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掌握整个局面的赵高,为何还会死在子婴的手上?

簡憚噠筷樂


我是专注历史的莫地方,我来回答。

李斯死后赵高实际上已经掌控朝廷。赵高实在不应该死于傀儡子婴之手,他到底犯了什么错呢?

赵高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权宦必有过人之处

秦始皇去世后,李斯作为第一权臣,必然拥有绝对权力。胡亥虽为皇帝,实际权力在赵高之上,赵高虽和李斯合作,可那是过去式,赵高认为李斯会威胁自己,他小施计谋顺利除掉李斯,李斯死后,朝中在无人可以威胁赵高权力。

赵高主政必有不少人反对,赵高在利用指鹿为马,除掉朝中反对势力,树立自己权威,没人敢反对,赵高通过这件事情掌控大秦帝国朝政。

除李斯,杀反对势力,这个时候赵高已经权倾朝野,这个时候他是大秦帝国最有权威之人,可他还不满足,打算处理掉秦二世胡亥,很快胡亥也死在赵高之手。

一代权宦赵高过于自己死于子婴之手

赵高先除掉李斯、杀掉反对自己大臣,又杀胡亥,这个时候大秦帝国他是最有权力之人,不应该出现子婴轻松杀掉他这件事件,到底什么原因?

子婴作为秦始皇弟弟长安君赢成之子,他不属嫡系,这是他可以存活下来原因,能成为赵高傀儡原因。

赵高一切行为表面他想夺取秦国天下,无奈政局不稳,明面里大臣服从暗地里并不支持,赵高为了自己可以顺利夺取天下,退而求之册立子婴为傀儡皇帝,可以更好保护自己,待政局稳定之时就是他夺取秦国天下之时。

子婴十分厌恶赵高,他不愿意成为秦二世,他必须除掉赵高。于是和宦官韩谈密谋,除掉赵高。

子婴等基之时,赵高派人来请,子婴故意不去,赵高只好亲自来请, 赵高毫无防备之下死于子婴之手。

综合所述

赵高开启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先例,虽握有军政大权,心术不正,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死于他轻看子婴之手。


莫地方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我们知道,秦不过三世而亡,秦子婴登基四十六天后便向刘邦投降,但是就在这四十六天里,子婴还做了一件事情,设计诛杀赵高。

五日杀赵

赵高杀了秦二世二世之后,便立二世的哥哥的儿子孺子子婴为秦王,随后要子婴斋戒,以便入太庙祭祖,接掌传国玉玺。


但是子婴对于赵高的所作所为以及把持朝政目无法纪的行为十分痛恨。当斋戒进入第五天时,子婴与他的两个儿子商议说:"丞相赵高杀了二世,怕臣子杀他,就假装道义来拥立我登基。我听说赵高竟然与楚国相约要灭秦朝皇室,然后在关中称王,现在要我斋戒,以便入太庙,就是希望借此在庙中杀我,我想届时装病不去,那丞相一定会自己找我,等他一来我们就干脆先下手为强杀了他。"

到了要入太庙的时候,赵高派人去请子婴等人,子婴不去。赵高果然自己前来询问子婴,说道:"宗庙之事,非常重要,大王为何不去呢?"这时,埋伏在侧的儿子趁此机会在斋宫中杀了赵高,之后子婴下旨并灭了赵高三族。

虽然诛杀了赵高,但是秦帝国的破败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子婴为了秦帝国最后的安稳,也为了天下百姓,最终选择了投降。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蘑菇雅说


赵高已经实际上掌控了整个朝廷,但最终却被子婴轻轻松松就给杀掉了。那么,如此强大的赵高,为什么会莫名其妙栽在毫无实权,只不过是被赵高当作傀儡的子婴手里呢?

