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秦三世”子婴究竟是谁?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儿子还是孙子?

周兴健


历史上对于子婴身份争论不一,到底他是秦始皇孙子、儿子还是弟弟呢?

第一种说法,秦始皇孙子。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秦二世胡亥的兄长是公子扶苏。通过字面意思理解,子婴是公子扶苏的儿子,是秦始皇的孙子。这种说法,支持者较多,全因司马迁的后世影响力太大,甚至连辞海也援引了这种说法。



其实这种说法经不起考究。嬴政死于公元前210年,年仅49岁,当时公子扶苏大约30岁。公元前207年,子婴和他的儿子一起诛杀赵高,他的儿子当时至少十五六岁。就算子婴十五岁生儿子,那他的年龄至少三十岁以上,和扶苏相当。秦始皇不会有三十岁孙子的。

第二种说法,秦始皇儿子。



《六国年表》中说:“高立二世兄子婴” ,据此后世推断子婴是秦始皇儿子。

胡亥矫诏篡位时,逼死了扶苏,又在赵高的教唆之下,杀了秦始皇十七个儿子和众公主,胡亥的兄弟姐妹被屠戮殆尽。如果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的话,胡亥没有理由唯独留下子婴这个潜在威胁的。

第三种说法,秦始皇弟弟。

这种说法同样不靠谱,据记载,秦始皇只有一个弟弟,叫成蟜,他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死掉了。秦始皇还有两个赵姬和缪毒生的同母异父兄弟,不到两岁时就被其一气之下摔死了。可见,子婴是秦始皇弟弟同样不靠谱。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说法均不可靠。那子婴到底是谁呢?依我看,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侄子。



首先,侄子对于秦二世胡亥来说,皇位威胁并不大,这也正好解释了,胡亥为何为何杀了兄弟姐妹却唯独放过他。

其次,成蟜大约生于公元前256年,子婴出生于公元前240年前后,秦始皇死时,子婴正好三十岁上下,子婴的儿子十五六岁,和前面所述的,诛杀赵高时间恰好吻合。



再次,胡亥要杀蒙恬、蒙毅兄弟时,子婴还曾劝谏过,只是胡亥听信赵高谗言,还是杀掉了他们。当时,局势异常紧张,不论大臣还是亲属怕引火烧身,全都噤若寒蝉。子婴能敢于劝谏,说明其身份尊贵,和胡亥关系非同一般,但又不至于引发其猜忌。如此,子婴是胡亥叔兄弟最能合理解释。


一半秋色


秦王子婴应该是秦帝国"三世",可是世人却往往都说秦"二世而亡",这个只做了46天的秦王子婴似乎连排上“皇帝”的资格都没有,只因为他继位时,天下已经群雄并起,泱泱大秦,不过剩下了关中这块弹丸之地。

更因为这个秦王子婴是实在“窝囊”,身为一国之君,他竟放弃抵抗,素衣自缚请降,自古"君王死社稷",当真一点气节都没有!

汉代的贾谊和司马迁都认为,但凡子婴有中等之才,至少可以据守关中,或退守蜀地,保住秦国最初的基业,也不至于遭亡国灭种。

庸碌之人子婴到底是谁?

子婴到底是秦宗室哪一号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前后矛盾,后世一直有始皇帝的弟弟、儿子、孙子之争?

秦王子婴正式即位前,有两次正式出现在《史记》里,一次是为蒙恬向秦二世进谏;一次是设计杀死赵高(有异议见备注)。如果《史记》记载无误的话,这两件事都干得很漂亮!


《史记》对子婴的身世记载前后矛盾,要想探究原委,我只能另辟蹊径,在《秦始皇本纪》有了新发现:

琅琊刻石功臣榜透出哪些秘密?

