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孔融小时候让梨,长大以后怎样了?

踏雪无痕寻梅的猫


鲁国孔融(字文举),广陵陈琳(字孔璋),山阳王粲(字仲宣),北海徐干(字伟长),陈留阮瑀(字元瑜),汝南应玚(字德琏),东平刘桢(字公干)。

要说里面名声最显赫的,当然是孔子的20世孙——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基本已经老幼皆知,但很多人只知道孔融的开始,却不知道孔融的结局,当初让梨的那个男孩儿,后来结局如何呢?

孔融的家世就不用再赘述了,在古代,这种名门望族生就是富贵之命,孔融从小接触的就是贵族文化,混的也是上层圈子。

孔融

本来以文见长的孔融,如果生活在盛世,就是一位文学大师,干的也是文人墨客干的事情,然而孔融生活在汉末乱世,也就干了一些和他特长不相关的事情。

董卓祸乱京师的时候,孔融正在朝廷做官,他看不惯董卓的所作所为,据理力争,让董卓大为光火,但又不敢拿孔融这等名士、儒教的象征怎么样,于是给他安排了一个苦差事,让他到黄巾起义的重灾区——青州去做北海国相,这无疑是秀才遇到兵啊。

果然,孔融到了北海虽然把政务搞得有声有色,但还是被黄巾军给包围了。还好他平时善待了一个穷困的老太太,老太太的儿子在关键时刻单枪匹马杀出重围去向刘备求救,这样才解了北海之围,不然孔融早就死在了这次兵灾中。而单枪匹马去搬救兵的那个少年,就是东吴后来的“双子星”——太史慈。

太史慈

孔融的厄运还没完,诸侯争霸期间,自成一派的孔融又受到了袁绍的攻击,妻儿老小全被袁绍抓了,自己勉强逃了出来。不过袁绍也不敢加害孔融的家人。

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都后,为了笼络天下士子的心,将孔融征召到朝廷做官,孔融成了汉室的一面旗帜,但他只忠于汉献帝,满口的忠君爱国,口诛笔伐,让有政治野心的曹操很头痛。

孔融威望极高,提拔了很多人才,随时家里面都是宾客满堂,高谈阔论,这为孔融的最终落难埋下了伏笔。

曹操在出征荆州前,越来越觉得孔融是个隐患,包括荀彧也是,于是就给孔融罗织罪名,诬陷诽谤,将其处死,并株连全家。

孔融之死

孔融被捕的时候,他才7岁大的女儿又创造了一段历史佳话。当时她和9岁大的哥哥正在下棋,听到父亲被捕的消息,居然不为所动,旁若无人的继续下棋。旁人问她为什么不害怕,她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旁人又端肉汤给他们喝,女孩儿不喝,她说“都要死了,喝肉汤还有什么意义呢?”果然,不久曹操的士兵就将他们拘捕了,女孩儿面不改色的引颈就戮。





友友518


在三国时代,孔融是一个很有名的人,除了传说中的让梨故事,还有很多事情,足以令大家敬佩。孔融,字文举,山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父亲孔宙,曾为泰山都尉,有一个哥哥叫孔褒。孔文举很小的时候就是个神童,十岁之时随父亲进入京城洛阳。在当时,洛阳的著名名士河南尹李膺经常闭门谢客,并且扬言,不是当今的名士大儒,休想进我李家的大门。才十岁的孔融很不服气,就只身去拜访。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前去京师拜访当时的名士李膺。名士可不是随便见的,孔融直接对李膺的门人说自己与李膺是世交,要求见李膺。当门人将孔融带到李膺面前时,李膺询问他祖上是否是世交。孔融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们的祖先孔子和老子可是好友啊!在场的人无不觉得小孔融很机智。这个故事还没有完,太中大夫陈来晚了,旁人就把孔融机智的表现告诉了他。不以为然的陈韪却认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听了,立马回击说“按你这么说,你小时候也一定很聪明了”,巧妙地讽刺了陈炜。

孔融的聪明,现在叫高智商。用现代管理学理论分析,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智商的作用只占百分之二十,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情商部分,这后一块占了百分之八十。那么走在仕途上的孔融,就恰恰是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人。

孔融不会与上司相处。最初他在司徒杨赐府上做属员。河南尹何进要晋升为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自己的帖子去拜见何进,以示祝贺。可能当时溜须拜贺何进的人比较多,门人没能立即给孔融通报,孔融便一气之下从门人手里夺回贴子,返还杨赐府,事儿办砸了,赌气自责几句,竟扬长而去。就这样随便炒了上司的鱿鱼。