(赵高剧照)

我们先来看看赵高究竟有多么强大。

其一,赵高轻松除掉李斯。李斯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也是秦始皇去世后,朝廷里权力最大的大臣。但是,赵高能够轻轻松松让李斯失宠于秦二世,同时最终轻而易举杀掉李斯。李斯最大的本事就是能言善辩,可是在赵高的计谋之下,他最终竟然找不到哪怕一次为自己申辩的机会。赵高除掉李斯以后,他就成为朝中权力最大的人。

其二,赵高让朝中大臣全都听命于他。朝中反对赵高的人当然不少,但是赵高用了一招“指鹿为马”,就分辨出了朝中哪些大臣是听命于他的,哪些大臣是不听他的。而他不但骗得秦二世以为自己精神出了毛病,还对朝廷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把不服从他的人全部杀掉。这样,整个朝廷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其三,赵高杀死了秦二世。当赵高除掉了李斯,让整个朝廷都听他的以后,唯一的障碍,就是秦二世了。虽然说秦二世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但是他依然还不满足,而是干脆派出他的弟弟和女婿,把秦二世给杀掉。

经过了这三个步骤以后,赵高其实在整个秦国已经一手遮天了。但是,他最终还是被子婴给轻松杀掉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失手的呢?

(李斯剧照)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被子婴给杀掉,完全是自找的。为什么说是自找的呢?

本来他把李斯、朝中反对派、秦二世除掉的目的,就是要夺取秦朝的江山。既然想夺取秦朝的江山,他就应该自立为帝,为什么却又把子婴扶起来,立为帝呢?说起来,赵高无非就是想要找一个傀儡。秦二世和子婴比较起来,糊涂的秦二世是个更恰当的傀儡,为什么却偏偏杀了秦二世扶持子婴呢?

实际上,赵高确实也是想自立为帝的。秦二世被杀后,他就说他也是嬴家后代,想要以此为借口,自立为帝。但是,当他在朝堂中把这个话提出来的时候,朝廷上所有的人都埋着脑袋,没有一个人开腔说话。朝堂上没人开腔说话,也就意味着没人支持他。

赵高看见朝堂上竟然没有一个人支持他,因此,他才不得不去找秦朝皇室中的幸存者子婴来当皇帝。

(秦二世剧照)

这里又遇到一个问题了。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朝堂上下已经都是赵高的人了,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支持他呢?

其实,我们说当时赵高“指鹿为马”的时候,那些附和说是“马”而不是“鹿”的人,可能并不是真心支持赵高,而是因为害怕赵高,为了保命,才不得不那样说的。

不过有人可能不理解了,当时在朝堂上,秦二世还在,大家都很害怕赵高。现在秦二世已经死掉了,难道朝臣们反而不害怕赵高了吗?

那时候,朝中大臣,还真不怎么害怕赵高。因为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时已经不只是陈胜吴广起义了,陈胜吴广虽然被章邯打败了,但是,项羽、刘邦,以及六国诸侯都蜂拥而起,摧城拔寨,正打得如火如荼。更为严重的是,章邯在巨鹿之战中,已经被项羽打败,章邯的大军,已经全部投降了项羽,整个秦朝既没有像样的将领,也没有什么军队。秦朝的天下,已经有一大半到了起义军的手里。

(子婴剧照)

这一点,秦朝朝堂上下都是知道的。也就是说,赵高就算当了皇帝,也是一个朝不保夕的皇帝。赵高无法控制江山,当然也就无法控制朝廷。所以大家在那时候,才会低头不语,什么也不说。

同时,赵高内心深处其实也是担心的。一方面,他担心朝堂上下人心不服,因此不敢轻易称帝。另一方面,天下已经风起云涌。如果起义军打进咸阳,要清算的时候,他赵高不是皇帝,显然就不是矛头所向。

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所以赵高才会找在大屠杀后仅存的后代子婴,让他出来当皇帝。

而子婴在听到他将被扶起来的消息以后,就开始筹划除掉赵高,因此才在斋戒五日之后,让赵高去请他。而赵高又万万没想到,子婴已经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因此,他也就轻易被子婴给杀掉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赵高既然能把胡亥玩弄于鼓掌之中,为何不可以把子婴这位没啥后台的皇室成员玩弄呢?以赵高的自信,压根没把子婴放在眼里,他既然当不成皇帝,继续立傀儡那还是可以的!人都有大意的时候,更何况赵高这位自以为胜券在握的人呢!!!