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处秦国史料最“原汁原味”的记载——琅琊刻石。

公元前219年,始皇二十八年,嬴政第二次巡狩天下时,曾在琅琊台逗留三个月,并于麾下功臣评议功德,并刻石记功。

这些人分别是:(1)列侯武城侯王离(应该是王翦);(2)列侯通武侯王贲;(3)伦侯建成侯赵亥;(4)伦侯昌武侯成;(5)伦侯武信侯冯毋择;(6)丞相隗林;(7)丞相王绾;(8)卿李斯;(9)卿王戊;(10)五大夫赵婴;(11)五大夫杨樛。

张守节《正义》:“言王离以下十人从始皇,咸与始皇议功德于海上,立石于琅邪台下,十人名字并刻颂。”
说明:这里的“王离”应该是王翦,王离是王翦的孙子。这里所说十人,可能当时王翦已经过世,并没有随行,但是他凭借功业依旧被铭刻在第一位。



这11个能被刻石记功的人,要么功勋卓著,要么朝廷重臣。这其中不凡王翦、王贲这样为一统六国战功赫赫的武将 ,还有王绾、李斯等运筹帷幄的谋臣。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其中有两个人:一是赵亥;一个是赵婴。他们是谁?

秦始皇叫什么?

这还用问吗,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嬴政。对也不对,其实秦始皇应该是赵政,古人姓氏是分开的,赢是姓,赵是氏。贵族男子应该称氏以“明贵贱”。

因此赵亥和赵婴这两个人应该是秦国皇室代表。那么,赵亥是谁?令人出乎意料,可能就是胡亥,这说明秦始皇对这个小儿子可能真的青睐有加,也许真的是始皇帝一开始想内定的继承人。

那赵婴是谁?

有可能就是秦三世“子婴”。



子婴是秦国公族,那正式名称就应该是“赵婴”。先秦只有王族的子嗣可以称为公子。从琅琊刻石可以看出子婴在始皇时期应该就是朝廷重臣——五大夫。这也符合他劝谏胡亥别杀蒙恬兄弟的身份。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排除子婴是秦始皇孙子的说法。试想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儿子就胡亥(还可能不是),其他人都没上榜,轮得上他孙子吗?再说秦始皇死的时候五十岁,他孙子估计还是未成年人,他怎么可能跟一帮对秦国社稷贡献卓越的人平起平坐?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

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如果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那他就是胡亥的兄长。

胡亥继位以后,因顾虑兄长们觊觎皇位,曾经大肆屠杀自己的兄弟姐妹(这段事实已经被考古发掘证明),那子婴怎么能幸免,而且还敢在“白色恐怖”下劝谏胡亥,不合常理。

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吗?

嬴政3岁,父亲赢异人从邯郸逃回了秦国

嬴政9岁,赢异人被立为太子,随即继位为国君

嬴政13岁,赢异人薨。

赢异人在赵国落魄,只有赵姬一个女人,嬴政是赢异人的长子。赢异人回秦国后,做了6年秦国公子,3年秦国国君,长达9年的时间。

凭他的权势和地位,他一定拥有过不少美人,除嬴政和成嬌(明确记载的始皇帝的亲弟弟)之外,肯定还有其他子嗣,或许子婴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子婴成为始皇帝一辈的秦国皇族代表被刻石记名,也就可以理解。



因此,子婴最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

根据这个推论,我们不凡刻画一下子婴的形象:子婴可能就比嬴政小几岁,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嬴政强势的淫威下,养成敦厚隐忍的性格,长期养尊处优的生活让他失去锐意进取之心,在秦帝国分崩离析的危难之际,没有力挽狂澜的决心和能力,只希望能苟且偷生,因此在刘邦率大军进逼咸阳之时选择投降。


附《史记》不同的记载

一是"秦二世的侄子"。《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二是"秦始皇之弟"。《李斯列传》:“高 (赵高) 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北大藏简——出土汉简《赵正书》

新出土的汉代竹简《赵正书》,在一些重大史事的记载上与《史记》记载差异很大。例如,《赵正书》记述秦始皇临终托孤,立胡亥为继承人,而非李斯、赵高等人密谋篡改遗诏;赵高是被秦将章邯而非子婴所杀等。

开涮历史


历史上的子婴,干了两件让人佩服的事情,第一件,是为蒙恬蒙毅兄弟俩说情。这个在胡亥挥起屠刀,滥杀兄弟姐妹的时候,还是很需要勇气的;第二件,是准确的判断出了赵高想拿他当做傀儡,自己称王汉中的如意算盘。并且通过装病,倒逼赵高亲自前来问讯,并且果断狙杀赵高。只可惜秦朝大厦已经崩塌,子婴没有办法独臂擎天,最后成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而对于子婴的身份,历代史学家说法很多,总结下来主要有四种说法:秦二世的侄子,秦二世的哥哥,秦始皇的弟弟,秦始皇弟弟长安君成蛟的儿子这四种说法。下面铁锤就分别推断四种说法的可能性。

