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的3个阶段,都给了这个男人

我只对你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你相信我所告诉你的一切,请你相信我所说的一切,这是我对你唯一的请求。

一个女人从13岁的时候就开始爱上了这个男人,然而这个男人却一无所知。这封信交给他,她希望这个男人能够明白,她有多爱他。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由徐静蕾导演,保利华亿投资,主演徐静蕾、姜文、黄觉等。2005年3月4日上映。该片获得了2004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金贝壳奖和第二十五届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该影片讲述了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没有署名。但这封信却讲述了一个缠绵而又凄凉的悲伤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就是这位收信者,这位故事的女主人公就是这位写信者。只不过,当她写完这封信之后,就走了。故事的女主人公爱的那么卑微,爱的那么小心翼翼,她对男人爱了3次,而这3次也是她的一生。

第一次爱你:童年对你崇拜的爱

对门的邻居搬走了,听说要新搬来一位作家。这个13岁的小女孩对此充满了好奇,她在想:这位作家会不会是一位胡子花白的老爷爷?然而不是的。

在这位作家还没有到来的时候,管家已经在开始装修屋子了,所有的家具、书籍也都已经搬过来了。这个13岁的小女孩看到门口停放着这么多的马车,那一本本厚厚的漂亮的书籍让小女孩羡慕不已。

小女孩自己也有书,但加在一起也就十来本,而且还是用普通的纸做的,但小女孩爱若成宝。由此可见,小女孩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爱看书的女孩。只不过家里穷,并没有几本书,她内心是羡慕这位作家所拥有的一切,她也想要。

作家刚刚搬来的那3天,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小女孩多么也想进去看一看啊!可是她深深的明白,自己没有那个资格。

后来无意,小女孩从家往出跑的时候,撞上了那位作家。她抬头望着作家,就这么一秒,她知道,她已经深深地爱上这位作家了,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仅仅只有13岁的小女孩爱上了一个中年男人。

令小女孩童年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有一次她看见作家的管家出来收被子,她跑过去说:“我来帮你吧!”那次,她终于有了机会走进作家的屋子里,感受到作家的气息,闻着作家留下来的烟味儿。

对,没错。这个小女孩贪恋这样的感觉,她喜欢这样的感觉,她想被那位作家抱着,那是小女孩的梦想,小女孩认为作家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越是缺爱的女性,就越是渴望得到爱。可她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他们只能将这份爱深深的埋藏在心里,不被发现,把这份爱作为唯一的精神寄托。

放到现在来说,小女孩的这种爱是懵懂的爱,也是最无知的爱。正是青少年处于青春期的状态,对帅气一点,迷人一点的男性都会充满幻想。同时,影片中的小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爸爸,所以她更加渴望能得到像爸爸一样疼爱自己的男人。

第二次爱你:想和你共度余生

6年后,这个小女孩长大了,为了再一次来到作家身边,她努力考上了北平师范学院,她又再一次回到了以前的小屋,和作家相对面。

她喜欢这种感觉,她觉得只有这样,才算是一直陪伴着作家,不然她整个人都会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而这一次,这个作家发现了她,他们之间还有了一个孩子。

可作家因为有事,说要离开一段时间。她就这么一直等啊等,终于等到了作家回来了,但发现这位作家竟已经忘记了她。作家的身边又开始陆陆续续的不断更换女朋友,这使她很伤心。

她发现自己竟然怀了作家的孩子,于是她终于决定离开北平。她能够感受到肚子里的孩子在动,那孩子对她的陪伴,就好像是作家对她的陪伴似的,她把她的未来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她这一生都在为孩子而活,为作家而活。她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她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她只是觉得,能够和作家在一起,陪伴着作家,就足够了。

她甚至把作家的所有书籍都买了回来,就只是为了看到作家的名字。她得不到作家,却拥有了作家给与她的孩子。

这个女人,也爱而痴狂,为爱而迷失自己,为爱而卑微。她曾经也憧憬爱,她也希望那个作家可以像那天晚上一样的永远的抱着她,可终究只是她的幻想,从来都没有实现。

可若是当初她能勇敢一点呢?或许也不会是现在这样的结局,或许那位作家会真的爱上她,或许那位作家会在心里会深深的记住她。可是她没有说,她也许是不敢,也许是自卑,也许是爱的太卑微了。可越是卑微的爱,就越是没有结果。