赵高胜券在握的自信就在于先把公子扶苏弄死后,让哄着胡亥当皇帝,紧接着把蒙氏兄弟诛杀,说句实话打心眼里赵高怕蒙氏兄弟,一个文臣,能力很大,另一个武将手握兵权,并且蒙恬在军中威望那是除了皇帝和扶苏之外,他就是神,只要蒙恬想兵临咸阳发动政变的话,一句话的事儿,可惜蒙恬的愚忠,让赵高从心理防线上逐步击破,最后仰天长叹,大秦龙脉我掘断的一个叹息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再者诛杀皇室直系人员,利用胡亥的心理弱点来挨个杀始皇的子女,让最有继承的希望从根儿上断了反叛赵高的乱政,这点赵高玩儿的太绝了;

另外就是杀站队站错了的大臣,先从丞相李斯冯去疾开始,慢慢的把朝纲收揽自己手中,开启了各种霍乱,就连百姓都不放过,继续徭役超重的鞭挞百姓,导致各地反叛势利的增长,到最后收不住了,自己的地位也即将不保的时候,推出来皇室分支的子婴来做替罪羊,表明,秦国亡于子婴之手!

赵高以律法为精,并且心理学也玩儿的遛,抓住了子婴胆小怕事的性格来当傀儡,自以为还是他说了算,结果,子婴扮猪吃老虎,在澡堂子就给赵高灭了!子婴上位后,面对摇摇欲坠的帝国,他也想好好的干,只可惜,最后一支军队的叛变让他彻底失去了手中的保命牌,再者就是自己也知道,自己就算有本事去重振帝国雄风也没法收拾胡亥赵高留下的烂摊子了,所以就投降刘邦后被刘邦送给项羽,最后身死国灭,一把火把咸阳烧了个干净利落嘎巴脆,尘归尘,土归土,该走走,该留的没留,粪土当年万户侯说出了秦最后的命运现场!


农民看笑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制王朝,是大一统的秦朝,秦朝在秦始皇的领导下,统一了近八百年分裂局面的诸侯国,第一次建立了全方位大统一的中央高度集权式封建制王朝,同时开创了皇帝制度。

但是秦始皇也因此留下了致命的缺陷,正是因为权力高度集中,导致皇帝掌握了天下所有权力,皇帝英明,则天下太平,皇帝昏庸,则天下大乱,秦始皇刚去世,他所赏识的宦官赵高就与他的幼子胡亥以及左丞相李斯联合起来,篡改了秦始皇的诏书,拥立胡亥为皇帝,这就是秦二世。

德不配位造就了秦二世的悲剧,身为大秦王朝的第二任皇帝,胡亥刚即位时只有21岁,本是年轮有为的年龄,却因为无能、昏庸被老奸巨滑、城府极深的宦官赵高所控制,赵高先是忽悠胡亥杀了秦始皇长子扶苏,长城军团首领蒙恬,上卿蒙毅,接着赵高继续忽悠胡亥对自己的亲生兄弟姐妹举起了屠刀,把秦始皇除胡亥之外的所有儿子女儿全部杀害。

用残忍手段屠杀自己亲生兄弟姐妹的,在中国历史上胡亥是前无古人的,不论是否对胡亥的帝位有威胁的,胡亥一律都杀,连毫无威胁的女子都杀,还是亲兄弟姐妹,这种冷酷无情的皇帝胡亥实在是历史少见,而这一切背后的主谋却是那个臣官赵高。

赵高是胡亥的老师,深知胡亥的脾气性格,他故意挑拨胡亥残酷屠杀秦始皇的子女,表面是为给胡亥消除威胁,其实赵高是给自己铺路,这些秦始皇的子女大部分对胡亥并没有威胁,但是如果赵高想当皇帝的话,他们才是威胁,所以胡亥被赵高利用了。

不仅如此,赵高还利用胡亥除去了所有的威胁,将军冯劫、右丞相冯去疾被逼自杀,左丞相李斯被陷害而死,这一切都是赵高在暗中教唆胡亥做的,目的就是为自己除去威胁,利用的就是胡亥手中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力,这种权力也被赵高所偷窥。

赵高继续忽悠胡亥,让胡亥深居宫中享乐,不理朝政,由赵高自己担任丞相,管理国家大事,同时连接皇帝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也被赵高所垄断,皇帝胡亥成了被赵高隔绝的世外之人,外面的人想见皇帝要经过赵高,对自己不利的赵高不让见,就这样赵高逐渐掌握了大权,并通过指鹿为马的方式解决了不服从自己的大臣,整个秦国朝堂之上,就变成了赵高自己的党羽,就连皇帝胡亥的权力也被赵高剥夺了。