第一种,秦二世的侄子。明显不可能。

如果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孙子。史书记载,子婴曾经和两个儿子商量,怎样把赵高用计谋引诱到家里来杀掉。而秦始皇死的时候是50岁。古人结婚生子虽然比今天的人们要早很多,但是五十岁的秦始皇,重孙子再怎么着,也不会有智慧跟父亲一定商量宫廷政变。所以侄子之说是站不住的。

第二种,秦二世的哥哥。

胡亥登基之后,听从赵高的建议,杀掉了自己23个兄弟姐妹,这些公子,公主,有的被腰斩,有的被肢解,下场极其凄惨。如果子婴是胡亥的兄弟,赵高怎么可能会找他来继承王位呢?当初可是赵高建议胡亥团灭公子公主的,如果子婴真的是漏网之鱼,赵高这不是自找死路吗?

第三种,秦始皇的弟弟。

这个说法有点靠谱,因为秦始皇的老爸子楚从赵国逃回秦国的时候,嬴政才3岁,而且和母亲一起留在赵国。子楚回到秦国,成了秦庄襄王,一定还会有女人,娶妻生子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就有长安君成蛟。秦庄襄王在嬴政13岁的时候去世,如果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最多比秦始皇小13岁,这个岁数的公子,孩子应该有十几岁,在古代已经到了明事理的阶段,是有可能和父亲合谋的。

第四种,长安君成蛟的儿子。

成蛟在19岁的时候叛秦归附赵国,把自己的婴儿留在了咸阳。那一年是公元前239年。胡亥登基的时候是公元前207年。那个婴儿按照时间推算,已经是一个33岁的中年人了,古代人结婚早,完全会有十几岁的儿子。这个在逻辑上面也说得通。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者芮钊在论文《再探秦王子婴身世之谜》中,认为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能最大。因为子婴作为国君之子,因为年岁较长,不具备继承权,但是确实宗室的重要成员,所以才有资格规劝二世,并且最后有资格成为秦王。

总结:尽管子婴的身份众说纷纭,但是当代历史研究,更加倾向于认为,子婴是秦二世的叔叔辈,秦始皇的兄弟。


铁锤历史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也是非常短暂的一个王朝,子婴作为亡国之君,也留下了很多疑问和感叹。

之前很多公认的说法,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扶苏的儿子,悦史君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按照史书记载,秦二世胡亥的继位,是李斯和赵高合谋完成的,之后赵高更是排除异己,秦二世也把自己的潜在对手杀了个遍,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

如果子婴是秦始皇的继位大热门人选扶苏的儿子,秦二世没有理由不杀他,赵高作为当年参与杀害扶苏的人,也不可能再扶立子婴为皇帝。

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说法也可以排除,因为史书记载并没有类似的记载,也与当时的情况不符。

如果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那么他很难被秦二世相容,自然也不会有后来的故事。

说来说去,悦史君认为,只有一种可能,子婴是秦始皇的侄子,秦二世的堂兄弟。

子婴的父亲也很明确,就是秦始皇的弟弟成蟜,此人刚开始在秦朝为将,后来在与赵军对峙过程中,突然阵前投降,在赵国偷生。

子婴当时年纪还小,秦始皇虽然对弟弟很不满,但还是把年幼的侄子抚养成人。

秦二世即位后,他的目标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对于子婴这个堂兄弟,自然也就不会太过关注,躲过一劫的子婴,也就成了赵高的目标。

然而,子婴接手后的秦朝已经风雨飘摇,他在投降刘邦后暂时偷生,却在项羽到来之后,遭遇了横死,悦史君认为,他实在是个悲剧人物。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9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秦三世子婴,历史上确实有此人,大家之所以搞不清楚,关于他的身上,其实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原因。

说实话司马迁在记录秦三世子婴的时候,也没有搞懂秦三世子婴,到底是秦始皇的弟弟,儿子还是孙子。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原因呢?