后来孔融为曹操卖命,却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甚至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认为曹操无论在学识还是能力上都比不上自己。当别人提出想法时,孔融总能想出各种理由反驳,还自以为自己考虑全面,能从他人看不到的角度想问题,久而久之别人都觉得他是故意在抬杠,很是招人厌。而且孔融喜欢在家里大摆筵席招待文人墨客,引起了曹操的怀疑。恰好此时有人诬告孔融,曹操借此机会将孔融及其家人全部杀害了。孔融如此自命不凡的人,最后却连个给他收尸的都没有,实在是可悲。



御前带刀侍卫


孩子的世界里有多少的概念,如果总是一味把好的多的给别人,这样孩子的自我价值观会被讨好别人所迷惑,不容易有幸福的人生观。

可以分享,但前提是我手里有两份或者三份,如果只有一份可以选择不分享给他人,如果两份可以选择多的那份留给自己,因为一个人的本性里该有对自己的好多一点!这是一种自信,也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因为在我小的时候,我的个人物品总是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我妈直接从我手里拿走给亲戚家来的小孩,我比他大三岁,这可能是大人的理解!

当我发现我的小物件不见时问我妈,我妈直接一句给亲戚家了,我说我还用又不是不用了!我妈能说我想给人家类!那时我上小学。

后来我总觉得自己很卑微,不配拥有什么,甚至会怀疑自己是捡回去的孩子…

其实很小的事情,但是在孩子身上就像小树身上刻的痕迹———



恩睿


在三国时代,孔融是一个很有名的人,除了传说中的让梨故事,还有很多事情,足以令大家敬佩。孔融,字文举,山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父亲孔宙,曾为泰山都尉,有一个哥哥叫孔褒。孔文举很小的时候就是个神童,十岁之时随父亲进入京城洛阳。在当时,洛阳的著名名士河南尹李膺经常闭门谢客,并且扬言,不是当今的名士大儒,休想进我李家的大门。才十岁的孔融很不服气,就只身去拜访。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前去京师拜访当时的名士李膺。名士可不是随便见的,孔融直接对李膺的门人说自己与李膺是世交,要求见李膺。当门人将孔融带到李膺面前时,李膺询问他祖上是否是世交。孔融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们的祖先孔子和老子可是好友啊!在场的人无不觉得小孔融很机智。这个故事还没有完,太中大夫陈来晚了,旁人就把孔融机智的表现告诉了他。不以为然的陈韪却认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听了,立马回击说“按你这么说,你小时候也一定很聪明了”,巧妙地讽刺了陈炜。

孔融的聪明,现在叫高智商。用现代管理学理论分析,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智商的作用只占百分之二十,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情商部分,这后一块占了百分之八十。那么走在仕途上的孔融,就恰恰是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人。

孔融不会与上司相处。最初他在司徒杨赐府上做属员。河南尹何进要晋升为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自己的帖子去拜见何进,以示祝贺。可能当时溜须拜贺何进的人比较多,门人没能立即给孔融通报,孔融便一气之下从门人手里夺回贴子,返还杨赐府,事儿办砸了,赌气自责几句,竟扬长而去。就这样随便炒了上司的鱿鱼。

后来孔融为曹操卖命,却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甚至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认为曹操无论在学识还是能力上都比不上自己。当别人提出想法时,孔融总能想出各种理由反驳,还自以为自己考虑全面,能从他人看不到的角度想问题,久而久之别人都觉得他是故意在抬杠,很是招人厌。而且孔融喜欢在家里大摆筵席招待文人墨客,引起了曹操的怀疑。恰好此时有人诬告孔融,曹操借此机会将孔融及其家人全部杀害了。孔融如此自命不凡的人,最后却连个给他收尸的都没有,实在是可悲。


诗雨花魂


长大后的孔融也做了一系列奇葩的事情,都看似高尚,实则荒诞。当然最后也因为他们不低调惹来了杀身之祸。

一门之争

孔融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被追捕躲在了孔家,后来事发,孔褒被牵连。孔融地哭着喊着要跑去顶罪,结果导致孔褒被杀,孔融身名大振。正常方法,应该私下去疏通,搭救哥哥。孔融却来了个,大义灭亲,踩着哥哥的命,壮自己的声誉。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

孔融的父亲孔宙死了,孔融据说哭到站不起来,孝顺之心人尽皆知。谁知,一次炒作还不够,父亲死了没多久,又发表了离经叛道的言论。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说什么,父亲对于子女,没有恩情,子女只不过是父母激情之时,情欲的产物。还说子女对于母亲也一样,就是如同物体从瓶子里拿出来一样。