张小娴说过:“一个男人,泥足深陷地爱上一个不爱他的女人注定要放弃自尊。反过来女人亦相同,一个女人,死心塌地的爱上一个不爱她的男人注定被沦为悲剧!”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爱的太卑微终究是没有结果的爱。

第三次爱你:我不甘心你看不到我的存在

为了生存,为了带孩子,为了养孩子,为了给孩子好的生活条件,她只能周旋于所有男人之间,靠这个来赚钱,来给儿子提供好的物质生活条件。

后来,在一次上流社会的舞会中,这个女人又再一次见到了这位作家,可这位作家早已将她忘得一干二净,毕竟她现在的打扮时髦了不少,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小女生了。

他们又再一次在一起了,可也只是一晚而已。在她眼里,只要作家随时找她,她都会随时在。哪怕是死了,也会从坟墓中爬出来。只因这份爱,太热情似火,太难以忘怀。

作家只把她当做风花雪月的女子,还偷偷给她口袋中塞钱,可她,早已经不屑。她对作家,是真的爱,而不是为了钱,只可惜作家不懂。

后来,她死了,因为孩子生病了,终究还是没撑过去。可是,孩子是她唯一的寄托,唯一对爱的寄托,她曾说:“不想考虑未来,只考虑当下。”她的未来,除了作家,她谁都不想要。

她没有了孩子,什么都没有了。好像一切又回归到了原点,她依旧是那个孤单的女人。对作家爱了一生,却得不到半点回应。她累了,是真的累了。她对作家的心,其实也伤透了。

她曾企图要作家送她一支白玫瑰,想试着勾起作家的回忆,可作家依然没有想起她。作家只把她当做了风花雪月的女子,她无奈,却一直未开口。

因为她知道作家不爱她,开口没有任何的意义,同时,她骨子里的自卑也导致她无法开口。

她其实不明白,自己曾经缺失的爱,如今加倍补给孩子,未来孩子在婚姻方面,也会出现大问题,这是原生家庭所带来的悲哀,可惜的是,孩子活到8岁就走了。

我不敢向你开口,因为我怕我一开口,你会拒绝我;我怕我一开口,会更加的失落;我怕我一开口,会失去我所强撑的自尊心。

就是这么一个女人,从13岁开始,从童年开始,就已经深深陷入到对作家的爱。她这一生,终究没有朋友,没有爱人,只有孩子。她唯一活下去的寄托,就是她的孩子。

可为什么她这一生都活的如此悲凉呢?

1 原生家庭

这个女人,在很早的时候便没有了父亲。渴望父亲那种爱,渴望有人宠,有人疼的感觉。可这些,如果没人能给与她,那她会把这一切都藏起来,因为她自尊心太强烈。

所以她这一生都没能说出口,直到她死了,她才愿意开口。她想保留那最后一份神秘,她和那位作家明明有过两次亲密接触,可她就偏偏不愿意说出口。

2 人生没有定位

她这一生都活在爱作家的世界中,那种幻想的世界。她没有清晰的定位,从来没想过以后要做什么?就这么一直爱啊爱的,爱的那么卑微,爱的那么可怜。

这条路是她自己选择的,没有定位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悲哀的,是可怜的。她把自己活在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当中,一生都在追求爱,却总是得不到爱。

3 不够勇敢

假如她当时能够勇敢一点呢?假如她当时不自卑呢?假如她当时勇敢去追求爱呢?那么一切的生活都将会改变,可是她没有,她缺乏勇气,她不敢。

就是她骨子里的自卑,在当下那个年代,她高攀不起,她只能将这份爱埋藏在心中。尽管,她看着作家每天风花雪月,但她却不敢向前迈进一步。

写在最后

这是一段凄凉悲伤的爱情,是不图回报的爱情,是一段自以为是的爱情。女人用自己所谓的爱去爱这个作家,可作家的真正精神世界这个女人明白吗?

一段平等的爱情,注定是你我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包容,才能共同走在最后。在那个年代,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也注定是无法走在一起的。

不平等的爱,卑微到了尘埃,是那么的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