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落叶归根,在外漂泊的你想念家乡吗?还会回去吗?

缘来YY


看到这个问题有点小激动,因为目前本人正筹划着落叶归根,回老家起房子的问题。

一: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本人在外漂泊将近有20年之余。几经周折,事业逐渐有了起色。为了小孩读书方便,也买下了房子。虽然在本地定居多年,这座城市风景优美,适合宜居的生态之城。但是,我的生活习惯始终没有融入到这个群体,一直保持着老家的风俗。像家常便饭,逢年过节,都是回老家陪老人过的。

二:本人户口在老家,有宅基地,还有八亩耕地。待疫情过后,有空时,先回老家把宅基地审批好,争取明年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独院2层别墅。

三:过些年,小孩也长大了,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总之把他们安排妥当时,就是回老家之日。年龄大了,不想拼博了。在家里养些花花草草,田里种些农作物,有吃有喝,衣食无忧。最主要的是在村里还能聊聊家常。大家说这样的田园生活能不想回家吗?


诚信的守护者


这个问题我就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我来自河南一个偏僻的小农村,从小家里并不富裕,生活的也不好。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刚好赶上计划生育,从小的记忆就是跟着奶奶东躲西藏,提心吊胆的过生活。

好容易到了上学的年纪,又因为家里贫困,比同龄人晚了两年才上学。多亏了奶奶和叔叔一直供我上学,也因此我离开了爸爸妈妈那个家,从此跟着奶奶和单身叔叔(养父)生活。因为爸爸妈妈要供其他四个哥哥姐姐,实在上不起,后来姐姐和哥哥也陆续初中毕业下了学。很清楚的记得2000年奶奶为了让我上学搭别人的车跑了一天卖了两袋粮食给我做学费,从此我就开始了校园生活。那个时候因为家乡那边刚留行出去打工挣钱,因为农村人目光短浅、都认为小孩子上学没啥用,不如出去打工挣钱来的快,很多同龄甚至小几岁的学生基本上到初中有的小学毕业就出去打工了。而我非常感激我的奶奶和养父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让我早早下学出去打工。她们一直以来教育我说农村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上学之后走出去。我们没有钱、没有背景,祖辈都是农民。不学习没有别的出路,我真的很感激奶奶和养父给我这样的教育,也让我从小就觉得只有读书考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后面不管别人怎么说上学没有用,怎么说我奶她们供我读书没有用,尽管学习上也会遇到难题不想坚持的时候,但我都坚持上学一路坚持了下来。

我从小学时一个庄一起上学有十几个小小伙伴,到初中有几个小伙伴,到高中刚开始我们庄一起高中的有4个到了过年她们3个都不上了。同龄人甚至比自己小的伙伴都出去打工,我依然坚持上学,虽然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条件富足,但奶奶和养父已经尽她们所能给了我他们能给的所有最好的。

就这样我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然而谁的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不例外。第一年高考我没考好落榜了。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我该放弃的时候,养父说再给你一次机会,他说再来一次不要让自己有遗憾。

就这样我高考考了两次,第二年高考我选择一个人去到2000公里外的东北去读大学了。记得很清楚送我去上大学时奶奶哭着送我出门,说早知道走这么远都不让你读书了,以为你长大了能离我们近点,没想到上了学离家里越来越远。小学时天天回家,初中时每周回家,高中每个月回家,到了大学一学期才回家一次,现在毕业之后回家的次数更少了。有时候一年才能回家一次,而且往往都是到家几天匆匆离去。

大学毕业很多同学都选择回家乡就业,但是我没有。因为我的家乡那边工资水平很低,我感觉不会达到我想像的样子。我太想改变了,因为从小生活的不易。被瞧不起、被质疑、流言蜚语…………让我从小就有一个很坚定的信念:我要走出来、我要改变,我不能改变命运,但我要改变自己。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所以毕业当年我就一个人到了上海,本想着我渴望的是大城市里的生活。但当我正真到了上海这座城市,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一线城市的生活节奏、生活水平等等…………并不是我这样一个从小小农村里出来的 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适应的。当然这 也可能跟自己的性格特点有关系的,我感觉我独自一人在上海那座城市是待不下去的。

就这样我在上海呆了3个多月。我又一次一个人带着行李铺盖离开了上海,来到了浙江一个二线城市。但是我很难忘也很感谢上海的那几个月的生活,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很苦但是很充实,真的是那几个月让我学会了成长,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人生道理。也让我在那几个月里迅速长大了,我明白了从此我不再是校园里的花朵,以后的一切都要我独自去面对了。我也清楚的给自己一个定位,我知道了自己应该走怎样的路拥有怎样的人生。