现在听起来,也有点不堪入耳。孔融还真是为了炒作自己高明,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过他后来的行为也是这位的,袁绍军队围困青州的时候,他把妻儿丢下自己跑了,以至于妻儿殉难。

讲曹丕八卦,吐槽曹操,惹祸身死

不得不说,孔融为了出名,也是个碰瓷的高手,而且可着曹操碰。不仅公事上与曹操对着干,显示自己的不同意见。还时不是写文章讽刺曹操。甚至对人家家人人身攻击。说曹丕娶了袁熙的遗孀甄洛,堪比武王就把妲己赐给周公,还说儿子如此,老子又能好到哪去。

曹操实在不堪其扰,收集了孔融的,狂妄自大、不忠不孝的证据,置孔融于死地而后快。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个四岁让梨的孔融,一点影子都没有了,更多的只有沽名钓誉,恶意炒作,最终也害了自己和家人。


艺文杂记


毁童年啊,小时候的孔融让梨教育多少小朋友,但后来的孔融就是作死了。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四岁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好奇地问他:"别你怎么不自己分最大的呢?孔融说到:"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

孔融的作死之路从七岁那年开始,大致说来就是一个逃犯逃到他们家然后孔融开门收留了他,结果有人追了过来说他们家包庇逃犯,孔融大义凛然的站出来承担责任,但是那些人觉得孔融太小了不可信,于是抓了他哥哥并且杀死了。 第一步 坑死了那个当年吃了个大梨子的哥哥。

第二步坑死全家,孔融后来也是一个学霸,成为地方上的一代名士。后来孔融投靠曹操效力,孔融这人一点不谦虚,甚至有点瞧不起我们的曹总。当别的文人或者曹操提出什么想法的时候,孔融总是找其他理由反驳他们。在孔融看来,他觉得显示了他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孔融还喜欢在家里宴请文人名士什么的,引起了曹操的猜疑。曹操就让手下将孔融和家人杀掉了。而孔融死掉后,也没有人愿意或者敢去收尸。

一代"教育大师"孔融,就用自己的低情商作死了自己。


大东聊趣史


您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很多长辈会给下一辈讲的一个故事,小小的孔融懂事,聪明,竟然懂得怎样去孝顺,这个典故也成了很多的父辈让孩子去学习的一个例子。都会后所孔融那么小就懂得分享,孝顺,你都这么大了,也要学习孔融。特别是现在的孩子,独生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但是长大后但的孔融做了什么,我们的父母不会告诉你,那么小编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看完之后不仅大吃一惊,小时候的一个让梨的举动能让世人学习至今,但是长大后的孔融做却让家人跟着一起砍头

孔融小时候喜欢读书,长大后做了官。后来回家祭祀的时候他让百姓们都哭泣,可是不是自己的亲人又怎能哭的伤心呢,于是孔融就把其中一个哭得不伤心的百姓给杀了,这样以来百姓们吓得都哭起来,此事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但是没有人敢站出来。

再后来孔融在曹操手下效力,但是孔融觉得学识渊博没有人比他有能力,甚至连曹操也不放在眼里。很多的官员和曹操商议的时候他总是找理由提出一些异议,他觉得这样可以彰显他的能力,但是曹操是个多疑的人,曹操认为孔融就是故意找事。孔融喜欢在家里宴请文人名士,这更是让曹操更加的猜疑。恰好这个时候有人来诬告他,曹操就让手下将孔融和家人都杀掉了。在孔融死后,甚至没有人愿意去收尸。

小编在这里想说,虽然他“孔融让梨”的故事,是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学习他的精神,但是他目中无人,对待百姓的事,这也是父辈为什么不愿意告诉孩子们的,孔融长大后究竟干了些什么,就是因为他长大后没有干些好的事情,所以父辈们只是用他小时候的故事来让我们学习。各位网友有什么看法?





WestSlope


前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长大后发展的不怎么样,能力不够,一家老小都他害死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这小孩子从小挺聪明懂事,别人看他取梨都拿小的,问为什么这样?他不说是因为自己礼让,而说“我人小,所以吃小的”(小儿,法当取小者)。小孩子不仅乖,而且很会说话。


但是孔融后来发展的不怎么样,可以说没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而且把家都败掉了,连累了家里人。史书上说他“才疏意广,迄无成功”。主要的原因就是,孔融的情商很低,经常得罪人,而且见识也并不深刻,办不了实事。


东汉末年的三个权臣,大将军何进,相国董卓,还有曹操,孔融都得罪了。

首先是大将军何进,当时孔融在司徒杨赐手下做官,何进升大将军后,杨赐叫孔融去祝贺何进,因为门房通报不及时,孔融觉得受到了慢待,拿回名帖走人了,脾气很大。当时何进手下都有人要去砍他了。后来何进被劝下,不跟孔融计较。但是孔融这种做法,其实就已经预示他后来的结局了。


