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积点口德吧!菜农、果农不易,不要造谣农产品了

农产品谣言在我国近年来一直没有消停过,尤其到了蔬菜瓜果上市的季节,

西瓜有毒、橘子有虫、樱桃带病、葡萄抹了避孕药、蒜薹浸甲醛防腐剂等网络谣言,给菜农、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了某一地区农产品滞销!


1、蒜薹使用甲醛防腐剂


去年在朋友圈疯传的视频,疑似把蒜薹使用甲醛溶液和防腐剂保鲜,未经求证的视频,在朋友圈疯传,弄得大家人心惶惶,配上一句耸人听闻的文案,就能让种植蒜薹的农户几个月翻不了身。

可事实是在5月蒜苔收获的季节,蒜苔收获后、入库贮藏前的处理,用来蘸蒜苔的乳白色液体是一种蒜苔保鲜剂乳液,其主要成分是咪鲜胺,可有效抑制蒜苔贮藏期霉变、老化,结合冷库贮藏可使蒜苔的贮藏期延长至8个月以上。

但是这则视频谣言流出后,心中都抱着害怕万一的想法,在买菜的时候都默默的没有买蒜薹!

2、毒西瓜谣言


去年4月海南万宁的黑美人毒西瓜事件发生后,整个海南的西瓜基本全烂在了地里。整个夏季都没回暖,无数的瓜农躺枪。



还有一直流传的“漂亮好吃的西瓜都是被打针的”,西瓜又红又甜是打针注射激素后的样子……



其实西瓜注射起来是很困难的,而且极易腐烂也无法扩散,像谣传那样是根本不能做到的!


3、草莓含乙草胺致癌


一篇“草莓含乙草胺残留或致癌”的不实报道也是引起消费者的巨大恐慌。事件发生后,北京、辽宁、江苏、湖南、陕西等草莓主产地相继对当地草莓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均无乙草胺残留。



但报道一出,草莓全部价格下跌4成以上,莓农损失惨重,有些种植户直接拔了草莓苗。


4、香瓜打了“甜蜜素”


2018年7月,有媒体曝光称,黑龙江香瓜主产区绥化市兰西县一些瓜农为了增加香瓜的甜度,会给正在生长期的香瓜喷洒疑似“甜蜜素”的“增甜剂”。部分媒体恶意传播不实消息,引发网民对蔬果农产品用药安全问题的担心。事件直接造成当地香瓜滞销!



其实喷施的所谓“增甜剂”实质上是一种水溶性高钾叶面肥料,并非报道中所说的“甜蜜素”。


5、“毒中之王” 空心菜


“蔬菜‘毒中之王’”的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让很多人开始惶惶不安并纠结要不要继续吃空心菜。



然而实际对五种蔬菜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空心菜也绝非“最毒而不能食用”。


6、葡萄抹上避孕药


有人声称无籽葡萄是用避孕药培育的,孩子吃了会绝育!这一谣言让人对无籽葡萄望而却步!



其实无籽葡萄分为两种,一是天然无种子的葡萄,另一种则是进行无核化栽培获得的葡萄。去过药店的人都知道避孕药的价格很高,如果用避孕药种葡萄那不亏死啦。


7、“蛆橘事件”致使全国柑橘滞销


原本仅仅是四川省旺苍县境内发生了一起柑橘大实蝇疫情,但一传十十传百后,变成了这样的一则消息:“转告家人、同学、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四川广元的橘子,剥皮后的白须上发现蛆虫,四川已经卖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



由于网上到处转发、转载,全国多地的柑橘严重滞销。在湖北,损失达到15亿元;北京批发市场上的柑橘价格低至每斤1元以下;在山东,商贩为了证明柑橘无虫天天吃柑橘“示众”。


农产品谣言还有很多,如“柿子有毒”吃柿子胃穿孔,“不明液体浸泡过的香蕉有毒”,黄瓜沾了“避孕药”保鲜等等,比起真相揭示,人们从来都是更喜欢谣言的。



这些谣言一出,被害最惨的往往是农民,而不是所谓消费者。


造谣者要承担法律责任


2017年,山东一果农造谣临沂蜜桃用防腐剂被抓判刑!


7月17日某果农在卖桃期间,应客户的要求用高压水枪向蜜桃喷洒清水用来降温,被他人拍摄视频撒发在朋友圈,造谣说临沂运往沈阳的蜜桃喷洒了防腐剂,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导致当地蜜桃滞销,价格暴跌,严重损害了桃农的利益。



蒙阴县公安局通过走访周围群众,排查附近监控,锁定车辆车辆等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并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国因制造传播网络谣言涉嫌损害商品名誉罪,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现被依法刑事拘留。


而根据刑法第221条与第231条的规定,损害商品名誉罪将被处2年以下有期徙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