自此,赵高利用手中的权力以及绝对的生杀大权,掌控了秦国中央朝廷,这是中央集权制的劣势之一,靠嗜杀建立起来的权威永远是不能牢固的,可是赵高却在迷恋权力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篡位的进程,赵高为了自己当皇帝,甚至逼着自己的女婿咸阳县令率军在望夷宫逼死了秦二世胡亥,弑君之事赵高都敢干,自古以来杀害一国之君,就是最严重的罪行,可赵高为了最高权力,仍然做了,表面上赵高很风光,实际上人们怕的是赵高手中的权力,民心早已背离。

赵高逼杀胡亥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当皇帝,国不可一日无君,胡亥死了自然就要立一个新君,赵高想立自己为皇帝,他抢走了胡亥的玉玺,又宣扬自己是嬴姓赵氏,也是秦国远房宗亲,然后赵高就走到属于秦国皇帝的宝座上,满以为文武面官会满心支持,结果满朝文武百官全都低头不语,以无声来抗议赵高的谋逆篡位之行,赵高完全忽视了一点:地位不是靠杀戮得来的,尊重不是靠高压取得的!

没错,赵高是掌控了秦朝的最高权力,但他的恶行失掉了所有的民心,无论是朝廷之上的官吏,还是民间的百姓,都对赵高的恶行深恶痛绝,只是碍于赵高手中的权力,不敢公开反对罢了,这种高压势态,只需要一点反抗赵高的星星之火,就会将赵高烧得体无完肤。

永远不要忽略人心的力量,人心都是隔肚皮的,赵高能用权力让所有人屈服,但并不能掌控所有人的内心,表面臣服于赵高的人,内心未必臣服,这些人只不过需要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扳倒赵高的机会。陈胜吴广的起义不就是这个道理吗,高压统治下的强力反弹,一反弹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毁掉了整个秦朝天下。

赵高也明白自己得不到人心,坐在皇帝位上没有任何支持,一样坐不稳,于是赵高退了一步,重新推荐秦朝王室成员子婴为王,之所以是王,因为赵高故意留了个后手,皇帝是要留给自己,王可以给子婴,子婴也许是秦始皇的弟弟或者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儿子,以继承王位需要斋戒五日为由,谋划刺杀赵高的计划。

子婴能杀赵高是必然的,赵高只有权力没有人心,子婴就避开了赵高的权力,设法让赵高亲自来子婴斋戒处来请自己,子婴联合宦官赵谈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当场斩杀了赵高,子婴杀赵高其实就是一场刺杀,秦国的首恶是赵高,赵高背后没有势力支持,所以只需要杀了赵高一人,秦朝廷就能听命于子婴。

如果赵高背后有势力支持,形势就会不一样,杀了赵高也没用,他只是代言人,比如南北朝北魏元子攸成功杀了权臣尔朱荣,结果后来元子攸还是被尔朱荣背后的势力尔朱兆所杀。赵高在秦国的形势已经非常危险了,就算没有子婴杀他,也会有其他人刺杀赵高,赵高的死是必然的。

赵高是历史上第一个想夺取皇帝位的宦官,手握秦朝军政大权,他以为自己掌控了朝政,就会万无一失,先把胡亥当傀儡,后来又想把子婴当傀儡,最终死于子婴之后。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引言:

赵高的死,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他的手上粘满了太多太多的鲜血,即使他掌控了全局,唯独没法掌控人的内心!满腔仇恨的子婴如果不杀赵高,就会被赵高杀。

赵高助力胡亥坐上帝王之位,借胡亥之手疯狂残杀,血染王室

胡亥是秦始皇的第18个儿子,少年时期开始在中车府令向赵高学习法律,私底下胡亥很喜欢而且很信任赵高。

赵高本是秦国宗室远亲, 为人勤奋精明,善于观言察色,靠着三寸不乱之舌,在秦始皇的身边混得风声四起。秦始皇嬴政共有33位子女,其中,最看重的是长子扶苏,未来的皇室接班人。

公元前210年10月,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逝。在赵高的胁迫下,大臣李斯违心地更改秦始皇留下的遗诏。假遗诏逼迫太子扶苏自杀,凭借假遗诏和赵高的精心策划,胡亥继承了原本不属于他的王位,成为了历史上的秦二世。

在赵高的煽动下,秦二世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开始对自己兄弟姐妹血腥大屠杀。

史书记载:

胡亥继位后,先在咸阳市的闹市区,将自己的12个兄弟百般折磨后再杀死,整个闹市血流成河,残不忍睹。

后来,胡亥又在高邮将自己的10个兄弟姐妹,活活碾死,刑场惨不忍睹!残绝人寰的血腥,百姓掩面而泣,天地为之变色!