孔融得罪了何进,后来董卓进京,孔融也一直唱反调,董卓很想灭了孔融,于是借刀杀人,让人安排他到黄巾起义最严重的北海国去做国相,其实是想借农民军的刀杀了孔融。当然,孔融唱反调,说明他还是很忠君的,只是不懂得变通,没有司徒王允那样的手段。

后来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都,孔融当时在外地已经混不下去了,就到了许都,做了个官,最后跟曹操又闹不和,经常讽刺曹操,不知轻重,比如,曹操打下冀州,因为把袁熙的老婆甄氏赐给了儿子曹丕,孔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也是个很喜欢历史文学的人,以为孔融学问多,里面有什么典故,还特意去请教孔融,结果孔融说,以今日之事看,应该是这么回事。曹操听了估计会气死,因为曹操也是个很有脾气的人。曹操一开始还得忍着,后来因为权力越来越大,孔融一来是个忠于汉室的人,二来也看曹操不顺眼,更加经常与曹操抬杠,最终曹操不能忍受,唆使下面的人罗织罪状,把孔融杀了,连他的妻子孩子都杀了。

以上说的还是孔融的情商低,经常得罪人,做事没有轻重,最后死于非命,连累家人。从他得罪大将军何进,差点被刺杀,就看出以后的结局了。


现在说孔融的能力。

孔融的能力很LOW,董卓把他派到北海国做国相,就是想借当地严重的农民起义,灭了孔融,孔融也的确没有让董卓失望,一到任上,就吃败仗。“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贼张饶等群辈二十万众从冀州还,融逆击,为饶所败”,后来黄巾军又来攻城,孔融还是靠着太史慈请来了刘备的救兵才得以解围 。

后来孔融跟袁绍干架,“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可以说是很搞笑了。还以为他能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结果却是自己大败,家眷都被敌人俘虏了。可以说是笑柄了。难怪被称作“意广才疏,迄无成功“。


孔融没什么办事能力,也就罢了,他的判断力也不行。袁曹官渡之战前夕,由于袁绍的实力很强,孔融对战事的判断是,袁绍很牛,打不过。少府孔融谓彧曰:“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为其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而面对同样的局面,郭嘉能提出十胜十败论,荀彧也认为袁绍不足惧。孔融的判断力这么差,更让曹操觉得这种人没什么价值了。


孔融小的时候其实是很聪明的,口才很好,除了让梨的故事,他还有一个拜访大臣李膺的故事,他说跟李膺是世交,得以让门房引见,李膺问我怎么不知道有你这个世交,孔融说他是孔子的后代,李膺是老子的后代,孔子曾经拜老子为师,所以是世交。当时在场的大人都很惊奇,有个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优秀。结果孔融当场回应"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然而孔融的结局,的确印证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说到底,孔融很会打嘴仗,有些小聪明,跟杨修差不多。没有大才,就是有些小聪明,还喜欢跟人抬杠。孔融的故事,其实也是一面镜子。小孩子不能让他太锋芒毕露。比如明代的张居正,其实他第一次考举人的时候才十三岁,已经很有才名了,但是主考官顾璘却觉得要给他一些挫折,使他更加奋发,而没有录取他。这其实是对张居正好。孔融或许就是从小太受捧了,口才也挺好的,但是不会与人相处,脾气越来越大,也没有实际的办事能力,书生气太重,最后死于非命,把一家人都害死了。


再思楼纪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到孔融让梨的故事,当时的孔融年仅4岁,却懂得礼让兄长,那么这个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品行的孔融,长大后结局如何了呢?

小时候的孔融一直被人冠上神童的名号,他天资聪颖,聪明好学,而且孔融还是孔子的第20世孙,有着十分良好的家庭背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孔融逐渐成长一位十分具有才华的谋略之士,而且能善诗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但是在孔融才华横溢的背后,也有他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一面。

就说孔融著名的容器论,这是一种与古代儒家思想完全相反的理论,在孔融看来,父于子并无恩,因为父亲在生下自己儿子的时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同样的,母于子并无爱,十月怀胎只不过是孩子暂时存放在母亲的肚子里,这样的理论自然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接受和认可,甚至很多人认为孔融是不忠不孝之人。不过,孔融仗着自己的才华,在那个乱世三国也得到了重用,曹操正是看中了孔融的才华,因此将他留在了自己身边。