我觉得我们一个一个的来排除,应该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我们先从可能性最不大的,一个一个的来排除吧。

秦始皇的儿子之说。

胡亥篡权之后,听了赵高的意见,不但把公子扶苏给赐死了,还把秦始皇留下的所有儿女,全部都给赐死了,这在《史记》上是有清清楚楚的记录的。

所以,子婴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儿子。

我们再说子婴是不是秦始皇的孙子?

秦始皇的长子是扶苏,扶苏在胡亥篡位之后,就被二氏世胡亥给杀了。

当然了杀扶苏的人,还有赵高和李斯。正是他们三个人把扶苏给害死的。

若是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他最有可能是扶苏的儿子,因为扶苏的年纪最大,结婚最早,秦始皇若是有孙子的话,也应该是扶苏的孩子出生的最早。

可是,《史记》上很明显有提到,当赵高杀了胡亥后,让子婴当秦王的时候,子婴有和他的儿子,一起商议如何对付赵高。

这说明那时候的子婴,至少是30-40岁之间的人了。

毕竟子婴不可能和一个不懂事的儿子商量,他们如何对付赵高的。

也就是说那时候子婴的儿子,至少要有16岁以上了。子婴若是16岁有的孩子,在等到他的儿子16岁,他最起码32岁了。

这个年纪的子婴要比胡亥还要大,所以,他也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孙子。再说了胡亥都把自己的哥哥扶苏害死了,他还敢留扶苏的孩子在世上吗?

所以,也只有最后一种可能了。

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秦始皇去世的时候是50岁,子婴这个弟弟的年龄在40岁左右。也才是可以对上号的。

所以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可能性最大。


汉史趣闻


我个人的观点是他是秦始皇的孙子,但用的是推测法,理由如下:

1.史记中对子婴的描述有矛盾,有暗示其继位不正当性的存在,写秦始皇身世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曲笔,但从子婴继位前后来看,其继位有一定的正统性。但子婴绝不是皇子。在《史记》一书中,对大多数历史人物当时的身份做了叙述,在描述秦国(秦朝)皇子时,都会加上公子两个字,子婴没有。

2.从语句语序判断“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如果这个其子指的是子婴的儿子,那么该句应该为“与其子及宦者韩谈谋杀高。”因为①子婴的儿子身份比韩谈高,②这样的描述不会造成语序冗杂。

事实上,当时宦者并非后来理解的阉人,根据《张家山汉墓竹简》,“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东汉时期有个叫栾巴的,当了一段时间的小黄门以后觉得阳气通畅,就上报皇帝回家了,还生了个太守儿子。所以韩谈有个儿子非常正常。

3.公子高明确有后代留下——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孝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骊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书上,二世大说,召赵高而示之,曰:“此可谓急乎?”赵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得谋!”二世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这个赐钱只能赐给高的孩子们,这也可能是赵高对这位同名同姓的公子最后一点怜悯。

4.子婴的年龄区间,秦始皇长大的子女有32—34人,其中有20子12女的数量比较确定,与之最接近的是司马炎,总的子女在40位左右,存活下来18子12女,生长子时大约21岁,长子和幼子差27岁左右,排除生育峰谷值影响,胡亥和扶苏的年龄差应该也在27/29*17即15.82岁左右,推到康熙身上验证,其第一子承瑞和第十八子胤䄉差了16岁3个月,说明基本准确。

我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推测,秦始皇去世时子女均在15-35岁之间。

这一结果低于秦王们20岁的婚龄,其实这也很正常,很多帝王都在结婚前有了自己的孩子。如果秦始皇的孩子也差不多,那么秦始皇最大的孙子不会超过20岁。

最后结论(个人观点):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孙子,继位时年龄在16-20岁,因为父亲早故,未及加冠作为秦二世近亲属被拥立。司马迁的时代与其时差距尚不到百年,不存在考证上的困难,之所以种种模糊是因为其本身立场的原因。


黑山羊歸來


作为秦朝最后一位皇帝,子婴在位仅有46天。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位走上历史前台的人物却少为人知,甚至成为了历史上的待解之谜。为什么呢?因为史书,典籍,著作等历史资料中几乎没有此人的介绍。我们也只能从史记的只言片语中推断出子婴曾劝谏秦二世不要杀蒙恬,蒙毅。子婴至少有一位妻子,两个儿子,而且是和儿子共同谋杀了赵高。至于子婴身份,从以下几段历史文献中出现了矛盾,这也是子婴身份成谜的原因之一。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六国年表》:“高立二世兄子婴”。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奶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目前史学界有大概4种猜测。