胡亥其他的兄弟,最终也被逼自尽。

1976年的一次考古发掘中,专家们在秦陵东侧的墓群中,发掘七个人骨,经鉴定是五男二女。这些尸骨很是凌乱,躯体与四肢分离,头骨与躯干分离,有的头骨还插着箭头。这些,都是赵高和胡亥惨无人道的历史罪证!

胡亥杀光了自己三十多个兄弟和姐妹,成了孤家寡人,他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由忧了。却不知,更大的风暴就在后面。

赵高借秦二世之手,残杀忠良,血染宫庭

秦二世在赵高的巧言令色下,愚蠢而残暴地杀害了自己所有的兄弟手足,又把刀指向了各位忠臣。

秦始皇去世的时候,蒙恬和公子扶苏在北面边境戍守。当扶苏在假遗诏面前流泪自刎后,蒙恬坚持要弄清真相,后被关进监狱。

赵高利用蒙恬和扶苏的这层关系,在秦二世面前诬陷蒙恬曾经阻止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却信以为真,又将蒙恬之弟蒙毅抓进监狱,并迫使蒙毅自尽。蒙恬见不到秦二世,知道自己生而无望,便服毒自尽。

蒙毅和蒙恬两兄弟为秦始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尚且被逼死,何况其他的大臣?!

公元前208年,右丞相冯去疾,大将军冯劫和李斯三人联合向秦二世进谏,请求暂停修建阿房宫。

赵高利用这件事在秦二世面前挑起了秦二世对二冯的不满。二冯是父子,同朝为官。他们深知自己逃不出魔掌,在被逮捕前商量说"将相不受辱",而后父子俩一起自杀。

左丞相李斯,原本是赵高的盟友,但也是赵高的眼中钉肉中刺, 赵高当然没打算放过他。

赵高先设计在秦二世玩女人的时候,故意准许丞相李斯呈奏折,从而引发秦二世对李斯的不满。后又给李斯罗列了三条莫须有的罪名,秦二世就把李斯抓进了监狱,并把审案的权利直接交给了赵高。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即位的第二年,李斯被处以残酷的"具五刑"。所谓的"具五刑",先是在脸上刺字,再割掉鼻子,砍断左脚右脚,再拦腰斩断,最后合在一起剁成肉酱……

赵高杀害李斯的同时,也杀害了李斯一家。

赵高代秦二世执行暴政,农民揭竿而起

赵高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力,把杀戮的双手伸向了地方政权。

赵高鼓动秦二世效仿父亲秦始皇巡游天下,途中他又建议秦二世把那些不听他们话的官吏杀掉,以树立皇上的威信。秦二世点头照办,就杀了一批。那些还留着脑袋的,整天提心吊胆,如覆薄冰!

能杀的先杀,不能杀的就搞下去。赵高利用秦二世对自己的信任,挤掉不少正直的大臣,并在朝廷上下安插了大批自己的人。赵高的弟弟赵成,被封为中车府令。赵高的女婿阎乐,也当上了咸阳的县令。

赵高还建议秦二世应该居住深宫中只管听取汇报,少和大臣见面,避免秦二世在大臣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

就这样,赵高切断了秦二世和群臣联系,一步一步把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秦二世曾经对赵高说:做了皇帝,我想尽心享乐。从此,秦二世一心一意享受皇帝奢靡的生活,赵高一心一意代替秦二世管理天下。

大权在握的赵高继续征发大批的百姓,无偿来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地,又给咸阳调集5万士卒专门负责守卫。这些劳命伤财的行为,最后都是农民自己买单。

农民身上的赋税负担,日益加重,重到他们无法呼吸。呼吸困难的下一步,就是死!那些不想死的人,只有起来反抗!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战争。

虽然是农民起义,但是,天下的各路人马却都是秦末暴政的受害者,他们一起加入了陈胜吴广的队伍,一起申讨腐朽的秦末王朝。

到胡亥知道赵高的一切谎言与阴谋的时候,赵高把杀人的刀指向了秦二世,胡亥被迫自尽。

在赵高的精心策划下,秦二世终于杀光了秦始皇的33个子女!

