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一服装企业“转产”防护服 日产量600件

  


  2月20日,位于历城区王舍人街道的济南宇山风尚服装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山风尚)的生产车间内,40余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加工生产防护服。

  1月28日,该公司临危受命,紧急调借专用设备,改造生产线,培训职工,重造工艺流程,仅用几天的时间,便成功“转型”生产防护服,日产量600件左右。

  紧急调借4台专用设备6天实现防护服生产

20日,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生产防护服。 新时报记者刘玉乐 摄

  2010年成立的宇山风尚,是济南历城区的本土服装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定制西装、风衣、医用服装等产品以及进出口业务。1月28日(大年初四),宇山风尚临危受命,接到历城区防疫指挥部通知,紧急“转产”防护隔离服。“接到通知后,有些犹豫,我们没生产过防护服,原材料从哪进,设备怎么解决,工艺如何改造?”济南宇山风尚服装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远大说,但疫情面前,企业也需承担社会责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刘远大紧急召开协调会,制定方案,向同行济宁一家服装厂调借生产防护服专用设备“五线包缝机”4台,改造生产线,并设计制作服装样板;召回济南本地员工40余人,进行培训,重造工艺流程;向供应商寻求帮助,调运原材料等。2月2日,仅用6天时间,宇山风尚就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实现防护服生产。

  目前,日产量在600件左右。“基本能满足历城区及相关部门的需求量。”刘远大说。

  提高生产标准生产完成立即配送

  2月20日早8点,工人们经过体温测量、登记,酒精消毒手、鞋底,进入生产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除了给员工做好消毒,生产车间每天也会进行两次消杀,确保环境安全。

  从生产服装到生产防护服,看似区别不大,实质大不相同。“最大的区别是工艺通道的不同,防护服有一体衣,不像其他服装可以拼接,对工人技术要求也较高。”刘远大说,“不过我们的员工在关键时刻,都能尽职尽责完成任务。”

  “工作量相比以前要大,有时订单量多,我们都要加班加点。”宇山风尚工场长杨晓霞说,不过大家没有抱怨,都尽力为防疫作些贡献。

  疫情期间,除了对员工的感谢,刘远大也感受到政府、社会各界及供应商的“温暖”。“公司长期合作的温州一供应商,得知我们生产防护服,第一时间将拉链、胶条等防护服部件空运过来,而且不加一分利,原价供应。”刘远大说,疫情面前,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共同战疫。

  采访中,市中区卫健局需要的600件防护服生产完成,宇山风尚的工作人员立即将防护服装车送去。

  目前,该公司剩余的原材料还可生产10000余件防护服。“根据疫情需要,我们随时调整生产。”他说。(新时报记者牛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