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秦州在行动】天水镇:党员干部寒夜坚守不“冻”摇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2月22日讯 乡间的夜晚万籁俱寂。在秦州区天水镇26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的各个路口,却依然灯火通明。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要么站在料峭的寒风中,要么坐在简陋的帐篷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守护着共同的家园。



1月23日,因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需要,天水镇26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即日起实行封闭式管理,重点路口设置人员进出流动管控卡点,24小时不间断值班值守,对进出人员和来往车辆逐一登记,监测所有出入人员体温,劝返外来人员,并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教育引导,确保疫情防控情况“早发现、早报告”,真正做到“不漏一人一车”。天水镇29个党支部立即行动,690多名党员全员上岗,以身作则,积极加入各村关卡值班队伍值守,并认真做好督促指导。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近一个月来,广大党员干部无一请假,无一溜岗,无一怨言,敢于作为,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共抗疫情。



立春后的这几天,夜晚气温骤降至零下10度左右,格外寒冷。但退伍军人,共产党员,青年村村委会主任杨海燕觉得挺习惯。他自豪地说:“以前我可是站过岗的,这不算啥。”晚班的他,匆匆吃完晚饭就赶着去接班。退伍不褪色,脱掉军装他还是个兵,退伍十几年依然保持着优秀的军人作风和军人本色,在部队养成的良好作风,让他不仅很快适应村防疫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而且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他所在的青年村,人口1200多人,返乡打工人员多,排查摸底难度大。正月初一一大早,他就和村党支部书记杨沛亮,兵分两路,各带一路人马,进村入户,地毯式排摸返乡人员,特别是武汉,湖北来的人员。边摸排边宣传疫情防控,耐心解答村民的疑虑,打消他们的恐惧心理,树立打赢疫情阻击战信心。每天又和党支部书记杨沛亮一起,走村串巷,组织人员进行对村内主干道和重点场所进行消毒作业。



无独有偶,杨湾村党支部书记杨思聪也是一名退役几十年的老兵,他说:“我年龄虽然大了,但我们当过兵的人,这点任务还吓不到我们。而且,去给村里的的大爷大妈做思想和宣传工作,正是我的强项”他坚定的说道:“年轻时,我在军营保家卫国,如今即便年老也依然要保护我们村里人的身体健康。”

天水村党支部书记武铠云说:“这个时候,普通群众呆在家里不外出,就是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党员干部呆在家里,就是失职。”疫情防控期间,天水村先后有几个老人去世,村主任李吉民既要参加村里的联防联控,晚上还要值班,他不辞辛苦,主动到这些去世老人的家里,当起大总管,一边安排去世老人的后事,一边劝说前来吊唁的村民不要聚集,既要让老人入土为安,还要做好疫情防控,事无巨细,亲自安排,成天忙着像个陀螺。村委会副主任武文育,家里有事,他交给妻子处理,自己每天在参加值守的同时,还承担着镇敬老院,镇政府、重点站所,镇内主干道的消毒工作,他每天不畏严寒,兑好消毒液,拉着喷雾器和消毒人员,定时开展消毒,从未耽误过一次,忙完又去卡点值守。村民黄丹,虽然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但她主动加入村里的疫情防控,和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户,入户宣传,排查外来人口,造表登记,细心至极。还主动到卡点值守,有时晚班顾不上给孩子做饭,孩子只能热剩饭吃,她说一人平安不算平安,大家平安才是真正的平安。



孙陈村党支部书记孙致武,是全村有名的大孝子,母亲卧病在床,他说老母亲要照顾,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不能马虎。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指挥村里的防疫工作,因为没帐篷,他干脆拉来了自已家里建筑用的架杆,村民骆岁尚拿来凉晒小麦的塑料布,和村上的党员一起,三下五除二就搭好了一个简易的帐篷,并接上自家的电供防控点的值守人员取暖。

董坪村党支部书记董小利,这个在去年自来水入户清零时,自家的樱桃烂在树上,掉在地下,无暇顾及,却每天晚上入户收上水费,第二天早早起床,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去水利局缴费,又去大门水厂拉水管,圆满完成了上水任务。在疫情发生后,他和党支部副书记董记忠等两委一班人立即行动,封堵路口,设立卡点,保护村民安危,他说:“我们是党员,觉悟就应该比普通村民高,我们村在省道306线旁,出口多,来往车辆多,来往人员复杂,大家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守好卡,值好班的同时,还要加强巡逻。”



……

这样的事在天水镇多的不胜枚举,纯朴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奋战在抗“疫”一线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践行着自己的信仰。

天水镇党委书记郑明说:“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和党员的表率作用,全面展示了天水镇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我们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有党组织在,就有全镇人民的健康安全在。”(编辑 辛智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