1,胡亥兄长的儿子,子婴。

2,秦始皇的弟弟,子婴。

3,胡亥的兄长,子婴。

4,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子婴。

我们从历史文献中很容易知道,胡亥对待自己的兄弟们可谓是心狠手辣,与赵高,李斯密谋除长立幼,包括扶苏在内十七个哥哥都死了。所以不可能是胡亥的兄长。秦始皇去世时50岁,扶苏大约30岁,扶苏儿子大概15岁左右。而子婴有两个儿子,我们大致可推断子婴30岁左右,和扶苏年龄相当。而据记载,秦始皇弟弟成蟜,他在秦始皇称帝前已死,其余两个同胞兄弟不到两岁都被秦始皇摔死。所以据此推断前三个说法不成立,或者说不符合现有历史推断。


其中目前最符合逻辑及现有史实的说法是4,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儿子,子婴。这个猜测是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始皇帝的兄弟成蟜,母赵姬与嫪毐(lào ǎi)所生二子。


大鱼记


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第一,秦始皇去世的时候就算是50岁,假如秦始皇20岁生的扶苏,扶苏20岁生的孩子,那么秦始皇去世的时候他的孙子也才10岁,史记中记载,子婴是和他的两个儿子商量才杀的赵高,所以排除子婴是秦始皇孙子的说法。

第二,秦始皇的儿子女儿加起来得有二三十,除了扶苏和胡亥,其余的几乎没留下名字,只有一个公子高,为了保全家人,自己申请去殉葬。而且,胡亥继位后,为了稳固帝位,杀光了他所有的兄弟姐妹,所以,子婴也不是秦始皇的儿子。

第三,史记中记载过,胡亥继位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帝位,赵高建议他,杀掉他的兄弟姐妹,子婴曾劝胡亥不要这样做,并且说过非常重的话,如果是一般人,早被胡亥处死,但是胡亥缺没处罚他,说明子婴地位不一般。(此处可借鉴扶苏劝谏秦始皇不要焚书,结果秦始皇处罚让他去了长城做监军)而且子婴在咸阳城老百姓中的威望是很高的,这也说明子婴的年龄不会太小。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个人愚见,纯手打,欢迎指定交流)


浅陌82262426


秦三世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赵高弑杀秦二世胡亥之后,立子婴为君,迫于形势,子婴并没有称三世皇帝,而是以秦王自居,等于是自降身价了。因此,确切说,子婴并不能被称为秦三世。关于子婴的身世,两千余年来一直是迷一样的存在,只知道他是秦宗室,到底是谁的儿子,长久以来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即便是距离子婴只有百年、且掌握了众多宫廷密档的太史公在《史记》中对于子婴的身世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说法。那么,子婴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又或者说,他到底是谁的儿子?不过,有一点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子婴是秦宗室、嬴姓赵氏。因为赵高本身就是嬴姓赵氏的远支,他完全没有理由找一个外姓人来当这个傀儡秦王。关于子婴是谁的儿子,大致有这么几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扶苏儿孙说,也就是说子婴是扶苏的儿子或者孙子,是儿子还是孙子姑且不论,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本身成立的可能性非常小。赵高、李斯联手矫诏拥立秦二世胡亥即位的同时,矫诏赐死了秦始皇的庶长子扶苏。胡亥即位之后,为了稳固自身地位,几乎杀光了自己的亲兄弟,也就是秦始皇的儿子们。秦始皇终生未立皇后、无嫡子,因此庶长子的地位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胡亥连其他庶出的兄弟都不放过,完全没有理由留下庶长房扶苏的子孙,这无异于在自己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从胡亥的行为逻辑来看,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性,庶长房扶苏系应当是被胡亥杀绝了的。



