幕慘況,都讓他於心不忍。

不少猶太人聽說了這樣一位熱心的英國人,都前來他下榻的酒店尋求幫助。

他們希望溫頓可以幫助孩子們逃離這裡。

溫頓說:我信奉一句話——天無絕人之路。

There must be a way of doing it.

於是他開始四處寫信求助,寫給自己的高層,甚至寫給白宮,寫給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

幾周後,他收到美國駐英國大使館的回信,信中說:“美國政府不允許此移民請求,因為那超出了現有法律規定的人數。”

但溫頓沒有放棄,他和一些朋友開始統計孩子的名單和照片。

此舉立刻引起了德國間諜的注意,他們懷疑溫頓不僅僅是要帶孩子出國。

他們甚至派出了一個美女間諜來接近溫頓,女間諜凱斯丁自稱是瑞典紅十字會駐布拉格的代表。

正在一籌莫展的溫頓眼前一亮,他不僅被凱斯丁的美貌吸引,同時也想借助她的力量把部分孩子轉移去瑞典。

於是,溫頓不顧朋友的勸告,和女間諜凱斯丁開始交往。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凱斯丁被溫頓的善良打動,真的幫溫頓將25個孩子弄去了瑞典。

此後,她就從他的生活中消失了,這段豔遇簡直可以拍部電影了。

然而,需要轉移的兒童數量超過2000人。

溫頓在跟時間賽跑,還有那麼多孩子該怎麼辦呢?

就在這時,溫頓接到老闆催他回去工作的電話。

股票交易所的老闆認為,溫頓在布拉格做的事並不重。

他問道:“你為什麼在布拉格幫助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呢?”

溫頓回絕了他的老闆,決定繼續幫助轉移兒童。

戰時環境雖然黑暗,但人性的光輝依然在各處閃耀著。

當德國佔領了布拉格之後,經常有納粹軍官到學校去巡視,他們命令猶太兒童只能坐到教室最後排。

一次當他們走後,一位校長走進來說:“以後最後排是獎勵位,只有最好的學生可以坐。”

今天幸存的猶太人回憶起那段往事,仍眼含淚花。

這名猶太兒童,後來成為了教師。

溫頓還是四處寫信,尋找能接收孩子的國家。

然而只有他的祖國英國接收了這個請求,其他國家都將這些孩子拒之門外。

戰爭日益臨近,溫頓抓緊繼續這項“義工”工作。

他在倫敦成立了“倫敦難民委員會接收捷克斯洛伐克兒童分部”,其實只有溫頓和一個秘書。

他們一邊統計需要轉移的兒童,一邊在英國尋找願意收養兒童的家庭,照看孩子直到戰時緊急狀態結束。

此外還需要籌錢,一大筆錢。每個孩子需要50英鎊的擔保金。

捷克斯洛伐克那邊,德國人已經開始行動。

他們開始逮捕猶太人,焚燬猶太人的教堂。

帶有兒童照片的申請表格,不斷從布拉格寄到溫頓手中。

他將這些圖片刊載在報紙上,尋找援助家庭。

為了提高效率,溫頓將6~8個孩子的照片為一組貼在一張卡片上,做成目錄冊,供前來收養兒童的家庭選擇。

儘管看上去有點像做生意,但他細緻的工作頗有成效。

如果有家庭要領養哪個小孩,溫頓還會託人去審查這個家庭,看他們是否合適。

被領養的孩子是幸運,但同時也是不幸的。

他們面臨的是和父母家人的分離,這分離幾乎是永別。

為了能救更多的孩子,溫頓坦言他什麼招都使了。

甚至不惜製造假護照或旅行文件。

等到了車站終於可以接孩子們 的時候,德國官兵卻趁機敲詐,索要更多的錢,否則不放人。

堅定要救人的溫頓,只好再去籌錢……

最終,克服種種困難,經過火車和輪船的長途跋涉,第一批孩子終於抵達了英國倫敦。

接下來要將這200個孩子送到正確的領養家庭,需要認真核實,需要簽收。

溫頓說:這是一項絲毫不能馬虎的工作。

在擁擠的車站進行這項工作,現場的混亂可想而知。

在那麼混亂的情況下,難免有疏漏。

一位老者回憶當時的情景,他和另外四個孩子等了很久都遲遲沒人來認領。

幾個男孩坐在行李箱上茫然失落,此時有一位出租車司機停下車,詢問了他們的情況,立刻帶他們去餐館吃飯,並收留了他們。

沒想到的是,唯一站出來反對溫頓的竟然是幾個拉比。

(Rabbi是猶太人中的一個特別階層,指接受過正規猶太教育,有學問的學者。)

他們認為溫頓將猶太兒童送給基督教家庭撫養是不妥當的。

然而克服千難萬阻的溫頓才不管拉比們怎麼說,他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救這些孩子的命。

幾個月後,溫頓明白“最後的日子”臨近了。

他更加努力工作,以獲得許可轉移更多孩子。

他們實施了8次轉移猶太兒童的行動,而求助的孩子數以千計,這遠遠不夠。

後來他們安排了一次最大規模的轉移,包括250個孩子。

遺憾的是,1939年9月1日,戰爭爆發,這次轉移不得不停止。

而留在布拉格的猶太人,大部分被送進了集中營。

包括那些被轉移兒童的親人們,等待他們的是地獄般的虐待和死亡。

有些孩子收到家裡寄來的信,信上說:我們很高興你去了英國,遠離這片地獄……

溫頓隨後也加入了英國皇家空軍,投入到與法西斯的戰鬥中。

戰爭結束,很多孩子回到布拉格尋找親人,但幾乎是徒勞。

他們不知道父母的下落,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死的。

現實太過殘酷。

戰後,拯救了669條生命的尼古拉斯·溫頓,默默保守著這個秘密,不再向人提起。

直到半個世紀後,那些蒙塵的剪貼本被發現……

得知此事的BBC,連哄帶騙邀請尼古拉斯·溫頓上了電視節目《這就是人生》,並且安排當初被他解救的孩子們坐在他周圍,溫頓對此一無所知。

主持人問:現場哪些人是被溫頓解救的,請站起來。

全場起立,而這個默默拯救了669個孩子的男人也已淚流滿面。

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這些,被他從捷克解救出來的猶太兒童。

隨著當年救援行動的曝光,溫頓獲得了英國政府的表揚。

英女王2003年授予溫頓爵士爵位。

英國的猶太教首席拉比Jonathan Sacks讚賞溫頓是“道德勇氣偉人”、“我們時代的英雄之一”。

溫頓卻說,他獲得榮譽,只是因為他比其他人道主義工作者活得長些。

“看起來是了不起,但我做時不覺得了不起。有些人天生偉大,有的人做到偉大,有的人被賜予了偉大”,他謙認自己是第三種人。

2015年7月1日,尼古拉斯·溫頓去世,享年106歲。

據報道,溫頓離開時很安詳。

他是在女兒芭芭拉以及兩個孫子的陪伴下,在睡夢中離開這個世界的。

戰時,在異國盡全力解救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人。

如果說有什麼人和事可以被稱之為偉大和無私,我想尼古拉斯·溫頓的所作所為是名副其實的。

要完成這項極其艱鉅的任務,憑藉的不僅是一份善心,還有百折不撓的決心。

溫頓說:事在人為,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