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点”变身“综合体”,琅琊“疫”线做优“三服务”

时下正值农忙时期,位于琅琊镇的暖田农业有限公司面前着关键技术人员无法按时返工的难题。“河南籍的副厂长回不来,安徽籍的厂长又要隔离观察。”企业负责人范苇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琅琊镇“疫”线服务小分队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婺城区三服务办、区科技局,找来了蔬菜种植专家王惠娟站长,到基地驻点提供技术服务,彻底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琅琊镇顺应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各村检查点在抓好各项防控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功能,建立“疫”线党群服务综合体,组建19只由镇村党员干部组成的“疫”线服务小分队,把服务送到企业复工复产、乡村春耕备耕、群众急需所需之处,切实做到“让该静的继续静下去,让该动的有序动起来”。

用好“中转站” 接上“连心线”

按照整合资源、因地制宜、节约实用的原则,琅琊镇开拓各村检查点的功能、功效,搭建“疫”线党群服务综合体,按照“分—总—分”的方式把综合体变为解决群众需求、服务新琅琊人的“中转站”,把战“疫”期间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统一梳理并做好上行下达、任务派送,使“疫”线服务小分队职责明确、条理清晰,从而开展精准服务,同时群众也可以根据自身特殊情况通过综合体进行登记、备案、上门。

化身“店小二” 送上“及时雨”

为了减少村民的外出,琅琊镇东畈村党员盛红伟化身为“外卖小哥”,每天在村民微信群统计一天所需要的东西,按照三天一次的频率采购,为村民与隔离对象送上“及时雨”。

在抗“疫”期间,围绕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琅琊镇“疫”线服务小分队化身“店小二”,随叫随到,深入企业厂区、田间地头,送上防疫举措、便民服务等,为企业发展抢先机,为群众生活强保障,让服务在安静的乡村动起来。

甘当“解压阀” 递上“窝心菜”

“我手中的电话就是隔离对象的‘解压阀’”,山后金村党员蒋汝义一大清早就开始给隔离对象以及群众打电话,询问身体、生活情况,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手中笔一直没有停下,有时为了宽慰他们,一打就是几小时。

为减少人员流动和接触、减轻企业接待负担、提高服务的精准度,琅琊镇发放党员干部服务联系卡,公布服务热线,居家隔离对象、企业、群众有需求,只要拨打热线电话,服务就能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