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心防疫学“加减”作者,希音东听

宅心防疫学“加减”

作者 希音东听




庚子鼠年的春节很冷清。

喜好热闹的中国人大多宅在家里,不拜年、不出行、不聚餐,悄无声息地这样过年可能是第一次。

楼下是一条车马冷落的街道,对面公园里的跑道是红的,节前新装的灯笼是红的,尚未播撒草坪种子的土地被绿网覆盖,难寻人影鸟鸣,在这红红绿绿的世界里,在这即将立春的冬天越发显得冷清。

出了十五过完年。昨天是元宵节,大街上依然人烟罕至,电视台的元宵晚会观众席空无一人,全国确诊病例超过三万逼近四万,疫情尚未结束的迹象。

2003年的非典,病毒来源于果子狸;今天的冠状病毒从哪里来?尚未查明,是蝙蝠?果子狸?亦或是其他野生物,有一点可以肯定,狂捕滥杀,口欲无度,是这场瘟疫的病根。在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少数人贩卖捕杀食用野生动物,带来了眼下多数人心神不宁。

对此,与现实的寂静相反,虚拟世界热闹异常:你在群里说病毒来自某国的阴谋,他在朋友圈里发布病毒扩散到了何方;你推荐一个防疫处方,我播放一个封城视频,你高呼“武汉加油”,我大骂“冠毒滚蛋”……

出于爱国忧民?出于寂寞焦虑?无论出于什么,你的传播声援不仅不能鼓劲,也许还会加大恐慌,无助甚至干扰疫病防控。

假如你是一位白衣天使,病房就是你的战场,救死扶伤就是你的职责;

假如你是一名警察,路口社区就是你的战场,安保就是你的职责。

假如你是一位普通居民,蹲在家里不串门、不传谣言就是你的职责,就是对抗击疫病的最大支持和贡献。

少些谣传,多些捐款捐物;

少些指责,多些理解包容;

各行各业的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支持,

听从国家和人民召唤敢于逆行到防疫最前线就是真正的英雄。



作为一个难得半日闲的人,闷在家里在想一个问题:如何打发接下来不知还要等多久才能结束疫情的时间?

《道德经》里的讲”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在以色列,有一个安息日,这一天最大特点是不能工作。商店、饭店、娱乐场所大都关门谢客,公交车也停运,人们在家中静心祈祷、反思,严禁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唯独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读书。也因此,犹太民族的人口只占世界的0.2%,但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他们却获得了近30%的诺贝尔奖。

在巴厘岛,一年最盛大的节日叫安宁日,这一天也全部停业休息,没有飞机起降,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运行,人们都在家里静坐冥思,不开火,不工作,不看电视,并且禁食,审视自己这一年的不足与成长。并且人们认为,栖息在岛上的恶魔相信人类已经遗弃了这座岛屿,恶魔受到人类的欺骗最终会离开这座死亡之岛。

每临大事有静气,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应该静下来想一想:人类如果还在物欲的道路上狂奔,不知道回头反思自己的行为,恐怕以后遭遇的不仅非典、埃博拉、疯牛病、火灾地震、海啸雪崩。

这次疫情敲响了警钟,给了浮躁纵欲的人和社会出了一道思考题:下一步应该增加什么?应该减去什么?

加减法上过学的应该都会,其中的道理却未必都懂。

普通人都喜欢做加法。钱是挣了又挣,房子是买了一套再买一套,职务是升了又升,荣誉是得了又得贪得无厌,没有止境。这也是人的悲剧之所在,辛辛苦苦挣来了远远超过自身需要的财富,享用的却极其有限,夜眠八尺,日食两升。而且,这些东西死不带去,最后都白白便宜了他人,最典型的就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让清王朝君臣过了几年好日子。

睿智的人会主动做减法。世界首富盖茨,一下子把自己的财富捐献了百分之九十五,这是减财富;范蠡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泛舟五湖,这是减官帽;张子房“革命成功”后,隐居山林,吐纳养生,这是减享乐;季羡林,不当国学大师,拒绝一切高帽,这是减名气;钱钟书,“不吃不明不白的饭,不花不干不净的钱,不见不三不四的人,不说不痛不痒的话”,这是减应酬。凡此种种,非但没有影响他们的生活,还使他们活得更潇洒,更自由,也广获赞誉。

有加有减是人生正途,谁都不可能只加不减。但有的人却逆天而行,从来不肯做减法,也不会做减法,什么都争,什么都想要,锱铢必较,不肯吃一点亏。最后却不得不被命运愚弄,时辰一到,彻底归零。也就是《菜根谭》那句话:“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放手;一条竹杖挑风月,挑到时也要息肩。”

一个人,成长做加法,成熟做减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