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害怕死亡吗?

霹雳小雷神


老人都会害怕死亡,这来自于人类天生的死亡焦虑,其实很正常。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各种生理机能开始出现衰退,比如各个感觉器官不如年轻时灵敏、运动器官老化等,各种疾病随之而来。另外思维逐渐变得缓慢而固执不易变通,导致老年人对于外界事物的变化不容易接受和跟随,出现明显的与外界脱节的体验……于是对于死亡的担心自然而然。

但是,自然的进程就是这样,一定是不断的发展而不是停滞的,人类这个族群就是不断的死亡和不断的新生更迭的结果。所以,害怕死亡是正常的,但害怕其实没有用,不如接受终将死亡这个结果,而把精力放在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活得更精彩。


国庆节咿呀


分享一下我的一个亲身经历:

我爸爸去年癌症走了,不过在他最后一个星期,他才知道自己得了这种绝症。当你最后告诉他,他得的是绝症的时候,他的那个眼神我至今都忘不了[流泪][流泪][流泪]。那一刻我才明白了,原来在我心里这么坚强的父亲,流漏出的那种恐惧害怕的表情,是人都怕死。不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在死亡面前都一样的。


喜欢科比的奶茶店主


不害怕死亡,我害怕死又不死活又不活,得个痛得嗷嗷叫的怪病。我又害怕那个医生的眼睛和皮笑肉不笑的鬼脸。医生坐在办公室里眼睛瞄着窗外,看见有病人进来马上脸带暗笑上前接着左右观看,象看怪物一个样。你要是没带钱回家吧他就灰心丧气,两手对后屁一背回他的安乐椅去了。


水王龙子


老人害怕死亡吗?

我的答案是,绝大多数老人,面对死亡都是会害怕的,只是不同的人处在面对死亡的不同阶段。一般而言,人们在面对死亡会有以下阶段反应:

第一个阶段的反应是震惊。病人对听到“死亡宣判的”的普遍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

第二个阶段病人开始拒绝这个事实。常常会听到“这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这样的陈述。

第三个阶段就是气愤。这种气氛往往是针对上帝、大自然、老天爷或者运气等。这个时候家属要理解,因为这个时候的愤怒也往往会因为某一问题发泄在家属身上。

第四个阶段是讨价还价。病人往往希望上帝能够延长他们的生命周期,常常许愿以改变某种行为为代价。

第五个阶段是感到悲伤。这个时期经历的时间最长。这个时候的病人主要特征是深度的沮丧、抑郁和脾气改变。这个时期延续的时间最长。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接受。一旦这个阶段到达,病人往往尽可能的完成未达成的夙愿。在心理上他们已经平静,并且不再恐惧死亡。





叩扉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将要必死无疑时,他的内心会怎么变化呢?心理学家库伯勒-罗丝了一个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当人们面对死亡和无法避免的灾难过程中时,会有哪些心理变化。

第一阶段:否认

许多人当得知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否认,产生不同程度的否认情绪,会在心里想:不,这不可能。

这并不是所谓的自我安慰或自我欺骗,而是人类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它的意义在于,让你不至于被打到,比如在面临猛兽袭击时,你总是会认为你还有一线生机,从而你还会有反抗的勇气(可以让你体面的吃掉)。

第二阶段:愤怒

欺骗毕竟是欺骗,当最初的否认无济于事,愤怒、狂燥、嫉妒、怨恨之情便开始出现,你会变得不可理喻,难以接近。当然,这也是多年进化而来形成,当你愤怒狂躁时,往往更容易从危险环境中活下来。现在的话,你愤怒更多是由于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无法充分享受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等。

第三阶段:交涉

所谓交涉,是指和自己进行交易,比如给自己在左后的时间内定一个计划,实现一桩心愿、完成一件自我的承诺。

其根本是一种心理安慰措施,试图用某种有意义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舒缓内心的压力。

第四阶段: 抑郁

欺骗总会总结,缓解并不能消除矛盾,当你内心的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你就会产生抑郁。你所有的情绪都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和焦虑,对人生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悲伤与失落。

第五阶段:接受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进入这个阶段。只有少部分人,最后终于看开了,进入到对死亡即不感沮丧又不感愤怒的阶段,这时候,不再惋惜自己将失去精彩的人生美景,而是开始默默守候离去的那一刻,睡眠也不再是为了逃避现实或是病痛折磨间隙的短暂休息,这一阶段的睡眠变得象婴儿一样单纯,对一切事物都不再有任何兴趣,重新找到了安宁。

注意,上述阶段并不是线性发展的,比如,很多人到临死前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一直停留在第一或者第二阶段,而有些哲人在一开始进入了第五阶段,接受了这个事实

(转)


思无邪随笔


世间万物有生既有死,自然的规律,生命的法则。说到对死亡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
人世间的生物对生命都很珍惜,就连蝼蚁尚且贪生 ,何况我们人类呢!而老人们面对死亡的态度,确是由他本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理解能力和心态所决定的。我国著名的女学者杨绛先生,在百岁时拟文:“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先生知识渊博,面对人生的结局如回家般的淡定与从容,何惧之有!我们常人,没有大先生那般的睿智,自认为生活在幸福快乐的物欲中,就舍不得丢弃这一切,渴望自己还要持续享受这美好人生,所以对死亡既会产生莫名的恐惧。祈求长命百岁,可又谈何容易!而老人有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也会对死亡毫不畏惧。病榻之中所承受的痛苦、孤寂、无奈等等,会使老人产生渴望“回家”的想法,希望早日得到解脱。可有时却不是如心所愿的。人生本是一场空,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看淡人生,才会看淡名利,看淡名利,才知道人生该珍惜什么!

羊拨弦


人都会害怕死亡的,不管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

我们从生出来的那天开始,就在一步步朝着死亡前进。这是规律,任何人无法抗拒和逆转。

但是,这个是道理。道理的部分大家都知道,理智上也都接受。只是,人的潜意识可不是这样。在人的潜意识中,对于未知的世界,总会有很大的恐惧。死亡,是所有人所不知道的领域。所以,每个人到了某个年龄,理智上知道日子不多了,就会逐渐产生一些恐惧,哪怕理智上完全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面对死亡,恐惧是所有人的共性,而不仅仅是老年人所独有。


合一教育吴锋老师


怕不怕死,我觉得跟年龄也没有绝对的关系!关键是有没有活明白,我们真应该问问自己,我还是我自己吗?是不是早已活成别人眼中和嘴里的你了呢?湖南卫视支持人汪涵曾经采访过作家韩寒,他说你这么年轻就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我非常敬佩你,韩寒笑了笑说,我的职业是赛车手,写作只是我的爱好,汪涵说你从事这么危险的职业,你难道不怕出事吗?韩寒笑了笑说,我从来不做别人认为应该做的事,我只追求我的生命无憾的活着!我们问一问自己,到今天为止还有多少的遗憾没有完成?有多少遗憾就有多怕死!


青少年心智领域创作者


认识一个女性,算半老吧!抑郁症患者,她自杀三次被救回来了。她轻松地说“我是不怕死的~”,丝毫没有曾经的三次经历畏惧感。大家解释解释看看…


13162574061


死亡人人怕,除非是人渣

命是天注定,事事靠人应

善恶在自己,存亡无须虑

万事有人做,阎王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