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白银区:绿色产业耕耘忙 弹响富民协奏曲

  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但在白银区兴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20多名带着口罩的工人正蹲在瓜垄上忙着栽种

西瓜苗,西瓜籽从吐出绿芽到变为瓜苗仅需10天时间,嫩绿的瓜苗带着春天的希望,带着小康的愿景开始茁壮成长。

  “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春耕这段时间非常宝贵,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虽说现在是特殊时期,但我们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不能耽误了春耕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德红告诉记者,4座大棚的西瓜苗这两天都就栽到地里了,希望通过辛勤劳作能迎来好收成。同时,合作社还在进行蔬菜大棚的正常生产,苹果基地的树木修剪、杂草清理、施肥这些应季的活最近也忙起来了,今年预计红富士产量能达到30万斤。

  白银区兴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地处水川大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核心区,种植经营日光温室大棚30座,红富士苹果基地200多亩。目前,合作社临时用工30多人,多为本地居家女性劳动力,带动人均年增收1.5万元左右。同时,合作社通过长期流转荒山荒坡和农户耕地,助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走进合作社的温室蔬菜大棚,记者看到,忙碌的女工们有的在采摘茄子,有的在绕黄瓜秧,有的为西红柿整枝。鲜绿欲滴的黄瓜、紫中带亮的茄子、红艳水灵的西红柿、青翠饱满的辣椒……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孕育无限生机,激发着白银区农民群众迈步小康生活的激情和动力。

  据了解,工人们每天上岗都要测量体温,确认体温正常、佩戴口罩,进行消毒后才能进温室大棚,并且按时对大棚周边环境及附属设施设备进行消毒,刘德红认为,把好防疫安全关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才能踏实搞生产、致富奔小康。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大家出门不方便,我们通过微信群用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销售模式,把新鲜蔬菜送到了市区百姓家门口,既保证了我们种植的蔬菜卖得出,也满足了大家的日常蔬菜需求,也算我们为防疫工作尽了一份力。”

  刘德红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白银区相关部门为合作社办理了车辆通行证,他们也一直没有休息,每天从采摘、配菜、装箱,到配送,保障蔬菜不断供。目前,全市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合作社蔬菜主要由固定菜贩统一收购,销往兰州、西宁等地。销路不愁了,大家抢农时抓生产的信心和动力也更足了。

  近年来,白银区大力实施“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产业富民工程, 20多年发展积淀下的蔬菜产业不断迈向升级,帮助农村留守群众打开致富门路。目前,全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约2.6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达12万吨,总产值2.3亿元,蔬菜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左右。