第二个版本——秦二世亲子说,也就是说子婴是胡亥的亲儿子,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成立的可能性为零。史载,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老幺,即位时虚二十一岁,三年后为赵高所弑,年仅虚二十四岁。退一万步,假设胡亥虚十岁生子婴,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子婴即位时多大?虚十四岁。但是,史籍记载子婴即位时已经成年,即便按古人对成年的理解,虚时十四岁也十分勉强了。更何况,中国古代虚十岁的孩子基本上是不可能有生育能力的,即便是现代,可能性也非常小。有史料可查的、中国历史上生育比较早的皇帝也基本都是虚十三四岁才生育第一个皇子,如果按这个岁数来算,子婴就更加不可能是胡亥的亲儿子了。



第三个版本——秦始皇兄弟说,也就是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兄弟。史籍中有记载的秦始皇的兄弟只有一位,那就是长安君成蟜。但是,成蟜在秦始皇尚未一统天下时便因为“谋逆”流亡赵国。如果秦始皇真有其他兄弟,就连嫪毐所生的、秦始皇同母异父的兄弟史籍都有记载,史籍对秦始皇这位正牌的兄弟不可能没有哪怕是一个字的记载。但是,史籍中的确没有!可见,此说并不成立。更何况,即便真的被史家遗忘了,哪怕是秦庄襄王的遗腹子,到秦二世被杀时也已经四十岁上下了。赵高还不至于傻到找这么一位地位崇高、且拥有起码四十年以上丰富人生阅历的“皇叔”来当这个傀儡。



第四个版本——秦始皇其他儿孙(除扶苏系、胡亥系)说,也就是说子婴是秦始皇除扶苏系、胡亥系之外的儿子或孙子。这种说法乍一看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细想想,秦二世既然已经向兄弟们举起了屠刀,几乎没有理由放过其中任何一个。退一万步,即便放过了,基本上也是秦二世认为构不成威胁的。那么,无非两种可能:一、岁数太小,二、天生残疾。可是,史籍中没有任何关于子婴天生残疾的记载,而且从子婴果断诛杀赵高来看,也不像是天生残疾。如果是岁数太小,显然与子婴成年即位又对不上号了。很明显,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那么,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呢?这倒是有可能。但是,胡亥是老幺,按年龄算,胡亥即位时不少兄长的儿子很可能已经成年。那么,胡亥单单杀了兄弟有用吗?侄子不同样是威胁?再加上杀父之仇,这些人仍然无异于是一颗颗定时炸弹。个人认为,胡亥既然举起了屠刀,很可能是斩草除根的,这种说法的可能性依然不高。当然,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毕竟没有没有史籍记载胡亥杀绝了所有的侄子。



第五个版本——远支宗室说,也就是说子婴并不是秦始皇的后代,而是远支宗室,例如秦始皇异母弟、长安君成蟜的后代,或者秦庄襄王子楚兄弟(秦始皇祖父秦孝文王有二十几个儿子)的后代,又或者其他更远支的宗室。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是远支,皇位自然与这些人是绝缘的,秦二世在清除对自己皇位有威胁者的时候,自然不会把他们算在其中。而这些人因为血缘疏远,基本上也很难得到重用,史籍记载几乎为零也就说得通了,加之子婴即位不久秦便亡国了。因此,史籍鲜有关于子婴身世的记载也就都说得通了。当然,个人更倾向于子婴是秦始皇异母弟、长安君成蟜的后代,是儿子还是孙子已经不重要了。为什么呢?虽然赵高指鹿为马,但也不完全是只手遮天,一些传统程序还是要遵守的。选择胡亥的继承人势必要选择血缘较近的,秦始皇的子孙被排除了,那么血缘最近的只有长安君成蟜的后代了。成蟜因为“谋逆”流亡赵国,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他这一支的后代自然是不受秦始皇待见的,在秦国乃至秦王朝政坛必然也是缺乏根基的。拥有与秦始皇、秦二世较近的血缘,同时又缺乏根基、便于操纵,这不正是充当傀儡的最佳选择吗?而且,从年龄来看,子婴是成蟜年龄较小的儿子或者是成蟜的孙子也基本能够与子婴成年即位的史实对得上号。当然,子婴是更远支宗室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无法彻底排除。



毕竟历经了两千余年的岁月侵蚀,历史的真相早已变得支离破碎,我们无法彻底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只能依靠存世的史料加以推敲,得到一个大致的可能。子婴到底是谁的儿子,恐怕只有黄泉之下的子婴自己知道了。能力有限,文中或有谬误、不足,敬请海涵、指正,拜谢!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仅仅当了46天的秦王子婴很可能是秦二世胡亥的堂侄或族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件事,子婴叫什么,是叫「子婴」还是叫「婴」?

