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体温:公共文明的一个侧影

如同佩戴口罩一样,测量体温已成为当下防控疫情的一个“常规动作”。上海日前下发的《居民区(村)疫情防控管理操作导则》明确要求严格住宅小区人口管理,规定:人员逢进必须测量体温并记录;对体温异常人员及时报告、移送。

自疫情流行以来,居民区(村)已成为防控的第一线,出入口都有管理人员全天候值守,对进入人员测量体温是其“第一道关口”,检查出一些疑似患者,尤其是重点地区来沪、返沪人员中的可能携带病毒者,有效地切断了输入性风险。测量体温的举措得到市民的普遍理解和接受。

测量体温,不可小觑,它在特殊时期彰显出的是一种公共文明精神。

公共文明是指发生在一般公共场合或公共生活的言行规范,属于公共伦理范畴。具体可分为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公共场所、公共财物、公共交往和公共关怀6个方面,它首先体现在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公共文明素养,主要表现在能否遵守社会所要求的规范秩序,能否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社会和他人,是否具有公共意识等。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不守则、不文明、不诚信的顽症陋习时有发生,妨碍了疫情防控大局,也折射一些市民公共文明的“短板”。

如果说,防控疫情是对政府部门现代管理水平的一场考验,那么,它同时也是对国人公共文明水准的一次丈量,每个市民都得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其中就包括近期亟需的测量体温。


作者 | 沈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