赵高失去人心,被迫把子婴推向皇位,子婴智杀奸臣

秦二世死后,赵高拿到了象征权利的玉玺。

可是,大殿之上,赵高准备自己宣布登基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所有的文武百官都低着头,无声地抗议他的行为!

"天弗与,群臣弗与"!

于是,赵高不得不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子婴。据说子婴是秦室的后代,在秦二世对大臣以及秦始皇帝的皇子、公主展开血腥大屠杀的时候,子婴逃过了此劫。

子婴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青年,秦二世在位期间,他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早就对赵高深恶痛绝,只恨自己无力亲手杀了他。

也许是恶人该去阎王那里报道了吧!赵高自己手握天下大权,却没人拥护,只好把子婴推上了王位。聪明的子婴知道自己不过是赵高的一个傀儡而已,但是,子婴不愿意走胡亥的老路!

经过缜密的计划,5天后,子婴杀死了罪恶累累的赵高,同时诛杀赵高三族。

三少说:

秦王子婴的政治生命只有短暂的46天,但是智杀赵高充分表现了子婴的勇敢,机智和远见。因为子婴不杀赵高,迟早会被赵高杀,更何况赵高该杀,杀一千次一万次都不解地下那些冤魂的恨!


三少yun


赵高杀死秦二世之后,秦朝的内部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本来想自立为帝的赵高,看到眼前隐患重重的情况只好作罢。赵高把子婴推向前台只是一时的缓兵之计,他想让子婴做一个傀儡来缓冲一下,等局势稳定下来再做进一步打算。正如你问题当中所述,当时的赵高基本上已经控制了秦王朝的整个局面,大权在握的赵高已经有些飘飘然了,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子婴,二人这种巨大的差距,自然也会让赵高对子婴放松警惕。


信心满满的赵高,将自己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完美,憧憬着自己未来成为一方霸主的美梦。子婴也不傻,有了秦二世的前车之鉴,子婴对赵高必然时刻警惕着。其实赵高和楚国的私下约定,已经传到了子婴的耳里,所以子婴对赵高早已有了防备之心。赵高为了有充足的时间让自己的计划实施,就想出一番托词让子婴继位前斋戒5天,古人在祭天祭祖前确实有斋戒的习惯,赵高的这种说法勉强也说得过去。当然就算赵高有再无理的要求,子婴面对强势的赵高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子婴只能委曲求全先应承下来。


赵高的想法是等子婴斋戒完之后,再把子婴诱骗到举行仪式的宗庙杀掉,但可惜的是赵高这个如意算盘被子婴及时的洞察了出来。斋戒完毕的日子来临时,子婴就以身体重病为由拖延不出,赵高可能也知道子婴是装病的,可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也没有好的办法。赵高找了几个自己的心腹前去子婴处打探虚实,可几班人马跑了多次腿,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始终还是无法让子婴露头。

这边赵高心急如焚的想方设法让子婴出来,而子婴却在周密设计埋伏赵高的陷阱,意图赵高自乱阵脚亲自上门时一举将赵高拿下。子婴能顺利杀死赵高,其实和赵高的自大也有一些关系,确实当时权倾朝野的赵高有自大的资本。当赵高亲自出马来请子婴时,正中了子婴早已准备多时的天罗地网,就这样子婴顺利的杀死了赵高。赵高生前的所作所为早已让众人不满,只是碍于赵高的权势没人敢站出来出声罢了,如今赵高已死,群龙无首的赵高余党自乱阵脚,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就被平息了。


追记历史


秦有王掞,周勃,也有文景之治。赵高弄险,李斯贪位,扶苏妇人之仁。撸定李斯,扶苏,一个宦人之智,欺天下无人!