就这样我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上学17年,工作3年,20年里一直都是在外的日子比在家的多。真的是家成了我第二个故乡。都说落叶归根、不管外面多么繁花似锦,终究要回到那个生你养你的故土。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只是目前对我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工作。我觉得物质是一切生活的基础和来源,所以没有物质其他一切都不太能成立。现在如果说让我回家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让我回到老家守着他们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是不愿意的。我更希望自己努力一些在城市里立足之后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这是我想要的也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以上就是个人的亲身经历及人生感悟,希望能给正在路上努力奋斗的人以动力。感恩感谢一路上遇到的所有美好!!!





90后凤妮的漂泊生活


想,真的想,我是2001年下海广东这边打工,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清楚,回想起第一次拿到的工资是1800元,当时心里有点小激动,毕竟比我在家上班多1000来块,当时和我进去的几个人都因故离职了,我一个人静下心来,跟着我的师傅们(只要比我懂都叫师傅),学这学那,我当时是在电机部,我就学电机工艺,抽空还学设备维修,不懂就问,遭了不少白眼,我坚持不服输,我的手指还被电机叶片打伤过,还好我手抽得快…就这样日复一日,付出总有回报,8个月后我被提升为电机部的班长,后来因为我管理出色,一年后破格提升为电机部主管,工资也比以前多了几干块,因为我出来之前曾暗立誓言,不做出点成绩决不回家,也就没有跟父母亲联系,只是在到广东的第一天打个一次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我已经到了广东,叫他们不要牵挂,而后的一年多时间没有打一个电话或写一封信,而在这一年多时间我父母亲在家急得跳起来,每当看到别人家的的孩子回家,尤其是春节,父母更加思念我,问这个问那个,你们看见过我儿没有,当时父母以为我不在人世了,专门找算命的问我怎么样了,算命的人说这个人还在,而且过得非常好,我当时也不知道,2003年春节我回家了,看见我年迈的父母,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父母也看见我了,跑过来我们紧紧抱在一起痛哭起来,父母并没有责怪我这么久了没有联系家里,只是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但我看见一年多未见的父母,明显老了好多,我哭的更伤心了…再后来,经过这次后,我每年都回家1~2趟,春节必须回去的,不为别的,只为父母团聚,再后来,自己成家立业了,父母给我带小孩,我觉得我这辈子欠得最多的就是父母的恩情,父母在哪,家就在哪,父母百年后,我要随时去看,去跟他们说说悄悄话,故土难移!


潇湘二公子生活随记


一定会想的,因为对于每个人出生长大的地方,在每个人心中都是永远也割舍不掉的,那是我们的根。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我们在干什么,我们会经常想起那个我们长大的地方,那些我们一起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

永远会怀念那浓浓的乡愁!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小时候妈妈给摊的煎饼、是小时候住过的老宅子、是老家得那颗老槐树。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跑的有多远,我们永远都会怀念,都想要回去我们心中那温暖的故乡。



南南生活录


在外漂泊多少年,最终都会落叶归根的,因为您忘不了生您养您的故土,忘不了您充满感情的故乡,外面的城市并不好,我们都只是为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那份责任,那份义务不得以,才会背着行李踏上打工的那般烈车,每个人都带着一颗怀念故土的心,带着一颗思念家人的心,默默的流着心里的那滴思念之泪,从我第一次出去我就不喜欢,我们眼中所谓的那坐城市,在我眼里城市无非就是人多,垃圾更多,空气更无烟瘴气而已吧?没有什么好的,经历过这场疫情之后,我更爱我们的家乡了,更爱这片热土了,所以不论在外漂泊的那颗心,漂泊多久,最后还是会落叶归根的,这就是最真的怀念,最真的感情吧?



大海之声


对呀,叶落归根。在外漂泊的我很想念家乡,想念我的家人,我们一年才回家一次,也就是春节。回家是肯定要回,只是还不到时候,我们的计划是还要再努力拼五六年,把家乡的房子装修好,存了一些自己的养老钱,然后又在深圳申请退休了,我们夫妻俩就一起回家。

父母亲年纪也大了,每次回家都尽量的让他们歇着,家里活都我们几兄妹抢着做完,趁着父母亲现在身体很好,更加要努力工作,再过个7一8年,自己也老了,回家乡照顾父母,让父母亲开心的过好每一天。





明月崩滴崩


都说落叶归根,在外漂泊的你想念家乡吗?还会回去吗?