孔融在担任官职期间,曾向曹操举荐了不少人才,但是孔融此人又狂妄自大,他觉得自己举荐的人才曹操就一定要重用,曾经向曹操举荐了一位叫杨彪的官员,但曹操觉得杨彪没能力,于是就没用他,但是孔融竟然威胁起曹操,他对曹操说,如果不用杨彪,那自己就辞官不干,曹操无奈,只好听了孔融的建议,但是这样一来更让孔融狂妄了,他认为曹操这是害怕自己了,从此更加肆无忌惮。

而且在他推荐的祢衡被杀后,孔融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曹操在郗虑的诬陷下,趁机找到了杀害孔融的借口,以“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将孔融处死,并且诛杀孔融九族,孔融之死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狂妄自大,尤其是面对曹操这样的枭雄,这样狂妄自大的人是很难获得曹操喜欢的。


梅姑姑318


说到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小学课本中把孔融让梨当做教育后人的典范,说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孔融的爸爸带回来两个梨,把孔融和哥哥都叫进屋内,让孔融拿梨,孔融去拿了两个中小的那个,把大的那个梨让给了哥哥,爸爸问他为何选择小的那个,孔融说,自己最小理应拿最小的那个梨,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此家喻户晓,传为佳话。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另一个关于孔融的故事,有一天孔融的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客人夸赞孔融很了不起,小小年纪就学会谦让,但是,客人又说了一句:“长大后可就不一定了”。孔融机智反驳道:“想必你小的时候也很了不起”。这则故事也被传为了佳话。也许大家还不知道,这位到孔融府上做客的客人是一位算命先生,他居然预料孔融长大后品德不行,事情真像客人预料的那样吗!

然而孔融真的长大了,不出客人所料,性情和性格都不像小的时候,这时候的孔融特别的自私自利,而且不忠不孝,亲戚朋友的避而远之,认为他是个怪胎。

有一次,孔融受董卓推荐,赶赴都城上任北海相,去的路途之中,孔融见一个20多岁的人年轻小伙,在路上悲伤的哭泣,而且还披麻戴孝,后来一经询问,才知道这个年轻人的父母双亡,年轻人很是悲伤,不停的哭泣。可是见状的孔融认为他哭的不可伤心,妄下定论,说此人肯定不孝,只是在装模作样的哭,恐龙还说,或许他的父母就是被他害死的,于是孔融命令首相把他抓起来,并用剑把他刺死。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长大后的孔融和长大后的孔融大不一样,也许大家相信小编所说的话,可这些都是史书《御览》262引《秦子》中的“哭坟不悴”所记载的。

孔融不止薄情寡义,还特别的心狠手辣,不忠不孝,还有史书记载,说孔融长大后,与父亲根本没有什么亲情,在父母老年的时候,孔融只是为父母提供衣食住行这些生活必需品,与母亲也没什么亲情可言,只是当着外人装作很孝顺的样子罢了。这段话在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父子无亲,情欲发耳,子母无情,物出瓶离。”这可是孔融的后人所说,并不是刻意的抹黑孔融。

黄巾军起义,孔融正担任北海相,此时的董卓扰乱朝纲,大权独揽,压迫百姓,施行苛政,百姓民不聊生,为讨好董卓,孔融强制百姓缴纳赋税,但是很多老百姓家里面根本没有余粮,连肚子都吃不饱,孔融就责怪下属办事不力,就立即下令把办事不力的下属杀掉五个。

长大后的孔融薄情寡义,心狠手辣也就算了,但是,他还没有什么军事才能,虽然被称作是建安七子,可是在指挥打仗方面完全不懂,在他所管辖的北海范围之内,属下官员贪污腐败,强征民家妇女,后来黄巾军起义,恐龙不想着怎么抵御起义军,反倒整日喝得酩酊大醉。

手下官员见孔融每日饮酒作乐,大家觉得孔融应该有御敌之策,谁知,黄巾军兵临城下之时,孔融独自乘一匹快马溜走了,而且还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扔下不管,一路投奔到曹操麾下,北海的士兵和城中百姓瞬间就被黄巾军攻破,百姓生灵涂炭,哭声震聋欲耳。原本以为孔融投奔到曹操麾下,会勤勤恳恳为官,谁知他老是挑曹操的坏毛病,曹操可是雄才大略之主,孔融这样做使得曹操很不满,本想直接杀掉孔融,但是曹操考虑到这样做会损害自己的明望,所以最后都没有对孔融下手,只是暗暗提点孔融说话注意,后来孔融不但没改,反而更加妄加指责,曹操实在忍无可忍,找个借口就把孔融杀死了。

大家只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却不知道孔融长大后的为人,现在知道了吧,被长大后的孔融完全颠覆了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