天下汹汹,人人得而诛之,赵高自寻死路,黄雀在后,天下人夥矣,子婴帝王孙,帝王术家传,弄权臣子,吕不韦假父投荒而死,多尔衮扒坟,历史中都不得善终。


周宗明217


老谋深算权倾朝野的赵高被没什么根基的子婴轻易诛杀,确实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蒸蒸日上,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终于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不曾想秦王朝只历经二世,就面临亡国。赵高担心被蒙蔽的秦二世胡亥怪罪于自己,便下手处死了胡亥。赵高虽有心自己登上皇位,但看到百官都不支持自己,只好打算从秦宗室成员挑选皇帝人选。(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史记•李斯列传》))



由于担心兄弟们对自己继位不满,在赵高的撺掇下,胡亥先后分批杀死了所有的兄弟23人,连10位姐妹都没放过。这就导致在胡亥被杀后,赵高找不到与胡亥平辈的公子继位,最终选择了公子子婴,关于子婴的身份问题,说法很多,这里还是以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可能性最大。具体原因在下面展开。

秦王子婴是秦帝国最后一位君主,在位仅46天,在位期间,显示出过人的谋略和胆识,成功地诛杀了赵高,但无奈秦朝大势已去,刘邦入关后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最后,秦王子婴被随后入关的项羽杀害。


关于赵高被杀的问题,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与,乃招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从这段记载可以得知,秦王子婴有两个儿子,年龄至少也得有10多岁,不然怎么参与商议诛杀赵高?那么,子婴此时的年龄至少要有30多岁,扶苏去世时也不过30岁,子婴当然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子婴深知赵高手握兵权,要想发动政变来诛杀赵高,容易密谋泄露大事难成。于是,子婴决定在祭祀太庙时,装病不去,使者请了几次,子婴卧病榻不起,赵高就亲自去请。赵高到了子婴院门,子婴父子一齐把赵高杀了,又派人灭了赵高三族。



赵高聪明一世,却是没有想到子婴在实力单薄的情况下,骤然发难,使得自己毫无防备,被杀灭三族。


沧海拾遗录


答: 赵高作为一个宦官,因帮助胡亥继位有功所以才能坐上郎中令在晋升丞相进而控制大局。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权力来于皇帝的赐予,一旦皇位更迭必然带来人事的调整。这也是赵高为什么会死的原因。

那么我们来看看赵高的升迁之路

最初的赵高不过是因为其母亲犯罪而被迫进入宫内做寺人。不过他自己本身还是很争气由于勤奋好学的缘故被提拔做了中车府令。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

伏俨曰:“主乘舆路车。

这里的路字 其实是辂字的通假。负责管理车子的。正因为这个官的职责和皇帝的关系密切,所以在沙丘宫才能够得到发动策划政变的机会。

时来运转的赵高终于等到了机会。

秦始皇死了。

胡亥曾跟着赵高学写字,而赵高的字确实也很好曾留下《爰历篇》。此时的赵高和胡亥他们是一体的。始皇帝去世了,谁能继位这就关系到整个大秦国脉的走向。而机会主义者胡亥看到了机会。

于是一场阴谋就这么展开:首先写伪造诏书,让胡亥登上帝位,然后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快速的回到咸阳让帝位成为事实。最终胡亥登基成功,史称“秦二世”。

赵高也就扶摇直上升任郎中令。这是掌管宫门的事务,等于说胡亥的人身安全就由赵高负责,这也为赵高杀胡亥留下了伏笔。

胡亥上任之后也没有干什么好事,除了继续大兴土木之外就是吃喝玩乐。天下纷纷造反。这就是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引爆的大秦亡国的开章。

秦二世三年,章邯巨鹿之战。赵高杀李斯成为了独相。权力的顶峰也是让人疯狂。章邯已经战败,大秦灭国也是很快的事情。

赵高竟然动了杀机。杀掉了胡亥立了子婴。削帝位重新回到秦王的位子上。他所想的是让六国复国,自己回到秦王的位子上这样也许能保住的命。

可是子婴却想只有杀掉了赵高才能给天下交差。最终的结果就是赵高死了,但是秦国还是没有保住。换来的是楚汉争霸时代。

赵高虽然有高高的权力。但是没有军权这是致命的伤。在秦代的官职中 文职只管行政,军队归将军管。这种分立的管理方式也让秦国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上。可是皇帝的命却又掌握在管宫门的郎中令手里不得不得说这种制度是有改进空间的。

赵高的死,是因为没有军权。胡亥的死是因为他管不到看门人。很多小事最终决定了王朝走向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