你好,我是90后创业者陆路爱记录,人生格言是“吃遍八方美食,活得自在有趣。”很高兴解答这个问题。

从毕业以后,目前已在外漂泊9年。

肯定会想念家乡的,我的一位朋友曾向我倾诉,他说大城市,人很多,但是总是会觉得孤独。我也有这种感受,尤其是刚到一个陌生环境,没有一个朋友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和浮萍一样,想到文天祥的“零丁洋里叹零丁”。

我留在家乡的朋友,会时常劝我回去回家,因为他们知道我在外面发展得并不好,每个月拿着不高的工资保护不到四位数的银行存款,家人生病的时候甚至掏不出2万元去看病....

但是,即使我如此想念家乡,即使我在外面过得并不好,我也不会回到家乡发展。家乡是我觉得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却也是一个温床。呆在家乡,我不用尝试去独立,我的家人甚至会给我安排他们觉得好的工作。

家乡的发展是缓慢的,甚至可以说是闭塞的,我想要的生活不是需要有多么精彩,但是也不想要毫无变化,如果我选择回家发展,我的人生似乎是可以看到结局,我的职业也不会有太大突破,甚至我这个人也会变得慢慢得毫无眼界。

这不是在贬低我的家乡,作为一个五线城市下的小小镇,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是会很缓慢的,城市建设没有达到一线城市的标准,镇中心没有新奇有意思的商业中心,只有一家KTV,一家电影院,没有一切可以激发内心创造力的东西。

可以这么说,我愿意回去,但并不愿意定居。

在9年的漂泊的日子里,我已经习惯了城市的节奏生活,但是城市生活也有弊端,他让我一直处于一个快节奏的生活当中。因此我会选择在最想悠闲的时候回到家乡,有句话很是认同,人可以一直保持高效,但偶尔多得半日闲并不可耻,甚至是幸福的。


陆路爱记录


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不经意的想起儿时的点点滴滴,那些欢声笑语,那些无忧无虑,那些青山绿水,还有那些鸟语花香。总会触动我那根思念家乡的心弦。

家乡被埋藏在内心最柔软的那个地方,我是一个在外漂泊的浪子,每每想起,都是满满的回忆。

年纪轻轻的我,为了生计,也可以是说为了那个梦想,在不得不在外拼搏,不论我身在何处,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大山里的家乡。有时间我都会想回去走走看看。

年纪越大思乡之情越浓,待到我老去,落叶归根。



未来与你哦


昨天刚发了一篇文章:心灵的归宿-写给在外拼搏的人们。对这个问题真的是感慨万千。我们一家五口包括我父母现在都在福州,前天老母亲胃不舒服,突然说到:可千万不能出大问题,我不想死在外面。

这句话深深刺痛我的心。我们很多人很早就离开家外出打工或是读书工作,虽然很多时候觉得生活艰难,打拼不易,但是一想到有个家在湖北,心里突然觉得踏实很多。那个家就是我们的根,那里有自己的父母有自己其他亲人,有自己纯真的童年,那个地方就是我心灵的归宿。对于我们在老家生活了一辈子的父母更是如此。他们在老家的时候就算生病也觉得没什么,但是在福州这边,老母亲经常担心自己的身体出大问题,以至于以后回不去老家。这真的是一种落叶归根的情结。父母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舍弃了太多,他们为了我们可以艰难的改变生活方式,但是这落叶归根的情结改不了,这也许就是他们需要我们满足的最后一点愿望。

希望大家能放慢脚步,多陪陪父母,等自己孩子稍微大一点了,赶紧让他们回家,然后常回家看看。世界万物皆有归宿,请还他们一个心灵的归宿。

若有同类人可关注我昨天发表的文章,大家可以交流交流。




风云我辈之漫漫科研路


1.首先我学的是会计专业,在家乡毫无用武之地,必须是省会城市或是较大的城市发展会更好,所以我选择大城市。

2.想念家长谁都想,但是我想的是出人头地或是有所成就在再回去,毕竟学以致用。

3.落叶归根这个词很好,但是不能曲解它的意思,我认为,只有老人家更适合这个话题,我们年轻人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不可以轻言放弃,等到老了可以考虑回归,这样也算是对自己对家人有所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