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1月汽车销量统计出炉 看什么类型车销量"腰斩"

上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了1月份销量数据。


1月乘用车共销售160.7万辆,环比下降27.4%,同比下降20.6%

不过,销量下滑最为明显的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4.5万台,同比下降51.3%,环比12月下降67%。其中插电混动销量1.0万台,同比下降38%。纯电动的批发销量3.5万台,同比下降52%。


新能源汽车卖不动了?


实际上,从去年6月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以来,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就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其中,新能源车企代表的比亚迪,在1月新能源车销量仅为7133辆,同比大跌75.12%;另一新能源大户北汽新能源1月销量为2006辆,同比大跌55.54%。这两个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销量跌幅均大于新能源汽车整体跌幅。

此外,造车新势力领军者蔚来日子看起来倒是比网络上传说的更好点,根据其公布的数据显示, 1月共交付1598辆,销量同比下降11.5%。


虽然市场表现不好,但是针对新能源的政策利好却在不断出台。今年1月,工信部宣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不会完全退坡。2月10日,工信部又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将对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的审查要求取消,新增对企业"技术保障能力"的要求,并公开收集意见。由此可见,新能源车要想重新恢复销量除了寄希望于市场环境的恢复,自身的竞争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

别光看销量,生产可能已经跟不上了

随着疫情的发展,除了销售端数据的下滑,各车厂产能无法恢复的问题也在暴露,而且这个影响可是全世界的。


前段时间奔驰的申请复工函只是一个起点,它是不是一天亏4亿我们不管。这个复工函正好说明了汽车制造产业链的庞大,没有一个车企能自己解决所有问题,即使他是奔驰。就拿武汉来说,除了我们熟悉的那些汽车制造厂商,众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那里也有工厂,而且显然近期内这些工厂都无法恢复到之前的生产能力。没有零件,或者零件不够,汽车生产就无法继续下去。

受到影响的不仅是中国自己的车厂。在目前全球化的进程下,供应商无法全面复工的影响也将逐渐扩散开去。我们隔壁的日韩不用说了,据说韩国车80%的零件来自中国,远在英国的路虎、德国的戴姆勒、意大利的菲亚特,这些车企在中国之外的部分车厂都开始减产或者停产。


当然,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不过造成的车企损失却是实实在在。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目前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截至2月12日,已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复产,占32.2%。在全部生产基地中,有43.7%的工厂于2月10日-2月16日复工,另有39.3%的工厂将于2月17日-23日期间复工。注意,这只是复工,并不代表能迅速恢复到100%的产能,整个汽车制造产业正常运转的周期还会更长。


可以预见的是2月份甚至1季度汽车销量的数据都不会太好看,但是各方对于车市将触底反弹的预估却十分积极,大家依然十分看好一切回归正常之后的车市。而这段时间内,各车企的产品调整,营销对应就非常考验各自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