在《史记》各传记中,凡是涉及到子婴的情节,子婴均以「子婴」的名字出现,未曾以「婴」的名字出现。但在《史记·六国年表》中,子婴竟然以「婴」的名字出现过一次!

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子婴立,剌杀高,夷三族。诸侯入秦,婴降,为项羽所杀。寻诛羽,天下属汉。

这段记载中的「婴降」甚是奇怪,把「子婴」简化为「婴」,并不符合当时的称呼方式。

所以,这一段记载中,很可能是丢了两个「子」字,「二师兄」和「子婴」之间丢了一个「子」字,「婴降」前丢了一个「子」字。

如此,《六国年表》中的记载,才能与《史记》中其他篇章对应上。也就是说,子婴应该叫「子婴」而不是叫「婴」。或者,我说直接一点,这一段记载有疏漏,不能作为证明子婴身份的证据,子婴不是胡亥的哥哥。

在李斯的传记中,司马迁也谈到了秦二世死,赵高立子婴的事,从那段记载来看,似乎子婴应当是秦始皇的弟弟,或是亲弟,或是堂弟,或是族弟。

原文如下:

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既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高上谒,请病,因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

注意我加粗的部分,即「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既位,患之」。

从这段文字上看,似乎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但这段记载,也跟《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有明显的出入,《秦始皇本纪》中明确记载,子婴是在接王玺前将赵高杀死的,从逻辑上讲,《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更能说得通。

如果像《李斯列传》中记载的这样,子婴在继位后再装病,赵高恐怕高兴还来不及呢,根本没必要亲自去见子婴。

因此,这一段记载,也很有可能有脱漏。

如此算下来,只有《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可以采信了。按照《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子婴应该是秦二世兄长的儿子,原文记载如下:

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

这段记载中,详细记载了子婴的身份(胡亥之兄子)和子婴谋划擒杀赵高的经过。细节如此详细,可知可信度较高。

但子婴是胡亥哪个兄长的儿子呢?子婴是扶苏的儿子吗?

我认为,子婴肯定不是扶苏的儿子,甚至不是胡亥任何一个亲哥哥的儿子。

理由也很充分,胡亥继位后,大肆屠杀宗室,所有亲哥哥都被胡亥杀了,所谓斩草除根,胡亥没必要留下亲侄子。

在电视剧《楚汉传奇》中,编剧把子婴的身份处理为扶苏的儿子,并说子婴靠装疯卖傻活了下来,这不大现实。

司马迁明确在《蒙恬列传》中记载了子婴上疏反对胡亥杀害蒙氏兄弟的做法,而胡亥也没动弹子婴,这说明胡亥继位后,子婴并没有疯,如突然发疯,胡亥也不会相信,赵高也不会立一个疯子当秦王。

因此,最合理的解释应当是,子婴是胡亥的堂侄或族侄,从宗法上讲,不具备继承帝位的资格,不会对胡亥造成任何威胁,所以胡亥才没有动子婴。

为何司马迁没有明确记载子婴是胡亥的堂侄或族侄呢?

这可能是司马迁的习惯,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梁、项伯均为项羽「季父」,古人讲「伯仲叔季」,「季」是老幺的意思,所以项梁和项伯都是项羽的「小叔叔」。

但项伯的名字很奇怪,他名缠字伯,这样的起名方式,表明项伯应是家中的老大,什么情况下,家中的老大会是侄子的小叔叔呢?最合理的解释便是,项伯不是项羽的亲叔叔,而是堂叔甚是族叔。

《项羽本纪》中记载了项伯的归宿: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项伯为项羽的小叔叔,但在西楚地位并不尊崇的原因,因为项伯并非项羽的亲叔叔嘛。

既然司马迁可以不特意记载项伯是项羽的堂叔或族叔,自然也不会特意记载子婴是胡亥的堂侄或族侄了。

ps。参考资料: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蒙恬列传》、《史记·李斯列传》、《史记·六国年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